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框架论文-尹玉霞,张洪明

韵律框架论文-尹玉霞,张洪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韵律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韵律音系学,优选论,句法与音系接口,制约条件

韵律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尹玉霞,张洪明[1](2017)在《优选论框架下的韵律音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韵律音系学,是生成音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处理语法组织中的音系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优选论诞生之前,韵律音系学研究是在规则有序推导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并取得了丰富了成果。90年代初期,伴随着优选论的诞生,韵律音系学研究的视角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本文从制约条件的类型及理据、制约条件交互及类型学效应等方面介绍与探讨优选论框架下韵律音系学研究。(本文来源于《南开语言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林彩萍[2](2013)在《韵律句法学框架下的动补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以往汉语动补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借用“韵律句法学”的理论,从韵律制约句法运作出发,将动补结构视为在韵律规则促发下补语上移而形成的句法词,在原有词汇题元结构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其作为韵律词指派核心重音给直接宾语的特征,由此论证在类似“张叁追累了李四”这样的句子结构中,无论理解为“张叁追李四”还是“李四追张叁”,“累”的题元指向都是直接宾语“李四”,进而探讨“张叁追李四,张叁累了”这种释义存在的特殊性及其背后的操作过程。核心重音是句子在没有特定语境情况下的重音结构。根据焦点到重音的实现原则,无特殊语境的语义焦点一般在韵律层面上实现为普通重音即核心重音。语义焦点一般是句子里面非预设的信息,汉语核心重音的指派则是由动词直接指派给其姐妹节点上的成分。在“张叁追累了李四”这样的结构中,位于宾语位置的“李四”受双音节要求下补语上移形成的动补韵律词直接管辖,从而获得其指派的核心重音,进而成为该句的语义焦点。而根据动词“追”的题元结构,“李四”的出现是可以预测的成分,因而“李四”作为语义焦点所携带的新信息只能来自补述语“累”。由此,作为核心重音的“李四”获得“累”赋予的新信息,成为“累”的论元指向。而“张叁追李四,张叁累了”这一释义的存在是规则之外的一种特殊情况。其来源主要是“累”可用作非宾格动词从而丧失其指派宾格的能力,导致其深层宾语“张叁”只能提升到可以赋格的主语位置,以避免格过滤将其排除在外。本文认为这一语义结构的更为普遍的表达方式是通过动词拷贝形成“张叁追李四追累了”这样的结构,避免语义歧义,实现语义和形式的配对。(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3-12-01)

张连文[3](2013)在《基于语段计算框架的句法-韵律接口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MP语段理论(PT)(Chomsky 2001,2004,2008,2010)框架中结合循环拼读模式(MSO)(Uriagereka 1999,2012)对韵律拼读、焦点重音等句法-韵律接口效应进行研究;在Selkirk(2001)和Kratzer&Selkirk(2007)以及Ishihara(2007)的基础上提出强语段的阻断效应,从跨语言视角系统分析基于语段拼读域(SOD)的韵律拼读、短语和焦点重音计算以及信息焦点语调(FI)等核心问题,旨在通过语段拼读域与韵律计算域的严格关系揭示句法-韵律接口及其制约条件的本质。证实韵律主短语MaP和焦点语调都是由多重拼读(MSO)在语段推导过程中循环形成的;研究得出基于MSO模式的语段拼读域(SOD)是韵律主短语MaP等音系计算和解释句法-韵律映射机制的关键局部域。(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3年01期)

呼和,哈斯其木格[4](2007)在《面向语音合成的蒙古语韵律特征研究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其他语言特别是以汉语近几年的韵律特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作为参考,针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韵律特征研究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面向语音合成的蒙古语韵律特征研究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02-01)

韵律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以往汉语动补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借用“韵律句法学”的理论,从韵律制约句法运作出发,将动补结构视为在韵律规则促发下补语上移而形成的句法词,在原有词汇题元结构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其作为韵律词指派核心重音给直接宾语的特征,由此论证在类似“张叁追累了李四”这样的句子结构中,无论理解为“张叁追李四”还是“李四追张叁”,“累”的题元指向都是直接宾语“李四”,进而探讨“张叁追李四,张叁累了”这种释义存在的特殊性及其背后的操作过程。核心重音是句子在没有特定语境情况下的重音结构。根据焦点到重音的实现原则,无特殊语境的语义焦点一般在韵律层面上实现为普通重音即核心重音。语义焦点一般是句子里面非预设的信息,汉语核心重音的指派则是由动词直接指派给其姐妹节点上的成分。在“张叁追累了李四”这样的结构中,位于宾语位置的“李四”受双音节要求下补语上移形成的动补韵律词直接管辖,从而获得其指派的核心重音,进而成为该句的语义焦点。而根据动词“追”的题元结构,“李四”的出现是可以预测的成分,因而“李四”作为语义焦点所携带的新信息只能来自补述语“累”。由此,作为核心重音的“李四”获得“累”赋予的新信息,成为“累”的论元指向。而“张叁追李四,张叁累了”这一释义的存在是规则之外的一种特殊情况。其来源主要是“累”可用作非宾格动词从而丧失其指派宾格的能力,导致其深层宾语“张叁”只能提升到可以赋格的主语位置,以避免格过滤将其排除在外。本文认为这一语义结构的更为普遍的表达方式是通过动词拷贝形成“张叁追李四追累了”这样的结构,避免语义歧义,实现语义和形式的配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韵律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尹玉霞,张洪明.优选论框架下的韵律音系学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17

[2].林彩萍.韵律句法学框架下的动补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张连文.基于语段计算框架的句法-韵律接口效应[J].外语学刊.2013

[4].呼和,哈斯其木格.面向语音合成的蒙古语韵律特征研究框架[C].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标签:;  ;  ;  ;  

韵律框架论文-尹玉霞,张洪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