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造林树种论文-林文欢,詹潮安,郑道序,李莉

红树林造林树种论文-林文欢,詹潮安,郑道序,李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树林造林树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粤东,沙质滩涂,红树,造林

红树林造林树种论文文献综述

林文欢,詹潮安,郑道序,李莉[1](2014)在《粤东沙质滩涂6种红树林树种造林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无瓣海桑、秋茄、白骨壤、木榄、桐花和拉关木6个红树林树种,在粤东沿海沙质滩涂地带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涨退潮风浪大的流动沙质滩涂不适宜种植红树林,避风、涨退潮海浪较小、沙土流动较缓慢的沙质滩涂可以成功造林;(2)种植后14个月,6个红树林树种造林存活率排序为白骨壤(31%)>拉关木(28%)>无瓣海桑(25%)>秋茄(22%)>桐花(18%)>木榄(14%),平均保存率为23%;(3)在风浪较小、沙土流动较缓慢的沙质滩涂营造红树林,可选择无瓣海桑、白骨壤和拉关木3个树种。(本文来源于《广东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许方宏,吴晓东,陈粤超,潘伟生,刘一鸣[2](2013)在《雷州半岛前沿恶劣潮间滩涂红树林造林树种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就雷州半岛典型前沿潮间滩涂的红树植物种类、分布及土壤、水文因子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在附城镇的前沿恶劣滩涂开展了红树植物的移植试验。移植2年后,通过各树种的成活率、生长量和抗逆性的比较,筛选出抗逆红树植物——白骨壤和抗逆速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二者的造林成活率均高于70%。研究结果为广东省沿海红树林防护林的构建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金川,王金旺,郑坚,陈秋夏,李俊清[3](2011)在《3种浙江人工红树林造林树种对滩位高程的生态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为对象,研究了受试红树植物对滩位高程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①3种受试红树植物成活率、保存率在中滩位生境最佳,秋茄和无瓣海桑在高滩位生境中成活率和保存率高于低滩位,而桐花树则相反;②秋茄叶片超氧物岐化酶(S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相对电导率(RE)随着滩位高程的降低,其值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无瓣海桑叶片中SOD活性、PRO含量、RE随滩位高程的降低其值逐渐增高;桐花树叶片PRO含量随着滩位的的逐渐降低有先降后升的趋势,SOD活性随着滩位高程的逐渐降低有持续降低趋势;③相对于中滩位生境(适应度,adp=0),秋茄和桐花树在高滩位适应度降低(adp=0.820 4,adp=0.705 0),但不明显,而无瓣海桑适应度稍有升高(adp=0.479 5);秋茄和无瓣海桑在低滩位适应度明显降低(adp=3.477 6,adp=3.393 4),桐花树在低滩位生境中适应度几乎无变化(adp=0.098 8)。综合以上指标,秋茄和无瓣海桑适应于中、高滩位造林,而桐花树适应于中、低滩位造林。(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11年05期)

