导读:本文包含了补肾生血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补肾养血颗粒,制备工艺,质量标准
补肾生血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王宏安,刘鹤,刘艳华,初洪波,张守琳[1](2019)在《院内制剂补肾养血颗粒制备工艺的建立及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和建立补肾养血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方法采取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条件,优选最佳工艺;对处方中的熟地黄、赤芍、炙甘草和茯苓进行薄层色谱法的定性鉴别。结果确定最佳煎煮工艺条件为每次加入的水量是药材量的10倍(A_3),煎煮3次(C_3),每次1.5 h(B_2);制粒的赋形剂为可溶性淀粉,辅料的比例为:稠膏:可溶性淀粉=1:2,制成的颗粒溶解性和成型性好;TLC鉴别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无干扰。结论熟地黄、赤芍、炙甘草、茯苓的薄层色谱无干扰,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制备工艺可靠,稳定。(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刘霞,杨敏,冷静,范智琴,徐冲[2](2018)在《补肾养血颗粒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补肾养血颗粒的提取工艺,为其开发成医院制剂提供依据。方法:以金丝桃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补肾养血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补肾养血颗粒最优提取工艺为每次加水10倍量,提取2次,每次1 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金丝桃苷、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154、11.094 mg/g(RSD=0.010%、0.008%,n=3);出膏率均值为37.76%(RSD=0.008%,n=3)。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补肾养血颗粒的制剂开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8年03期)
徐冲,刘霞,范智琴,杨敏[3](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肾养血颗粒中二苯乙烯苷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补肾养血颗粒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Gemini 5u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柱温为25℃。结果二苯乙烯苷进样量在0.288~2.30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6.27%,RSD为1.20%(n=9)。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稳定,重复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该制剂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7年09期)
王丽丽,房经武,王金国[4](2017)在《补肾生骨颗粒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BMD、E_2、BALP、N-MID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肾生骨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多的途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治疗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2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治疗组(口服补肾生骨颗粒)和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每组各56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情况,以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骨密度(BMD),血清雌二醇(E_2)、骨碱性磷酸酶(BALP)、N端骨钙素(N-MID)的变化,比较治疗后2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67.8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的证候疗效89.29%与对照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治疗组E_2升高(P<0.05);2组BMD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密度提高明显;2组BALP、N-MID治疗后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生骨颗粒能够改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增加BMD,对患者的雌激素水平、神经递质及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通过调节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增加卵巢激素分泌水平,调节神经递质,从而减少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7年02期)
杜艳娇,康琛,杜茂波,沈硕,李曼玲[5](2016)在《壳聚糖絮凝法精制补肾养血颗粒水提液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壳聚糖精制补肾养血颗粒水提液的工艺。方法以淫羊藿苷为指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提工艺的影响;以淫羊藿苷为指标,结合总多糖含量,选择药液浓度、絮凝温度、澄清剂加入量3个因素,优选壳聚糖的絮凝澄清条件。结果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A_2B_1C_3,即加入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最佳絮凝工艺为A_2B_1C_3,即药液浓度为0.4 g/m L,絮凝温度为40℃,壳聚糖加入量为0.1%。结论本研究优选的精制工艺稳定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王丽丽[6](2015)在《补肾生骨颗粒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BMD、血清E_2、BALP、N-MID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肾生骨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多的途径。方法:选择日照市中医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治疗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2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治疗组(56例口服补肾生骨颗粒)和对照组(56例口服盖尔奇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密度(BMD),血清雌二醇(E2)、骨碱性磷酸酶(BALP)、N端骨钙素(N-MID)指标的变化,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指标改善的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67.8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的证候疗效89.29%与对照组28.57%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治疗组E2升高(P<0.05);BMD: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提高明显;BALP降低,N-MID降低,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安全用药分析:治疗组口服补肾生骨颗粒6个月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治疗前比较无异常改变,无不良反应。结论1.本研究表明补肾生骨颗粒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可使BMD增加,提示补肾活血、益肝健脾、生骨强筋是治疗PMOP的有效方法。2.口服补肾生骨颗粒对患者的雌激素水平、神经递质及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通过调节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增加卵巢激素分泌水平,调节神经递质,从而减少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3.补肾生骨颗粒治疗6个月后安全性指标检测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提示中药补肾生骨颗粒患者口服安全可靠,可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11-30)
