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农保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镇化,新农保,困境
新农保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范子娜[1](2019)在《城镇化背景下新农保制度实施困境研究——以河南省辉县孟庄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不断发展与推进,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现象有增无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开始凸显,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急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完善和落实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减轻农村子女的养老压力,实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以河南省新乡市区辉县孟庄镇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和深度调研访谈,总结该地区在城镇化建设中新农保试点实施过程存在的与现状,进而分析总结城镇化背景下新农保制度实施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商讯》期刊2019年20期)
方菲,龙霏[2](2018)在《农民对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农保制度受益主体,农民对制度的评价可以直接反映该项制度的实施效果,同时,也是影响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此项制度的运行必须重视农民的满意度。本文基于湖北省叁个地方的调查,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厘清了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与农民满意度现状,解析了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与农民满意度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中农民权利保障、社会公正维护、社会融合促进效果较强,同时,农民对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中保障农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融合的满意度较高,但依然存在权利诉求渠道不畅、利益导向公正观凸显、共享社会理念淡薄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8年07期)
李佳,杨燕绥[3](2018)在《“新农保”制度信任机制构建的社会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信任—合作理论出发,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新农保"制度信任分析框架,将制度信任具体分为制度评价和政府信任两个维度,详细分析了"新农保"制度参与的制度信任因素,最后从社会治理理念反思"新农保"制度信任缺失的关键原因。研究认为,"新农保"制度信任与制度感知、履约信心以及政府信任密切相关,其中收益性感知、公共性感知、收益信心以及官员信心等指标显着影响"新农保"制度参与。制度信任不足是制度参与较低的主要原因,而治理机制的缺乏又是"新农保"制度信任不足的内在原因。治理重点应提高农民参与度,扩大制度收益激励性,构建合理的合作共赢机制,增强"新农保"制度信任,进而实现"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社会保障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汤艳[4](2017)在《河南省“新农保”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财政负担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9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河南省试点实行"新农保"已有8年。河南省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总人口超过一亿的农业大省,"新农保"的顺利实行对河南省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及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评估河南省"新农保"实行的现状,并从农民的投保能力及政府的财政负担能力两个方面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现阶段河南省具备全面推进"新农保"的财政条件,应适当提高补贴额度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并提出配套措施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7年18期)
李启康[5](2016)在《浅析我国西北地区新农保制度的发展现状——以陕西户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愈来愈明显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促使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农村地区更多承担起老龄化带来的社保负担,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乡村社会提供完善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在对我国西北地区新农保制度的形成过程、实施情况和发展现状进行完整论述和动态佐证的基础上,以期对我国西北地区推进新农保制度落地生根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6年36期)
乐章,冯艳[6](2016)在《新农保制度家庭捆绑缴费模式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捆绑缴费模式伴随着新农保制度的推行为人所熟知,在民众中和学界都引发了诸多讨论。家庭捆绑缴费模式通过外在压力敦促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制度,克服了自愿参保的种种弊端,帮助农村居民走出有限理性的困境,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尽管家庭捆绑缴费模式存在削弱制度普惠性、激化家庭内部矛盾、增加制度执行成本、引发基层违规操作、导致制度尴尬之嫌,但社会保险的强制属性和农村的客观实际决定了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应遵循从自愿到强制的实施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6年10期)
沈良秋[7](2016)在《云南省新农保制度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完善新农保制度不但提升了社会保障体系本省的需要,而且关系城乡统筹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根据2009年以来新农保在云南省的运行情况,对当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体包括:一农民缴纳的保费低;二农民参保意识薄弱,;叁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难,基金统筹管理不善;四基本养老金标准低。因此本文根据我省的实况,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原则需要明确、机制需要优化、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养老模式和加大新农保政策宣传力度,破除农民陈旧思想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省新农保制度发展的对策,也为完善我省新农保制度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6年23期)
杨楠[8](2016)在《推动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6月6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人社部农村社会保险司、西安交通大学和宝鸡市政府主办的“制度自信与制度发展”——“新农保”经验总结与理论探索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据悉,“十叁五”期间,我市将创新观念,重点从服务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推动养老保险事业(本文来源于《宝鸡日报》期刊2016-06-07)
