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肟酯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酯,气相色谱,工作场所
肟酯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周常侠,彭建梅,叶立和,蔡小璇,钟苑琴[1](2019)在《建立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8种酯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和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丁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溶剂解吸,经毛细管色谱柱DB-5MS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的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8种酯类化合物。结果 8种酯类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 0. 999 6,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22~0.46和0.72~1.52 mg/L,最低检出浓度和最低定量浓度分别为0.04~0.08和0.12~0.25 mg/m~3(以采集6.0 L空气计);解吸效率为76.6%~106.8%,批内、批间精密度分别为0.3%~2.9%和0. 2%~5.2%;样品在常温下至少可保存14 d。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8种酯类有机物的同时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工程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志平,祝志凌,郑嘉桦,甘春芳,黄燕敏[2](2019)在《(20R)-孕甾-5-烯-20-(2-甲氧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孕烯醇酮出发,通过酯化反应在3-位羟基上引入不同结构酯链,再对20-位羰基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10个(20R)-孕甾-5-烯-20-(2-甲氧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并通过IR、NMR及HR-MS等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噻吩蓝比色(MTT)法体外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及相应的中间体对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肺癌细胞(A549)、人甲状腺癌细胞(TPC-1)、人鼻炎癌细胞(CNE-2)以及人正常肾上皮细胞(HEK-293T)的增殖生长抑制活性,结果显示,中间体2d和3d对A549的抑制效果显着,IC_(50)达到了7. 9和10. 3μmol/L,其对HEK-293T细胞无毒性。(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发强,夏培蓓,李玉梅,吴咏梅[3](2019)在《LC-MS法在聚氯乙烯制品中酯类化合物迁移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氯乙烯包装材料中常用的13种酯类化合物为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建立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阳性确证方法和检测方法,采用C18柱梯度洗脱分离,利用电喷雾离子源在负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确证,获得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在不同食品模拟迁移实验环境下及存储环境下迁移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模拟物D、模拟物C、模拟物B、模拟物A。接触温度升高和接触时间的延长引起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迁移效果大幅上升;相同面积下,带印刷油墨的聚氯乙烯包装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迁移量大于无印刷油墨包装袋。(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9年05期)
孙源顺,张魁英,刘雅[4](2019)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酯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12种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样品经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分离、由质谱进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在2.904~311.4μg/L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0.999;加标回收率为:63.1%~142%;相对偏差为6.0%~13.8%。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可满足水中12种酯类的痕量检测要求。(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6期)
杨思琪,李鑫,彭卓金,于文艳,王光续[5](2019)在《铜催化肟酯参与的[3+3]环加成反应合成4-五氟乙基取代的吡啶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铜催化肟酯与β-五氟乙基取代的α,β-不饱和酮的[3+3]环加成反应,实现了4-五氟乙基取代的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具有操作简便、原料易得等优点,有较好的底物适用性以及优秀的区域选择性.反应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扶昭富,吕盟[6](2019)在《GC-MS法同时测定水性涂料中的苯系物和乙二醇醚及其酯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性涂料中6种苯系物、5种乙二醇醚及其酯类化合物的GC-MS分析方法,对样品前处理及色谱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样品中加入二乙二醇二甲醚作内标,加入甲醇震荡离心、无水硫酸钠除水,经有机滤膜过滤后供GC-MS测定,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目标物含量在2.0~10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13~0.29 mg·L~(-1),样品回收率为在87.4%~108.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8%~4.9%之间(n=6)。方法前处理简单、检出限低,准确可靠,满足水性涂料中苯系物和乙二醇醚及其酯类物质的检测需求。(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刘冬岚[7](2019)在《新型二氨基酯类化合物抗骨肉瘤的分子机制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肉瘤也称成骨肉瘤,是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10-30岁的青少年,但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由于其对化疗药不敏感、易转移复发,使得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普遍较低,目前没有有效的靶向药物。因此,寻找治疗骨肉瘤的靶点和相应的治疗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新型二氨基酯类化合物LR4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对已测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IC_(50)值均在百纳摩尔级别或微摩尔级别,其中LR4对骨肉瘤细胞SJSA-1的活性最好,IC_(50)值为67.9 nM,可诱导骨肉瘤细胞(SJSA-1)凋亡,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ATP生成水平降低,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和AKT蛋白的激活。