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信号质量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信号质量,Galileo,授权信号,功率分配
信号质量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康立,饶永南,宿晨庚,石慧慧,杨德进[1](2019)在《基于高增益接收系统的Galileo E1信号质量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alileo系统在E1频点采用Interplex调制方式播发导航信号,由于缺乏E1信号功率分配和伪码序列等先验信息,一般的研究人员只能开展有限的信号质量特性研究.针对该问题,提出一套基于高增益天线的空间信号质量评估方法,实现了E1授权信号的解析,完善了E1信号评估体系.运用相关功率法来解决信号分量功率比问题,采用跟踪结果解决相位偏差估计问题,提出加权组合平均和码相位平均相结合的新型时域波形分离方法,克服了电文和码多普勒对时域波形特性评估的影响,采用S曲线过零点偏差(S-curve offset Biases,SCB)等参数进行信号测距偏差定量评估.通过该方法对Galileo GSAT-0214卫星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该卫星E1各信号分量SCB小于0.2ns,测距性能优异,其复用效率达到了97.8%,优于GPS L1信号和北斗叁号系统(BDS-3)B1信号.(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董娟[2](2019)在《不锈钢短周期拉弧螺柱焊接头超声信号分析及质量智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便捷出行要求的不断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时速迅速提升。为了提高整车密封性及减少振动噪声,高铁等轨道车辆的不锈钢构件采用短周期拉弧螺柱焊方法焊接螺柱来满足车体挂件的固定及装配需求,以尽量减少在车体构件上的开孔数量。短周期拉弧螺柱焊加热时间短,并需螺柱机械移动的协同控制,且一般不采用保护气体,因此焊接过程易于受到随机因素的干扰而形成偏焊、缩颈、飞溅、气孔、裂纹及未熔合等焊接缺陷,导致出现焊接质量问题。因此,不锈钢短周期拉弧螺柱焊的焊接过程质量控制及焊后质量检测评估,对保证高铁等轨道车辆制造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对短周期拉弧螺柱焊质量检测评估方法主要有在线过程检测评估,焊后破坏性检测评估及无损检测评估等方法。在线过程检测评估主要是通过对焊接质量相关的螺柱焊过程参数的检测分析以评估焊接质量,但由于螺柱焊过程是一个非线性、多参数耦合的复杂焊接过程,有限的检测参数信息难以对螺柱焊质量进行可靠的评估。破坏性检测主要是对螺柱焊接头试件进行拉伸、弯曲、剪切、扭转等破坏性试验检测评估,该方法的缺点是只能对焊接样件进行检测,不仅增加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不能用于在役螺柱焊接头的检测。无损检测主要是外观目视检测及X射线检测。目视检测只能对被焊螺柱的位姿等进行检测,无法检测接头内部焊接质量;X射线能对接头内部连接质量进行测试,但其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对实际生产及对在役接头检测的可达性及便利性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超声无损检测以其高效、安全、便于生产现场及在役检测的优势,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螺柱焊接头质量无损检测方法。研究表明,螺柱焊接头的有效连接面积及内部缺陷尺寸及分布与其抗拉强度,即螺柱焊质量有很大的相关性,这为通过对螺柱焊接头连接状态及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评估螺柱焊质量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但对于不锈钢轨道车辆所涉及的小直径螺柱(≤8mm)与薄板(≤2mm)的短周期拉弧螺柱焊接头,由于其接头内多为小尺寸多孔隙缺陷,传统的超声检测方法难以对其检测分辨。本文采用了新的超声检测方法及算法研究解决不锈钢短周期拉弧螺柱焊质量的超声无损检测及智能化评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工程实际意义。建立螺柱焊接头超声检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对超声检测过程中螺柱焊接头内超声波传播规律及螺柱焊接头连接状态、缺陷等对超声回波信号特征影响进行理论研究,并利用理想螺柱焊接头物理模型对该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电弧螺柱焊接头精确定位扫查的自动超声检测分析装置,实现对螺柱焊接头表面全覆盖的超声检测信号的发射、接收、分析及扫描过程自动化的精确定位超声C扫描检验功能,为短周期拉弧螺柱焊接头定量超声检测及质量智能评估提供了研究平台,并以专利技术解决扫查机构的小型化及探头与工件的运动耦合问题,为该装置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化打下良好基础。对螺柱焊接头超声检测A回波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及时频域分析,揭示了螺柱焊接头连接状态影响超声波传播过程的规律及建立螺柱焊接头连接结构特征相应超声信号的特征值提取方法。研究表明,超声波在螺柱焊接头不同连接状态对应区域传播时,声压反射系数随频率变化而有所区别。