林晓兰[9](2016)在《“新农保”制度运行的结构性张力与可持续发展路径——基于江苏省苏州市W区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W区的"新农保"制度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实践创新,尽管在随后发展中与国家新农保政策进行了适度整合,但仍保留了浓厚的小统筹色彩。随着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W区"新农保"制度进入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新阶段。无论是解决制度本身的结构性问题,还是解决全面融入苏州一体化的现实问题,都离不开对制度兼容性、筹资机制、待遇水平以及基金可持续发展的调整。因此,努力实现政策统筹与制度并轨、财政支持与多元筹资、缴费激励与动态调整等叁重结合,将是实现W区的"新农保"实践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关晓静[10](2016)在《我国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人口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口老龄化,而且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严重。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有1.78亿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所占人口比例达到13.6%。在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一直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但是,因为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农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小型化。而且,因为经济发展的带动,这些年农村的很多耕地被占用,被用作耕地以外的其他用途,例如:工业,使得农村的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都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挣钱。同时,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也受现代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家庭养老方式观念受到削弱。由于这些原因,农村老年人现在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所以,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养老制度,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国家在2009年颁布了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意见以后,山东省滨州市也相继出台新农保制度的试点意见,山东省滨州市的各个县也相继对新农保制度进行试行,其中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是在2011年7月开始进入新农保制度试行阶段,并且在当年无棣县政府印制颁发了《关于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棣政发[2011]10号),到2016年已经实行了将近5年的时间,虽然经过了5年的实践,有90%左右的农户都参加了新农保,但是在对无棣县新农保制度实行的具体的过程进行具体的调查后,发现还是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无棣县的五个乡镇的村庄进行调查,得出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调查问卷中涉及的数据主要有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参保情况。通过对统计数据的详细统计以及对一些农户的实地访问发现无棣县新农保制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新农保制度宣传不到位,办事效率低,人们都知道新农保制度,但是并不知道新农保具体有哪些缴费档次、60岁以后自己能够领取多少养老金;二是片面追求参保率,大部分参保人缴纳最低的缴费档次,忽略了设置不同缴费档次的本质意义,没有充分发挥新农保的作用;叁是参保人员的年龄大部分都集中在45-60岁,16周岁到44岁的参保率很低,政府没有对这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使得新农保对年轻人几乎没有吸引力,年轻人不愿意参加新农保制度;四是集体补助功能薄弱,因为集体经济发展落后,大部分村庄是没有集体经济的;五是新农保制度受到商业保险的严重冲击,人们现在更加倾向商业保险;六是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难以保证。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针对所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提出了完善措施:一是加大对新农保的推广力度,使参保人员更加清楚的认识新农保制度,增加人们参加新农保的积极性;二是实现缴费档次的多元化,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参加新农保,支持新农保的发展,充分发挥新农保的作用;叁是优化各级政府责任分担,增强政府对新农保制度的保障功能;四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补助,减轻个人负担;五是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农村老年人可以幸福的度过晚年;六是把“新农保”基金升值的渠道拓宽,充分发挥新农保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6-05-01)
新农保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新农保制度受益主体,农民对制度的评价可以直接反映该项制度的实施效果,同时,也是影响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此项制度的运行必须重视农民的满意度。本文基于湖北省叁个地方的调查,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厘清了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与农民满意度现状,解析了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与农民满意度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中农民权利保障、社会公正维护、社会融合促进效果较强,同时,农民对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中保障农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融合的满意度较高,但依然存在权利诉求渠道不畅、利益导向公正观凸显、共享社会理念淡薄等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农保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范子娜.城镇化背景下新农保制度实施困境研究——以河南省辉县孟庄镇为例[J].商讯.2019
[2].方菲,龙霏.农民对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评价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8
[3].李佳,杨燕绥.“新农保”制度信任机制构建的社会治理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8
[4].汤艳.河南省“新农保”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财政负担能力分析[J].河南农业.2017
[5].李启康.浅析我国西北地区新农保制度的发展现状——以陕西户县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
[6].乐章,冯艳.新农保制度家庭捆绑缴费模式辨析[J].中州学刊.2016
[7].沈良秋.云南省新农保制度问题分析[J].时代金融.2016
[8].杨楠.推动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N].宝鸡日报.2016
[9].林晓兰.“新农保”制度运行的结构性张力与可持续发展路径——基于江苏省苏州市W区的实证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0].关晓静.我国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