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界限论文-李珊,刘胜尧,高祺,蔡芸瞳,周建波

温度界限论文-李珊,刘胜尧,高祺,蔡芸瞳,周建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度界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赞皇,大枣,需冷量

温度界限论文文献综述

李珊,刘胜尧,高祺,蔡芸瞳,周建波[1](2019)在《赞皇大枣需冷量及界限温度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指导赞皇县枣树的生产活动,利用赞皇县1971—2017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和2004—2017年的逐时气温数据,采用趋势分析、Morlet小波、皮尔逊系数等统计方法,笔者分析了赞皇县枣树需冷量7.2℃的界限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赞皇县气温稳定升至7.2℃的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变化不明显,初日多年平均日期是3月20日;终日多年平均日期是11月10日;持续日数多年平均日数是131天;气温稳定降至7.2℃的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均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初日存在准12年的变化周期、终日存在准14年的变化周期、持续日数存在准12年的变化周期;气温在0~7.2℃的总需冷量多年平均小时数为1181 h;需冷量达到612℃的多年平均日期为1月19日。(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1期)

杜军,胡军,尼玛吉,次旺顿珠[2](2019)在《1981-2017年西藏“一江两河”流域5 cm地温及其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9个气象站点1981-2017年逐日5 cm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该流域5 cm地温及其界限温度的时空分布、突变特征,并探讨了地温变化率与经纬度、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江两河"流域年、季平均5 cm地温总体呈自西向东递增分布,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981-2017年流域月平均5 cm地温均呈显着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23~0.98℃/10a,以4月最大,7月最小。年平均5 cm地温以0.58℃/10a的速率显着升高,各季地温也都趋于上升,其中春季升温率最大,夏季最小。5 cm地温≥12℃表现为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年际变化趋势。同样,≥14℃界限温度也有类似的变化,但变幅比≥12℃的要大。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流域年、季平均5cm地温表现为逐年代际升高的变化特征。5 cm地温≥12℃和≥14℃界限温度在21世纪前10年呈初日提早、持续日数延长和积温偏多的态势。M-K检验显示,除夏季外,其他叁季平均5cm地温均发生了气候突变,其中春季和秋季的突变点分别出现在2004年和2005年,而冬季发生在1997年;年平均5 cm地温在2003年出现了突变。5 cm地温≥12℃初日的突变点在2004年,终日发生突变时间较晚,为2014年;持续日数突变点较早,在1997年;积温在2005年发生了突变。而5 cm地温≥14℃界限温度的突变点发生在2004年前后。相对于气温的变化,5 cm地温的升温幅度更大,突变时间较晚。(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超,徐富贤,庞艳梅,李小兰,郭晓艺[3](2019)在《西南区域水稻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的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证作物安全生产是种植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作物稳产、高产的基础。本文基于西南水稻种植区317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5年来该区域不同保证率下水稻安全播种期、水稻开花期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的最早发生期,并建立了西南区域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80%~95%保证率下,云南南部的水稻育秧安全播种期最早,平均在2月20日左右;云南北部、四川攀西南部和盆地中部、重庆大部和贵州部分地区在3月10日—4月10日;而其余大部地区在4月10日—5月20日。80%~95%保证率下中稻开花期高温热害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重庆、贵州北部和东南部,大部地区最早出现在7月15日—8月20日。80%~95%保证率下再生稻或晚稻开花期低温冷害最早出现在云南和贵州大部、四川攀西地区,平均在6月20日—7月15日;四川盆地西部、贵州东北部平均为8月1—20日;其余大部地区在8月20日—9月20日。基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建立的西南区域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预测模型,简单实用,可为西南水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8期)

