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轮式车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力总成,轮式装甲车辆,车外可独立运转调试
轮式车辆论文文献综述
秦毅,王聪,曹宏超[1](2019)在《一种适用于轮式装甲车辆的车外可独立运转调试的动力总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装甲车的设计必须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将一个足够大的动力系统及相对复杂的辅助系统,装配到一个相对较小的动力舱里。本设计方案提供了一种高集成化整体起吊的动力总成,其在车外亦可独立地运转调试,极大地提高了装甲车辆动力系统的维修性。战时或其他紧急情况,可直接更换已经调试完好的动力总成,迅速地完成车辆因动力系统问题导致的故障维修。(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杜志岐,唐镜[2](2019)在《8×8轮式车辆气液复合制动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选型、集成、优化"的轮式特种车辆开发途径,综合对比了3种轮式车辆行车制动驱动型式的优缺点.基于实现车内有效空间最大化的设计准则,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某8×8特种车辆的气液复合制动系统:前两桥采用气顶液钳盘式制动系统,后两桥采用全气钳盘式制动系统.通过台架试验和样车试验进行结构参数优化,有效缩短了后两桥制动系统的响应时间,与ABS的集成匹配,保证了整车的操纵安全性.(本文来源于《车辆与动力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剧冬梅,项昌乐,陶溢,徐小军,王文浩[3](2019)在《电驱动差速转向轮式水陆两栖车辆可收放悬架机构运动学分析与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减小车辆在水中的形状阻力,需要将轮式两栖车的轮子提升到水线以上。针对该需求提出了一种水陆两栖车可收放悬架方案。对两栖车收放悬架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了其运动规律;制定了悬架参数优化策略,以提高悬架在水中的收放高度,改善陆地的行驶特性;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Insight中设计了参数优化实验,通过分析参数灵敏度确定优化变量,根据所选的优化变量,分别以行走机构收放高度、翻转角度、外倾角以及主销内倾角等参数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车辆行走机构收放过程和运动学特性的优化效果明显,在保障陆上性能的同时大幅减小了水上航行阻力。(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炳瑞[4](2019)在《基于GNSS与惯导融合的高精度轮式车辆滑转率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滑转率的实时精准测量是农业、林业、交通运输等行业中欲使车辆减耗增效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尤其对于动力输出型轮式车辆,车轮滑转率过量对牵引效率、行驶安全、油量消耗等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车辆受客观复杂环境等条件制约,很难实时准确测算出其车轮的滑转率。传统的滑转率测算方法主要通过单一传感器测量车体的行驶速度,且以此作为驱动轮的实际前进速度。此类方法并不能满足滑转率实际复杂情况的测量需求,尤其车辆在转弯或起伏坡面时测算存在较大误差。本文提出一种动力输出型轮式车辆驱动轮滑转率测算新方法,该方法借助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惯性导航和霍尔传感器获取车辆的行进动态信息,依据车体与各车轮相关测算点结构关系实时求解车辆各个驱动轮的动态滑转率。根据上述方法,本文搭建了动力输出型轮式车辆滑转率的实际物理测试平台。针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了改进算法,即多动姿结构数据融合(MDASDF)算法。该算法对叁类传感器的信号进行了滤波与融合,可使滑转率的测算值更加精确。为了验证改进后滑转率测算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多种运行过程的仿真实验和实测实验。仿真实验表明:测算结果基本消除了观测信号中的噪声和突变扰动,叁种典型运行过程的平均相对误差都小于1%,突变信号处的相对误差都小于4%,满足滑转率测算的实用要求。实测实验表明:该方法测量的驱动轮滑转率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车辆运动规律,不仅大幅消除了测量值中的有害噪声及扰动,还具有动态实时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1-28)
刘宝新,季锋,邢琳[5](2018)在《军用轮式车辆水路集装箱运输的适箱性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系统分析军用轮式车辆适箱性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军用轮式车辆装备尺寸、重量等性能参数的情况统计,分完全适箱、不完全适箱、完全不适箱3种情况,对军用轮式车辆水路集装箱运输的适箱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做好军用轮式车辆水路集装箱运输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陈煜,李忠光,赵云峰[6](2018)在《轮式车辆装备战场抢救规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轮式车辆装备战场抢救存在的问题及需求情况,对轮式车辆装备战场抢救操作规程进行研究。