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场依存性认知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觉搜索,路径搜索,背景色,场依存性认知方式
场依存性认知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陈星星,邓铸[1](2017)在《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与背景色对路径搜索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搜索包括点搜索和路径搜索。为了探究颜色对路径搜索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受到主体认知方式的制约,从南京市某高校抽取了83名大学生参加实验研究,除完成设定的路径搜索任务外,均完成《镶嵌图形测验》。研究中还考察了刺激图形的复杂度和被试性别的影响。实验采用5(背景色:红、黄、蓝、绿、白)×2(图形复杂度:简单、复杂)×3(认知方式:偏场独立型者、中间型者、偏场依存型者)×2(性别:男、女)的混合设计,其中背景色和图形复杂度为组内设计,认知方式和性别为组间设计,因变量为路径搜索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显示:(1)背景颜色在路径搜索过程中与性别产生交互作用,男生在蓝色和白色背景下的搜索速度显着快于女生;(2)背景颜色在路径搜索任务中与图形复杂度产生交互作用,并且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即简单任务中,男女生在蓝色背景下差异大;复杂任务中,男女生在白色背景下差异大;(3)认知方式在路径搜索任务上的主效应显着,偏场独立型被试的搜索绩效显着快于中间型和偏场依存型;在复杂刺激材料下场独立型被试的反应时间明显少于其他两组被试,差异显着。研究结论:(1)不同背景色下,男女生的搜索速度存在差异,并且在蓝色背景下差异显着;(2)偏场独立型被试在路径搜索任务中的优势显着。(3)在路径搜索中,刺激的颜色特征,复杂程度以及主体性因素相互作用,构成较为复杂的感知-运动信息加工过程。(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陈星星[2](2017)在《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与背景色对路径搜索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搜索包括点搜索和路径搜索。为了探究颜色对路径搜索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受到主体认知方式的制约,从南京市某高校抽取了 83名大学生参加实验研究,除完成设定的路径搜索任务外,均完成《镶嵌图形测验》。研究中还考察了刺激图形的复杂度和被试性别的影响。实验采用5 (背景色:红、黄、蓝、绿、白)×2 (图形复杂度:简单、复杂)×3 (认知方式:偏场独立型者、中间型者、偏场依存型者)×2 (性别:男、女)的混合设计,其中背景色和图形复杂度为组内设计,认知方式和性别为组间设计,因变量为路径搜索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显示:(1)背景颜色在路径搜索过程中与性别产生交互作用,男生在蓝色和白色背景下的搜索速度显着快于女生;(2)背景颜色在路径搜索任务中与图形复杂度产生交互作用,并且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即简单任务中,男女生在蓝色背景下差异大;复杂任务中,男女生在白色背景下差异大;(3)认知方式在路径搜索任务上的主效应显着,偏场独立型被试的搜索绩效显着快于中间型和偏场依存型;在复杂刺激材料下场独立型被试的反应时间明显少于其他两组被试,差异显着。研究结论:(1)不同背景色下,男女生的搜索速度存在差异,并且在蓝色背景下差异显着;(2)偏场独立型被试在路径搜索任务中的优势显着。(3)在路径搜索中,刺激的颜色特征,复杂程度以及主体性因素相互作用,构成较为复杂的感知-运动信息加工过程。(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3-20)
刘增泳[3](2014)在《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对边缘知觉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运用维也纳交通心理测评系统Vienna Test System (VTS),采用2(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2(性别:男;女)×2(有无驾驶经验:有;无)×2(边缘性刺激区域:区域1;区域2)的实验设计,探讨了不同认知方式的驾驶人员与非驾驶人员边缘视知觉的差异。结果显示:(1)在对边缘性刺激的反应上,有驾驶经验的被试正确率显着高于没有驾驶经验的被试(F=45.917,p=0.000),两者在反应时上的差异不显着(F=1.020,p=0.317);(2)在对边缘性刺激的反应上,场独立型被试的反应时显着低于场依存型被试(F=6.405,p=0.014),场独立型被试的正确率显着高于场依存型被试(F=121.050,p=0.000);(3)在对不同刺激区域边缘性刺激的反应上,被试在刺激区域1上的反应时显着低于在刺激区域2上的反应时(F=57.383,p=0.000),被试在刺激区域1上的正确率显着高于在刺激位置2上的正确率(F=194.244,p=0.000);(4)认知方式、驾驶经验、刺激位置叁者在正确率上的交互作用极其显着(F=7.731,p=0.007)。在刺激区域1上,有驾驶经验的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被试的反应正确率均显着高于没有驾驶经验的被试;在刺激位置2上,有驾驶经验的场独立型被试的反应正确率显着高于没有驾驶经验的场独立型被试,有驾驶经验的场依存型被试与没有驾驶经验的场依存型被试的反应正确率差异不显着。研究结论:(1)男性的边缘视知觉能力好于女性;(2)场独立型人群边缘视知觉能力好于场依存型人群,并且随着边缘性刺激角度的变大,驾驶经验对场独立型人群边缘视知觉能力的提升更明显;(3)有驾驶经验的群体边缘视知觉能力好于没有驾驶经验的群体,并且随着边缘性刺激角度的变大,场独立型被试的边缘视知觉能力优势越发明显。(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3-30)
庞翠菊[4](2013)在《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明确认知方式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开展认知方式的理论研究,提出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与学校教育、个体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学校、家庭和个体心理健康的叁个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3年17期)
贾文华[5](2009)在《问题解决模式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关于问题解决模式的研究并没有揭示出不同个体解决同一问题时认知行为的内部差异及其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相关性。提出盲目式、产生式、范畴式叁种认知模式,综合运用认知作业分析法、心理测验法、个案访谈法来揭示不同个体在同一问题解决中认知模式的差异及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各种问题解决认知模式的个案数具有非常显着性的差异;认知模式的总体分布没有表现出性别上的显着差异;认知模式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显着相关。因此可得出结论:不同个体解决同一问题时认知行为存在显着的内部差异;认知模式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具有显着相关性;认知模式的总体分布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祁乐瑛,梁宁建[6](2009)在《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镶嵌图形测验》和字母的心理旋转实验对79名18-24岁的大学生进行了认知方式与心理旋转的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不同像的字母,采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不同;(2)不同性别、不同学科的学生心理旋转有差异,心理旋转与记忆表象有关,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3)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在旋转效率上存在显着差异,场独立性的学生心理旋转的能力优于场依存性的学生;(4)认知方式与心理旋转效率具有显着相关,从生理机制看,认知方式与心理旋转有共同之处,都与大脑功能的一侧化有关。