白刚,周西华,宋东平[4](2019)在《温度与CO气体耦合作用对瓦斯爆炸界限影响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矿火区封闭过程中常发生的瓦斯爆炸问题,运用20 L爆炸装置,实验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25~200℃)和CO浓度(1%~10%,体积分数)条件下瓦斯的爆炸极限和最大爆炸压力。结果表明:单因素可燃性气体CO体积分数升高,瓦斯爆炸上限、下限均下降,爆炸极限范围变宽;温度升高,爆炸上限升高,下限下降;常压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爆炸上限与初始温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变化,爆炸下限与初始温度呈对数关系变化;瓦斯爆炸上限与下限爆炸压力随着初始温度升高均降低,随着CO体积分数升高均升高。多因素高温与CO气体耦合作用下,瓦斯爆炸上限升高,下限下降,瓦斯爆炸危险性增加;初始温度和CO气体对爆炸极限的耦合影响比单一因素的影响大,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琳[5](2019)在《克拉玛依地区不同界限温度的活动积温和持续时间的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以0℃、 5℃、 10℃、 15℃、 20℃等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并能指示农事活动的界限温度的初终日间的活动积温来表示该地区热量资源状况;通过分析在克拉玛依地区各界限温度的分布情况和趋势分析,了解克拉玛依地区的热量资源情况,以便更好地利用热量条件,为克拉玛依经济发展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0期)

魏鹏,钟存[6](2019)在《基于界限温度的贵德木本花卉观赏期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贵德县以生态为本、旅游为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为了做好观光农业的气象服务,选取贵德叁河地区观光农业中主要种植的月季和牡丹两种木本花卉,应用贵德1961~2016年国家基本站观测资料,通过文献查证花卉的开始生长至开花期的气象指标,分析贵德地区月季和牡丹开始生长至开花期相关的界限温度,确定出贵德地区月季和牡丹萌芽期,利用积温法确定出开花期的积温指标,确定出最佳赏花期,以便提高各特色观光园中花卉的种植,来延长园中花卉观赏期,游客选择各花卉的最佳观赏期,提高观赏效果。(本文来源于《青海草业》期刊2019年02期)

郭雪鸾[7](2019)在《高温冻土温度界限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寒区能源的开发和工程建设的需求极大地增加了对冻土工程的研究投入。高温冻土是寒区岩土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材料,由于含有较高的未冻水含量,使其力学性质有别于低温冻土的力学性质,而与融土的力学性质相近。人们对这种特殊的地质材料越来越关注,高温冻土的力学特性越来越成为冻土力学与工程研究的重点。目前有高温冻土区的地理学概念,是根据年平均地温的标准而划分的。然而,从岩土工程的角度来说,高温冻土的温度界限需要根据试验研究得出的力学参数来进行判定。本文通过冻土的侧限压缩试验和叁轴剪切试验,考虑多个力学指标,利用其力学指标界定试验土样高温冻土的温度界限。以冻结饱和标准砂、冻结饱和粉质砂土和冻结饱和黏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叁轴剪切试验和侧限压缩试验获得粘聚力、割线变形模量和压缩指数等力学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试图从力学特性的角度对于高温冻土给出一个明确的温度界限。研究成果如下:(1)冻结标准砂在-1.0℃到-0.5℃之间,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和割线变形模量均发生突变,故将-1.0℃定义为高温冻结砂土的温度界限;对于冻结粉质砂土,分析发现压缩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在-2.0℃到-0.5℃区间冻结粉质砂土的力学性质变化明显,而且-1.0℃和-2.0℃的应力应变曲线较为接近,认为冻结粉质砂土的高温界限在-1.0℃和-2.0℃之间;对于冻结黏土,-5.0℃到-2.0℃属于力学性质的主要变化区间,-2.0℃到-0.5℃冻结黏土的性质相对稳定,且压缩性高,基于-3.0℃到-2.0℃压缩指数随温度变化相对更快,将-3.0℃定义为冻结黏土的高温冻土温度界限。(2)从标准砂到粉质砂土,再从粉质砂土到黏土,高温冻土的温度界限逐步下降。这是因为细颗粒含量较高时,颗粒间的电分子引力增大,结合水膜变厚,冻结温度更低,高温冻土的温度界限也就更低。(3)本文提出并采用冻土力学试验获得力学指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来综合判断高温冻土温度界限的方法,对冻土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娄仲山,毛万珍,刘运华[8](2019)在《1961—2017年高寒地区0℃界限温度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分析高寒地区0℃界限温度变化特征,以期为合理开发农牧业气候资源。利用青海省高寒地区贵南县气象局观测的1961—2017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等方法,对高寒地区贵南县≥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同时期积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7年高寒地区贵南县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呈不显着的提前趋势,终日呈不显着的后延趋势;持续日数以1.48 d/10 a的气候倾向率呈现显着增多趋势;≥0℃的积温以每10年30.2℃·d的气候倾向率呈现极显着的升高趋势。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未发生突变;持续日数在1985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积温在1994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包光,屈勇,刘娜,胡亚飞[9](2019)在《延安市界限温度≥10℃的活动积温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延安气象站1951—2012年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五日滑动平均法、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界限温度≥10℃的初日、终日、持续天数以及活动积温进行了分析,并对初日、终日、持续时间以及活动积温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界限温度≥10℃的初日呈现出提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45 d·(10a)~(-1);终日呈现出推迟趋势,变化倾向率为2.437 d·(10a)~(-1);持续时间延长,变化倾向率为4.189 d·(10a)~(-1);活动积温也增加,气候变化倾向率为106.57℃·(10a)~(-1)。界限温度≥10℃的初日、终日、持续时间以及活动积温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着相关,其中活动积温与年平均气温相关系数高达0.882,回归分析显示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时,界限温度≥10℃的活动积温增加217℃。(本文来源于《地球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蕾,姚乐宝,王寿辉[10](2019)在《大兴安岭根河林区50年界限温度及积温气候特征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根河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年~2010年共计50年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的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根河市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均呈升高的趋势,其中稳定通过0℃积温倾向率平均为85.73℃/10年,5℃倾向率平均为71.75℃/10年,10℃倾向率平均为55.72℃/10年。并且积温值、通过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积温初日整体趋势是提前,终日整体趋势是推迟,也就是说气温在明显升高。(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02期)

