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音论文-温伟波,谢雪华

二十五音论文-温伟波,谢雪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十五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年腹型肥胖人群,体质,中医二十五音

二十五音论文文献综述

温伟波,谢雪华[1](2014)在《中年腹型肥胖人群体质和相关疾病中医二十五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中医二十五音分析中年腹型肥胖人群体质和相关疾病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对300例中年腹型肥胖人群进行中医二十五音分析,了解该人群体质和相关疾病的五音分布特点。结果:中年腹型肥胖人群体质和相关疾病人群总体的五音分布男女均以角音和羽音为主;除角音和羽音外,男性以宫音在第叁位,女性以徵音分布居多。结论:结合五脏相音理论,在对中年人群腹型肥胖体质和相关疾病的改善和防治应从肝、肾出发,并兼顾个体差异。(本文来源于《首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暨云南省中医药界2014'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4-10)

李玫[2](2009)在《《乐府杂录·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的校勘》一文中研究指出《乐府杂录》是研究唐代俗乐的重要文献,作者以当事人的身份记录了唐晚期的音乐、歌舞、杂戏、技艺等俗乐内容,尤其是最后一节"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第一次完整记录了燕乐二十八调调名和乐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研究"燕乐二十八调"理论的重要文献。但由于《乐府杂录》传本颇多,异文也多,加之这段文字只剩文字而无图,更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以往的校勘虽已做得很严谨,但因局限于音乐学专业知识的隔膜,校勘本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针对于此,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的异文进行分析,提出校勘意见。(本文来源于《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10-01)

李玫[3](2009)在《《乐府杂录·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的校勘》一文中研究指出《乐府杂录》是研究唐代俗乐的重要文献,作者以当事人的身份记录了唐晚期的音乐、歌舞、杂戏、技艺等俗乐内容。尤其是最后一节"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第一次完整记录了燕乐二十八调调名和乐律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研究"燕乐二十八调"理论有重大意义。但由于《乐府杂录》传本颇多,异文也多,加之这段文字只剩文字而无图,更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以往的校勘虽已做得很严谨,但因局限于音乐学专业知识的隔膜,校勘本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针对于此,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的异文进行分析,提出校勘意见。(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林源,林万庆,陈旭军[4](2008)在《哮喘病的灸疗前后二十五音频率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哮喘病灸疗前后发音改变的规律,以证明《黄帝内经》五脏相音的理论与临床疗效的相符性。方法:哮喘组与健康组各30例均检测二十五音,哮喘组3天后隔姜灸连续治疗10天,然后检测二十五音,20天、30天再分别检测。结果:哮喘的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均有发音偏向商音为多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灸疗后商音变为非商音,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10天与20天、30天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以商音为主,经灸疗后病情痊愈或好转,其相应的商音也发生变化,这变化与疗效之间存在着联系,与《黄帝内经》五脏相音的理论是吻合的。(本文来源于《中医药通报》期刊2008年06期)

高也陶[5](2008)在《《黄帝内经》二十五音和经络调理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古琴的启发,对2000多年传抄文字的考量,根据当代物理声学对声音频率的定律,更正了既往研究的错误,最终发现《黄帝内经》二十五音的排列和经络调理之间存在严谨的客观规律,声学部分与当代物理学完全相同,从而为中医听声辨病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科学基础。(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6](1996)在《唐燕乐五音轮二十八调犹今民间之“五调朝元”、“七宫还原”也——关于唐燕乐二十八调问题的若干新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唐燕乐五音轮二十八调犹今民间之“五调朝元”、“七宫还原”也——关于唐燕乐二十八调问题的若干新解徐荣坤“燕乐二十八调”这一称谓始见于唐代徐景安所着的《乐书》,但二十八调的全部名称则始见于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在《乐府杂录》中,刊有一张《别乐仪识五音...(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1996年01期)

何昌林[7](1984)在《《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校释(下)》一文中研究指出4.校本:“平声羽七调:第一运、中吕调;第二运、正平调;第叁运、高平调(南吕调);第四运、仙吕调;第五运、黄钟调;第六运、般步调;第七运、高般步调(原注:虽去中吕调,七运如车轮转,却去中吕一运声也。)(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1984年01期)

何昌林[8](1983)在《《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校释(上)》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 言 唐末段安节《乐府杂录》中的《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一文,是清代“燕乐学”得以建立的一块基石。 自南宋蔡元定《燕乐》、明唐顺之《稗编》以后,进入清代,随着乾嘉朴学的兴起与乾嘉学派的建立,一向被称为“孤学”的隋唐燕乐(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1983年04期)

罗蔗园[9](1959)在《《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笺订——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笺订的一部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二北先生笺订《乐府杂录》,因为我研究古乐,就将原书中涉及音乐的部分,要我笺订。我认为隋唐两朝的燕乐到开元天宝时间,才成为完整的一套。这个时间要算中国音乐光辉璨烂的时代。不过唐初的雅乐和燕乐,都归太常掌管,因此制词作曲的法则,属于礼寺,也就是徐灵胎所讲的律吕诗歌典礼,此学士大夫之事,其八音之器,各精一技,此乐工之事也”。开元中因为“太常为典礼所司,不宜以处声伎,乃别立左右教坊”。此后雅乐燕乐,即告分家,但是太常则因为“祀典不常多循故事”。加之“律吕”‘‘声拥”各不相鼍。墨守槲生的成法,反失旋宫的本义,即如主持隋代“九年乐议”和创作“乐府声调”的郑译、尚不识二变为变(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1959年04期)

二十五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乐府杂录》是研究唐代俗乐的重要文献,作者以当事人的身份记录了唐晚期的音乐、歌舞、杂戏、技艺等俗乐内容,尤其是最后一节"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第一次完整记录了燕乐二十八调调名和乐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研究"燕乐二十八调"理论的重要文献。但由于《乐府杂录》传本颇多,异文也多,加之这段文字只剩文字而无图,更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以往的校勘虽已做得很严谨,但因局限于音乐学专业知识的隔膜,校勘本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针对于此,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的异文进行分析,提出校勘意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十五音论文参考文献

[1].温伟波,谢雪华.中年腹型肥胖人群体质和相关疾病中医二十五音分析[C].首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暨云南省中医药界2014'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

[2].李玫.《乐府杂录·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的校勘[C].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9

[3].李玫.《乐府杂录·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的校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

[4].林源,林万庆,陈旭军.哮喘病的灸疗前后二十五音频率变化的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8

[5].高也陶.《黄帝内经》二十五音和经络调理的再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

[6]..唐燕乐五音轮二十八调犹今民间之“五调朝元”、“七宫还原”也——关于唐燕乐二十八调问题的若干新解[J].中国音乐学.1996

[7].何昌林.《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校释(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

[8].何昌林.《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校释(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

[9].罗蔗园.《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笺订——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笺订的一部分[J].音乐研究.1959

标签:;  ;  ;  

二十五音论文-温伟波,谢雪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