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100872)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在市场上林立,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自我约束机制也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制度组成,为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工作、规范财政行为、改善经营管理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保障。目前,随着企业发展的进一步规模化、复杂化以及企业信息使用者的多元化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增多,制约着企业经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现如今,面对现代内部审计中出现的规制不健全、机构不合理、程序不规范等等弊端需要企业加强控制,做好预防工作,确保企业的平稳运行。本文就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于控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引言
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发展中需要组织和个人承担的政治、经济以及财务风险逐渐增加,其作为监督机构在企业的运用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考验,面临的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也逐渐增大,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防范控制。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在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企业内部的实际审计工作中需要面临的是不同企业环境下的不同内容、不同目标等等,因此对于内部审计风险的认识也会有较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多由审计师承担。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影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外部因素
1、企业内审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监督机构在形式上不仅要受国家或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以实现对企业的监督,还要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限制。这种情况导致部分企业在进行内审机构的设置时并没有重视机构的独立性设置,从而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无法真正的具有权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面对较大的风险,也不能确保审计质量。
2、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部分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时并没有过多的重视甚至在设置过程中将其与企业的纪委、监察进行了合并,对于审计岗位上人员也配备不足,审计工作无法开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无法规避的风险,影响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不利于企业实际的运营发展的。
3、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和审计业务范围的扩展加大了防范审计风险的难度。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扩大规模,业务的经营范围也逐渐向外拓展,同时,内审对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内部审计的对象也由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向管理领域渗透,而且业务范围的逐渐扩大使得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也逐渐增大,加大了防范审计风险的难度。
4、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增加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无法借助内部审计法律依据来进行,只能在审计过程中对大量的职业判断去认定某一审计事项,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和正确性有较大的影响,也不利于服众,审计风险逐渐增大。
(二)引起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在因素
1、部分企业内审人员观念陈旧,服务意识淡薄。目前,由于企业领导的不重视导致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没有较大进步,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于审计工作的实行也只是以监督为主,进行查错防弊。这种方式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务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尤其是在面对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方面更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越来越大,严重威胁到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
2、企业内审人员业务知识及专业水平不高。一般企业在聘请审计人员时出于观念上的误差,导致大多数审计人员出身会计或者工程专业,其掌握的知识大多比较单一,难以形成系统有效的理论体系,入职后,企业领导又不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锻炼,导致这部分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业务知识掌握不足,其能力水平也达不到实际工作的要求,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指导。
3、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本身隐含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1)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采用的是手工审计,并没有借助现阶段先进信息技术来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2)抽样审计方式使其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3)审计方法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阶段,片面依赖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4)鲜少关注欺诈风险、财务危机或经营失败风险。
4、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
(1)审计操作出现过分简化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的编写不规范等行为。(2)企业对审计人员没有健全的考核机制。
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
1、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普法规划,对国家审计规范》、《审计法》等审计法律法规进行普及,提高审计人员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保审计人员能够熟悉掌握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审计工作,保证依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规避风险。2、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规章和制度,以其约束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并将其作为工作考核的内容,确保审计人员能够有序展开审计工作并保障审计工作的高质量进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3、制定相关的内部牵制制度、质量考察制度、轮岗制度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增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
1、增强审计机构独立性的措施
(1)在企业内部单独设置审计机构,建立由公司董事会或主要行政领导主管审计的制度。(2)实行下审一级的制度,或是建立多级审计体系。(3)审计经费应在财务预算中单独列支并简化其审批和使用程序。(4)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通过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改变内审部门地位低下的现状,审计人员在工作成也可以将审计报告直接提交委员会,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增强审计机构独立性从而达到规避内审计风险的目的。
2、对审计人员独立性的要求
(1)实行回避制度。(2)实行岗位轮换制度等。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1、建立职业准入制度。企业在进行审计人员招聘时要对其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道德标准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审计队伍的高素质建设。2、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该项制度能够实现对在岗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使其在社会进步发展迅速的情况下还能具有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专业知识。3、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将审计人员待遇与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成效挂钩用以激励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强化审计风险意识。促使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谨慎行动,细致的做好每一次的审计工作。
(四)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
1、审计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
(1)首先就是在审计开始之前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及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对被审单位的固定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最大程度上规避审计风险。(2)再就是对于审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除了要根据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及内部控制情况之外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做好应急预案。(3)实行审计承诺制度。
2、在审计实施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
(1)以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胜任能力为依据进行审计力量的合理配置,做到术业有专攻,提高审计工作的下去欧律仪及质量。(2)严格按照标准程序以及规章制度执行审计方案和审计程序。(3)严格把关审计证据收集和评价工作,确保其真实可靠,避免审计工作出现偏差。(4)审计实施时要将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仿造重点位置,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指导意见,促进企业的科学决策。
3、审计完成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
(1)对审计工作底稿实行分级复核制度。审计组长对审计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审计组长所在部门负责人在审计报告形成前期,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复核机构或专职复核人员在审计报告审定前,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
(2)谨慎进行审计评价。①审计评价中要针对于审计所涉及的审计事项来进行,避免牵扯到未涉及的具体事项。②进行审计评价时要有充分、适当的证据,同时用词要恰当。
(五)提高风险意识
提高风险意识首先就是要对实施方案结果进行风险评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该项机制的建立主要是审计人员依据企业的经营环境、决策目标、战略规则与未来经营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后与企业管理者而生成的一项机制。同时,审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风险并谨慎防范和认真控制内部审计风险,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有害性和可控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做好应急预案,确保将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实行能够不断促进企业经营的规模化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但是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较多风险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经营过程,因此需要企业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增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不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同时对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完成阶段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最后要提高风险意识,全方位对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海红.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浅析[J].经贸实践,2017(04):222-223.
[2]潘国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28(02):96-98.
[3]王彩真.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刍议[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6(01):16-17.
[4]胡慧琴.基于控制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探析[J].科技广场,2006(03):102-103.
[5]赵庆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探究[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14(04):68-69.
[6]孙月云.浅议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2008(1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