(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邓铸,曾晓尤[7](2008)在《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对问题表征及表征转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38名初一学生被试中筛选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各64名,对两组被试在线索提示前后解决表述明确问题、隐含信息问题、含误导信息问题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隐含和误导信息会导致被试问题表征错误增加,线索提示可从总体上改善被试的信息提取与识别,但其对问题表征及表征转换的促进效应均受到被试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影响。场独立性者不善于接受提示,场依存性者能在线索提示下更有效地识别与纠正问题表征错误。在有误导信息时,场依存性者对表征错误的识别与纠正存在困难。(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李寿欣[8](2008)在《关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理论及其理论模型修订》一文中研究指出场依存性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依赖身体内参照还是依赖外在参照的倾向,认知方式已成为心理学中两大传统的研究领域——认知和人格连接的桥梁。自1962年威特金等人提出第一个解释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理论模型——心理分化模型并于1979年修订以来,该理论模型一直对认知方式问题的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新发现的实验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论文对已有的模型再次进行了修订,提出心理活动是分化与整合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的过程的观点。(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叶琪[9](2004)在《儿童场独立性、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差异与数学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方式是指个体所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儿童在场独立性、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上存在着差异,对数学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认知方式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教师充分注重个别差异,注重认知方式的差异,发挥不同特点学生的所长,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期刊2004年01期)
施旺红,王伟,王桂琴,陈足怀,王小英[10](2003)在《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 1 0 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 ,1 5名高分者和 1 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 ,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 ( 5 ,1 0 ,1 5 ,2 0 ,30 ,40 ,60 ,80 ,1 0 0 ,1 2 0°/s)每个刺激持续 2 0s。记录被试报告的视动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模糊量。结果 1 )场依存组被试的错觉潜伏期短于场独立组 ,它与刺激速度呈幂函数关系 ,而场独立组潜伏期随刺激速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 ;2 )在 5~ 1 2 0°/s,两组被试错觉量回归成两条直线 ,两直线回归系数无显着差异 ,而截距差别十分显着。结论场依存性认知方式是视动错觉个体差异性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 ,场依存者易于发生视动性错觉。(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03年06期)
场依存性认知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视觉搜索包括点搜索和路径搜索。为了探究颜色对路径搜索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受到主体认知方式的制约,从南京市某高校抽取了 83名大学生参加实验研究,除完成设定的路径搜索任务外,均完成《镶嵌图形测验》。研究中还考察了刺激图形的复杂度和被试性别的影响。实验采用5 (背景色:红、黄、蓝、绿、白)×2 (图形复杂度:简单、复杂)×3 (认知方式:偏场独立型者、中间型者、偏场依存型者)×2 (性别:男、女)的混合设计,其中背景色和图形复杂度为组内设计,认知方式和性别为组间设计,因变量为路径搜索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显示:(1)背景颜色在路径搜索过程中与性别产生交互作用,男生在蓝色和白色背景下的搜索速度显着快于女生;(2)背景颜色在路径搜索任务中与图形复杂度产生交互作用,并且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即简单任务中,男女生在蓝色背景下差异大;复杂任务中,男女生在白色背景下差异大;(3)认知方式在路径搜索任务上的主效应显着,偏场独立型被试的搜索绩效显着快于中间型和偏场依存型;在复杂刺激材料下场独立型被试的反应时间明显少于其他两组被试,差异显着。研究结论:(1)不同背景色下,男女生的搜索速度存在差异,并且在蓝色背景下差异显着;(2)偏场独立型被试在路径搜索任务中的优势显着。(3)在路径搜索中,刺激的颜色特征,复杂程度以及主体性因素相互作用,构成较为复杂的感知-运动信息加工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场依存性认知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星星,邓铸.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与背景色对路径搜索影响的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2].陈星星.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与背景色对路径搜索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3].刘增泳.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对边缘知觉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庞翠菊.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学理论.2013
[5].贾文华.问题解决模式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6].祁乐瑛,梁宁建.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9
[7].邓铸,曾晓尤.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对问题表征及表征转换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
[8].李寿欣.关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理论及其理论模型修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9].叶琪.儿童场独立性、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差异与数学学习[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2004
[10].施旺红,王伟,王桂琴,陈足怀,王小英.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英文)[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