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控制器论文-吕国策

稳定控制器论文-吕国策

导读:本文包含了稳定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杆,液压执行器,非线性,李雅普诺夫

稳定控制器论文文献综述

吕国策[1](2019)在《单杆液压执行器双侧触觉遥控操作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控制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执行器运动轨迹容易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干扰,导致实际运动轨迹偏离理论运动轨迹,造成定位精度下降。对此,建立了单杆液压执行器模型简图,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控制器控制液压执行器的运动轨迹。分析了双侧遥控操作系统的动态模型,推导了液压执行器流量非线性控制方程式,设计了单杆液压致动器双侧控制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控制方案,采用数学方法对控制器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结合具体实例,对单杆液压执行器的运动轨迹跟踪误差进行仿真,并与传统PID控制器的跟踪误差形成对比。对误差的仿真结果表明:在受到外界波形干扰时,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控制器控制液压执行器运动轨迹,产生误差较小。液压执行器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控制器,能够提高系统运动的稳定性,降低运动轨迹产生的误差。(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9期)

解利臣[2](2019)在《基于主动式横向稳定杆的车辆防侧倾控制器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当遇到急速转弯或路面不平度较大的状况时,车身由于受到离心力和载荷转移的影响容易发生侧倾。当侧倾角过大时易导致侧翻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司机与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此背景下,基于主动横向稳定杆提升车辆侧倾稳定性的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相对于诸如主动悬架、差动制动等防侧倾技术具有开发成本低以及简单有效的优点而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正是围绕当下主动横向稳定杆控制技术的热点问题展开了如下研究:首先,基于被动式横向稳定杆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横向稳定杆不同阶数下的模态及扭转刚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结合稳定杆的结构尺寸由理论公式计算出侧倾角刚度,并通过实验测量稳定杆的扭转刚度以验证其满足侧倾角刚度的使用要求。通过比较有限元分析与理论计算值的结果,证明了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选用的稳定杆杆型能为悬架系统提供充足的侧倾刚度,为进一步动力学建模及控制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建立的叁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基础上,为了改进传统模糊PID控制器的微分超调现象,设计了对噪声等线性系统具有良好抑制能力的模糊PI-PD控制器,并对比了有无模糊规则情况下的控制器对车辆侧倾角及侧倾角速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稳定杆系统对抵抗车辆侧倾状态下外界不确定干扰因素的鲁棒性,引入了包含跟踪微分器、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及非线性反馈控制律叁个模块的自抗扰控制器(ADRC)。由于自抗扰控制器涉及参数较多,传统的优化算法难以提升其控制效果,本文采用了改进的鸡群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寻优,并通过Rosenbrock、Schaffer等测试函数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CarSim操作便捷的试验工况,与提前设计好的横向稳定杆控制器的Simulink模型进行联合仿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双移线与蛇形等工况对车辆侧倾稳定性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鸡群算法优化后的自抗扰控制器与模糊PI-PD控制器相比,对于降低车辆侧倾角的效果更为明显,对今后基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控制器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吴祥平,叶帅,陈宝平,林涛[3](2019)在《基于稳定域的阻尼控制器设计及其抑制多频段振荡》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提出了一种多频段稳定域的方法用于优化设计机侧/网侧多通道附加阻尼控制器。在此基础上,以TCSC导通角组成的多频段稳定域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协调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得到能最大程度提高系统阻尼的控制器参数。特征值计算和时域仿真表明,经过协调优化的阻尼控制器能有效地抑制包括低频振荡与次同步振荡在内的多频段振荡。(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12期)

