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艺术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硕士培养,艺术硕士,美术老师,专业学位研究生,马琳,高校文化建设,上海高校,教育指导委员会,当代,高校青年教师
艺术硕士论文文献综述
黄俊娴[1](2019)在《艺术硕士培养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移动”2019上海青年艺术家第四回百人邀请大展,在上海马利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汇聚了来自上海各高校青年教师以及专业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共计100余件。通过油画、水墨、漆画、雕塑、装置等艺术,以平面、立体、综合叁个板块来展现(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9-12-14)
王利娟[2](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声乐艺术硕士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合作的人文基础,文化艺术交流有助于促进民心相通。声乐艺术硕士是高素质专门人才,是有可能参与"一带一路"文艺交流的中坚力量。文章提出,应从多方面提升声乐艺术硕士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合作。(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余佳[3](2019)在《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音乐领域)招生复试体系规范化建设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大学艺术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增,艺术研究生的招生复试体系建设也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基于院系学科建设的完备性和创新性要求的双重指标,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音乐领域)招生复试体系建设规范化建设成为重要手段,成为有效提升综合大学艺术硕士生(音乐领域)生源质量的重要抓手。本文试图分析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硕士招生复试体系(音乐领域)在新形势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构建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音乐领域)招生复试体系创新、规范体系,并为其他艺术门类学科复试体系建设提供模式借鉴。(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3期)
苏毅苗[4](2019)在《社会需求视域下艺术硕士(音乐)能力培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有许多方面亟待提升。本文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研究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应岗位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并就能力培养方式提出了优化措施。(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9年07期)
祁素萍,刘敏[5](2019)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导师制是加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影响双导师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双导师制中课程设置、评价、管理等可行性策略及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制,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6](2019)在《上海戏剧学院2014级戏剧影视艺术硕士(MFA)毕业演出《在茫茫大海上》剧照》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创人员名单编剧:斯拉沃米尔·穆罗热克[波兰]导师:何雁导演:李旻原制作人:潘筱婉执行制作:潘锐舞台监督:常瀚水舞美设计:贺靖、张雅棋服化设计:张帆灯光设计:刘梦妘音乐总监:何伟豪平面设计:罗伊扬宣传文案:费晓燕导演助理:赵健彤舞监助理:刘欣服化助理:柏杨、方文欣、兰秀洁、张靖怡灯光助理:邓淼、王宋淇演员:尹成汉(2014级戏剧影视艺术硕士研究生)主演小残片:尹成汉大残片:刘凯中残片:张钮邮递员、情人:汪晨雪(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9年03期)
丁梦然[7](2019)在《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对象是2013年至2019年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编剧专业艺术硕士的学生剧作。哥大座落在有着西方叁大“戏都”之称的纽约市,与美国戏剧中心百老汇的众多剧院同处曼哈顿半岛。作为常春藤联盟院校之一,哥大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现任的叁位编剧专业老师分别为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和奥比奖最佳编剧的获得者。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师资力量使哥大学生具备了一流的学习戏剧艺术的条件。本文旨在从学生剧本创作选材、手法、风格等角度切入,结合笔者一年的访学经历,探讨哥大学生剧作特色及特色生成的原因,并试图回答两个问题:哥大学生的剧作特色是如何在学院的教育培养以及美国主流戏剧环境所构成的机制下形成的?而这对中国编剧教学实践有怎样的启示?本论文主要从编剧专业的四个部分来阐明:在绪论中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现状,并对哥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整体状况介绍。第一章对哥大学生剧作选材特点进行归纳,并探讨学生选材的心理倾向。第二章主要研究哥大学生剧本创作手法和风格,从结构、技法、审美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第叁章试图剖析哥大学生剧作特色生成的条件,从“知识场域”的理论出发,结合美国当代戏剧概况与哥大教师的创作观、教学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作出结论,哥大学生的剧作风格倾向于迎合美国当代戏剧的主流审美,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与哥大“多元化”教学理念有所背离的普遍性与统一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哥大学生创作特色形成环境对当今中国编剧教学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上海戏剧学院》期刊2019-06-05)
熊晓辉[8](2019)在《关于音乐专业艺术硕士培养误区之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高级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音乐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在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招生制度、师资水平、导师遴选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针对问题进行反思,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以音乐专业艺术硕士培养目标为切入点,结合出现的问题与培养误区,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3期)
刘晓东,冯信群[9](2019)在《新时代艺术硕士教育课程模式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成为当下发展的新的历史定位。同时,报告针对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新时代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代到来,强化专(本文来源于《新美术》期刊2019年05期)
苏毅苗[10](2019)在《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关键问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新成员,是适应国家文化发展策略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十余年来,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取得了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有许多方面亟待提升。从培养重点、艺术实践、教学资源保障等方面分析了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歌海》期刊2019年03期)
艺术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合作的人文基础,文化艺术交流有助于促进民心相通。声乐艺术硕士是高素质专门人才,是有可能参与"一带一路"文艺交流的中坚力量。文章提出,应从多方面提升声乐艺术硕士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合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艺术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黄俊娴.艺术硕士培养的若干问题[N].美术报.2019
[2].王利娟.“一带一路”背景下声乐艺术硕士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探究[J].艺术教育.2019
[3].余佳.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音乐领域)招生复试体系规范化建设探究[J].智库时代.2019
[4].苏毅苗.社会需求视域下艺术硕士(音乐)能力培养探究[J].当代音乐.2019
[5].祁素萍,刘敏.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研究[J].艺术科技.2019
[6]..上海戏剧学院2014级戏剧影视艺术硕士(MFA)毕业演出《在茫茫大海上》剧照[J].戏剧艺术.2019
[7].丁梦然.发出自己的声音[D].上海戏剧学院.2019
[8].熊晓辉.关于音乐专业艺术硕士培养误区之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9].刘晓东,冯信群.新时代艺术硕士教育课程模式优化研究[J].新美术.2019
[10].苏毅苗.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关键问题探究[J].歌海.2019
标签:硕士培养; 艺术硕士; 美术老师; 专业学位研究生; 马琳; 高校文化建设; 上海高校; 教育指导委员会; 当代; 高校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