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必应论文-贾思,吴瑞华,赵旋,邓海霞,陀鹏

救必应论文-贾思,吴瑞华,赵旋,邓海霞,陀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救必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壮药救必应颗粒,热毒宁针剂,炎症因子

救必应论文文献综述

贾思,吴瑞华,赵旋,邓海霞,陀鹏[1](2019)在《壮药救必应颗粒联合热毒宁针剂治疗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壮药救必应颗粒联合热毒宁针剂治疗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其相关血清炎性因子影响,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两组均以解热镇痛等基础用药对症处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壮药救必应颗粒联合热毒宁针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实验组为92%,对照组为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壮药救必应联合热毒宁针剂能有效减轻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并且可降低血清IL-1、IL-6及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能有效抑制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蛇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海亮[2](2019)在《救必应酸对念珠菌的作用机制研究及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病的临床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色念珠菌是寄生于70%健康人皮肤、生殖器、肠粘膜的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导致皮肤粘膜或全身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介入诊断和器官移植治疗技术的发展,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同时非白色念珠菌菌株不断增加,目前,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念珠菌菌株数量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念珠菌性间擦疹是发生在腋窝、乳房下、腹股沟等皮肤部位,以红斑、糜烂、渗出、脓疱为主要特征,主要由白念珠菌局部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湿润和浸渍的皮肤褶皱是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有利因素,且念珠菌具有多形性,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形态转换,并且可以形成生物膜,以此来逃避人免疫细胞的识别及对抗抗真菌药物的杀伤作用。中医学有“湿热生虫”的理论,并将念珠菌归属于虫邪范畴,苦寒燥湿法是中医学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念珠菌对现存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念珠菌药物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的热门话题。我国的中草药资源丰富,在预防和治疗念珠菌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药在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方面均存在多样性,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探索。深入了解念珠菌的生物学特点、致病特点,了解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及中药的性质,利用现代中药学及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发研究新的抗念珠菌药物极具价值。本研究根据中医理论及现代中药学理论,选择具有苦寒性质的中药救必应为研究对象,观察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的临床疗效,探讨救必应酸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理,为开发新的抗念珠菌药物奠定基础。目的:观察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的临床疗效,探讨救必应酸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观察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原则,选取我科120例符合标准的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救必应溶液冷湿敷患处,每次20分钟,每天3次;对照组:氟康唑注射液冷湿敷患处,每次20分钟,每天3次。1周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治疗过程中皮损症状积分的变化,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和真菌转阴率。2.采用划线转种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念珠菌性间擦疹菌株进行鉴定。3.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救必应酸对四种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白色念珠菌最低抑制生物膜浓度。通过救必应酸干预后对四种念珠菌属的生长曲线的变化研究救必应酸的抑菌效能。4.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救必应酸对白色念珠菌细胞结构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法观察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高效液相色普法观察救必应酸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5.Weston-blot、RT-PCR探索救必应酸对白色念珠菌Ras-cAMP-PKA通路关键基因Ras1、Cdc35、Tpk1和RAS1、CDC35、TPK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77.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8.0%,治疗组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皮损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皮损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转阴率77.8%,对照组转阴率88.0%,两组真菌转阴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2.