杨雪雁[4](2019)在《基于LMI理论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分析与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与系统稳定性相关的现有结果大多集中在Lyapunov渐近稳定性上,而此类稳定性是定义在无限时间间隔内的.因此,它可以刻画系统的稳态性能,但是却不能表现系统的暂态行为.在有些实际应用中要求得到它的暂态行为,而此时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就不足以满足要求.故新墨西哥大学教授Peter Dorato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短时间稳定的概念,也就是最初的有限时间稳定概念,讨论了在固定时间间隔内系统的行为.随后便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网络通信、机器人操控、ATM网络控制等.本文主要讨论了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和对于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在第一章中,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并给出本文的主要结构和几个要用到的重要引理.在第二章中,构造了多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并采用ADT方法、自由权矩阵方法,推导出了一些充分性条件来保证神经网络有限时间稳定性.同时,通过设计系统状态反馈控制器,推出了有限时间镇定性的条件.最后给出了两个带有仿真的例子来说明所得理论结果的有效性.在第叁章中,构造了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并采用以往文献中所使用的奇异分析技术以及柯西矩阵不等式,得到了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具有区间时滞的奇异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的充分性条件.另外,我们考虑了对于一般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得到了该系统的有限时间镇定性条件.最后,通过带有数值模拟的两个例子说明了该理论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3-17)

唐瑞,侯宏录,王秀[5](2019)在《视轴稳定系统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无人机视轴稳定系统的准确测量与跟踪,设计了经典PID和模糊控制为基础的视轴稳定控制器。在实际工程中PID参数整定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性,为了实现PID参数的在线整定,将模糊控制算法与经典PID控制相结合,构造了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实现了对PID控制器的修正。在MATLAB中的Fuzzy Toolbox和Simulink中,将PID和参数自整定模糊PID进行对比,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在无扰动和10 Hz的正弦扰动的阶跃响应曲线表明,模糊PID相对于模糊控制和PID控制有更短的响应时间和更小的隔离度;在输入为1~10 Hz的系统正弦响应曲线,模糊PID误差最小,控制效果最好。由此可得参数自整定模糊PID在视轴稳定系统中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吴振龙,何婷,李东海,薛亚丽[6](2018)在《自抗扰控制器稳定域与鲁棒稳定域计算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ADRC)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整定效率和降低参数整定带来的可能风险,本文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D–分割法的n阶ADRC参数稳定域的求解方法和基于Ms约束的鲁棒稳定域求解方法,并给出了各自的计算步骤.通过数字仿真和水箱实验台实验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基于上述工作,将基于该方法整定的ADRC应用于实际火电机组二次风控制系统中,获得比原有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 PI)控制器在大负荷变化范围内具有更快响应速度和更强鲁棒性的效果,这为ADRC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参数稳定域和鲁棒稳定域的计算方法,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管霖,陈肖灿,沈鹏,黄振琳[7](2018)在《改善系统暂态稳定的VSC-HVDC线性自抗扰控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交直流系统暂态功角稳定问题,基于自抗扰控制理论研究,提出了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有功调制控制策略。根据VSCHVDC对同步机组的可控能力筛选机组并确定聚合权重,将同步机群聚合转化为等效可控系统,利用线性自抗扰控制理论设计暂态稳定控制器;同时对同步机组的转速差和不平衡功率进行调制,从而充分发挥稳定控制器调节能力并维持交直流系统稳定。结果表明,控制器无需同步机组和直流输电系统的详细模型信息,且能适应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并通过改进的IEEE39节点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8年10期)

王春阳,彭业光,史红伟,辛瑞昊,张硕[8](2018)在《光电稳定平台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光电稳定平台的快速响应和扰动抑制能力,设计了基于平台模型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获取光电稳定平台的近似模型,然后将获取的模型信息加入到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中,进行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并与未采用模型信息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平台模型信息设计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可有效提高光电稳定平台的响应速度和扰动抑制能力。(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8年11期)

杨艺,姚雪莲[9](2019)在《一种静不稳定无人机快速跃升与俯冲机动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人机在快速跃升与俯冲机动中存在的气动耦合、操纵耦合与不确定扰动,以及由于静不稳定性而造成的不稳定俯仰力矩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鲁棒模型参考自适应非线性逆控制器。首先,通过基于状态反馈的非线性逆控制完成多通道之间的解耦;然后,依据解耦后的线性闭环系统设计鲁棒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其主要作用是对非线性逆误差与不稳定俯仰力矩进行补偿,并对不确定扰动进行抑制,从而保证无人机在整个快速机动飞行中的稳定性。通过非线性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法在快速跃升与俯冲纵向机动控制中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并与典型的鲁棒伺服LQR最优控制器对比,说明了该控制器的解耦性能以及对于不确定扰动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9年01期)