在尝试界定轮式车辆装备战场抢救规程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轮式车辆装备战场抢救规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提出轮式车辆装备战场抢救的基本规则,结合战场抢救工作实践,设计轮式车辆装备战场抢救的基本流程。(本文来源于《军事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李心宇,刘宝波,贾楠[7](2018)在《轮式工程车辆大转角转向机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轮式工程车辆大转角的要求,提出一种可实现±90°大转角的独立车轮旋转机构。该机构采用全液压转向系统控制车辆转向,液压缸带动齿条位移,由齿轮齿条机构推动车轮的旋转,可应用于大负载情况下的工程车辆。以某型机场升降平台为例,设计机构主要元件参数,分析不同转向模式工作原理,建立转向角与液压伺服缸流量间的数学模型,运用NX仿真软件对该机构的叁维模型进行运动仿真,验证设计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军事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王国军,万云帆[8](2018)在《4×4轮式无人越野车辆越障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4×4轮式无人越野车辆设计中,为在总体设计阶段进行动力单元选型,对越障能力进行分析。建立4×4轮式无人越野机动平台越障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车辆的轴距、摆臂位置、质心位置、附着条件以及车轮驱动力对越障高度的影响。车辆越过大障碍过程中,基于静力平衡原理,建立方程组,按前轮越障与后轮越障两种工况分别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某车型进行仿真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驱动力是限制车辆越障能力的关键,当驱动力足够时,附着力是限制车辆越障能力的关键;对于相同高度的障碍,后轮越障需要更大的驱动力。(本文来源于《军事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沈言夫[9](2018)在《轮式轨道车辆的组合式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轮式轨道车辆通常采用"激光扫码器"或"多组接近开关"进行精确定位。"激光扫码器"通过每一位置的条形码进行位置确定。"多组接近开关"通过多个接近开关进行位置确定和速度调整。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定位方法 :旋转编码器与接近开关组合,通过程序的调整,达到精确定位。(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8年14期)
徐涛,申焱华,张文明,谢锦程[10](2018)在《分布驱动轮式车辆差动转向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轮式车辆差动转向理论中未考虑胎体扭转特性和稳态差动转向动力学特性的问题,结合分布驱动轮式车辆结构特点,进行基于轮胎扭转和侧偏特性的轮式车辆差动转向动力学特性研究。通过建立单轴和双轴分布驱动轮式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轮胎与路面相互作用机理和稳态差动转向形成过程;讨论胎体扭转和横向变形引起的车轮回正力矩与侧偏力、侧向外力和车辆结构尺寸等对车辆稳态差动转向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轮胎扭转迟滞及其产生的回正力矩对稳态差动转向影响较大;双轴轮式车辆差动转向过程为侧偏与侧滑的耦合作用,其差动转向的必要条件为轮距大于轴距。(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轮式车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按照"选型、集成、优化"的轮式特种车辆开发途径,综合对比了3种轮式车辆行车制动驱动型式的优缺点.基于实现车内有效空间最大化的设计准则,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某8×8特种车辆的气液复合制动系统:前两桥采用气顶液钳盘式制动系统,后两桥采用全气钳盘式制动系统.通过台架试验和样车试验进行结构参数优化,有效缩短了后两桥制动系统的响应时间,与ABS的集成匹配,保证了整车的操纵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轮式车辆论文参考文献
[1].秦毅,王聪,曹宏超.一种适用于轮式装甲车辆的车外可独立运转调试的动力总成[J].汽车实用技术.2019
[2].杜志岐,唐镜.8×8轮式车辆气液复合制动系统的设计[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9
[3].剧冬梅,项昌乐,陶溢,徐小军,王文浩.电驱动差速转向轮式水陆两栖车辆可收放悬架机构运动学分析与参数优化[J].兵工学报.2019
[4].张炳瑞.基于GNSS与惯导融合的高精度轮式车辆滑转率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5].刘宝新,季锋,邢琳.军用轮式车辆水路集装箱运输的适箱性问题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8
[6].陈煜,李忠光,赵云峰.轮式车辆装备战场抢救规程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8
[7].李心宇,刘宝波,贾楠.轮式工程车辆大转角转向机构设计[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8
[8].王国军,万云帆.4×4轮式无人越野车辆越障力学模型[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8
[9].沈言夫.轮式轨道车辆的组合式定位方法[J].智能城市.2018
[10].徐涛,申焱华,张文明,谢锦程.分布驱动轮式车辆差动转向动力学特性研究[J].汽车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