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间主义论文-杨娜

地区间主义论文-杨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区间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欧盟,东亚战略,地区间主义,政策转移

地区间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杨娜[1](2018)在《欧盟的东亚战略——地区间主义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盟与东亚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两个地区,地区间关系由不对称发展为比较平衡的状态,双边交往相对正式和规范,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随着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欧盟逐渐将东亚视为对外战略重点。欧盟的东亚战略历经多次调整,在自身定位、合作领域、合作方式与对华态度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独立战略。以地区间主义理论框架审视欧盟与东亚的交往和联系,能够更加深刻地考察两地区之间的互动模式。导致欧盟与东亚互动模式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全球与地区生产网络的变迁、国际资本流动的转向、地区间力量对比的改变以及欧盟自身的"能力—期望"效用。地区间主义视角下的欧盟东亚战略揭示了在国际行为体实力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欧盟不断调整自身在东亚地区的角色定位和利益诉求,侧重经济兼顾安全、重视地区大国与次区域行为体、实施有别于美国的东亚政策、配合欧盟的全球战略目标,努力探索最符合欧盟利益且最适合欧盟发挥作用的东亚战略。(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8年04期)

王翠文[2](2016)在《地区间主义视角下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制度合作是欧盟主导下的南北型的地区间主义。现阶段的互动进程充分体现了地区间主义是欧盟实现其全球战略的工具。地区间主义的首要功能是对美国单极霸权的制度制衡。欧盟的外交目标还包括通过地区间主义的"多层级效用"为欧盟多边主义的国际行为提供辅助性支撑以及通过制度建设、形成集体共识输出欧盟的价值和模式,进而构建一个符合欧洲价值体系的世界秩序。国际体系的变革、欧盟无法有效平衡对成员国的国内承诺与多边主义的国际承诺、欧盟的内部危机导致支持地区间主义的意愿和能力下降以及欧盟向跨地区主义转变,在变革与转型的时代进程中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合作具有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楼项飞[3](2015)在《中拉机制化整体合作的进程及特点解析——以地区间主义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的成功举行,中拉整体合作终于由构想变成了现实。它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与发展中国家机制化整体合作的全覆盖,为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迈出了新的步伐。中拉整体合作是地区间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它与中非整体合作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但并非是后者的简单"复制品"。拉美特有的经济、文化和地缘因素决定了中拉整体合作在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必须根据现实环境走出一条兼顾各方利益的特有之路,从而促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拉丁美洲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周玉渊[4](2011)在《地区间主义的两种形式——基于欧盟与中国对非地区间合作经验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区间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区间制度设计在促进合作上的适用性。制度化与论坛化是当前地区间合作中的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制度选择的区别体现在结构平衡、施动方向、互动结果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制度适用性上。作者提出:在制度化的地区间合作中,强势的一方因为缺乏足够的回应或制衡,将导致其倡议和政策制定主要从自身角度出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政策和举措的适用性。而在论坛化的地区间合作中,平衡和双向的互动以及合作的意愿能够增加最后的政策和举措的适用性。欧盟推动的对非制度化地区间合作与中非合作论坛推动的论坛化地区间合作是当今地区间主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欧盟与中国的对非地区间合作的比较研究发现,适用性的制度设计应该建立在地区间结构平衡、双向互动和强烈的政治意愿基础之上。(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1年07期)

朱天祥[5](2010)在《地区间主义研究:成就与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区间主义是国际关系的新实践,同时也正在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国外学术界围绕地区间主义的内涵与外延、动力与功能以及其与地区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尽管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在相当程度上延续着西方的议程,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试图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上做出超越。就该议题的未来发展而言,比较分析和理论化应当是两大基本趋势。而对中国学者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把握地区间主义研究的共性与个性,并善于从已有的研究议程中提炼出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需求的新的议程。(本文来源于《当代亚太》期刊2010年06期)

孙国东[6](2010)在《“欧盟与亚洲:地区间主义与亚欧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7月26日,由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亚欧基金会、联合国大学比较区域一体化研究所、清华大学比较区域一体化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欧盟与亚洲:地区间主义与、亚欧合作”国际(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0年10期)