陈启鹏,李志华,彭伟[10](2018)在《纯电动汽车车身稳定控制器多目标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纯电动汽车稳定性和制动能量回收问题,对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以及车身稳定性能做了研究。提出了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车身稳定控制器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建立了车辆二自由度模型,得出了理想质心侧偏角和理想横摆角速度,再利用传感器得到了实际质心侧偏角;分析了制动时的各个约束条件,包括ECE制动法规约束、制动舒适性约束以及电机扭矩约束,并以车身稳定性和制动能量回收效率为优化目标,得出了不同路况下、不同转向输入角下的最优解;利用Car Sim和Matlab/SIMULINK建立了虚拟仿真平台,将得到的最优解代入到了仿真中。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制动力不但使该车型的制动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而且制动能量回收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稳定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当遇到急速转弯或路面不平度较大的状况时,车身由于受到离心力和载荷转移的影响容易发生侧倾。当侧倾角过大时易导致侧翻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司机与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此背景下,基于主动横向稳定杆提升车辆侧倾稳定性的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相对于诸如主动悬架、差动制动等防侧倾技术具有开发成本低以及简单有效的优点而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正是围绕当下主动横向稳定杆控制技术的热点问题展开了如下研究:首先,基于被动式横向稳定杆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横向稳定杆不同阶数下的模态及扭转刚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结合稳定杆的结构尺寸由理论公式计算出侧倾角刚度,并通过实验测量稳定杆的扭转刚度以验证其满足侧倾角刚度的使用要求。通过比较有限元分析与理论计算值的结果,证明了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选用的稳定杆杆型能为悬架系统提供充足的侧倾刚度,为进一步动力学建模及控制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建立的叁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基础上,为了改进传统模糊PID控制器的微分超调现象,设计了对噪声等线性系统具有良好抑制能力的模糊PI-PD控制器,并对比了有无模糊规则情况下的控制器对车辆侧倾角及侧倾角速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稳定杆系统对抵抗车辆侧倾状态下外界不确定干扰因素的鲁棒性,引入了包含跟踪微分器、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及非线性反馈控制律叁个模块的自抗扰控制器(ADRC)。由于自抗扰控制器涉及参数较多,传统的优化算法难以提升其控制效果,本文采用了改进的鸡群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寻优,并通过Rosenbrock、Schaffer等测试函数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CarSim操作便捷的试验工况,与提前设计好的横向稳定杆控制器的Simulink模型进行联合仿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双移线与蛇形等工况对车辆侧倾稳定性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鸡群算法优化后的自抗扰控制器与模糊PI-PD控制器相比,对于降低车辆侧倾角的效果更为明显,对今后基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控制器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定控制器论文参考文献

[1].吕国策.单杆液压执行器双侧触觉遥控操作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控制器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2].解利臣.基于主动式横向稳定杆的车辆防侧倾控制器设计与优化[D].东北林业大学.2019

[3].吴祥平,叶帅,陈宝平,林涛.基于稳定域的阻尼控制器设计及其抑制多频段振荡[J].电测与仪表.2019

[4].杨雪雁.基于LMI理论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分析与控制器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9

[5].唐瑞,侯宏录,王秀.视轴稳定系统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9

[6].吴振龙,何婷,李东海,薛亚丽.自抗扰控制器稳定域与鲁棒稳定域计算及工程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8

[7].管霖,陈肖灿,沈鹏,黄振琳.改善系统暂态稳定的VSC-HVDC线性自抗扰控制器[J].广东电力.2018

[8].王春阳,彭业光,史红伟,辛瑞昊,张硕.光电稳定平台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设计[J].电光与控制.2018

[9].杨艺,姚雪莲.一种静不稳定无人机快速跃升与俯冲机动控制器设计[J].电光与控制.2019

[10].陈启鹏,李志华,彭伟.纯电动汽车车身稳定控制器多目标优化研究[J].机电工程.2018

标签:;  ;  ;  ;  

稳定控制器论文-吕国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