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了论文-生为,刘振前

汉语了论文-生为,刘振前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推移性”,“了2”,“了1”,相对时制

汉语了论文文献综述

生为,刘振前[1](2019)在《论现代汉语“了_2”的时制功能——从“NP了”的“推移性”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NP了"句式、"形容词+了"句式和包含"形容词+了"的句子都具有"推移性"特征。叁类句子的"推移性"在本质上虽然都是时间的推移,但所体现的时体功能却各有差异。"NP了"句式的"推移性"体现了句尾"了_2"的相对过去时语义功能。对"了_1"在"动词+了_1+光杆名词+了_2"结构中非强制显现现象的分析,为"了_2"的相对过去时用法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从时制功能上看,"了_1"和"了_2"都能表达相对过去时语义,不同的是,后者还能表达将来时语义,该用法同样属于相对时制的范畴。(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韩露亿[2](2019)在《留学生现代汉语“了”的习得情况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了”经历了实词虚化的过程,逐渐固定成为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表示时态和语气的虚词,复杂的用法以及高度虚化的特征使之成为汉语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同时“了”的使用频率很高,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偏误,因此“了”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一个重点,所以,有必要对留学生“了”的习得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本文共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从本体理论、汉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等方面阐述了目前学界对汉语“了”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对此的评价;第二章是考察说明,对本文的考察对象和语言要素指标进行界定和说明,并对考察结果提出了假设;第叁章是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问卷的设计、题目统计结果和考察结论分析;第四章统计了留学生对现代汉语“了”的习得偏误类型并分析其原因;第五章针对前文的考察结果和分析,从教师、学生和教材叁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第六章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希望能将“了”的语法化理论与对外汉语实际教学联系起来,从而引起对外汉语教师对“了”的教学这一问题的思考,力求打通新思路,提出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5-29)

Papp,Timea(包婷曼)[3](2019)在《匈牙利学生汉语“了1”用法的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了 1”的研究成果很丰富,对它们在汉语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对匈牙利这样小语种国家的学生习得情况的研究还很少。但就我的了解来看,匈牙利学生学习和掌握“了 1”有很大的困难,可以说成为了他们学习中很头痛的问题之一。本文打算对匈牙利学生学习汉语里的“了 1”偏误做初步的调查和分析,希望对匈牙利学生学习提供一些帮助。本文一共有五部分:第一章是绪论,论文前言。主要介绍了匈牙利语语法和其他的语言的语法有很大不同,不像汉语,也不像别的欧洲的英语德语法语。因此匈牙利学生要正确了解和应用现代汉语中的“了 1”有较大的困难。研究方法是分析匈牙利学生填了关于使用“了1”的问卷,介绍匈牙利学生犯的偏误,偏误的原因。第二章是介绍“了 1”的功能,语法结构。本章为了便于后来的叙述,本章首先列出以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梁鸿雁《HSK应试语法》与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为基础,按动作的完成划分为叁个类;动作已经完成,预计要完成,假设的完成。其次,使用“了 1”要注意的问题;不能用“了 1”的情况,“了1”的位置在句子里,“了 1”常见的偏误,“了 1”有时间词的句子中的功能。第叁章是“了 1”的偏误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匈牙利学生汉语里使用的“了 1”偏误情况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一共调查了 126名匈牙利学生,我们发现匈牙利学生使用“了 1”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了 1”的误加,“了 1”的遗漏,“了 1”的错位,“了 1”代替“过”。本文还得到了总体偏误率的表,偏误类率表,和对这些表进行的分析。匈牙利学生使用“了 1”时,可以轻松掌握心理动词句和经常或反复多次句子有很少犯偏误错,误率为29%,“是……的结构”偏误率为71.8%,时量补语的句子偏误率为75%。第四章介绍匈牙利学生使用“了 1”的过程中产生偏误的原因。本章主要介绍匈牙利学生学习汉语里的“了 1”时有什么困难,混淆:母语的负迁移,匈牙利语是黏着语,黏着语言主通过改变词形来产生词义,加词缀,词缀可以在词前,在词后,在词里面。在匈牙利语中用时态和过去时的标志或现在时的标志表达动词完成。仍然包含“了 1”与“了 2”混淆,结果补语混淆,“过”混淆,“着”混淆。匈牙利学生像很多其他的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时一样经常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使用母语的语法特征。迁移往往会对匈牙利学生的汉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偏误。第五章介绍“了 1”偏误纠正或用法改进的建议。“了 1”教学方法和顺序不尽合理,应该改变教学顺序。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注意教学生比较“了1”使用与使用类似知识点的规则,例如“过”和“了 1”的区别,“是……的”结构和“了 1”一起使用时,“了 1”和“了 2”的区别。另一方面,学生必须清楚理解中文使用“了 1”的规则与匈牙利语中“时态”表达方式的不同。“了 1”不是过去时的必然标志,句子中用不用“了 1”要根据句意和其他情况。学生开始学习“了 1”时,他们需要理解全部用法和所有使用情况。(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5-27)

