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泽兰方论文-余立敏

茵陈泽兰方论文-余立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茵陈泽兰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茵陈泽兰方,急性肝衰竭,细胞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

茵陈泽兰方论文文献综述

余立敏[1](2007)在《茵陈泽兰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及肝再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茵陈泽兰方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动物的防治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其防治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急性肝衰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11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0g,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和茵陈泽兰方低、中、高剂量组。其中正常组10只,其余各组均为20只。大鼠禁食过夜(14h以上)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硫代乙酰胺(TAA)600mg/kg皮下注射2次(间隔24h)造模;正常组皮下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开始至实验结束,正常组、模型组和西药组予生理盐水5ml/kg灌胃,茵陈泽兰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等体表面积比的相应药物灌胃(叁组分别给予茵陈泽兰方成人等效剂量、成人等效剂量的5倍、成人等效剂量的10倍剂量进行灌胃)。为防止低血糖,造模期间,除西药组外,所有动物每隔8h皮下注射5ml混合液(3ml 10%葡萄糖、2ml含等量生理盐水与20μmol/L KCl);西药组予促肝细胞生长素2mg/kg,溶于上述防止低血糖的混合液中,每日皮下注射1次,持续3d。动物自由饮食。实验48h后,所有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取腹中线迅速剪开腹腔,用10ml注射器无菌采取腹主动脉血8ml,常规分离血清,-20℃冻存备测。各组随机取大鼠9只,取相同部位的肝组织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石腊包埋,切片厚4μm,并取部份肝、脑组织迅速放入液氮中冻存。主要观察48h内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死亡情况和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肝再生信号调节蛋白α1(SIRPα1)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侧血清TNF-α和IL-6含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HMGB1、CD14mRNA和脑组织AQP-4mRNA水平。结果1.造模后动物出现活动进食减少,行动变缓,出现昏迷,部分死亡(死亡率为55.0%)。中药组大鼠肝损伤得到较大改观,有部分大鼠可逐渐恢复正常。死亡率方面,用药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病理上,与模型组相比较,茵陈泽兰方中、高剂量组肝细胞坏死程度最轻微,其次为西药组和低剂量组;透射电镜下残留肝细胞病理变化较模型组也轻。造模后,反映大鼠肝功能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西药组及中药各剂量组较模型组低,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1);茵陈泽兰方中、高剂量组与西药组均低,组间无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组之间有差异(P<0.01)。降低血氨方面,中西药各组均有显效(P<0.01),但茵陈泽兰方中、高剂量组较西药组强(P<0.01);有效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方面情况相似,只是西药组比中药低剂量组更有效(P<0.05)。2.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有丝分裂指数(MI)极少,造模后大鼠肝组织MI显着升高(P<0.01),用药后各组肝组织有丝分裂有不同程度增加(P<0.01),以中高剂量组最明显,分别是模型组的2.6倍和3.1倍。低剂量组有丝分裂指数最少,与其它各用药组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正常组大鼠肝组织内仅见少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表达也较弱。造模组大鼠PCNA表达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差异显着(P<0.01);促肝细胞生长素组PCNA染色也明显增多,浓度高,表达范围广;茵陈泽兰方治疗后,大鼠肝组织PCNA表达升高,且随着茵陈泽兰方剂量的增加表达增强,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0.05)。但相对于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表达较少(P<0.01)。3.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中,SIRPα1表达水平较低,模型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组大鼠与其相比,差异均显着(P<0.01)。茵陈泽兰方治疗后,大鼠肝组织SIRPα1表达升高,高、中、低剂量SIRIα1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SIRPα1的表达随着茵陈泽兰方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茵陈泽兰方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且与西药组作用相当(P>0.05);但茵陈泽兰方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SIRPα1阳性表达虽然比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但不及西药组及中高剂量组(P<0.05)。4.大鼠在皮下注射TAA造模后,模型组、西药组和茵陈泽兰各剂量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均较正常组高(P<0.01);但西药组和茵陈泽兰各剂量组较模型组比较则明显下降,其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茵陈泽兰方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有差异(P<0.05),提示其效果不及西药组;中高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其效果优于西药组;中药中高剂量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正常组HMGB1 mRNA表达很低(0.136),模型组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明显增高(0.429),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应用茵陈泽兰方后,HMGB1 mRNA相对含量明显下降(0.351,0.246,0.241),与模型组比,各用药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0.01),中高剂量比西药组和低剂量组都要低(p<0.01)。低剂量组效果最差(p<0.01)。6.正常组AQP-4 mRNA表达很低,模型组肝组织AQP-4 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应用茵陈泽兰方后,AQP-4 mRNA表达受到了抑制,其相对含量明显下降(0.472,0.336,0.302),与模型组比,各用药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0.01),而中高剂量组相比西药组和低剂量组都要更低(p<0.05-0.01)。7.正常组CD14 mRNA表达很低(0.193),模型组肝组织CD14 mRNA表达明显增高(0.697),差异显着(p<0.01)。应用茵陈泽兰方后,CD14 mRNA表达受到了抑制,其相对含量明显下降(0.564,0.419,0.306),与模型组比各用药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0.01),中、高剂量比西药组和低剂量组都要低(p<0.01)。结论1.茵陈泽兰方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肝损伤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肝功能,改善肝组织病变,降低死亡率。2.茵陈泽兰方对模型大鼠急性肝衰竭防治作用的机制可能是:(1)通过降低TNF-α、IL-6和HMGB1等的水平,平衡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肝细胞坏死和凋亡,延缓肝细胞进一步损伤,从而阻断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发展;(2)提高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及PCNA、SIRPα的表达,促进和调节残留肝细胞的再生;(3)降低脑组织AQP-4 mRNA的表达,调整脑组织的水液代谢平衡,防止急性肝功能衰竭时伴发严重脑水肿,从而降低死亡率。(4)降低肝组织中CD14 mRNA水平,阻止内毒素对肝组织的直接损害,并且抑制内毒素激活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肝损伤。(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7-05-16)

余立敏,张赤志[2](2007)在《茵陈泽兰方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茵陈泽兰方对防治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600mg/kg),制成急性肝衰竭模型,并用茵陈泽兰方干预,检测实验大鼠肝功能相关指标,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NF-α和IL-6的水平,探索肝衰竭和肝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肝功能显着降低,TNF-α和IL-1的水平相应升高。茵陈泽兰方高、中剂量均能有效减轻模型动物肝脏的损害,并能降低TNF-α和IL-2R的水平。结论:TNF-α和IL-2R与肝衰竭密切相关,可能引发肝细胞坏死从而影响肝功能。茵陈泽兰方高、中剂量能有效防治肝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和IL-2R的水平而达到减轻肝功能损害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茵陈泽兰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茵陈泽兰方对防治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600mg/kg),制成急性肝衰竭模型,并用茵陈泽兰方干预,检测实验大鼠肝功能相关指标,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NF-α和IL-6的水平,探索肝衰竭和肝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肝功能显着降低,TNF-α和IL-1的水平相应升高。茵陈泽兰方高、中剂量均能有效减轻模型动物肝脏的损害,并能降低TNF-α和IL-2R的水平。结论:TNF-α和IL-2R与肝衰竭密切相关,可能引发肝细胞坏死从而影响肝功能。茵陈泽兰方高、中剂量能有效防治肝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和IL-2R的水平而达到减轻肝功能损害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茵陈泽兰方论文参考文献

[1].余立敏.茵陈泽兰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及肝再生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7

[2].余立敏,张赤志.茵陈泽兰方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

标签:;  ;  ;  ;  

茵陈泽兰方论文-余立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