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铁路工程边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BIM技术,PowerCivil,边坡,铁路工程
铁路工程边坡论文文献综述
卞友艳[1](2019)在《BIM技术在铁路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BIM技术在基础设施行业的应用推广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BIM从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整合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的所有信息,给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等带来巨大的价值优势。相比于建筑行业,BIM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为了研究该技术在铁路边坡工程中的应用深度,本文以福厦铁路厦门北站项目为例,探索了在Bentley平台的Powercivil软件中开展边坡工程建模的应用效果,虽然该软件尚有不足之处,但其在叁维可视化和数据的联动等方面有显着优势,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可以有效地解决二维设计中设计方案的表达不充分问题。叁维建模方法的研究和对工程实例的应用分析为BIM技术在我国铁路边坡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路线和技术经验。(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边坡工程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4-09)
梁升锦,王海波,郭巍[2](2018)在《压力分散型锚索在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土质路堑高边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成昆铁路扩能工程D1K339+275.756~D1K339+359.625段路基受线位控制需经过陡坡山体,土层厚,边坡高。在进行整体、局部稳定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类型锚索的工作特点,选取适合本工点的锚索类型,即采用压力分散型锚索对边坡进行加固,并对锚索施工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对边坡变形进行自动化监测以确保施工和运营期安全,对其他类似工点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8年36期)
韩建文,郭生新,李光耀,王志刚[3](2017)在《张唐铁路路基边坡防护工程应用及其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刚刚开通的张唐铁路,介绍了以生态草毯、SNS柔性防护网为主材的新型边坡防护体系,及以桩板、锚索格梁为主体的路基支挡结构在铁路工程中应用,并分析其应用效果及前景,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九届边坡工程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04-18)
徐善常[4](2016)在《铁路边坡桩锚结构受力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坡稳定性一直是边坡研究的重点,为了加强其稳定性,通常采取各种加固措施。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采取室内模型试验和MIDAS-GTS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综合研究。首先,室内模型试验选取有抗滑桩和无抗滑桩的两组边坡进行试验,对边坡施加推力,测量边坡的的土压力、位移、桩体的位移及应力,同时测量推力板的位移情况。通过模型试验可知,不同位置处桩体受到边界效应影响程度不同,即边坡外侧桩的位移明显大于内侧。并且抗滑桩明显提高了边坡的极限强度,即有桩边坡在13.5KN荷载下完全破坏,无桩边坡在10.5KN荷载下完全破坏,而有桩边坡、无桩边坡均在9KN荷载下出现初始剪切破坏亦表明抗滑桩不能提高边坡土体的固有结构强度。在垂直方向,有桩及无桩边坡土体的极限应力值均越靠近滑裂面,极限应力值越大,表明,有桩及无桩边坡在垂直方向的极限应力值分布相同。同时有桩及无桩边坡剪切破坏现象出现的位置不同,有桩边坡在桩体后侧出现明显鼓丘现象,无桩边坡则在路基与边坡交汇处出现鼓丘现象。其次,对论文依托工程使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测量了土体的位移、应力,桩体的位移、应力、弯矩以及锚杆的应力、位移。由于土体本身具有各向异性,因此在相同位置处,垂直向土体的位移明显大于水平向。而边坡土体的垂直位移,自上而下,位移呈递减趋势;自路基与边坡交汇处至边坡背部,垂直向位移呈递增趋势。同时抗滑桩的位移亦呈现一定规律性。自上而下,内外侧桩体的水平向位移均呈递增趋势,于桩体底部达到最大水平位移;且以桩体中心处为临界点,外侧桩体上侧水平向位移要大于内侧;而在桩体下侧,内外侧桩体下部水平向位移大小则完全相同,由此可见,边界效应对外侧桩体影响较大。在桩体应力方面,自上而下,内外侧桩体的轴向应力发展趋势相同,均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内侧桩体的轴向应力要明显大于外侧。而对于锚杆位移,自上而下,上层锚杆位移要明显大于下层;对于同一位置锚杆,自上而下,位移呈递增趋势,且内外侧锚杆位移曲线几近一致。同时对于锚杆的轴向应力,内外侧锚杆均呈先增后减趋势,于锚杆顶部达到最大正应力,于锚杆底部达到最大s负应力。最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抗滑桩等边坡加固结构提高了边坡的极限强度,却不能提高边坡土体的固有结构强度。同时路基与边坡交汇处为起点的滑裂面为危险滑裂面,支护结构应该尽量支护到滑裂面。(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6-04-01)
申文军[5](2015)在《SNS高强度格栅系统在京承铁路边坡病害防护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承铁路K115+900~K116+000左侧路堑边坡的低能级落石、坡面浅层溜坍病害,将影响行车安全。在分析传统圬工支挡结构和柔性防护系统对边坡防治方案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SNS高强度格栅系统及其主要结构布置参数,并据此确定了系统的防护形式和防护能级。格栅设置后,取得了良好的防护效果,确保了铁路的安全运营。(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葛建军[6](2014)在《铁路边坡工程岩土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靠性理论,结合某边坡工程设计资料,采用分位值法对稳定性可靠度指标β进行计算,同时采用单变量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并分析了岩土抗剪强度参数对β值的影响程度。分析表明,抗剪强度参数对β值的影响非常显著,在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时,应重点关注这一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保证其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4年11期)