在小波包分析方法分解出的高频信号中,分别存在对螺柱焊接头弱连接区及体积型缺陷区敏感的频率信号,可以用于对螺柱焊接头的弱连接区及毗邻缺陷进行精确识别,为螺柱焊接头质量的超声C扫描检测及定量分析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基于螺柱焊接头试件超声C扫查检测的A回波信号群,利用小波包分解提取出的接头弱连接区、体积型缺陷区的特征频率幅值信号,形成较为精确的呈现螺柱焊接头连接区及缺陷区的超声C扫描图像。采用边缘识别及图像分割算法识别超声C扫描图像的边界,并研究了超声波声束半径对螺柱焊接头连接区、缺陷区边界的超声回波特征值变化的影响及边界识别的补偿修正方法。经过特征边界补偿修正的超声C扫描图像与螺柱焊接头的断口扫描图像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为螺柱焊接头质量的定量智能评估提供了良好基础。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不锈钢螺柱焊接头连接状态对接头拉伸破坏与抗拉强度影响的机理,为基于超声检测的螺柱焊接头抗拉强度智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在拉伸过程中,螺柱焊接头边缘特定宽度的环状区域为应力集中区,该区域的有效连接面积与螺柱焊接头的抗拉强度呈近似线性的关系。通过对螺柱焊接头的超声C扫描图像进行等效圆形连接区及等效圆形缺陷区的图像处理,可以较为便捷地计算出应力集中区的有效连接面积,并据此对螺柱焊接头的抗拉强度进行智能评估。经过与实际接头的拉伸试验对比,基于超声检测预测的抗拉强度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本文研究开发的不锈钢短周期拉弧螺柱焊接头质量超声波检测及智能评估方法及装置具有较高的精度及稳定性,为实际工程应用中螺柱焊接头质量检测及评估提供了有效的质量评定方法及手段。(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玉琳[3](2019)在《基于质量评估的多通道生理信号融合获取心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的心率(heart rate,HR)监测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和穿戴式心电监测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获取HR通常由分析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来实现。然而,ICU或穿戴式设备获得的ECG信号污染是很常见的,准确HR的获取变得更加困难,这可能导致HR的错误估计,进而会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或引起监护人员的警报疲劳。本研究基于ECG与脉搏(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的信号质量指数(signal quality index,SQI)融合来提高ICU中HR检测的准确率,并建立了动态ECG的质量评估与HR估计模型。本文针对单通道HR估计方法、ECG与ABP融合获取HR及其准确性评估方法、动态ECG信号质量评估与HR估计方法叁个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单通道HR估计方法研究。对于ECG信号和ABP信号,均需进行质量评估和HR估计两步处理。采用gqrs、sqrs两种算法提取ECG信号的R波峰值位置;采用wabp算法提取ABP脉冲起始点位置。根据提取的特征点位置分别计算初始HR。初始HR需经Kalman滤波处理以得到用于融合的HR。根据ECG的R波峰值位置等波形特征计算ECG的叁种SQI:bSQI、sSQI、kSQI。根据ABP的脉冲起始点等波形特征,并利用模糊逻辑算法计算ABP信号的两种SQI:jSQI和wSQI。根据以上SQI,可分别计算得到用于融合的ECG和ABP的最终SQI。(2)ECG与ABP融合获取HR及其准确性评估方法研究。采用基于SQI的方法,将分别从ECG和ABP中估计的HR进行融合。为评估融合后估计HR的准确性,将单通道与融合后的HR估计结果分别与专家标注后的HR估计结果进行对比,并采用与之前研究不同的评价指标:HR估计误差以及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以此来检验单通道HR检测器及融合方法的有效性。(3)动态ECG信号质量评估与HR估计研究。建立动态ECG信号的质量评估模型,通过算法评估结果来验证人工评估结果,以判断此智能穿戴设备采集ECG信号的质量。从动态ECG信号中估计HR,并与专家标注HR进行比较,得到算法估计HR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SQI的ECG与ABP融合估计心率的方法可改善ICU中心率估计的准确性,且建立了有效的动态ECG信号的质量评估与HR估计模型。(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8)