从门诊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中分离和鉴定的104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共67株,占总数的66.4%,非白色念珠菌占总数的33.6%。3.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救必应酸对4种念珠菌共16株念珠菌的MIC,结果显示:救必应酸对白色念珠菌4种菌株的MIC范围为8-32μg/mL;对白色念珠菌菌株CCZYY002 SMIC50为256μg/mL;救必应酸对热带念珠菌的4种菌株MIC为32-128μg/mL;救必应酸对光滑念珠菌的MIC为32-128μg/mL;救必应酸对克柔念珠菌的MIC为128-256μg/mL。救必应酸浓度介于8-1024μg/mL时,对四种念珠菌属生长曲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浓度的救必应酸均能平稳抑制四种念珠菌的生长。4.透射电镜下救必应酸可使白色念珠细胞细胞壁变薄,细胞核碎裂,胞质分散导致细胞死亡。碘化丙啶染色发现,256μg/mL、512μg/mL救必应酸分别导致9.232±2.6%和23.703±3.2%的PI阳性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56μg/mL的救必应酸处理后的白色念珠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下降至5.60±1.02μg/mL,与生长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5.通过q RT-PCR检测,结果发现经256μg/mL救必应酸干预后,白念珠菌胞内部分氧化还原相关基因Ras1、Cdc35、和Tpk1的转录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Ras1,Cdc35和Tpk1分别下调了38%和30%和26%。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生物被膜12 h,救必应酸处理后的白色念珠菌菌株RAS1、CDC35、TPK1蛋白表达均下调,与空白组相比,下调36%和27%和24%。实验结论:1.救必应溶液冷敷治疗念珠菌性间擦疹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皮肤念珠菌生长,促进真菌转阴,无不良反应。2.本机构医院中念珠菌性间擦疹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非白色念珠菌占一定比例。3.救必应酸对四种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不同,对生长曲线产生一定影响。4.救必应酸可破坏白色念珠细胞结构导致细胞死亡,碘化丙啶染色发现PI阳性细胞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白色念珠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合成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导致细胞死亡。5.救必应酸可下调Ras-cAMP-PKA通路上部分关键基因Ras1、Cdc35、Tpk1和RAS1、CDC35、TPK1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的形成。(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黄明萍[3](2019)在《复方救必应胶囊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与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方救必应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救必应、香附、东风桔叁味中药材组成,其主要功效为利湿止痛、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肠胃炎和腹泻。复方救必应胶囊中所含的香附药材具有止痛、抗炎、镇静、解热的功能,与其他草药合用可以治疗腹痛和肠道疾病。香附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α-香附酮、香附烯酮、圆柚酮,叁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本文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建立了同时测定复方救必应胶囊中α-香附酮、香附烯酮、圆柚酮的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含量测定。另外,还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α-香附酮、香附烯酮、圆柚酮的方法学并成功运用到了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因发现香附烯酮在大鼠体内存在雌雄代谢差异,进而分别做了雌雄大鼠肝微粒稳定性实验以验证体内药代结果。具体如下:(1)建立了同时测定复方救必应胶囊主要提取物中α-香附酮、香附烯酮、圆柚酮叁种同分异构体含量的LC-MS/MS方法,并根据要求,进行了系列相关项目的方法学验证,主要包括:仪器精密度、线性范围、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等,其结果皆符合定量分析的相关要求。实验测得叁批复方救必应胶囊提取物中α-香附酮、香附烯酮、圆柚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37.9、848.8、43.0μg/g。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适用于这叁个同分异构体化合物的含量测定。(2)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α-香附酮、香附烯酮、圆柚酮叁个同分异构体化合物的LC-MS/MS方法,并根据相关要求,对系列项目进行了方法学的验证,主要包括:选择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等。最终结果显示:α-香附酮和香附烯酮的定量下限为1 ng/mL,线性范围为1~500 ng/mL;圆柚酮的定量下限为5 ng/mL,线性范围为5~2500 ng/mL。其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皆符合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面相关要求,其回收率均在88~115%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离度较高,可用于复方救必应胶囊提取物中叁个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3)采用LC-MS/MS方法测定大鼠给予复方救必应胶囊提取物后叁个同分异构体化合物的血药浓度,分别考察并比较了雌雄大鼠经单剂量静注(0.3 g/kg)和单剂量口服(3.0 g/kg)复方救必应胶囊提取物后目标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雌性和雄性大鼠经静脉注射给予复方救必应胶囊提取物后,叁个同分异构体化合物血药浓度都开始迅速下降,未见显着的雌雄差异。雌性和雄性大鼠灌胃给予3.0 g/kg的复方救必应胶囊提取物后,香附烯酮的体内药代情况存在显着差异,且雄性大鼠口服复方救必应胶囊提取物后吸收代谢太快,未能测到有效血药浓度值。(4)采用底物消除法研究α-香附酮、香附烯酮、圆柚酮分别在雌雄大鼠肝微粒体系中的代谢稳定性及其差异,结果显示香附烯酮在雌性肝微粒体系中代谢较慢而在雌性肝微粒体系中代谢较快,存在明显的雌雄差异。而α-香附酮、圆柚酮在雌雄大鼠肝微粒体系中的代谢稳定性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2)