温度界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9个气象站点1981-2017年逐日5 cm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该流域5 cm地温及其界限温度的时空分布、突变特征,并探讨了地温变化率与经纬度、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江两河"流域年、季平均5 cm地温总体呈自西向东递增分布,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981-2017年流域月平均5 cm地温均呈显着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23~0.98℃/10a,以4月最大,7月最小。年平均5 cm地温以0.58℃/10a的速率显着升高,各季地温也都趋于上升,其中春季升温率最大,夏季最小。5 cm地温≥12℃表现为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年际变化趋势。同样,≥14℃界限温度也有类似的变化,但变幅比≥12℃的要大。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流域年、季平均5cm地温表现为逐年代际升高的变化特征。5 cm地温≥12℃和≥14℃界限温度在21世纪前10年呈初日提早、持续日数延长和积温偏多的态势。M-K检验显示,除夏季外,其他叁季平均5cm地温均发生了气候突变,其中春季和秋季的突变点分别出现在2004年和2005年,而冬季发生在1997年;年平均5 cm地温在2003年出现了突变。5 cm地温≥12℃初日的突变点在2004年,终日发生突变时间较晚,为2014年;持续日数突变点较早,在1997年;积温在2005年发生了突变。而5 cm地温≥14℃界限温度的突变点发生在2004年前后。相对于气温的变化,5 cm地温的升温幅度更大,突变时间较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度界限论文参考文献

[1].李珊,刘胜尧,高祺,蔡芸瞳,周建波.赞皇大枣需冷量及界限温度变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杜军,胡军,尼玛吉,次旺顿珠.1981-2017年西藏“一江两河”流域5cm地温及其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2019

[3].陈超,徐富贤,庞艳梅,李小兰,郭晓艺.西南区域水稻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的预测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4].白刚,周西华,宋东平.温度与CO气体耦合作用对瓦斯爆炸界限影响实验[J].高压物理学报.2019

[5].杨琳.克拉玛依地区不同界限温度的活动积温和持续时间的趋势分析[J].科技视界.2019

[6].魏鹏,钟存.基于界限温度的贵德木本花卉观赏期确定[J].青海草业.2019

[7].郭雪鸾.高温冻土温度界限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8].娄仲山,毛万珍,刘运华.1961—2017年高寒地区0℃界限温度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9

[9].包光,屈勇,刘娜,胡亚飞.延安市界限温度≥10℃的活动积温变化特征[J].地球环境学报.2019

[10].孙蕾,姚乐宝,王寿辉.大兴安岭根河林区50年界限温度及积温气候特征变化分析[J].吉林农业.2019

标签:;  ;  ;  

温度界限论文-李珊,刘胜尧,高祺,蔡芸瞳,周建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