张亚乾[4](2019)在《导航信号质量评估技术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导航卫星运行环境非常复杂,卫星载荷有可能会异常工作。为保证及时知晓卫星载荷工作状态,需要监测地面卫星信号质量来评估卫星载荷工作状态。随着各个国家导航事业的发展,新的导航系统与导航体制不断涌现,由此带来了不同导航系统与体制之间的信号同频干扰问题,这使得二进制偏移载波(Binary Offset Carrier,BOC)调制方式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得到应用,且新体制导航信号采用的BOC调制阶数越来越高。目前国内还亟需一套成熟稳定的针对新体制导航信号的监测评估技术。本文在研究了目前业内导航信号处理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导航系统使用最为广泛的BOC与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调制方式的导航信号质量监测评估技术做了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信号捕获技术、跟踪技术以及导航信号参数测量技术叁大模块。本文还在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将信号捕获、信号跟踪算法移植到了FPGA平台上,将导航信号参数测量技术移植到了上位机软件上。FPGA与上位机之间通过以太网接口实现互通。在信号捕获技术上,本文简单介绍了成熟的BPSK调制信号捕获方法。针对BOC调制信号因多峰模糊问题引起的捕获困难,介绍了一些已有的算法。对已有算法存在的缺陷,本文在GRASS(General Removing Ambiguity via Sidepeak Suppression)~([1])算法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副峰迭加的高阶BOC信号捕获跟踪算法(High-order BOC Acquisition and Tracking based on Sidepeak Superposition,HBATSS)算法。在信号跟踪技术上,本文也介绍了成熟的BPSK调制信号跟踪方法并详细讲解了HBATSS算法的信号跟踪方法。在导航信号参数测量技术部分,本文研究了导航信号功率、载波频率、伪距以及载波与扩频码相位一致性等参数的测量算法。针对天线端射频信号混频之后射频载波相位难以观测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简便易行的载波与扩频码相位一致性测量算法。最后实现的硬件系统平台可以完成基于BPSK与BOC调制的导航信号长时间监测评估以及数据记录功能。本文对该平台的技术细节做了详细介绍。相比于国内现有的导航信号监测技术研究,本文的研究解决了信号监测评估时的新体制高阶BOC调制导航信号的信号同步困难问题,与原有的GRASS算法形成互补,形成了一套解决任意偶数阶BOC调制信号同步问题的通用算法。(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20)
康立,饶永南,王雪,贺成艳[5](2019)在《GPSBIIF-1卫星L1频点QPSK VS CASM信号质量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GPS L1频点信号体制转换前后的空间信号质量,基于高增益天线接收系统采集数据,对相干自适应副载波调制(CASM)调制和QPSK调制信号质量进行对比分析。首先,简要介绍CASM调制模型,利用波形匹配技术求解L1频点授权信号伪码序列。其次,基于星座图分布和极大似然估计分别解决出QPSK和CASM调制信号分量功率分配难题。最后定量地利用相关特性参数中的S曲线过零点偏差(SCB)和相关损失(CL)对比分析L1频点信号体制转换前后各信号分量空间信号质量。该文结果可为不同信号体制下空间信号质量评估对比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陆小玉,李佳颖,梁维亮[6](2018)在《近年广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质量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质量检验办法(试行)》,从准确率和时效性上对2017年广西暴雨、大风、雷电、冰雹、大雾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质量评估,并与2015~2016年检验数据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可为推动全区气象灾害预警业务质量规范化管理、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气象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04期)
王磊,陈锐志,李德仁,蔚保国,伍蔡伦[7](2018)在《珞珈一号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信号质量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低轨卫星导航信号增强能够弥补现有中高轨导航卫星信号收敛慢、信号弱的不足,在下一代导航定位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武汉大学研制的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搭载了导航增强载荷,能够在轨自动计算轨道和钟差,并自主生成和播发双频测距信号,首次实现了低轨卫星平台的导航信号增强。就珞珈一号卫星导航增强信号的质量,包括信号载噪比、伪距和载波相位测量精度以及单星授时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珞珈一号卫星高仰角的伪距和载波相位测量精度分别优于1.5 m和1.7 mm,能够满足导航信号增强的需求。