王海亮,赫玉芳,李长慧,徐琪琪,景瑛[4](2019)在《救必应溶液治疗念珠菌性间擦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救必应溶液治疗念珠菌性间擦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5月-2018年4月治疗的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救必应溶液冷湿敷患处,20 min/次,3次/d;对照组予氟康唑注射液冷湿敷患处,20 min/次,3次/d。1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治疗过程中皮损症状积分的变化,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和真菌转阴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7.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8.0%(P> 0.05);治疗组转阴率77.8%,对照组转阴率88.0%(P> 0.05)。2组患者治疗后皮损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救必应溶液冷敷治疗念珠菌性间擦疹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皮肤念珠菌生长,促进真菌转阴,无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南敏伦,赫玉芳,司学玲,赵昱玮,王雪[5](2019)在《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鉴定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并鉴定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救必应酸为原料,通过28位酯化、3β位和23位羟基与酸酐反应合成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采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及理化性质对合成的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评价紫杉醇(阳性对照)、救必应酸及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对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肺腺癌细胞SPC-A1、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结果:共合成了6个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分别为救必应酸甲酯(化合物1)、3,23-O-双(乙酰基)救必应酸甲酯(化合物2)、3,23-O-双(丙酰基)救必应酸甲酯(化合物3)、3,23-O-双(丁酰基)救必应酸甲酯(化合物4)、3,23-O-双(邻苯二甲酰基)救必应酸甲酯(化合物5)及3,23-O-双(丁二酰基)救必应酸甲酯(化合物6)。与紫杉醇比较,化合物5和化合物6对HeLa、A375、HepG2、SPC-A1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与其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救必应酸及其他化合物的IC50显着减小(P<0.05)。结论:本研究合成了6个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其中化合物5、6具有显着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05期)

魏秀丽,徐恩民,庞云露,姜亦深,李有志[6](2019)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救必应末中紫丁香苷和长梗冬青苷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定性定量测定救必应末中紫丁香苷和长梗冬青苷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用带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PAD)对救必应末中紫丁香苷和长梗冬青苷进行色谱分离和快速定量测定。以ACQUITY UPLC~(TM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为分离柱,柱温:35℃;流动相体系:A项为乙腈,B项为水,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1);进样量:2μL;检测波长为210 nm。通过光谱图、保留时间参数对紫丁香苷、长梗冬青苷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紫丁香苷在10~200μg·mL~(-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长梗冬青苷在30~600μg·mL~(-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方法检出限为2.5μg·mL~(-1)紫丁香苷、7.5μg·mL~(-1)长梗冬青苷,方法定量限为10μg·mL~(-1)紫丁香苷、30μg·mL~(-1)长梗冬青苷,完全满足检测需求。该方法色谱分离较好,分析速度较快,前处理简单,适用于救必应末中紫丁香苷和长梗冬青苷的定性定量检测。(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康强,潘裕清,蔡鸿飞,袁诚,许文东[7](2019)在《救必应提取物生产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救必应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救必应药材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以长梗冬青苷含量、紫丁香苷含量和收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法确定救必应提取物的最佳工艺。最佳工艺放大至中试生产,验证重现性与合理性。救必应提取物的最佳生产工艺为乙醇浓度40%,提取时间3 h,提取3次。(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张文富,林才志,陈泉芳,黄金圣,于丽丽[8](2018)在《秦家泰验方救必应汤治疗肺癌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秦家泰验方救必应汤治疗肺癌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经病理活检或细胞学确诊为肺癌的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40例,服用秦家泰验方救必应汤(处方:救必应20 g、翠云草15 g、薏苡仁30 g、南沙参15 g、连翘15 g、炒鸡内金20 g、蛤蚧1条、浙贝母10 g、紫菀10 g、杏仁10 g、南山楂15 g、甘草6 g);对照组44例服用复方斑蝥胶囊;空白组不予药物干预。观察比较叁组4周后进食量与体重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进食量、体重增加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秦家泰验方救必应汤治疗肺癌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食欲、增加体重,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期刊2018年06期)

