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承意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贤,乡贤文化,新农村建设
传承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于海英[1](2019)在《传承乡贤文化之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现代城市文明却吸引了大量农村精英进城,农村精英的缺失直接影响农村发展。聚焦叁农问题,振兴农村发展,必须发挥乡贤及乡贤文化的特有优势,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新时代农村的发展有源头活水。(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华觉明[2](2019)在《“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和冷门学科” 甲胄制作技艺传承、振兴措施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文化遗产科技认知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认知中心"),受文化部非遗司之邀,承担传统工艺振兴措施研究课题,分别由李晓岑教授和笔者主持。本文是根据其子课题之一——《甲胄制作技艺传承、振兴措施的探索》所获成果草就的,供学界同人参考。(本文来源于《民艺》期刊2019年06期)
李娇[3](2019)在《文化传承视野下挖掘馆藏古籍故事的策略与意义——以湖南图书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图书馆作为古籍收藏机构,可依托馆藏特色资源,结合时事热点,深入挖掘馆藏古籍故事,充分发挥古籍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挖掘馆藏古籍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图书馆完善馆藏信息、助益馆员培养、创造效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图苑》期刊2019年06期)
苑丽丽,张锦辉[4](2019)在《论苏轼散文的士大夫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型文化"所孕育的士风有其传承和创新特点。苏轼作为这种文化下的士大夫代表,融会了儒家的执着坚毅、道家的旷达闲逸、佛禅的空无观念,并臻于圆融贯通的境地。可是纵观苏轼一生,不难发现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他的散文呈现出了典型的士大夫精神内涵,即以"道"为理想,"仁"是实现"道"的方式,"气"是"道"形成的基础,这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夏金凤[5](2019)在《浅论高职艺术院校“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匠精神"在当今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当今大学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往往都会出现一些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等相对较为消极的思想,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效果,但是,对于长远学习来讲,这往往都会导致学生对艺术的学习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针对于现阶段高职艺术院校的教学现状,工匠精神的传承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实际,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针对性的改进、完善学习思路,最终,完成学习目标。(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21期)
彭隆基[6](2019)在《不灭的薪火传承——“黎族合唱指挥艺术人才培养”的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在今年4月有幸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黎族合唱指挥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在学习一阶段后有一些关于黎族合唱音乐发展的看法在这里做一个学习的总结。(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9年11期)
李璐[7](2019)在《赣剧表演文化传承的意义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振兴赣文化,建设特色江西文化以及提升赣剧本身的社会教化功能几个方面入手,对赣剧表演文化传承的意义展开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赣剧艺术研究现状,对赣剧表演文化传承的策略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来为赣剧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4期)
刘雪梅,周奎,周飞[8](2019)在《地方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加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地方高校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中,是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重点阐述地方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分析地方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产业创新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王莹[9](2019)在《论五四精神传承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百年前,青年学子走出课堂,为国家前途命运奔走呼号,与反动势力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呼应支持,引发了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这场运动充分彰显了当时青年的爱国热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大无畏的革命觉悟。尽管已经过去了百年,五四精神火炬仍然在年轻人中不断传递,这种传递,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德育)》期刊2019年10期)
李文凡[10](2019)在《新时代鲁迅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是我国着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为我国近现代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书写了我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光辉一页。鲁迅文学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文学特色,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研究。鲁迅文学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更是鼓舞着当代的我们奋勇向前,拼搏努力。鲁迅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光大。本文对鲁迅文学的特色及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鲁迅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意义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0期)
传承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文化遗产科技认知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认知中心"),受文化部非遗司之邀,承担传统工艺振兴措施研究课题,分别由李晓岑教授和笔者主持。本文是根据其子课题之一——《甲胄制作技艺传承、振兴措施的探索》所获成果草就的,供学界同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承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1].于海英.传承乡贤文化之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J].大观(论坛).2019
[2].华觉明.“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和冷门学科”甲胄制作技艺传承、振兴措施的探索[J].民艺.2019
[3].李娇.文化传承视野下挖掘馆藏古籍故事的策略与意义——以湖南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9
[4].苑丽丽,张锦辉.论苏轼散文的士大夫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夏金凤.浅论高职艺术院校“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意义[J].明日风尚.2019
[6].彭隆基.不灭的薪火传承——“黎族合唱指挥艺术人才培养”的当代意义[J].当代音乐.2019
[7].李璐.赣剧表演文化传承的意义探索[J].戏剧之家.2019
[8].刘雪梅,周奎,周飞.地方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路径[J].产业创新研究.2019
[9].王莹.论五四精神传承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当代意义[J].北京教育(德育).2019
[10].李文凡.新时代鲁迅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意义[J].北方文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