珞珈一号卫星单星授时的精度在10~30 ns量级,证明了珞珈一号卫星星地测距链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李涌涛,李建文,潘林,郭亮亮,魏绒绒[8](2018)在《北斗叁号新信号B1C和B2a观测数据质量分析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北斗叁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6颗组网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的发射成功与新信号的播发,北斗正式进入全球系统的建设阶段,同时国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监测评估系统(i GMAS)也从卫星端到地面接收端等各方面对北斗叁号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估。从数据完整率、多路径误差、伪距噪声和载噪比等4个方面,对12颗北斗叁号MEO卫星上播发的新信号B1C和B2a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分析评估,并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伽利略(GALILEO)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北斗叁号系统内B1C的观测数据完整率优于B2a,多路径误差、伪距噪声和载噪比B2a信号优于B1C,北斗叁号12颗MEO卫星的工作性能相当,即北斗叁号在各卫星建设中的一致性与统一性。伪距噪声方面北斗叁号较GPS和GALILEO略大,观测数据完整率、多路径误差和载噪比等方面北斗叁号则与GPS和GALILEO相当。(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11期)
张爱华,寇芯语,漆宇晟,王敬阳[9](2018)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脉搏信号干扰检测及其质量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智能监护装置获取脉搏信号的过程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采集的信号质量不高,影响其在健康监护管理中的使用。为此,通过分析脉搏信号采集中干扰产生的原因及表现特征,提出相应的脉搏信号干扰段检测算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级联逐层判别的方法对脉搏信号的质量进行评估,将其分为可用信号和不可用信号。通过PC及Android平台的实验测试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实时准确地检测出脉搏信号中的干扰段,并能以此为基准可靠地评估脉搏信号的可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汪建明,袁洪,罗瑞丹,袁超[10](2019)在《卫星导航系统接收信号质量优化评估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信号质量的精确评估是GNSS系统提供精确和可靠安全服务的保证,然而宽带GNSS信号穿越电离层传输到地面监测站时,带内电离层色散效应导致信号畸变,影响GNSS信号质量评估精度和准确性。为了量化的评估电离层色散对宽带导航信号质量评估的影响,建立带宽信号电离层色散效应影响评估体系,基于时域码片波形和相关特性两个层面,系统、客观和全面地对电离层色散效应对GNSS信号质量评估的潜在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评估。理论及仿真结果均表明,色散效应会对信号引入不可忽略的畸变破坏信号完整性,降低信号质量,导致环路产生估计偏差,影响信号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6期)
信号质量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便捷出行要求的不断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时速迅速提升。为了提高整车密封性及减少振动噪声,高铁等轨道车辆的不锈钢构件采用短周期拉弧螺柱焊方法焊接螺柱来满足车体挂件的固定及装配需求,以尽量减少在车体构件上的开孔数量。短周期拉弧螺柱焊加热时间短,并需螺柱机械移动的协同控制,且一般不采用保护气体,因此焊接过程易于受到随机因素的干扰而形成偏焊、缩颈、飞溅、气孔、裂纹及未熔合等焊接缺陷,导致出现焊接质量问题。因此,不锈钢短周期拉弧螺柱焊的焊接过程质量控制及焊后质量检测评估,对保证高铁等轨道车辆制造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对短周期拉弧螺柱焊质量检测评估方法主要有在线过程检测评估,焊后破坏性检测评估及无损检测评估等方法。在线过程检测评估主要是通过对焊接质量相关的螺柱焊过程参数的检测分析以评估焊接质量,但由于螺柱焊过程是一个非线性、多参数耦合的复杂焊接过程,有限的检测参数信息难以对螺柱焊质量进行可靠的评估。破坏性检测主要是对螺柱焊接头试件进行拉伸、弯曲、剪切、扭转等破坏性试验检测评估,该方法的缺点是只能对焊接样件进行检测,不仅增加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不能用于在役螺柱焊接头的检测。无损检测主要是外观目视检测及X射线检测。目视检测只能对被焊螺柱的位姿等进行检测,无法检测接头内部焊接质量;X射线能对接头内部连接质量进行测试,但其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对实际生产及对在役接头检测的可达性及便利性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超声无损检测以其高效、安全、便于生产现场及在役检测的优势,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螺柱焊接头质量无损检测方法。