梅本华[7](2010)在《补肾生精配方颗粒加克罗米芬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4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排卵性不孕症是女性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克罗米芬药物为诱导排卵的首选药物,但是有排卵率高而妊娠率低的不足之处。因此,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采用补肾生精配方颗粒(自拟)加克罗米芬治(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期刊2010年04期)
刘海虹,徐立娟[8](2009)在《补肾生血颗粒对慢性肾衰实验性大鼠血TNF和EPO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补肾生血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改善肾性贫血作用及血EPO、TNF的影响。[方法]采用腺嘌呤建立大鼠贫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补肾生血颗粒)、西药治疗组(促红素EPO)、中西药联合治疗组(补肾生血颗粒、EPO联用)。测血RBC、Hb、HCT、肾功、EPO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指标。[结果]与中药组及中西药联合应用组相比,补肾生血颗粒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与EPO无明显差异(P>0.05),稍逊于中西药联合应用组(P<0.05),并能明显降低血BUN、Cr的含量(P<0.01),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还可降低血TNF,提高血EPO的水平。[结论]补肾生血颗粒能有效治疗肾性贫血并能明显改善肾功能,提高血EPO含量,还有降低血TNF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09年09期)
费焱燚[9](2008)在《补肾生血颗粒剂对肾性贫血大鼠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抗纤维化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补肾生血颗粒对慢性肾衰肾性贫血大鼠的抗纤维化作用,改善肾性贫血效果及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腺嘌呤建立大鼠身纤维化、肾性贫血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补肾生血颗粒)、西药治疗组(EPO)、中西药联合治疗组(补肾生血颗粒、EPO联用)。测血RBC、Hb、Hct、肾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EPO含量。结果:补肾生血颗粒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与EPO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中西药联合应用组比较有差异,中西药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补肾生血颗粒治疗组(p<0.05),而补肾生血颗粒剂能明显降低血BUN、Cr的含量,减轻大鼠肾纤维化病理损害,提高血TGF-β1及EPO的水平(p<0.05)。结论:补肾生血颗粒能有效治疗肾性贫血并能明显改善肾功能,提高血EPO含量,还有增强机体抗纤维化能力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4-01)
吕静,孙劲秋,何学红[10](2007)在《补肾生血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属继发性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一般认为其发生机理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及尿毒症毒素潴留有关[1]。而营养不良、铁缺乏、炎症、脂质过氧化(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补肾生血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优化补肾养血颗粒的提取工艺,为其开发成医院制剂提供依据。方法:以金丝桃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补肾养血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补肾养血颗粒最优提取工艺为每次加水10倍量,提取2次,每次1 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金丝桃苷、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154、11.094 mg/g(RSD=0.010%、0.008%,n=3);出膏率均值为37.76%(RSD=0.008%,n=3)。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补肾养血颗粒的制剂开发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补肾生血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宏安,刘鹤,刘艳华,初洪波,张守琳.院内制剂补肾养血颗粒制备工艺的建立及质量标准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9
[2].刘霞,杨敏,冷静,范智琴,徐冲.补肾养血颗粒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中国药房.2018
[3].徐冲,刘霞,范智琴,杨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肾养血颗粒中二苯乙烯苷含量[J].中国药业.2017
[4].王丽丽,房经武,王金国.补肾生骨颗粒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BMD、E_2、BALP、N-MID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7
[5].杜艳娇,康琛,杜茂波,沈硕,李曼玲.壳聚糖絮凝法精制补肾养血颗粒水提液的工艺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
[6].王丽丽.补肾生骨颗粒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BMD、血清E_2、BALP、N-MID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7].梅本华.补肾生精配方颗粒加克罗米芬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40例[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
[8].刘海虹,徐立娟.补肾生血颗粒对慢性肾衰实验性大鼠血TNF和EPO的作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
[9].费焱燚.补肾生血颗粒剂对肾性贫血大鼠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抗纤维化作用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
[10].吕静,孙劲秋,何学红.补肾生血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