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山区论文-赵求东,叶柏生,何晓波,张健,赵传成

唐古拉山区论文-赵求东,叶柏生,何晓波,张健,赵传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唐古拉山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古拉山区,T-200B,CSPG,降水

唐古拉山区论文文献综述

赵求东,叶柏生,何晓波,张健,赵传成[1](2014)在《唐古拉山区Geonor T—200B雨雪量计日降水观测误差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降水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对气候、气象及水文研究至关重要,因此2005-2011年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段开展了中国标准雨量计(CSPG)和Geonor T-200B自动雨雪量计(下称T-200B)的降水对比观测试验,以CSPG人工观测的日降水修正值作为真实的日降水量,通过数学统计分析,提出T200B的固态、液态及混合态日降水修正公式,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T 200B日降水观测值经过修正后,与CSPG日降水修正值基本相符,试验时段叁种降水类型的降水总量的T-200B修正值与CSPG修正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3%,平均绝对误差为13.7 mm,该修正方案提高了T 200B降水观测效率,修正精度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4年02期)

何晓波,叶柏生,丁永建[2](2009)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区降水观测误差修正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由于降水观测点分布等原因一直是水文和气候研究的薄弱环节。2005年5~10月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部冬克玛底河流域进行连续的人工气象观测。观测期间根据不同降水类型和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气温2.7℃为临界值对降水类型进行了划分,利用已有的T-200B型自动雨雪量计和普通雨量计的修正公式,并在日尺度基础上对降水进行了修正对比。经过修正,中游T-200B型雨量站全年降水量662.1 mm;普通雨量计全年降水量为657.2 mm;2005年修正后的降水量相比1993年观测到的降水量472 mm增加了近200 mm。结果表明在高寒山区降水观测,依据同步观测的气温划分降水类型,可以根据相关修正公式修正T-200B型自动雨雪量计和普通雨量计降水观测值。从而能够在高寒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自动连续准确的观测高寒区域的降水。(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09年03期)

段东明[3](2008)在《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区冻土湿地路基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冻土湿地路基研究现状的调查分析,在查清唐古拉山北麓冻土湿地工程地质条件基础上,开展了以路基失稳发生机理和工程处理措施为核心的冻土湿地路基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高原冻土湿地路基稳定性数学模型分析、试验段实体工程冻土地温和路基变形观测和基于观测数据基础上的理论预测计算,提出影响高原冻土湿地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保证冻土湿地路基稳定性的地基处理措施及其效果和保证工程效果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还对影响唐古拉山地区冻土湿地路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地温)进行了长期预测。总结出保证需要高原冻土湿地路基稳定性的两方面重要措施:一是路基整体稳定性,二是控制影响列车平稳运行的路基变形。路基基底换填和采取能够抬升多年冻土上限和降低土体温度的特殊路基结构,是从以上两个方面保证高原冻土湿地路基长期稳定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了与此配套的施工关键技术。从典型断面和相邻断面的地温和变形数据及稳定性评价结果来看,目前采用的主动保护冻土措施能够保证冻土湿地路基的稳定。(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8-12-01)

韩利民[4](2008)在《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区冻土低路堤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区由于线路纵向坡度设计控制和不同工程结构过渡衔接的要求,导致冻土路堤结构出现低于冻土区合理设计高度的填土路堤;在采用片石层气冷结构路基时,由于片石层厚度和覆盖土层厚度的局限,有可能出现低于4米的填土路堤。受区域气候条件和水热环境条件影响,上述两类低路堤热学稳定性(保护多年冻土效果)和工程稳定特点有其特殊性。本文从唐古拉山区特殊的区域环境和冻土条件的分析研究入手,通过工程实体试验在建设期及运营期间的观测和长期预测,对影响这类低路堤工程稳定性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唐古拉山区路基土体冻融过程特点的观测试验研究,分析了填土低路堤结构对基底多年冻土的保护效果,以区域观测数据为计算基础,从理论上计算分析了在环境温度逐年升高和路堤周围水热环境复杂变化下的长期变化趋势。对唐古拉山区几种典型区域环境气候条件的填土低路堤结构实体观测和理论计算得到以下结论:1、在环境气温较低(-5.6℃)的低温冻土区,较长时间段对多年冻土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是考虑气温升高的背景,保护冻土作用逐年削弱,必须采取一定工程补强进行预防性整治。2、在环境气温较高(-3.5℃左右)时,无论是低温冻土区还是高温冻土区,对多年冻土都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气温升高条件下这种低路堤结构必须采取工程补强才能起到保护冻土的效果。从青藏铁路建设和初期运营过程的工程实践和理论计算证明,采用原有土护道+坡脚热棒和片石护道+热棒复合工程结构进行工程补强和预防性整治为保护多年冻土的可靠适宜的工程措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8-12-01)

唐古拉山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藏高原由于降水观测点分布等原因一直是水文和气候研究的薄弱环节。2005年5~10月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部冬克玛底河流域进行连续的人工气象观测。观测期间根据不同降水类型和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气温2.7℃为临界值对降水类型进行了划分,利用已有的T-200B型自动雨雪量计和普通雨量计的修正公式,并在日尺度基础上对降水进行了修正对比。经过修正,中游T-200B型雨量站全年降水量662.1 mm;普通雨量计全年降水量为657.2 mm;2005年修正后的降水量相比1993年观测到的降水量472 mm增加了近200 mm。结果表明在高寒山区降水观测,依据同步观测的气温划分降水类型,可以根据相关修正公式修正T-200B型自动雨雪量计和普通雨量计降水观测值。从而能够在高寒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自动连续准确的观测高寒区域的降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唐古拉山区论文参考文献

[1].赵求东,叶柏生,何晓波,张健,赵传成.唐古拉山区GeonorT—200B雨雪量计日降水观测误差修正[J].高原气象.2014

[2].何晓波,叶柏生,丁永建.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区降水观测误差修正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9

[3].段东明.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区冻土湿地路基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4].韩利民.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区冻土低路堤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标签:;  ;  ;  ;  

唐古拉山区论文-赵求东,叶柏生,何晓波,张健,赵传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