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供应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腹地运输,港口供应链,动态博弈,物流成本
动态供应链论文文献综述
王圣[1](2019)在《基于多部门动态博弈的港口腹地供应链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从运输距离的角度分析,腹地运输是港口物流供应链中单位成本最高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海运和港口等规模化程度较高的部门,腹地运输的成本有更大的下降空间。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建立动态博弈模型,根据公路、铁路、港口、生产厂商的四部门动态博弈和算例验证,结果显示:腹地运输部门之间并不是单纯的合作或竞争关系。当两种运输环节可以有效结合并降低总运输成本时,部门之间倾向于互相合作,反之则更多地表现为竞争关系。同时,物流服务价格的提高会减少厂商在该腹地的货运总量,但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规模以及服务的可靠性能够有效地降低运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梁涛[2](2019)在《流通供应链整合方式及动态能力的匹配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供应链组织的自我更新,以及在整合重构中达成的动态能力,是衡量现代企业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学术界对企业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研究均基于既定的供应链结构和组织,其很少考虑供应链整合方式对动态能力的影响。鉴于此,文章立足于流通供应链整合框架下动态能力的表现及影响因素,以我国流通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结构模型的动态能力评价模型,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模型的信度与效度。研究表明,流通企业供应链动态能力包含关键物流能力、物流服务能力和边界跨越能力叁个维度。实现流通供应链结构和价值的整合,必须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协同发展,并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动态能力提升机制。(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顾钧越,徐春明,翁策,房诗雯,张若琪[3](2019)在《零售存货影响需求的低碳供应链联合减排动态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限时域内,考虑碳交易和零售存货影响需求的环境,并针对制造商减排努力和零售商低碳宣传的情形,分别研究了非合作成本分担和集中决策两种情形下低碳供应链的运营决策,并对所得各情形的均衡策略进行了比较.最后用数值例子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阐述.理论上证明了合作减排可使制造商投入更多的减排努力,借助算例论证了集中决策下供应链总的利润绩效要高于非合作的情形,这为供应链企业间长期进行减排合作和可持续化运营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21期)
黄钟,廖希萍[4](2019)在《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管理协调机制的探讨——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能力视角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产业的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链协调机制改革。目前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无法解决供应链的协调与发展问题,文章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动态能力理论相结合,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能力视角,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产业供应链协调机制建设的设想,以期为大湾区企业与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9年30期)
王自柯[5](2019)在《动态供应链模式下VMI绩效评价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间的合作共赢模式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随着VMI模式的备受推崇,其绩效评价体系日趋成为关注热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VMI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是整个VMI项目的关键。为了适当评价VMI管理的核心问题,在AHP基础上发展出来一种更灵活实用的决策方法,即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模型选择好后,确认评价因子、形成元素和元素组,确定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最终形成VMI管理绩效评价模型,以及VMI管理绩效评价的原则和该模型的优缺点分析,从而帮助企业更恰当灵活地使用该模型。(本文来源于《工程与建设》期刊2019年04期)
杨红雄,朱考志[6](2019)在《企业间互动合作、供应链动态能力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企业间互动合作、供应链动态能力以及企业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理论模型,以零售业供应链作为调查对象,运用PLS-SEM方法对企业间互动合作、供应链动态能力以及经济效益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和信息传递对供应链动态能力中的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资源流动对供应链动态能力中的整合与重构能力、协调能力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供应链动态能力中的整合与重构能力、学习能力对企业经济效益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供应链动态能力中的协调能力对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朱炳晓[7](2019)在《制造企业供应链合作风险动态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继发达国家提出重视制造业的战略后,中国政府也相应地提出了振兴制造业的举措。自从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出现后,便被广泛地用于各行业,尤其在制造行业应用更为突出。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常常导致供应链企业面临外界与内部的各种风险。供应链合作风险作为供应链风险当中的一种风险种类,常常在供应链节点企业进行合作时发生,且其对供应链产生的影响巨大,严重时危及供应链运营。因此对存在于制造企业供应链中的合作风险进行准确识别与评估,并为供应链节点企业提出防范与控制合作风险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学术界对于制造业供应链的合作风险评估研究甚少,且评估视角多是基于静态分析,基于动态评估视角对供应链运行中的合作风险状况的评估尚未有涉及。而制造业供应链处于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之中。因此,基于动态视角对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风险进行动态评估非常必要。首先,文章以制造行业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为基础,分析了存在于其中的合作风险的特征、来源等内容,进而总结出导致合作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制造业供应链合作风险动态评估的初步指标体系,接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筛选,最终构建出用于本文的合作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基于已有风险动态评估的内容以及制造企业供应链合作风险动态评估具有的实际特点,文章通过引入权重乘子对指标权重实时动态更新,从而构建出用于合作风险评估的动态评估模型。采用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形式收集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评价值,进而运用区间直觉模糊熵、区间直觉模糊加权算子与最优化模型计算出各层级指标权重值,然后结合权重乘子对指标权重实时动态更新。依据文章引入权重乘子对各指标进行实际风险状态的评估分值,建立起各评估指标的风险等级预警线,以此对风险状况进行预警。最后以某汽车制造供应链的合作风险为例,运用上述构建的合作风险动态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得出结论:该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合作风险总体风险状况处于“好”的等级,但准则层指标供应商与制造商合作环节中的合作伙伴风险等级为“一般”,应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重视。最后,基于上述的评价结果,结合可能导致合作风险发生的高发性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该汽车制造供应链企业合作风险控制的策略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5-13)