朱天祥[7](2010)在《地区间主义与欧盟:全球行为体之锻造与实践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盟是一个全球行为体,这是学界的一个基本共识。然而,并非所有的研究都强调欧盟作为一个新型的国际行为体所运用的新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新影响。地区间主义肇始于欧共体早期的对外关系,发展于冷战后欧盟的外交政策。它是欧盟借以巩固并提升自身地区性,进而增强其行为体属性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欧盟参与全球治理,谋划未来世界秩序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10期)

朱天祥[8](2009)在《一个现象 多种进程——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的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区间主义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现象,它拥有相当大的潜力,这种潜力贡献于正在兴起的多层全球治理体系。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有叁:第一,维护并推动全球多边主义,参与并辅助全球多边治理;第二,开辟地区间治理空间,培育地区间共同治理;第叁,促进地区主义发展,扶助并改善地区内部治理。然而,地区间主义辅助全球多边治理尚需更多的激发条件,地区间主义开拓地区间共同治理面临严峻的制度化困境,而地区间主义扶助地区内部治理则需经受进一步的兼容性考验。总而言之,地区间主义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与途径,但其参与创建一个兼具效率与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来源于《国际论坛》期刊2009年05期)

朱天祥[9](2009)在《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霸权如何起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区间主义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一项新的议程,而它与全球治理的关系则是当前地区间主义研究的中心议题。现有的地区间主义理论认为,美国的单边主义造成了全球多边主义的严重式微,从而激发了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的潜能。本文则认为,即便回归多边主义,美国仍能凭借其霸权导致全球多边主义在有效性与合法性两方面的双重式微。地区间主义如何应对取决于各地区参照美国霸权所界定的地区属性、自我定位和利益诉求。发生在核心地区、准核心地区与非核心地区之间的地区间主义既可能成为美国霸权的阻力,也可能成为美国霸权的助力。地区间主义追求兼具效率与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任重而道远。(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期刊2009-06-01)

马孆[10](2009)在《地区间主义——地区合作的新亮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国际性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加,大多数地区组织都在扩大地区间关系,出现了许多地区间合作机制,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东亚—拉美合作论坛、欧盟—拉(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纵横》期刊2009年05期)

地区间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制度合作是欧盟主导下的南北型的地区间主义。现阶段的互动进程充分体现了地区间主义是欧盟实现其全球战略的工具。地区间主义的首要功能是对美国单极霸权的制度制衡。欧盟的外交目标还包括通过地区间主义的"多层级效用"为欧盟多边主义的国际行为提供辅助性支撑以及通过制度建设、形成集体共识输出欧盟的价值和模式,进而构建一个符合欧洲价值体系的世界秩序。国际体系的变革、欧盟无法有效平衡对成员国的国内承诺与多边主义的国际承诺、欧盟的内部危机导致支持地区间主义的意愿和能力下降以及欧盟向跨地区主义转变,在变革与转型的时代进程中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合作具有不确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区间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杨娜.欧盟的东亚战略——地区间主义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

[2].王翠文.地区间主义视角下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合作[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楼项飞.中拉机制化整体合作的进程及特点解析——以地区间主义为视角[J].拉丁美洲研究.2015

[4].周玉渊.地区间主义的两种形式——基于欧盟与中国对非地区间合作经验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

[5].朱天祥.地区间主义研究:成就与缺失[J].当代亚太.2010

[6].孙国东.“欧盟与亚洲:地区间主义与亚欧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J].学术界.2010

[7].朱天祥.地区间主义与欧盟:全球行为体之锻造与实践新途径[J].社会科学.2010

[8].朱天祥.一个现象多种进程——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的多样性分析[J].国际论坛.2009

[9].朱天祥.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霸权如何起作用[C].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2009

[10].马孆.地区间主义——地区合作的新亮点[J].东南亚纵横.2009

标签:;  ;  ;  ;  

地区间主义论文-杨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