黄明萍,谢水林,戴仁科[9](2018)在《LC-MS/MS同时测定复方救必应胶囊中3种同分异构体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以同时分离测定复方救必应胶囊中3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效成分(α-香附酮、香附烯酮、圆柚酮),并对随机抽样的3批复方救必应胶囊进行质量分数比较。方法采用Simp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体积比95∶5)为流动相,25 min内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0μL。选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扫描(MRM),优化相关质谱参数,对3种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α-香附酮、香附烯酮在质量浓度0.45~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 6);圆柚酮在质量浓度3~1 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 0)。α-香附酮、香附烯酮、圆柚酮的平均加样回收率皆在95%~105%,RSD<3.5%(n=6)。3批复方救必应胶囊中α-香附酮、香附烯酮、圆柚酮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37.17、847.39、42.92μg/g,RSD<1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结果稳定、重复性良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复方救必应胶囊中3种同分异构体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测定。(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南敏伦,赫玉芳,司学玲,赵昱玮,王雪[10](2019)在《救必应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合成以救必应酸(rotundic acid)为母核,引入芳香酯类基团的系列救必应酸衍生物,测试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探讨救必应酸衍生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构效关系,获得抗肿瘤活性更好的救必应酸衍生物。方法:以救必应酸为起始原料,通过28位酯化,3β位和23位二芳香酯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1~8。以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肺腺癌细胞(SPC-A1),人肝癌细胞(Hep G2)为靶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化合物2~8共7个救必应酸衍生物均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熔点(MP),高分辨质谱(HR-ESI-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表征均为目标化合物。MTT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5和8均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化合物5对He La,A375,Hep G2,SPC-A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5.25±1.08),(5.99±0.88),(3.31±1.89),(5.74±1.78)μmol·L~(-1),救必应酸分别是其的1.92,3.22,3.79,3.72倍。结论:化合物5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抗肿瘤新药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救必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色念珠菌是寄生于70%健康人皮肤、生殖器、肠粘膜的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导致皮肤粘膜或全身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介入诊断和器官移植治疗技术的发展,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同时非白色念珠菌菌株不断增加,目前,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念珠菌菌株数量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念珠菌性间擦疹是发生在腋窝、乳房下、腹股沟等皮肤部位,以红斑、糜烂、渗出、脓疱为主要特征,主要由白念珠菌局部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湿润和浸渍的皮肤褶皱是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有利因素,且念珠菌具有多形性,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形态转换,并且可以形成生物膜,以此来逃避人免疫细胞的识别及对抗抗真菌药物的杀伤作用。中医学有“湿热生虫”的理论,并将念珠菌归属于虫邪范畴,苦寒燥湿法是中医学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念珠菌对现存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念珠菌药物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的热门话题。我国的中草药资源丰富,在预防和治疗念珠菌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药在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方面均存在多样性,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探索。深入了解念珠菌的生物学特点、致病特点,了解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及中药的性质,利用现代中药学及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发研究新的抗念珠菌药物极具价值。本研究根据中医理论及现代中药学理论,选择具有苦寒性质的中药救必应为研究对象,观察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的临床疗效,探讨救必应酸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理,为开发新的抗念珠菌药物奠定基础。目的:观察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的临床疗效,探讨救必应酸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观察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原则,选取我科120例符合标准的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救必应溶液冷湿敷患处,每次20分钟,每天3次;对照组:氟康唑注射液冷湿敷患处,每次20分钟,每天3次。1周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治疗过程中皮损症状积分的变化,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和真菌转阴率。2.采用划线转种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念珠菌性间擦疹菌株进行鉴定。3.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救必应酸对四种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白色念珠菌最低抑制生物膜浓度。通过救必应酸干预后对四种念珠菌属的生长曲线的变化研究救必应酸的抑菌效能。4.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救必应酸对白色念珠菌细胞结构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法观察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高效液相色普法观察救必应酸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5.Weston-blot、RT-PCR探索救必应酸对白色念珠菌Ras-cAMP-PKA通路关键基因Ras1、Cdc35、Tpk1和RAS1、CDC35、TPK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77.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8.0%,治疗组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皮损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皮损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转阴率77.8%,对照组转阴率88.0%,两组真菌转阴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2.从门诊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中分离和鉴定的104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共67株,占总数的66.4%,非白色念珠菌占总数的33.6%。3.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救必应酸对4种念珠菌共16株念珠菌的MIC,结果显示:救必应酸对白色念珠菌4种菌株的MIC范围为8-32μg/mL;对白色念珠菌菌株CCZYY002 SMIC50为256μg/mL;救必应酸对热带念珠菌的4种菌株MIC为32-128μg/mL;救必应酸对光滑念珠菌的MIC为32-128μg/mL;救必应酸对克柔念珠菌的MIC为128-256μg/mL。救必应酸浓度介于8-1024μg/mL时,对四种念珠菌属生长曲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浓度的救必应酸均能平稳抑制四种念珠菌的生长。4.透射电镜下救必应酸可使白色念珠细胞细胞壁变薄,细胞核碎裂,胞质分散导致细胞死亡。碘化丙啶染色发现,256μg/mL、512μg/mL救必应酸分别导致9.232±2.6%和23.703±3.2%的PI阳性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56μg/mL的救必应酸处理后的白色念珠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下降至5.60±1.02μg/mL,与生长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5.通过q RT-PCR检测,结果发现经256μg/mL救必应酸干预后,白念珠菌胞内部分氧化还原相关基因Ras1、Cdc35、和Tpk1的转录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Ras1,Cdc35和Tpk1分别下调了38%和30%和26%。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生物被膜12 h,救必应酸处理后的白色念珠菌菌株RAS1、CDC35、TPK1蛋白表达均下调,与空白组相比,下调36%和27%和24%。实验结论:1.救必应溶液冷敷治疗念珠菌性间擦疹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皮肤念珠菌生长,促进真菌转阴,无不良反应。2.本机构医院中念珠菌性间擦疹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非白色念珠菌占一定比例。3.救必应酸对四种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不同,对生长曲线产生一定影响。4.救必应酸可破坏白色念珠细胞结构导致细胞死亡,碘化丙啶染色发现PI阳性细胞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白色念珠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合成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导致细胞死亡。5.救必应酸可下调Ras-cAMP-PKA通路上部分关键基因Ras1、Cdc35、Tpk1和RAS1、CDC35、TPK1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救必应论文参考文献