马德青,胡劲松[8](2019)在《具公平行为的零售商回收闭环供应链动态均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一主导制造商(再制造商)和一"嫉妒/自豪"公平关切行为的零售商(回收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成员动态均衡策略。利用伊藤过程,刻画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废旧品回收率的随机演化过程。基于利润结构,给出了制造商的期望利润目标泛函。基于零售商的"嫉妒/自豪"型模式,构建了零售商的期望效用目标泛函,进而建立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随机微分博弈模型。利用随机微分博弈理论,给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值函数应满足的偏微分方程组。通过求解该偏微分方程组,获得了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值函数,据此得到了制造商的动态均衡批发价格策略以及零售商的动态均衡销售价格与回收投入努力策略。为了掌握废旧品回收率的统计特征,揭示了废旧品回收率的随机演进性质。结合算例,研究了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对成员均衡策略以及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越高,制造商的均衡批发价格越低,进而导致其最优值函数将减少。与制造商不同,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将增加其最优值函数。另外,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越高,系统回收率越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林倩[9](2019)在《网络嵌入性、动态能力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信息滞后、订单处理慢等难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延展细化催生了供应链服务企业的诞生,服务外包蓬勃发展。从企业的视角看,能将有限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缩短产品生命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从产业的视角看,能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效率,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供应链服务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集成商,能够整合供应链上各种服务提供商,协调各方共同完成客户需求。但目前对供应链服务企业这一供应链中特定角色的研究较少,对于其如何利用供应链网络,培育自身能力以更好地实现协同创新,乃至最终促进产业链的升级,是企业界和学术界都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嵌入性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以供应链服务企业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网络嵌入性如何影响供应链服务企业供应链协同创新绩效”这一关键问题。将关系嵌入性和结构嵌入性作为表征网络嵌入性的变量,基于动态能力视角解析中间作用机理,并从环境层面阐述环境动态性在整个作用路径的调节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161家供应链服务企业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检验网络嵌入性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嵌入性的两个维度关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对供应链协同创新绩效均有显着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关系嵌入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2)动态能力在关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整合能力、重构能力对供应链协同创新绩效有显着正向影响;关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对动态能力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关系嵌入性显着影响整合能力和重构能力;结构嵌入性仅显着影响整合能力。(3)环境动态性在关系嵌入性与动态能力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对结构嵌入性与动态能力的关系没有显着的调节作用。(4)环境动态性在动态能力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绩效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1)探究网络嵌入性、动态能力、环境动态性及供应链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有助于丰富网络嵌入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2)为供应链服务企业实践提供决策建议,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保持网络嵌入性,构建动态能力,进而提升协同创新绩效以获得客户满意度和更好的供应链绩效。(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5)
秦立公,朱可可,胡娇[10](2019)在《服务供应链整合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务行业竞争环境加剧,考验着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供应链整合作为供应链研究的新方向,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需要明确。本文基于现实调查,以知识共享为中介变量,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研究服务供应链整合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在服务供应链整合与服务创新能力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能够显着调节知识共享和服务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动态供应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供应链组织的自我更新,以及在整合重构中达成的动态能力,是衡量现代企业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学术界对企业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研究均基于既定的供应链结构和组织,其很少考虑供应链整合方式对动态能力的影响。鉴于此,文章立足于流通供应链整合框架下动态能力的表现及影响因素,以我国流通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结构模型的动态能力评价模型,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模型的信度与效度。研究表明,流通企业供应链动态能力包含关键物流能力、物流服务能力和边界跨越能力叁个维度。实现流通供应链结构和价值的整合,必须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协同发展,并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动态能力提升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供应链论文参考文献
[1].王圣.基于多部门动态博弈的港口腹地供应链优化[J].物流技术.2019
[2].梁涛.流通供应链整合方式及动态能力的匹配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
[3].顾钧越,徐春明,翁策,房诗雯,张若琪.零售存货影响需求的低碳供应链联合减排动态优化[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4].黄钟,廖希萍.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管理协调机制的探讨——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能力视角出发[J].中国市场.2019
[5].王自柯.动态供应链模式下VMI绩效评价体系[J].工程与建设.2019
[6].杨红雄,朱考志.企业间互动合作、供应链动态能力与经济效益的关系[J].系统工程.2019
[7].朱炳晓.制造企业供应链合作风险动态评估[D].兰州理工大学.2019
[8].马德青,胡劲松.具公平行为的零售商回收闭环供应链动态均衡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
[9].林倩.网络嵌入性、动态能力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10].秦立公,朱可可,胡娇.服务供应链整合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J].商业经济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