研究表明,螺柱焊接头的有效连接面积及内部缺陷尺寸及分布与其抗拉强度,即螺柱焊质量有很大的相关性,这为通过对螺柱焊接头连接状态及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评估螺柱焊质量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但对于不锈钢轨道车辆所涉及的小直径螺柱(≤8mm)与薄板(≤2mm)的短周期拉弧螺柱焊接头,由于其接头内多为小尺寸多孔隙缺陷,传统的超声检测方法难以对其检测分辨。本文采用了新的超声检测方法及算法研究解决不锈钢短周期拉弧螺柱焊质量的超声无损检测及智能化评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工程实际意义。建立螺柱焊接头超声检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对超声检测过程中螺柱焊接头内超声波传播规律及螺柱焊接头连接状态、缺陷等对超声回波信号特征影响进行理论研究,并利用理想螺柱焊接头物理模型对该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电弧螺柱焊接头精确定位扫查的自动超声检测分析装置,实现对螺柱焊接头表面全覆盖的超声检测信号的发射、接收、分析及扫描过程自动化的精确定位超声C扫描检验功能,为短周期拉弧螺柱焊接头定量超声检测及质量智能评估提供了研究平台,并以专利技术解决扫查机构的小型化及探头与工件的运动耦合问题,为该装置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化打下良好基础。对螺柱焊接头超声检测A回波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及时频域分析,揭示了螺柱焊接头连接状态影响超声波传播过程的规律及建立螺柱焊接头连接结构特征相应超声信号的特征值提取方法。研究表明,超声波在螺柱焊接头不同连接状态对应区域传播时,声压反射系数随频率变化而有所区别。在小波包分析方法分解出的高频信号中,分别存在对螺柱焊接头弱连接区及体积型缺陷区敏感的频率信号,可以用于对螺柱焊接头的弱连接区及毗邻缺陷进行精确识别,为螺柱焊接头质量的超声C扫描检测及定量分析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基于螺柱焊接头试件超声C扫查检测的A回波信号群,利用小波包分解提取出的接头弱连接区、体积型缺陷区的特征频率幅值信号,形成较为精确的呈现螺柱焊接头连接区及缺陷区的超声C扫描图像。采用边缘识别及图像分割算法识别超声C扫描图像的边界,并研究了超声波声束半径对螺柱焊接头连接区、缺陷区边界的超声回波特征值变化的影响及边界识别的补偿修正方法。经过特征边界补偿修正的超声C扫描图像与螺柱焊接头的断口扫描图像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为螺柱焊接头质量的定量智能评估提供了良好基础。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不锈钢螺柱焊接头连接状态对接头拉伸破坏与抗拉强度影响的机理,为基于超声检测的螺柱焊接头抗拉强度智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在拉伸过程中,螺柱焊接头边缘特定宽度的环状区域为应力集中区,该区域的有效连接面积与螺柱焊接头的抗拉强度呈近似线性的关系。通过对螺柱焊接头的超声C扫描图像进行等效圆形连接区及等效圆形缺陷区的图像处理,可以较为便捷地计算出应力集中区的有效连接面积,并据此对螺柱焊接头的抗拉强度进行智能评估。经过与实际接头的拉伸试验对比,基于超声检测预测的抗拉强度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本文研究开发的不锈钢短周期拉弧螺柱焊接头质量超声波检测及智能评估方法及装置具有较高的精度及稳定性,为实际工程应用中螺柱焊接头质量检测及评估提供了有效的质量评定方法及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号质量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1].康立,饶永南,宿晨庚,石慧慧,杨德进.基于高增益接收系统的GalileoE1信号质量评估方法研究[J].电子学报.2019
[2].董娟.不锈钢短周期拉弧螺柱焊接头超声信号分析及质量智能评估[D].吉林大学.2019
[3].刘玉琳.基于质量评估的多通道生理信号融合获取心率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张亚乾.导航信号质量评估技术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9
[5].康立,饶永南,王雪,贺成艳.GPSBIIF-1卫星L1频点QPSKVSCASM信号质量评估[J].宇航学报.2019
[6].陆小玉,李佳颖,梁维亮.近年广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质量评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
[7].王磊,陈锐志,李德仁,蔚保国,伍蔡伦.珞珈一号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信号质量评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8
[8].李涌涛,李建文,潘林,郭亮亮,魏绒绒.北斗叁号新信号B1C和B2a观测数据质量分析评估[J].地球科学进展.2018
[9].张爱华,寇芯语,漆宇晟,王敬阳.基于Android平台的脉搏信号干扰检测及其质量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8
[10].汪建明,袁洪,罗瑞丹,袁超.卫星导航系统接收信号质量优化评估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