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瓶梅女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情小说,女性价值,欲与理
金瓶梅女性论文文献综述
曹露[1](2019)在《从世情小说《金瓶梅》看明末清初女性意识的苏醒——以人物潘金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世情小说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明末清初的人情人性,晚明物质欲望的舒张带来了女性的享乐意识,人欲的合理性被肯定,女性开始追寻自身价值。《金瓶梅》是世情小说声誉最盛的一本,主角潘金莲就是晚明社会被夸张化的典型人物,她的身上既有女性主动追求幸福、舒张性欲的一面,也有极端纵欲、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的一面。从潘金莲的身上我们可看到女性自我解放、自我独立意识的朦胧苏醒,但是这种自我追求却是通过对生命的恣意挥霍和自我摧残表现出来的。作者否定了潘金莲的"淫",提出要将女性欲望辖域化到"理"的范围内。(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9期)
顾芃森[2](2019)在《美与消亡——从李瓶儿看《金瓶梅》中的女性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瓶梅》中的女性人物有很多,但作者在女性人物塑造的过程中一直遵循着一个主线,即把与西门庆发生两性关系的先后作为出场顺序。李瓶儿作为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之一,虽然在进入西门庆的府邸时有些波折,但其身上寄托了西门庆对于女性的最后一丝善念,直到李瓶儿死后,西门庆开始完全进入了忽略情感而追求肉欲的状态。李瓶儿与西门庆的结合开始便注定了她的悲剧结局,但造成悲剧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二人的结合,特定的社会背景和伦理道德是悲剧产生的最重要的推手。(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倪宁,李妍,朱益辉,张紫馨[3](2019)在《《金瓶梅》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产生于明代的《金瓶梅》,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受到了后人的赞赏。后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是经久不衰,不断向新的层次发展。本文从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分析《金瓶梅》中女性人物的形象,从而了解当时人性解放思潮已深入人心的现象。(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9期)
张影[4](2019)在《《金瓶梅》中的女性欲望与死亡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瓶梅》塑造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几位真实立体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被视为男性欲望的客体,女性被物化。作者重点不是在于"色",而在于通过描画俗世之中的芸芸众生,给后世人以警戒。(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唐军,鲍欣蕊[5](2018)在《女性主义视域下《金瓶梅》卜龟章节的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主义小说《金瓶梅》成功塑造了中国女性群体形象,芮效卫译本已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在女性主义视域下基于前言与脚注、增补、劫持的译法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面对"美化人物形象、从"原作评析"到"广泛传播"提升译作价值、从"神秘奇特"到"柔和平实"推动思想认同,从叁个层面解读《金瓶梅》芮译本的卜龟章节,寻找蕴含在其中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期读者更好地理解翻译活动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滁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寅生,胡艳菊[6](2018)在《《金瓶梅词话》中的女性意识探析——以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女性主义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瓶梅词话》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世情章回小说,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也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着作。有关《金瓶梅词话》中女性生活的描写,研究者多根据其在生活中的种种表现,集中分析这些女性形象。由法国作家波伏娃的《第二性》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观点切入,对《金瓶梅词话》中的女性加以观照,认为《金瓶梅词话》中的女性所表现出的种种意识和行为并非自愿,而是社会及男性的天然优势使然,是时代和社会影响下的产物。(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白文勇[7](2018)在《中国古代小说解读——《金瓶梅》女性艺术形象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瓶梅》从问世以来就因为其披着又"金"又"黄"的外衣而争论不休。这样一部用原生态笔法、赤裸裸地暴露人类社会的黑暗和人性丑恶的小说,被冠予了"第一奇书"之名,对其研究的专着也蔚为大观,但是鲜有围绕原着而进行纯艺术解读之作。本文旨在从《金瓶梅》的艺术形象出发,挖掘作品的本身鲜明的审美特征,从女性形象入手,了解爱与欲之下的悲惨纠葛。(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14期)
汪泽[8](2018)在《《金瓶梅》叁类女性的人格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叁个层面构成。依据此理论,《金瓶梅》中的女性可划分为叁种类型: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淫妇"的"纵欲"体现了"本我"的强烈释放,其身心毁灭是"本我"欲望无限膨胀的结果;吴月娘恪守礼教的压抑人生显示出代表社会道德的"超我"约束力量;孟玉楼的圆满结局以"本我"自然欲求与"超我"道德意念的暂时妥协为条件,但宣告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女性"自我"人格的初步胜利。对此叁类女性进行人格解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进步与局限。(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李业成[9](2018)在《《金瓶梅》女性对命运的博弈》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中有一则"雅美"之谈。征西大将军桓温修建江陵城十分壮丽,会同众客出城至江过渡口观望江陵城,曰:"如有题词品评这座城池的人有赏!"客中有位叫顾长康的,抬头评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温便将两个婢女送给他。两个活生生的女子转眼易手他人,"雅美"之事是把女人不(本文来源于《意林文汇》期刊2018年06期)
谢婷[10](2018)在《《金瓶梅》之女性的子嗣欲》一文中研究指出世情小说《金瓶梅》打破了以往以男性为主的创作形式,让女性人物在小说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也为女性塑造了较为丰满的形象。同时,这些丰满的形象背后还隐藏着不同女性人物的过度的子嗣欲,本文通过揭露当时社会这种不正常的欲望,表现出其对女性人物命运的影响。过度的子嗣欲导致某些女性人性的扭曲,影射出当时社会的腐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虽然子嗣欲的"破坏力"大不如前,但是欲望的深渊还是一眼望不到尽头。《金瓶梅》的名字是从全书中比较重要的叁个女性角色中提炼的,"金"是指潘金莲,"瓶"是指(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8年05期)
金瓶梅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瓶梅》中的女性人物有很多,但作者在女性人物塑造的过程中一直遵循着一个主线,即把与西门庆发生两性关系的先后作为出场顺序。李瓶儿作为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之一,虽然在进入西门庆的府邸时有些波折,但其身上寄托了西门庆对于女性的最后一丝善念,直到李瓶儿死后,西门庆开始完全进入了忽略情感而追求肉欲的状态。李瓶儿与西门庆的结合开始便注定了她的悲剧结局,但造成悲剧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二人的结合,特定的社会背景和伦理道德是悲剧产生的最重要的推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瓶梅女性论文参考文献
[1].曹露.从世情小说《金瓶梅》看明末清初女性意识的苏醒——以人物潘金莲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
[2].顾芃森.美与消亡——从李瓶儿看《金瓶梅》中的女性世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倪宁,李妍,朱益辉,张紫馨.《金瓶梅》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简析[J].青年文学家.2019
[4].张影.《金瓶梅》中的女性欲望与死亡意象[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唐军,鲍欣蕊.女性主义视域下《金瓶梅》卜龟章节的英译[J].滁州学院学报.2018
[6].李寅生,胡艳菊.《金瓶梅词话》中的女性意识探析——以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女性主义为视角[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白文勇.中国古代小说解读——《金瓶梅》女性艺术形象特征研究[J].北方文学.2018
[8].汪泽.《金瓶梅》叁类女性的人格解读[J].东方论坛.2018
[9].李业成.《金瓶梅》女性对命运的博弈[J].意林文汇.2018
[10].谢婷.《金瓶梅》之女性的子嗣欲[J].牡丹.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