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书瀛论文-李世涛

杜书瀛论文-李世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杜书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艺理论,《秋兴八首》,吴晓铃,文艺创作美学纲要

杜书瀛论文文献综述

李世涛[1](2019)在《杜书瀛访谈:回忆我的老师》一文中研究指出杜书瀛,山东宁津人,当代着名文艺理论家,历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艺理论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着有《论李渔的戏剧美学》《论艺术特征》《论艺术典型》《文艺创作美学纲要》《文学原理——创作论》《文学会消亡吗》等。作为新时期我国文艺学界一位很有影响的学者,他认为文艺理论的生命在于创新,一直坚持在文艺学领域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并敢于结合现实提出自己的学术思想,针对文艺理论原问题作出新的阐释,迄今笔耕不辍,每年都有新着问世。本期刊发由中国艺术院李世涛研究员执笔的访谈文章,让我们跟随杜先生满怀深情的回忆,追寻两代学术大家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9年10期)

杜书瀛,李世涛[2](2019)在《四十年学界见闻——杜书瀛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世涛(以下简称李):杜先生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最近做一个中国当代文艺口述史的课题,计划由中国当代文论的亲历者谈一些自己经历或知道的事情,为现在的学术研究提供些资料。您从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就从事美学、文艺理论和古代文论的研究,参与、见证了新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的发展,希望您给我们谈些这方面的情况。据(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8期)

杜书瀛[3](2018)在《杜书瀛题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8年11期)

何瑞涓[4](2018)在《成一家之言,写“活泼泼”的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是什么?这个好似无需回答的问题,却又极难给出一个确切答案,它是多元而变动不居的。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文学消亡论、文学不可定义论等爆发,“文学”几乎被“文学性”取代,追寻文学到底是什么反倒被冠之以“本质主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艺理论家杜书瀛(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8-06-22)

蔡永海,张一帆[5](2016)在《促膝谈心聊美学——读杜书瀛《美学十日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怎样看审美现象、怎样看待审美价值的形式与形态等,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问题却大有玄机。这就是美学,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隐藏着众多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当代着名美学家杜书瀛先生为破解美学难题,出版过一部又一部美学专着,作为国内第一部"价值美学"着作的作者,杜先生积数年之功,捧出这本"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美学十日谈》。在如道家常的笑谈中,这位资深美学家将精心描绘心灵秘境的美学画卷徐徐展开;在轻松愉快的问答之间,一向孤高冷艳的美学,渐渐呈现出和颜悦色的笑脸。于是,白纸黑字组成欣悦的舞台,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美学问题如仙子般依次登场,踏着缪斯的音乐节拍翩翩起舞。是的,品读《美学十日谈》,会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一种"诗思共舞"的审美境界。(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6年04期)

李彩标[6](2015)在《一个拥有“不安定灵魂”的“异人”与“怪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传记式着作在我国古代文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记述人物事迹的一种文体与批评方式,传记式着作多以知人论事的研究方法,有以传主的典型事例和重要活动为重点,挖掘并评价传主的生平思想、艺术创作、学术价值和贡献等方面,即着重写“事”,是为学术传记;也有虽也写传(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5-02-02)

詹艾斌[7](2014)在《大视野、大文论与大着作——评杜书瀛先生新着《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杜书瀛先生是一位令人敬重的前辈学者,对于学术他始终怀着一种虔敬的心态;近年来依然笔耕不辍,而且,在自己的学术领地里成绩斐然。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中国近叁千年诗学文论发展历程的别样解读》是他的又一力作,应该说,这也是他从事学术研究几十年来经验积累及其深厚学养的一次集中体现。细致拜读之后,笔者形成了一些鲜明而又强烈的主要印象,也围绕着它们有了些许认识和思考,现分述如下。(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4年05期)

孙少华[8](2013)在《文学研究传统方法的回归——读杜书瀛先生《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杜书瀛先生的《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以下简称《评点李渔》),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皇皇巨着,40余万言,出自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之手,实在令人叹羡。李渔(1610—1680),字谪凡,号笠翁。生于江苏雉皋(今如皋)。清初着名戏曲家、小说家、戏曲理论家。《评点李渔》一书采用传统的(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3年10期)

陈定家[9](2013)在《探讨文艺的美学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定家:您1964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做了美学家蔡仪的研究生。此后就没有离开过文学所。从您做美学研究生,踏进学术领域,眼看就有50个年头了。半个世纪以来,您笔耕不辍,着作等身,是当代文论界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的学者,能否简要(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3-07-22)

李舫[10](2011)在《杜书瀛——像大自然一样真纯》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文艺理论家杜书瀛寄来一本他的近作《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何谓“忘不了”?他在扉页中写道:“人的一生,会结识许多人,经历许多事。有的,被时光带走了,在记忆中流失了;有的却历久弥新,怎么也忘不了。忘不了,就是活着——(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1-07-29)

杜书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世涛(以下简称李):杜先生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最近做一个中国当代文艺口述史的课题,计划由中国当代文论的亲历者谈一些自己经历或知道的事情,为现在的学术研究提供些资料。您从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就从事美学、文艺理论和古代文论的研究,参与、见证了新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的发展,希望您给我们谈些这方面的情况。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杜书瀛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世涛.杜书瀛访谈:回忆我的老师[J].社会科学动态.2019

[2].杜书瀛,李世涛.四十年学界见闻——杜书瀛访谈录[J].文艺争鸣.2019

[3].杜书瀛.杜书瀛题词[J].江汉论坛.2018

[4].何瑞涓.成一家之言,写“活泼泼”的理论[N].中国艺术报.2018

[5].蔡永海,张一帆.促膝谈心聊美学——读杜书瀛《美学十日谈》[J].艺术百家.2016

[6].李彩标.一个拥有“不安定灵魂”的“异人”与“怪物”[N].文艺报.2015

[7].詹艾斌.大视野、大文论与大着作——评杜书瀛先生新着《从“诗文评”到“文艺学”》[J].艺术百家.2014

[8].孙少华.文学研究传统方法的回归——读杜书瀛先生《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3

[9].陈定家.探讨文艺的美学规律[N].文艺报.2013

[10].李舫.杜书瀛——像大自然一样真纯[N].人民日报.2011

标签:;  ;  ;  ;  

杜书瀛论文-李世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