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变形硬化论文-高钰璧,丁雨田,陈建军,孟斌,马元俊

冷变形硬化论文-高钰璧,丁雨田,陈建军,孟斌,马元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变形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H3625合金,加工硬化,退火软化,形变孪晶

冷变形硬化论文文献综述

高钰璧,丁雨田,陈建军,孟斌,马元俊[1](2019)在《GH3625合金冷变形硬化、退火软化行为及其组织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EM、OM及XRD和压缩试验等手段,研究GH3625合金管材在冷塑性变形和退火热处理过程中位错密度和硬度的变化规律,探讨合金中孪晶的形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冷变形量是影响GH3625合金管材塑性变形机制的主要因素,ε<0.05时,塑性变形以滑移变形为主,其主要硬化机制是位错强化;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合金的位错密度和硬度显着增加,组织中产生大量的形变孪晶,塑性变形方式由滑移主导的变形转变为以孪生为主导的变形,其主要的硬化机制是孪晶强化;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GH3625合金管材的位错密度和硬度逐渐降低,退火孪晶的形态从中止型逐渐转变为穿晶型。GH3625合金管材在冷变形和退火过程中出现不同形态的孪晶,可分为中止型孪晶和穿晶型孪晶,前者的形成机理是不全位错按极轴运动的结果,后者形成的本质是层错。(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梁雪刚,陈安忠[2](2018)在《低镍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和应变硬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低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不同变形量的拉伸变形,研究了低镍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和应变硬化机制。结果表明,低镍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和应变硬化机制主要是应变诱发α′-马氏体相变和位错强化,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应变诱发α′-马氏体量和位错塞积程度不断增加。低镍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稳定性要低于SUS304钢种,具有强烈的加工硬化效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应变诱发α′-马氏体量也不断增加,但应变诱发α′-马氏体增速不断降低,主要由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变形热效应导致温度升高,奥氏体稳定性增加。(本文来源于《酒钢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宋仁伯,项建英,侯东坡[3](2013)在《316L不锈钢冷变形加工硬化机制及组织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316L不锈钢的不同变形量的压缩试验,对其冷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修正的Ludwik模型对流变应力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了316L不锈钢的真应力应变模型和加工硬化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修正的Luiwik模型能较好的反映316L不锈钢真应力与应变关系;根据流变应力的变化规律,316L不锈钢冷变形流变应力可分为叁个阶段,分别为真应变小于0.02的强加工硬化阶段,真应变在0.02与0.29之间的稳加工硬化阶段,以及真应变大于0.29的弱加工硬化阶段.电子显微技术研究表明316L不锈钢叁个不同的变形阶段,其加工硬化机制、微观组织特征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晁红颍,孙宏飞,王尔德[4](2011)在《室温剧烈冷变形和细化AZ31镁合金的加工硬化行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下,挤压态镁合金丝材最大累计面积减少61%,并对所得材料进行退火处理以细化晶粒。在室温下以恒定的应变速率对拉拔态和退火态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分析每个试样的拉拔面积减少量和平均晶粒尺寸与整个应力—应变曲线的关系。结果表明:冷变形试样具有恒定的弹性模量,但应力明显依赖变形程度。相应的θ—σ曲线(θ代表加工硬化速率,dσ/dε)表现为加工硬化扩展阶段Ⅱ和抑制阶段Ⅳ。再结晶试样随着晶粒的细化屈服应力增高且表现出典型的多晶材料加工硬化阶段:Ⅱ,Ⅲ,Ⅳ和Ⅴ。此外,随着晶粒的细化,由于晶界滑移的作用,第Ⅳ阶段出现下降。在冷拉和再结晶材料中,不同的硬化行为显示出不同的硬化机理。(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1年S2期)

田妮,赵刚,王建军,左良,刘春明[5](2010)在《冷变形对汽车车身用Al-Mg-Si薄板烤漆硬化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T4态汽车车身用Al-1.3Mg-1.2Si-0.5Cu-0.7Mn合金板材,采用室温拉伸变形结合DSC测定分析研究了冷变形程度对其再经烤漆处理后的屈服强度及时效析出特点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变形量较大时,T4态Al-1.3Mg-1.2Si-0.5Cu-0.7Mn合金板材具有较强的加工硬化能力;冷变形量超过15%后,由于加工硬化导致其屈服强度增加了近190 N/mm2;承受不同程度拉伸变形的T4态合金板经烤漆处理后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烤漆软化现象;虽然烤漆前的室温拉伸变形能促进T4态合金板材在随后烤漆处理时β″过渡相的析出,但仅能部分弥补由于软化过程所致合金板材屈服强度的降低,略有改善T4态合金板材烤漆硬化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轻合金加工技术》期刊2010年09期)

