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徐楠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津市300456

摘要: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备受关注,渔业资源衰退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海洋产业科学、高速的发展。针对此类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重视对海洋生态污染问题的处理,解决渔业资源衰退问题,构建完善的海洋生态管理系统,重视对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管控,严惩非法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的行为,建立相关的海洋生态保护区,这是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1海洋资源衰退对海洋渔业发展的影响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渔业生产的基础。海洋生物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地震、风暴潮、海啸等自然灾害,2)人为破坏,如超强度开发利用、污染等。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围填海日益成为区域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围填海和海岸工程减少了海湾的纳潮量和潮汐的冲刷及水体交换能力,造成淤积,使近岸鱼虾类等生物的洄游区、产卵区、觅食区等破坏严重;而超负荷的开发利用行为及海洋污染也会对海水水质、海床底质等造成破坏,致使海洋渔业资源减少和衰退,甚至会对海洋生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以汕头市为例,1950年至今,汕头市围垦、填海总面积达143.72km2以上,汕头市大陆岸线中自然岸线仅剩不到24%,远低于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35%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指标。同时,城市生活污水和沿岸工程废水的排海,连同韩、榕、练三江出海口带进大量富营养化污水,造成淤积和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原来盛产鱼虾贝类的汕头湾,鳗苗的年产量从原来高产时的7t左右减少至目前的不足300kg,渔业功能几近丧失。通过近年来汕头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的数据分析和对渔民的走访发现,汕头海域渔业资源衰退明显,渔获物结构组成亦发生显著改变,优质高值经济品种数量严重减少,渔汛期也越来越短,有些品种甚至已不能形成渔汛,如大黄鱼、石斑鱼、黄鲫、海鲶等已呈现衰竭的趋势。以单拖作业形式为例,2016年汕头市各区县海洋捕捞产量均呈现出低于往年同期水平的趋势,全市单拖作业平均渔获率为35.6kg/h,比2015年减少6.3%;其中休渔前(1—5月中旬)总海洋捕捞产量相比2015年同期水平减少30%左右。且从历年统计看,汕头全市单拖作业渔获率已连续6年出现下降现象。海洋资源衰退,捕捞业效益明显下降,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迫在眉睫,汕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2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重视对渔业的综合管理

新时期,海洋渔业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应重视对海洋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宣教,提高沿海区域渔民的素质,增强渔民的海洋生物保护意识与修复观念,让渔民了解到海洋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及时放弃捕捞产卵期的成鱼与幼鱼,以便海洋生物资源拥有更多的自我修复机会。同时,就违规渔具危害性与需承担的责任进行宣传,及时设立与公布咨询电话,从而为群众答疑解惑。工作人员应深入渔村、渔区等区域,及时开展一定的培训班或咨询会,并设立一定的布告栏与展示板,为生态环保事业提供和谐的氛围。其次,鼓励渔民转业转产,其核心目的在于在保护海洋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渔民的收入,不仅是转移涉渔的劳动力,而且涉及海洋渔业产业升级问题。同时,应督促渔民积极开展改进处理,及时改变陈旧的生产习惯,而后落实好废旧渔船淘汰与燃油补贴等措施。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对渔民谋生技能等进行积极的培训,积极开展信息引导与政策性扶持,要求渔民在熟悉的环境中达到重新创业与就业的目的,从而在根本上缓解渔业捕捞的负担与压力。而后,重视对非法作业的打击力度,及时取缔违规渔船渔具等,禁止使用吸蛤泵、多层刺网等违规性渔具,加大对休渔期发生违规偷捕、毒、炸等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2.2倡导渔业资源的增殖与放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多个城市均开展增殖与放流活动,在实际放流时,放流的品种主要包含黄鳍鲷、黑鲷、真鲷与班节对虾等经济性物种。但是,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规模和资源恢复具有很大的差距,缺乏长期的增殖放流计划,相关领导不重视增殖放流工作或者资金的支持力度不足等,都会对渔业资源的恢复效果产生极大的威胁。针对以上问题,工作人员应意识到增殖放流工作实施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了解其在渔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具体作用,把该工作纳入市政工作日程中。此外,需将增殖放流的资金及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中,重视对资金的科学性投入,要求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呈现常态化与规模化发展。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重视对标志性放流工作的开展,及时对整个增殖放流过程进行跟踪与监测,还要做好效果评估处理工作;应积极鼓励科研单位能够深入资源增殖层面,为资源修复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利于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2.3重视对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与管护

对于海洋渔业经济而言,建设一定的海洋保护区十分关键,其是确保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生产的关键途径。海洋保护区能为被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恢复空间,重视对特殊性、濒临灭绝海洋物种的保护,禁止发生渔业资源数量衰竭的现象,提高个体的密度,从而增加繁殖量,便于维持自然物种基本组成、产卵潜力、年龄结构与基因的多样性,会形成一定的渔业资源扩散系统,以提高周边海域与保护区的渔业生产性能。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应建设一定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大在人力、财政、宣传与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强化自然保护区内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从而将生态保护区的生态性能发挥到极致,以促进渔业资源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2.4建设海洋牧场

许多海水养殖区域富营养化严重,极易引发赤潮和养殖病害,给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紫菜、海带、江蓠等海藻能通过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通过光合固碳作用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溶解氧,降低鱼类发生缺氧性窒息的危险性;还可防止水体变化,减少温室效应,同时在生长过程中能大量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在水域生态补充碳循环和减缓营养化方面有极其重要作用。据研究显示,在鱼类养殖区域栽培江蓠,利用鱼类养殖过程产生的废物作为江蓠生长的营养素,1hm2的海区每年可生产江蓠约260t,可吸收约1000kg氮和380kg磷。通过栽培大型海藻,能有效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持近海水域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同时,海藻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江蓠既可作为人类食品,又可用于养殖鲍鱼,还是生产琼脂的主要原料来源。建设海洋牧场,采用生态养殖等措施可大幅度提升单位面积海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从长远角度出发,为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已成为现代社会农业发展的关键战略,需要及时贯彻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重要决策与部署。基于此,本文就渔业资源衰退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优化措施展开系统化分析,旨在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施辰阳,白炜炜,陈李庆,陈柏峰,李伟东,杨华云.舟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导刊,2017,36(06):11-16.

[2]丁琪.全球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脆弱性评价[D].上海海洋大学,2017.

[3]林香红.我国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

[4]吴秀.海洋渔业风险管理路径选择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

标签:;  ;  ;  

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