[1].贾思,吴瑞华,赵旋,邓海霞,陀鹏.壮药救必应颗粒联合热毒宁针剂治疗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蛇志.2019

[2].王海亮.救必应酸对念珠菌的作用机制研究及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病的临床疗效评价[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

[3].黄明萍.复方救必应胶囊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与药代动力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王海亮,赫玉芳,李长慧,徐琪琪,景瑛.救必应溶液治疗念珠菌性间擦疹[J].吉林中医药.2019

[5].南敏伦,赫玉芳,司学玲,赵昱玮,王雪.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鉴定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国药房.2019

[6].魏秀丽,徐恩民,庞云露,姜亦深,李有志.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救必应末中紫丁香苷和长梗冬青苷含量[J].山东农业科学.2019

[7].李康强,潘裕清,蔡鸿飞,袁诚,许文东.救必应提取物生产工艺研究[J].广州化工.2019

[8].张文富,林才志,陈泉芳,黄金圣,于丽丽.秦家泰验方救必应汤治疗肺癌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8

[9].黄明萍,谢水林,戴仁科.LC-MS/MS同时测定复方救必应胶囊中3种同分异构体的含量[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8

[10].南敏伦,赫玉芳,司学玲,赵昱玮,王雪.救必应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标签:;  ;  ;  ;  

救必应论文-贾思,吴瑞华,赵旋,邓海霞,陀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