尚培培[7](2014)在《锚杆框架格梁在朔黄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深路堑边坡加固防护工程中的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锚杆框架格梁作为一种轻型岩土支护结构,在不良地质条件路堑及深路堑边坡加固防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朔黄铁路扩能能改造工程深路堑边坡防护共4处,1625延长米,主要位于龙宫站和小觉站,其边坡在加固防护时均采用了锚杆框架格梁。以龙宫站为例,论述锚杆框架格梁在深路堑边坡加固防护工程中的技术应用。(本文来源于《铁道勘察》期刊2014年05期)
李凤玲[8](2014)在《矿山地质环境边坡修复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某铁路客运专线陕县段沿线矿山修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陕县段沿线矿山地质环境及地貌景观边坡修复工程设计实例,提出了在此类工程设计中应注意边坡稳定性、截排水系统合理性、生态绿化适宜性等方面的问题,认为修复工程设计需从长远和综合考虑,这更能体现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文章选取工程区的2个典型区块——大平地矿渣堆放场和石堆村东山废弃采石场进行分析,认为大平地矿渣堆放场在边坡工程稳定性的治理过程中,由于上部只采用削坡修整,未留置二级卸荷台阶和相应的截排水沟,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破坏相连部分植被的可能,隐伏着牵引滑坡的可能性。通过采用概率分析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以及对边坡极端汇水流量的计算,认为边坡应按2级放坡设置防护,对截排水沟应进行因地制宜的优化设计。石堆村东山废弃采石场上部边坡生态工程则缺少对覆土稳固性的考虑,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使生态护坡失去有效作用,按该采石场区的地貌条件,宜设置成梯田式绿化或坡面防护绿化。(本文来源于《热带地理》期刊2014年04期)
张巍[9](2014)在《铁路工程边坡防护及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一方面我国的铁路的建设正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大家在对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也在一步步的提高,有关铁路的边坡防护方面的技术也日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各项新的理念和技术也在铁道工程建设里面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铁路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有着巨大的经济上的效益、环境上的效益以及社会上的效益,这同时也是道路和铁道工程建设里面能够做到长久发展的核心对策之一。本文将会通过阐述铁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将会系统的分析一下铁路边坡生态防护方面的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将会再加以总结概括铁路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现今情况下比较普遍的使用的边坡防护的形式。最后将也会点名目前我国目前铁路建设中边坡防护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12期)
邓亚军,张剑,王红娟[10](2012)在《铁路工程高边坡综合治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工程路基高边坡失稳后产生的巨大危害严重影响铁路运行安全。如何对高边坡进行有效治理,确保高边坡的稳定,是一个重要课题。采用边坡分级逐段开挖、加设锚杆框架梁、锚索框架粱,并设置边坡变形监测点等施工技术,能够保证高边坡施工期及运营期的安全。(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施工》期刊2012年04期)
铁路工程边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成昆铁路扩能工程D1K339+275.756~D1K339+359.625段路基受线位控制需经过陡坡山体,土层厚,边坡高。在进行整体、局部稳定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类型锚索的工作特点,选取适合本工点的锚索类型,即采用压力分散型锚索对边坡进行加固,并对锚索施工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对边坡变形进行自动化监测以确保施工和运营期安全,对其他类似工点具有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铁路工程边坡论文参考文献
[1].卞友艳.BIM技术在铁路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C].第十一届边坡工程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2].梁升锦,王海波,郭巍.压力分散型锚索在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土质路堑高边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8
[3].韩建文,郭生新,李光耀,王志刚.张唐铁路路基边坡防护工程应用及其效果分析[C].2017年第九届边坡工程大会论文集.2017
[4].徐善常.铁路边坡桩锚结构受力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6
[5].申文军.SNS高强度格栅系统在京承铁路边坡病害防护工程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15
[6].葛建军.铁路边坡工程岩土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J].铁道建筑.2014
[7].尚培培.锚杆框架格梁在朔黄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深路堑边坡加固防护工程中的技术应用[J].铁道勘察.2014
[8].李凤玲.矿山地质环境边坡修复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某铁路客运专线陕县段沿线矿山修复为例[J].热带地理.2014
[9].张巍.铁路工程边坡防护及施工[J].科技视界.2014
[10].邓亚军,张剑,王红娟.铁路工程高边坡综合治理技术[J].水利水电施工.2012
标签:BIM技术; PowerCivil; 边坡; 铁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