田妮,赵刚,王建军,左良,刘春明[6](2010)在《冷变形对汽车车身用Al-Mg-Si薄板烤漆硬化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T4态汽车车身用Al-1.3Mg-1.2Si-0.5Cu-0.7Mn合金板材,采用室温拉伸变形结合DSC测定分析研究了冷变形程度对其再经烤漆处理后的屈服强度及时效析出特点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变形量较大时,T4态Al-1.3Mg-1.2Si-0.5Cu-0.7Mn合金板材具有较强的加工硬化能力,冷变形量超过15%后,由于加工硬化导致其屈服强度增加了近190 N/mm~2;承受不同程度拉伸变形的T4态合金板经烤漆处理后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烤漆软化现象;虽然烤漆前的室温拉伸变形能促进T4态合金板材在随后烤漆处理时β"过渡相的析出,但仅能部分弥补由于软化过程所致合金板材屈服强度的降低,略有改善T4态合金板材烤漆硬化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2010'全国铝板带箔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0-09-12)

卢险峰,周勇,盛自强[7](2009)在《考虑冷变形加工硬化的翻边力理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现有计算公式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根据翻边变形区材料的应力应变特点,考虑了冷变形加工硬化(取幂函数硬化规律)和变形区材料厚度变化(翻边为变薄)两个因素的影响,利用金属塑性成形问题求解理论中的主应力法,推导和提出了圆孔翻边力计算的一个新公式。通过用钢板(SPCC)和铜板(T1)进行了翻边工艺试验的验证,并与经验公式和现有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新公式计算结果能接近于实际,且原理上更为科学合理。(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09年02期)

童金涛,张麦仓,董建新,曾燕屏,高惠菊[8](2006)在《302HQA钢的冷变形硬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Gleeble-1500上的室温压缩实验、微观组织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磁性测量等手段,系统研究了302HQA钢的冷变形规律。结果表明,302HQA钢冷变形过程的冷作硬化是位错塞积和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综合作用的结果;减少冷变形过程中形变马氏体的含量,可以降低冷镦钢成型过程的开裂现象。(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孙祖予,张嘉立,金志坚,张静江,朱宗元[9](1989)在《耐磨冷变形工模具钢Cr8Mo2WV3Si的二次硬化组织及其耐磨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耐磨冷变形工模具钢Cr8Mo2WV3Si的二次硬化组织及其沉淀强化机制作了较详细的研究,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该钢在回火过程中析出的特殊碳化物主要是MC型碳化物。它与基体间满足Baket-Nutting关系: (010)_(MC)//(010)_α,[001]_(MC)//[101]_α MC质点的形核有位错上形核和均匀形核两种机制。通过二次硬化组织硬度测定和压缩试验以及MC型碳化物形态、分布、尺寸的测定,证明该钢产生二次硬化主要是MC碳化物的沉淀强化引起的。沉淀强化机制为Orowan绕越机制。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滑动摩擦条件下和冲击摩擦条件下的磨损试验以及力学性能试验,并对磨损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滑动摩擦条件下还是在冲击摩擦条件下,该钢的耐磨性主要和二次硬化组织有关,而和硬度没有直接关系。所不同的是,在滑动摩擦条件下和在冲击摩擦条件下该钢的耐磨性对沉淀相的大小,分布和体积分数的要求各不相同。(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学报》期刊1989年02期)

冷变形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低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不同变形量的拉伸变形,研究了低镍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和应变硬化机制。结果表明,低镍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和应变硬化机制主要是应变诱发α′-马氏体相变和位错强化,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应变诱发α′-马氏体量和位错塞积程度不断增加。低镍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稳定性要低于SUS304钢种,具有强烈的加工硬化效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应变诱发α′-马氏体量也不断增加,但应变诱发α′-马氏体增速不断降低,主要由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变形热效应导致温度升高,奥氏体稳定性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变形硬化论文参考文献

[1].高钰璧,丁雨田,陈建军,孟斌,马元俊.GH3625合金冷变形硬化、退火软化行为及其组织特征[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2].梁雪刚,陈安忠.低镍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和应变硬化机制研究[J].酒钢科技.2018

[3].宋仁伯,项建英,侯东坡.316L不锈钢冷变形加工硬化机制及组织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

[4].晁红颍,孙宏飞,王尔德.室温剧烈冷变形和细化AZ31镁合金的加工硬化行为(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1

[5].田妮,赵刚,王建军,左良,刘春明.冷变形对汽车车身用Al-Mg-Si薄板烤漆硬化性的影响[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0

[6].田妮,赵刚,王建军,左良,刘春明.冷变形对汽车车身用Al-Mg-Si薄板烤漆硬化性的影响[C].2010'全国铝板带箔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

[7].卢险峰,周勇,盛自强.考虑冷变形加工硬化的翻边力理论计算[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

[8].童金涛,张麦仓,董建新,曾燕屏,高惠菊.302HQA钢的冷变形硬化机理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06

[9].孙祖予,张嘉立,金志坚,张静江,朱宗元.耐磨冷变形工模具钢Cr8Mo2WV3Si的二次硬化组织及其耐磨性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学报.1989

标签:;  ;  ;  ;  

冷变形硬化论文-高钰璧,丁雨田,陈建军,孟斌,马元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