因此我们进一步测定了LR4对SJSA-1细胞荷瘤小鼠的体内抑制活性,发现LR4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同时,选择了两种骨肉瘤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在体内外检测LR4的抗骨肉瘤活性,再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初步研究LR4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LR4在Caspase抑制剂Z-VAD-FMK存在下仍能诱导凋亡,能上调AIF的表达,促进AIF进入细胞核,并能上调p53,但在与XIAP的相互作用上两种骨肉瘤细胞表现出相反的结果,因此LR4能诱导骨肉瘤细胞发挥与AIF相关的Caspase非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但两种细胞的机制可能不同,还有待深入研究。mRNA测序结果显示LR4改变了PI3K-AKT、VEGF、MAPK、IL-17和TNF等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这些通路的异常可能与LR4的抗骨肉瘤活性有关。本论文证实了新型二氨基酯类化合物LR4通过Caspase非依赖的程序性死亡途径发挥抗骨肉瘤作用,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活性,其衍生物有望成为新的抗骨肉瘤先导化合物。以该化合物为探针有望发现新的抗骨肉瘤作用靶点,为开发骨肉瘤治疗的靶向药物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郑春歌,黄新安,沈小玲,胡英杰[8](2019)在《基于分子对接的孕甾烷酯类化合物的寻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探索具有增敏紫杉醇、阿霉素等药物抗肿瘤作用的天然C21甾体酯类化合物11α-O-苯甲酰-12β-O-乙酰-通光散苷元乙(BAT)的抗肿瘤增效作用的分子靶点。方法基于计算机虚拟技术,以BAT作为配体,选取14个具有晶体结构的细胞色素P450(CYP)代谢酶作为受体蛋白;采用SYBYL分子对接方法,以Total-Score和C-Score打分为标准,筛选出打分最高的蛋白;观察其MOLCAD展示的蛋白的表面疏水区域和氢键供体与受体区域,借助Discovery Studio 2016版软件分析其相互作用力,预测两者间的结合模式。将BAT/阳性对照(酮康唑)与肝微粒体CYP3A4及探针底物共孵育,采用LC/MS技术分析BAT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分子对接分析可见BAT与5个靶蛋白CYP3A4、CYP1B1、CYP2C8、CYP2D6和CYP2E1结合,具有较高的Total-Score和C-Score打分值;BAT可以通过多种分子间作用力稳定地结合在受体蛋白的活性位点。体外生物活性试验表明,BAT对肝微粒体CYP3A4呈较强抑制作用,以睾酮为底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61μmol·L~(-1)(加NADPH)或1.66μmol·L~(-1)(不加NADPH)。结论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C_(21)甾体酯类化合物BAT能够与5种CYP结合,调节其酶活性,影响作为代谢酶底物的紫杉醇、阿霉素等抗肿瘤药物的代谢,对肿瘤化疗药物的药效产生影响。生物活性实验证实了BAT对CYP3A4的显着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04期)
范海峰,党红艳[9](2019)在《气相色谱法测定车用汽油中酯类化合物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建立汽油中酯类化合物测量模型,分析了不确定度的来源。从标准溶液峰面积、样品峰面积、标准溶液质量分数、手动进样器、样品的均匀性、色谱仪器等6个方面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及评估,指出线性拟合是不确定度贡献最大的因素,得出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王嫣斐[10](2019)在《白酒中酯类化合物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酒以独特的工艺和口感在蒸馏酒中脱颖而出,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白酒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调整淀粉的浓度、酸度、水分、温度等,让原材料得到有效的发酵和蒸馏,而白酒最终的主要产物是乙醇。白酒与其他酒精的区别就是其香味的不同,白酒中的香味包括醇类、脂类、酸类等物质,并在微生物的环境下互相转化。所以,酯类化合物就是白酒中主要的芳香气味成分之一,这些酯类化合物在白酒的稳定性决定着白酒的口感和风味。本文就白酒中酯类化合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探究。(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9年06期)
肟酯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孕烯醇酮出发,通过酯化反应在3-位羟基上引入不同结构酯链,再对20-位羰基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10个(20R)-孕甾-5-烯-20-(2-甲氧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并通过IR、NMR及HR-MS等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噻吩蓝比色(MTT)法体外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及相应的中间体对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肺癌细胞(A549)、人甲状腺癌细胞(TPC-1)、人鼻炎癌细胞(CNE-2)以及人正常肾上皮细胞(HEK-293T)的增殖生长抑制活性,结果显示,中间体2d和3d对A549的抑制效果显着,IC_(50)达到了7. 9和10. 3μmol/L,其对HEK-293T细胞无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肟酯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周常侠,彭建梅,叶立和,蔡小璇,钟苑琴.建立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8种酯类化合物[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9
[2].刘志平,祝志凌,郑嘉桦,甘春芳,黄燕敏.(20R)-孕甾-5-烯-20-(2-甲氧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化学通报.2019
[3].刘发强,夏培蓓,李玉梅,吴咏梅.LC-MS法在聚氯乙烯制品中酯类化合物迁移检测中的应用[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9
[4].孙源顺,张魁英,刘雅.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酯类化合物[J].环境与发展.2019
[5].杨思琪,李鑫,彭卓金,于文艳,王光续.铜催化肟酯参与的[3+3]环加成反应合成4-五氟乙基取代的吡啶类化合物[J].有机化学.2019
[6].扶昭富,吕盟.GC-MS法同时测定水性涂料中的苯系物和乙二醇醚及其酯类化合物[J].广州化工.2019
[7].刘冬岚.新型二氨基酯类化合物抗骨肉瘤的分子机制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8].郑春歌,黄新安,沈小玲,胡英杰.基于分子对接的孕甾烷酯类化合物的寻靶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9].范海峰,党红艳.气相色谱法测定车用汽油中酯类化合物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9
[10].王嫣斐.白酒中酯类化合物稳定性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