李玫[4](2009)在《我国红树林主要造林树种PGPR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树林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长期人为干扰,我国红树林出现面积减少、林分质量下降、防护功能衰退等问题。对红树林主要造林树种的PGPR开展研究,不仅有助于开发红树林微生物资源,而且可利用筛选出的优良PGPR菌株研制促生菌剂,接种于红树林幼苗根际以促进其生长、增强抗逆能力,提高红树林的造林存活率、保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顺利实施。本研究利用常规分离鉴定方法、乙炔还原法、钼锑抗比色法、Salkowski比色法、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试验技术和分析方法,对我国红树林主要造林树种根际固氮菌和溶磷菌,进行了菌株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分析、红树林幼苗的接种效应研究,以及PGPR微胶囊菌剂的研制。结果表明:1.红树林主要造林树种的根际存在种类较丰富的PGPR菌。分别从广东湛江、珠海及海南东寨港等叁地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海桑S. caseolaris等6种红树植物的根际,分离出固氮菌20株和溶磷菌35株。筛选出的7株优良固氮菌分属Azotobacter(1个)、Pseudomonas (1个)、Bacillus(4个)和Ochrobactrum(1个),7株优良溶磷菌分属Pseudomonas (1个)和Bacillus(6个)。2.利用改良OAB培养基分离的20株菌株大部分具有固氮能力,固氮酶活性在50.72~ 385.6 nmol C2H4·h-1 mL-1之间。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偏少,大于200nmol C2H4·h-1 mL-1的固氮菌株仅有NGWB4-wy1和NGHHL2-r14。利用改良SRMS1培养基分离得到的溶磷菌株数(35株)较多,其解磷酸盐的能力差异较大。溶磷强度较大的菌株有PGHHL -y7(180.2 mg·L-1),PGWB-y2(158.9 mg·L-1)和PGWB-wp5(153.2 mg·L-1)。采用Salkowski比色法定量测定部分菌株分泌IAA能力,所测试的9株固氮菌株和9株溶磷菌株所分泌的IAA浓度在11.40~14.10μg·mL-1之间。3.根据固氮酶活性、分泌IAA能力等初筛出15株固氮菌,用于固氮菌盆栽单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固氮菌可显着促进秋茄苗和木榄苗的生长和氮磷吸收。综合比较各项生长指标和氮磷水平,NGWB3-w14、NGWB4-wy1、NLQQ2-w14、NGHHL2-r14、NLQQ2-r14、NGWB2-y1和NLQQ3-wy4等7株固氮菌株促生效果较好。接种这7株固氮菌后,秋茄苗高、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比对照组增长30.09%~65.19%, 61.64%~79.13%和55.97%~75.21%,木榄的苗高、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增长11.98%~23.81%,37.93%~51.90%和38.00%~63.78%。4.根据溶磷能力、分泌IAA能力等初筛出溶磷菌株16株,用于溶磷菌盆栽单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溶磷菌能显着促进秋茄和木榄苗的生长和氮磷吸收。PGWB-wp5、PGHHL-y7、PGWB-y8、PLQQ-y12、PGWB-y2、PGML-y1和PGWB-y6等7株溶磷菌株促生效果较好;接种后,秋茄苗高、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比对照组增长31.92% ~45.61%,49.28%~70.56%和45.80%~67.71%,木榄的对应值分别增长20.17%~ 26.79%,34.87%~51.20%和55.92%~67.53%。5.通过室外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PGPR接种对白骨壤Avicennia germina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GPR的接种在促进白骨壤苗生长的同时增强了其抗寒能力,表现在对照组死亡率为60%,而各接菌处理组幼苗的死亡率为10% ~ 50%。6.采用固氮菌和溶磷菌交互组合方法,进行红树植物苗木的盆栽混合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接种可显着促进秋茄苗和木榄苗的生长和氮磷吸收。综合比较各项生长指标和氮磷水平,以组15(NGHHL2-r14+ PGWB-y8+ NGWB3-w14+ PGML-y1)、组6(NGWB2-y1+ PGHHL-y7)和组9(NLQQ2-w14+ PGWB-wp5)的促生效果最佳。接种组15、组6和组9后,秋茄苗高、地径、根干重、总干重和叶面积分别比对照组增长35.13%~69.93%,10.03% ~13.27%,85.90%~99.33%,116.8%~131.8%和93.66% ~105.2%,木榄的苗高、地径、根干重、总干重和叶面积分别增长22.60%~24.38%,9.85%~10.92%,101.0%~106.6%,97.17% ~116.6%和74.53% ~85.47%。7.苗圃接种试验表明,混合接种可明显促进秋茄苗和木榄苗的生长。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混合接种处理组秋茄和木榄苗的各生长指标与对照比差异极显着。促生效果最佳的是组15(NGHHL2-r14+ PGWB-y8+ NGWB3-w14+ PGML-y1),秋茄苗高、根干重和总干重分别比对照组增长25.76%、42.22%和47.70%,木榄的分别增长15.15%、35.50%和42.20%。8.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对PGPR微胶囊菌剂的研制进行了探讨。加工制造出微胶囊菌剂的专用生产设备,并形成较完整的PGPR微胶囊菌剂生产工艺流程。采用单因子试验确定微胶囊制作的适宜条件,即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5%,CaC12质量分数为2.0%,菌体与海藻酸钠的体积比为1: 2,固化时间为1 h。经干燥处理后的PGPR微胶囊菌剂其有效期至少6个月,可在秋茄苗根际定殖并缓慢释放菌体,经盆栽接种试验表明其接种效果优于液体菌剂。(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09-05-01)

刘荣成[5](2008)在《红树林造林树种的选择——以洛阳江湿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红树林造林时,要充分考虑红树林的耐寒性、向海性和生态安全,根椐实际情况进行树种选择,同时应以混交林为宜,以减少病虫害,并考虑植物的形态、花期、花色差异进行美学搭配,提高其观赏价值。本研究以洛阳江湿地为例,根据红树林的耐寒性、耐盐性、向海性和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性原则进行树种选择,认为洛阳江红树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为桐花树、秋茄、白骨壤,引种树种为老鼠簕、木榄、红海榄等。(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08年01期)

红树林造林树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就雷州半岛典型前沿潮间滩涂的红树植物种类、分布及土壤、水文因子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在附城镇的前沿恶劣滩涂开展了红树植物的移植试验。移植2年后,通过各树种的成活率、生长量和抗逆性的比较,筛选出抗逆红树植物——白骨壤和抗逆速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二者的造林成活率均高于70%。研究结果为广东省沿海红树林防护林的构建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树林造林树种论文参考文献

[1].林文欢,詹潮安,郑道序,李莉.粤东沙质滩涂6种红树林树种造林试验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4

[2].许方宏,吴晓东,陈粤超,潘伟生,刘一鸣.雷州半岛前沿恶劣潮间滩涂红树林造林树种的选择[J].防护林科技.2013

[3].金川,王金旺,郑坚,陈秋夏,李俊清.3种浙江人工红树林造林树种对滩位高程的生态响应[J].浙江林业科技.2011

[4].李玫.我国红树林主要造林树种PGPR研究及应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

[5].刘荣成.红树林造林树种的选择——以洛阳江湿地为例[J].福建林业科技.2008

标签:;  ;  ;  ;  

红树林造林树种论文-林文欢,詹潮安,郑道序,李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