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摄涕止鼽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鼽,益气温阳法,摄涕止鼽汤
摄涕止鼽汤论文文献综述
张若蒙[1](2017)在《摄涕止鼽汤对变应性鼻炎患者IκB-α及IL-5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以摄涕止鼽汤为代表的益气温阳法治疗肺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5水平,下鼻甲黏膜组织中IκB-α的表达,试图从一个侧面探讨摄涕止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方法:选择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确诊为变应性鼻炎,辩证为肺肾阳虚型并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患者共55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30人,安慰剂组25人,另选取7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导师经验方——摄涕止鼽免煎颗粒口服治疗,安慰剂组使用外包装、剂量、颜色、服用方法一致的免煎颗粒,两组药物口服时间均为4周。健康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观察、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VAS量表积分变化。治疗前后分别取患者下鼻甲黏膜,抽取患者静脉血,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鼻甲黏膜组织中IκB-α的表达,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介素5水平。结果:摄涕止鼽免煎颗粒治疗肺肾阳虚型鼻鼽患者疗效确切,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主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最开始就有所改善的症状为清涕和喷嚏,鼻塞和鼻痒改善相对比较缓慢。治疗组清涕、喷嚏治疗开始的第7日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鼻塞、鼻痒治疗开始的第14日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摄涕止鼽免煎颗粒后检测血清IL-5水平下降显着,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κB-α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肺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口服摄涕止鼽免煎颗粒28天后各项自觉症状均改善明显,最先出现明显改善的症状为清涕和喷嚏。治疗组患者血清IL-5显着降低,而安慰剂组变化不明显;治疗组及安慰剂组患者治疗前下鼻甲黏膜组织中IκB-α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人,说明NF-κB信号通路确与变应性鼻炎密切相关,但治疗后IκB-α值变化不明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摄涕止鼽汤治疗肺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作用与降低IL-5有关,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4-01)
彭顺林,刘宝,李菁,王平[2](2013)在《摄涕止鼽汤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IL-5、ECP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摄涕止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机制。方法:在卵清蛋白致敏复制AR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氢化考的松及恐吓大鼠造成肾阳虚AR模型,予以摄涕止鼽汤治疗,观察药物对肾阳虚AR模型动物血清IL-5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各组模型动物血清中IL-5、ECP均降低,且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当。结论:摄涕止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实现的。(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万雪梅[3](2008)在《摄涕止鼽汤对实验性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血清细胞因子IL-12、GM-CSF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为探索摄涕止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作用机理,以大鼠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病理、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摄涕止鼽汤对实验性肾阳虚型AR血清IL-12、GM-CSF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为具有益气固表,温阳通窍的摄涕止鼽汤在临床治疗A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健康SD大鼠初次分组,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肾阳虚模型依据苗明叁采用氢化可的松皮下注射加改良冯雪梅之猫吓鼠的方法造模,经评价造模成功后进行AR模型的复制。AR模型按照韩菲报道的方法,复制病证结合之模型。经评价病症模型成功后,再将造模组随机分为①肾阳虚+AR模型组(简称为模型组)②酮替芬对照组(简称为对照组)③摄涕止鼽汤高剂量治疗组(简称为高剂量组)④摄涕止鼽汤中剂量治疗组(简称为中剂量组)⑤摄涕止鼽汤低剂量治疗组(简称为低剂量组)。各治疗组造模结束后开始给药,治疗期间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日给药1小时后再予以2%卵白蛋白溶液半量激发。造模第一天开始,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变化,并在滴入卵白蛋白溶液30分钟内,着重观察鼻部症状、鼻分泌量。用药七天后处死动物。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摘取鼻中隔,观察光镜下的病理形态变化,并取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2、GM-CSF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用药治疗后各组均使降低了的IL-12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M-CS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用药治疗后各组均使升高了的GM-CSF水平明显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摄涕止鼽汤治疗AR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改善鼻局部病理变化、调节血清IL-12、GM-CSF的水平而起作用的。(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4-01)
李瑛[4](2008)在《摄涕止鼽汤对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5、ECP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以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从病理、炎症介质的角度来探索摄涕止鼽汤对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从而揭示出摄涕止鼽汤治疗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及恐吓法复制肾阳虚模型,在此基础上再用卵清蛋白致敏复制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先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50只,模型组进行造模,共35天;经评价模型复制成功以后,再把模型组随机分为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组10只,摄涕止鼽汤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西药酮替芬组10只。造模结束后,治疗各组每日给予不同的药物1ml/100g,共7天,空白对照组与肾阳虚变应性鼻炎模型组给以同样量的生理盐水。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在给药结束后1小时再予以2%卵蛋白溶液激发。造模第一天开始,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变化,并在滴入卵蛋白溶液30分钟内,着重观察鼻部症状。给药完毕后,处死动物。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剥离上颌骨摘取鼻中隔,观察在光镜下的病理形态变化,并且取大鼠血清通过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含量。结果:摄涕止鼽汤高剂量组能明显缓解大鼠AR症状,改善大鼠肾阳虚症状,能明显降低大鼠鼻中隔粘膜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的病理状态,还能显着降低病态中大鼠血清ECP、IL-5的含量,与阳性对照西药酮替芬组疗效相似,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摄涕止鼽汤治疗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确有疗效,它不仅能缓解动物喷嚏、挠鼻、流涕等AR症状;还能缓解动物体重增长缓慢、饮食减少、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小便量多、蜷缩懒动、喜扎堆等类似肾阳虚症状;还能改善鼻中隔粘膜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的病理状态;而且还可以降低病态中血清ECP、IL-5的含量,从而得出摄涕止鼽汤治疗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的机制之一是通过降低IL-5的含量,从而降低EOS在鼻粘膜浸润及循环血液中分化、成熟、增殖、活化,最终降低了ECP的细胞毒性作用。(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4-01)
摄涕止鼽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摄涕止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机制。方法:在卵清蛋白致敏复制AR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氢化考的松及恐吓大鼠造成肾阳虚AR模型,予以摄涕止鼽汤治疗,观察药物对肾阳虚AR模型动物血清IL-5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各组模型动物血清中IL-5、ECP均降低,且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当。结论:摄涕止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实现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摄涕止鼽汤论文参考文献
[1].张若蒙.摄涕止鼽汤对变应性鼻炎患者IκB-α及IL-5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2].彭顺林,刘宝,李菁,王平.摄涕止鼽汤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IL-5、ECP含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3
[3].万雪梅.摄涕止鼽汤对实验性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血清细胞因子IL-12、GM-CSF表达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
[4].李瑛.摄涕止鼽汤对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5、ECP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