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五论文-朱春金

礼拜五论文-朱春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礼拜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米歇尔·,图尼埃,礼拜五,道家,中西文化

礼拜五论文文献综述

朱春金[1](2019)在《《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道家思想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米歇尔·图尼埃是法国"新寓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以丰富的象征和深刻的哲思而被人们所熟知。处女作《礼拜五或太平上的灵薄狱》中注入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叙述了鲁滨孙从崇拜土地到崇拜太阳以及他身上所体现的现代西方文明和传统自然文明的对抗和融合,最终成为自然中"元素人"的故事。这与老子笔下的"返璞归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以《礼拜五》为文本,探析其中所蕴含的道家思想。(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0期)

曾彩虹,盛丽[2](2019)在《《礼拜五》中鲁滨逊的身份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米歇尔·图尼埃的《礼拜五》是对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创造性改写。图尼埃摒弃了18世纪开拓征服殖民地的鲁滨逊,转而构建一个试图逃离现代文明和物质生活的元素化鲁滨逊。面对人性与兽性,有性与无性,灵与肉,人与自然之间的挣扎博弈,图尼埃笔下的鲁滨逊依次经历了"水、土、气、火"四大元素阶段。后殖民时代,图尼埃以一个现代文明人鲁滨逊的身份建构深入探索人类实现精神救赎之路,体现出作家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思考。(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任海燕[3](2019)在《《礼拜五》的游戏——图尼埃的主体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尼埃青睐鲁滨逊这个现代神话,在小说处女作《礼拜五》中,他戏仿神话中的理性复制,将荒岛变成他的游戏场,向启蒙的现代主体发问。图尼埃的主体"实验"以一场爆炸为分水岭,分为复制时期和游戏时期两个泾渭分明的阶段。从理性复制到礼拜五和鲁滨孙的游戏,图尼埃直入启蒙现代性体系的主体观的中心,围绕这个封闭的逻各斯中心的压迫性结构展开解构的自由游戏,引发了对于"什么是理想的主体"和"如何建构理想的主体"等一众问题的思考。(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1期)

钱雅蓉[4](2018)在《从生态批评的视野探究《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鲁滨孙的身份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法国新寓言派作家米歇尔·图尼埃的成名作,小说是对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的改写与重构。在图尼埃笔下,落难荒岛的鲁滨孙由一个试图征服自然、以现代文明改造小岛秩序的社会人逐渐转变为一个与小岛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人,鲁滨孙与礼拜五的主仆关系发生倒置,"文明人"被来自第叁世界的"野蛮人"同化。本文以米歇尔·图尼埃的作品《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批评相关理论,通过探究鲁滨孙与礼拜五、鲁滨孙与小岛之间的关系揭示鲁滨孙在荒岛这一环境中经历的一系列身份转变,由此探讨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身份问题。(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12-07)

