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接入交换路由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身份与位置分离,一体化网络,接入交换路由器,接入标识
接入交换路由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上[1](2008)在《一体化网络接入交换路由器分离映射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身份与位置分离成为当前互联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身份与位置的分离为互联网中的路由扩展性、移动性、安全性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的工作依托国家973项目“一体化可信网络与普适服务体系基础研究”。一体化网络是一种新的互联网体系架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引入接入标识、交换路由标识以及接入标识与交换路由标识之间的分离映射机制,以便支持身份与位置分离。接入交换路由器是一体化网络中的关键设备,其设计和实现对一体化网络方案的研究和验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一体化网络中接入标识与交换路由标识分离映射机制在接入交换路由器上的设计和实现。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具有代表意义的几种身份与位置分离的设计方案,并对包括一体化网络体系在内的各个方案的关键不同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其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其次,在对一体化网络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一体化网络对于其关键网络设备——接入交换路由器协议栈的功能需求,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模块化的接入标识与交换路由标识分离映射协议栈的设计方案,以及数据包的处理流程算法。第叁,本文对给出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编程实现。在此实现方案中,主要有以下特点:1)采用Linux开源内核协议栈,以动态加载的内核模块形式实现了接入标识与路由标识分离映射的功能;2)采用双关键字哈希链表的数据结构存储分离映射的标识映射数据,保证了数据包转发的处理速度;3)并且采用了请求等待队列缓存在解析标识映射期间的数据包,减少了数据包的丢失;4)协议栈使用Netlink套接口实现了外部交互接口,便于与其它服务进程的交互协同。通过在实验平台上部署软件,实际测试了接入标识与路由标识分离映射协议栈的功能和性能。测试表明,该协议栈基本满足了一体化网络分离映射方案的各项功能需求,数据包的转发时延与普通Linux内核协议栈IP层数据包转发时延相当,达到了25微秒左右的数量级,并且在增加大量标识映射条目的情况下没有明显的时延增加。本方案的成功实现为一体化网络的测试和分析提供了一个实验平台,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赵海波[2](2006)在《大规模接入汇聚路由器(ACR)交换网络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Internet网上的信息量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这就要求新的互联网设备能够实时地对海量信息进行传输,交换和处理。随着光纤的大规模使用,数据传输速度得以很大地提高。但由于工艺水平和理论发展的相对滞后,数据交换设备成为整个互联网发展的瓶颈。因此大容量,高性能路由器的研制成为网络技术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本文结合国家863项目“大规模接入汇聚路由器(ACR)系统性能与关键技术研究”,从交换结构模型的角度研究了高速路由器调度算法及其实现技术。在对现有交换结构和调度算法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联合输入队列与交换矩阵队列(CISFQ)的结构,证明该结构在2倍加速的情况下,使用尽职工作的调度算法能够提供100%的吞吐量和速率的保证。针对这种结构提出了支持变长分组的调度算法,并给出了该结构在ACR路由器中的实现方案。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研究了不同交换结构中缓存设置的原则,并分析了各种结构的优缺点,指出它们在实现高速交换、QoS保障、组播支持时所面临的挑战,为ACR路由器交换网络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针对ACR路由器的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输入队列与交换矩阵队列(Combined Input and Switch Fabric Queue,CISFQ)的结构,通过增加匹配缓存消除了输入端口之间的冲突,并从性能保证的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证,特别是在满足强大数定理和可控到达流的情况下,该结构可以提供100%吞吐量和速率保证,为ACR路由器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3.结合实际网络中传输的是变长分组的现状,对已有的RR/RR调度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易于实现的基于变长分组的二次轮循调度算法,并对交换网络中如何实现组播功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4.在ACR路由器的总体框架下,根据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在FPGA上实现160G的交换单元。通过增加输入交换和输出交换模块实现了容量的扩展,并给出了扩展到T比特级的实现方案。(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6-04-01)
詹利群[3](2003)在《采用交换式路由器结合代理服务器作为互联网接入方案的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交换式路由器结合代理服务器在实现不同网段局域网共享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具体应用。(本文来源于《广西气象》期刊2003年04期)
魏晓东[4](2000)在《广东省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高性能交换接入路由器通过部级评审》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9月20日 ,广东省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及新科公司研制的高性能交换接入路由器 (AR8000)顺利通过部级评审 ,并获得了评审委员会专家们的极高评价。这是在“高性能交换接入路由器”科技成果鉴定会上获悉的好消息。鉴定会上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广东(本文来源于《广东通信技术》期刊2000年10期)
接入交换路由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Internet网上的信息量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这就要求新的互联网设备能够实时地对海量信息进行传输,交换和处理。随着光纤的大规模使用,数据传输速度得以很大地提高。但由于工艺水平和理论发展的相对滞后,数据交换设备成为整个互联网发展的瓶颈。因此大容量,高性能路由器的研制成为网络技术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本文结合国家863项目“大规模接入汇聚路由器(ACR)系统性能与关键技术研究”,从交换结构模型的角度研究了高速路由器调度算法及其实现技术。在对现有交换结构和调度算法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联合输入队列与交换矩阵队列(CISFQ)的结构,证明该结构在2倍加速的情况下,使用尽职工作的调度算法能够提供100%的吞吐量和速率的保证。针对这种结构提出了支持变长分组的调度算法,并给出了该结构在ACR路由器中的实现方案。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研究了不同交换结构中缓存设置的原则,并分析了各种结构的优缺点,指出它们在实现高速交换、QoS保障、组播支持时所面临的挑战,为ACR路由器交换网络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针对ACR路由器的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输入队列与交换矩阵队列(Combined Input and Switch Fabric Queue,CISFQ)的结构,通过增加匹配缓存消除了输入端口之间的冲突,并从性能保证的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证,特别是在满足强大数定理和可控到达流的情况下,该结构可以提供100%吞吐量和速率保证,为ACR路由器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3.结合实际网络中传输的是变长分组的现状,对已有的RR/RR调度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易于实现的基于变长分组的二次轮循调度算法,并对交换网络中如何实现组播功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4.在ACR路由器的总体框架下,根据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在FPGA上实现160G的交换单元。通过增加输入交换和输出交换模块实现了容量的扩展,并给出了扩展到T比特级的实现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入交换路由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上.一体化网络接入交换路由器分离映射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
[2].赵海波.大规模接入汇聚路由器(ACR)交换网络的研究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
[3].詹利群.采用交换式路由器结合代理服务器作为互联网接入方案的剖析[J].广西气象.2003
[4].魏晓东.广东省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高性能交换接入路由器通过部级评审[J].广东通信技术.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