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预防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预防,心理咨询师
心理预防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周建红[1](2019)在《健全“四项机制”打好心理预防工作主动仗》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官兵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现实问题日渐突出,不仅影响官兵身心健康,更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各单位在心理预防工作上,组织力量难统合、骨干人才难培养、问题人员难发现、突发情况难处置等隐患问题依旧存在,需要我们从破解现实难题、构建长效机制入手,推进心理预防工作高效落实,以更好地促进部队安全稳定和整体建设。(本文来源于《政工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李玥瑶[2](2019)在《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在各大高校,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及治理校园暴力事件,但收效甚微。文章从心理预防机制建设角度研究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措施,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四方面分析校园暴力形成的心理诱因,对预防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9年02期)
彭科莲[3](2016)在《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校校园相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更安全的。可是,近年来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时有发生。其犯罪的原因既有自身的年龄、人格等因素影响,也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预防大学生暴力犯罪,家庭、学校、社会应各负其责,高校除抓规范常规管理外,必须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6年09期)
巫相儒,叶尹渊,梁玉莲[4](2016)在《试论外向性人格的致罪机制及心理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五人格已经逐渐运用到犯罪研究当中.外向性人格的产生需具备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后者包括安全依恋、言语发展、教养方式等.外向性人格具有积极、社交、热情等特征,亦可能存在其风险.并且,外向性人格寻求刺激的欲望,遭受外部的强烈刺激或严重挫折后,易产生敌意与攻击性的人格特征,以及该风险演变为表演型人格障碍,都可能导致违法犯罪.对此,社会、学校、家庭与外向性人格个体都应当做好相应的心理预防.(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10期)
李景华[5](2014)在《渎职侵权犯罪心理预防机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渎职侵权犯罪的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个人因素,在其产生原因中,个人的心理原因是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渎职侵权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入手,提出渎职侵权犯罪的心理预防对策。(本文来源于《现代企业教育》期刊2014年18期)
张雪松[6](2014)在《构建职务犯罪制度性心理预防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职务犯罪行为绝大多数都有趋利性,然而却极少有职务犯罪者因生活所迫实施犯罪。职务犯罪者不但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犯罪时都有稳定的工作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加强对职务犯罪心理特点的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很有必要。 职务犯罪的心理特点(本文来源于《江苏法制报》期刊2014-08-08)
聂媛媛[7](2013)在《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暴力作为高校的一种现象一直存在,但在高校愈演愈烈并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却是近几年来的事情。对于高校校园暴力的预防工作,由于我国特殊的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往往把校园暴力事件的处理重点放在加强校园安全的日常教育与行为防范方面,忽视从学生的心理角度为受害者和校园暴力施暴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相关服务,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对校园暴力产生的影响,使得校园暴力行为缺乏真正有效的心理预防机制。本论文拟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角度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原因探究,对如何构建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心理预防机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缘起以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对校园暴力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征、心理预防机制的一般意义以及引发校园暴力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第叁部分主要对现今高校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识和看法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归纳出引发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因素;第四部分主要说明高校校园暴力心理预防机制的一般原则及构建路径。本论文的主要观点:(1)造成高校校园暴力行为的原因既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外部因素,更有来自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滞后性和人格发展的缺陷成为高校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原因;(2)构建高校校园暴力心理预防机制必须遵循:心理沟通原则、教育保护原则、及时防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3)高校校园暴力心理预防机制包括心理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以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4)构建高校校园暴力心理预防机制的路径有: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立预防校园暴力行为的工作机制、努力做好对常见人格障碍群体的教育疏导工作。(本文来源于《南京财经大学》期刊2013-09-01)
李景华[8](2011)在《渎职侵权犯罪心理预防机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渎职侵权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致使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受到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这类犯罪不仅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威信。对于渎职侵权犯罪,既要严惩,更要预防,建立起渎职侵权犯罪的系统预防机制。其中,心理预防机制是渎职侵权犯罪预防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渎职侵权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任何腐败犯罪行为都以公共权力为物质条件,以腐败动机为心理条件,以腐败机会为制度条件。~①也就是说,激发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内在驱动力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期刊2011-08-19)
赵笛[9](2011)在《给大学生加上心理防护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与恋人分手、与宿舍同学相处不好、集体生活不适应……昨天是“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从市高校工委了解到,进入5月以来,青岛各高校陆续开启“5·25”心理健康节,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 目前青岛高校(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1-05-26)
史辉[10](2010)在《大学生自杀心理预防机制网络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大学生自杀不仅给个人及其家庭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有其特殊性,具有预防的可能性,可以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网络、心理危机预警咨询网络、心理危机自杀干预预警网络、心理危机救助干预网络、心理危机补救后干预网络等方面来构建高校大学生自杀心理预防机制。(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心理预防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在各大高校,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及治理校园暴力事件,但收效甚微。文章从心理预防机制建设角度研究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措施,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四方面分析校园暴力形成的心理诱因,对预防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预防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周建红.健全“四项机制”打好心理预防工作主动仗[J].政工学刊.2019
[2].李玥瑶.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J].教师.2019
[3].彭科莲.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
[4].巫相儒,叶尹渊,梁玉莲.试论外向性人格的致罪机制及心理预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李景华.渎职侵权犯罪心理预防机制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
[6].张雪松.构建职务犯罪制度性心理预防机制[N].江苏法制报.2014
[7].聂媛媛.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3
[8].李景华.渎职侵权犯罪心理预防机制初探[C].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2011
[9].赵笛.给大学生加上心理防护网[N].青岛日报.2011
[10].史辉.大学生自杀心理预防机制网络模型的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