鲁伟萍[5](2018)在《《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鲁滨孙的抗拒及其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米歇尔·图尼埃于1967年发表的小说。它戏仿《鲁滨孙漂流记》的题材,但主题和结局与其相反。在故事中,鲁滨孙因意外来到荒岛上,企图以西方文明社会的模式治理荒岛。随后,野蛮人礼拜五来到这里,以其自然天性破坏鲁滨孙在此建立的文明秩序,也逐渐影响了鲁滨孙。最终鲁滨孙自愿留在荒岛,拒绝返回文明社会。鲁滨孙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抗拒":对荒岛即对原始社会的抗拒,对礼拜五即对野蛮人的抗拒,对回归即对文明社会的抗拒。这种抗拒的缘由,可以从对平衡与秩序的追求方面进行分析。作品的深层内涵展现了作者"回归自然"的理念以及对西方文明弊病的思考。(本文来源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杨阳,彭婷婷[6](2018)在《论《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的《圣经》隐喻——从鲁滨逊、礼拜五和荒岛的叁角关系入手》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尼埃的成名作《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富含《圣经》隐喻,作品中被引用的圣经话语、被戏仿的圣经角色对小说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故事情节的进展都具有重要的指涉寓意。只有结合《圣经》文本解读小说,才能挖掘文本深层的多元寓意。图尼埃借助圣经故事,在对鲁滨逊神话改写与解构的同时,重构了后殖民生态主义关照下新的宗教神话,启迪人类反思工业文明,倡导向神圣经典与和谐生态的回归。(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历伟[7](2015)在《反写还是续写?——重看《鲁滨孙漂流记》与《礼拜五》的互文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新寓言派"作家图尔尼埃的《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Vendredi ou les limbes du Pacifique)与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之间具有不言而喻的亲缘性。但学界涉及其"互文性"时,或出于言说策略考虑,在力陈图尔尼埃对蓝文本"颠覆"之时,并未探讨其在思想内核上对《鲁滨孙漂流记》的承接。我们一旦深入文本腠理,却又不免发现图尔尼埃在其反经典面具之下,又有一副对笛福的"人类普遍孤独困境"的回应与续写之焦虑脸孔;但其超越之处亦在于回应之后,试图从"他者的眼光"、尼采的"超人"哲学等思想去砥砺、拷问这种困境。(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吴晴萍[8](2015)在《他者的建构与消解——评《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尔尼埃的《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对笛福《鲁滨孙历险记》的颠覆性改写。笛福着意于将鲁滨孙变成一个成功的"征服者",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但图尔尼埃却将鲁滨孙塑造成一个追寻自我的现代人。非人格化的地理他者(希望岛)和人格化的种族他者(礼拜五)在鲁滨孙的自我建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鲁滨孙最终摆脱了社会人性的困惑蜕变为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人,而荒岛也因为提供了一种乌托邦式生活的可能性从而具备了乌托邦的特质。(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潘利程[9](2015)在《论《礼拜五》与《鲁滨逊漂流记》之间的互文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寓言派作家米歇尔·图尔尼埃以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为蓝本创作出了另一部荒岛小说《礼拜五》。该小说不论是在情节安排、人物设置还是在写作形式上都与前者存在着明显的互文关系。但图尔尼埃并不局限在笛福所设定的模式中,而是利用小说不同的时代背景反其道而行,从而使作品完成了在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对前者的超越。(本文来源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孔建平[10](2015)在《超越新教伦理:《礼拜五或太平洋岛上的灵薄狱》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尔尼埃的寓言小说《礼拜五或太平洋岛上的灵薄狱》是一部伦理探索的大作。作者再写鲁滨孙故事,以弥合卢梭"回归自然"思想中主体与客体分离的认识论裂隙,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新教伦理,批判其混淆是非,将"文明"征服"野蛮"的恶德说成美德。作品还颠覆了作为新教伦理基石的线性时间观念,引入尼采"永恒轮回"的时间观念,以"太阳城"寓言与之互文,将伦理探索艺术化,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礼拜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米歇尔·图尼埃的《礼拜五》是对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创造性改写。图尼埃摒弃了18世纪开拓征服殖民地的鲁滨逊,转而构建一个试图逃离现代文明和物质生活的元素化鲁滨逊。面对人性与兽性,有性与无性,灵与肉,人与自然之间的挣扎博弈,图尼埃笔下的鲁滨逊依次经历了"水、土、气、火"四大元素阶段。后殖民时代,图尼埃以一个现代文明人鲁滨逊的身份建构深入探索人类实现精神救赎之路,体现出作家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礼拜五论文参考文献

[1].朱春金.《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道家思想体现[J].大众文艺.2019

[2].曾彩虹,盛丽.《礼拜五》中鲁滨逊的身份构建[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任海燕.《礼拜五》的游戏——图尼埃的主体批判[J].外国文学.2019

[4].钱雅蓉.从生态批评的视野探究《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鲁滨孙的身份问题[C].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论坛论文集.2018

[5].鲁伟萍.《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鲁滨孙的抗拒及其根源[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8

[6].杨阳,彭婷婷.论《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的《圣经》隐喻——从鲁滨逊、礼拜五和荒岛的叁角关系入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7].历伟.反写还是续写?——重看《鲁滨孙漂流记》与《礼拜五》的互文关系[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8].吴晴萍.他者的建构与消解——评《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9].潘利程.论《礼拜五》与《鲁滨逊漂流记》之间的互文性[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10].孔建平.超越新教伦理:《礼拜五或太平洋岛上的灵薄狱》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15

标签:;  ;  ;  ;  ;  

礼拜五论文-朱春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