Ivanova,Alena(巴娜娜)[4](2019)在《中俄儿童汉语教材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俄双方关系深入发展,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多,因而对汉语教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2015年9月1日在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汉语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之一,第二外语科目成为所有5-9年级学生必修的科目。对外汉语教材评估是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俄罗斯的汉语教材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研究范围也在扩大,编写的教材也越来越多,但是在教学实践上,汉语教材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俄罗斯教育标准对词汇语语法大纲,阅读量与口语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俄罗斯教育标准规定,普通中小学不能使用国外出版社的教材,因为外国教材不符合俄罗斯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和目的。近十几年来,教材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学习者也加深了对教材编写的理论探讨。虽然俄罗斯研究者在理论上指出国内汉语教材所存在的问题,但是在编写汉语教材中并没有解决现代教材中的不足的地方,所以在实践上有效的教材较少。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俄罗斯国内汉语教材的缺乏,所以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编写符合本国教育理念的儿童汉语教材。汉语教材问题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急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什么样的教材能帮助汉语学习者快速而有效的提升汉语水平是相关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难题。通过分析了俄罗斯儿童汉语教材的使用现状,本研究选择了最常用的俄罗斯儿童教材《该学汉语了!》与中国出版的《快乐汉语》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笔者将俄罗斯与中国儿童汉语教材联系起来进行对比研究相当有必要,通过两套儿童汉语教材在结构与内体内容(话题、语法项目、词汇、练习、文化因素)各方面的比较研究,我们指出了各自教材所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这项比较研究,一方面对俄罗斯现有学者和教师在使用汉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国内相关学校的儿童汉语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就现阶段的汉语儿童教材编写给出一些参考意见,也希望能为未来的学术界能够编写出更加有利于俄罗斯汉语儿童教学的教材做出一点贡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孙雁雁[5](2019)在《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了”教学的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了"的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将初级阶段留学生输出的口语语料归于五种结构形式,梳理统计口语语料中五种结构的出现频率、偏误类型及偏误率,反观学生所用教材中"了"的呈现内容对学生输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会话教材,精读教材呈现的内容对学生输出影响更大。文章认为,初级阶段留学生"了"的教学可以从输出率、偏误率均为最高的"V+了+NP"结构入手,分五步完成;在教学中,应重视精读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夯实教材中涉及的结构形式,给出的例句均应具有明确语境,所给语境应考虑学生的共同知识背景,需强调的重点应在典型例句中详尽体现。(本文来源于《华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阮氏美贞(NGUYEN,THI,MY,TRINH)[6](2019)在《汉语“了1”“了2”与越南语“(?)”“(?)”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中“了 1”和“了 2”是重要的助词,很难辨别也很容易混淆。特别是汉语与越南语两种语言的语法上很相似,但汉语“了 1”有时是越南语“da”,有时是“roi”,不过它们在语义表达和句法特征不是完全对应。汉语“了 2”与越南语“roi”基本相同,但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学汉语的越南学习者,一般都根据母语的语感来掌握“了”字句的语法。可是汉语的“了”没有那么简单,在汉语学界也是一个语法难点。汉越语两种语言在各方面进行对比的比较多,但把汉语“了 1”“了2”与越南语“da”“roi”对比分析不多。笔者想接着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它们在语义和句法特征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汉语“了 2”一般与越南语“roi”相同。但汉语“了 1”有时候与越南语“da”相同,有时候和“roi”相同。越南语“roi”有时候具有表达完成义,可以与“da”兑换;它们与汉语“了 1”和“了 2”一样,有时候可以搭配同句中出现。虽然在表面上汉语“了 1”“了 2”与越南语“da”“roi”比较相同。但仔细地分析它们就是同中有异。本文一共有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题目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意义与目的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从汉语“了 1”“了 2”与越南语“da”“roi”的语义对比分析,包括:汉语“了 1”“了 2”的语义分析,越南语“da”“roi”的语义分析,汉语“了 1”“了2”与越南语“da”“roi”的语义共性,汉语“了 1”“了 2”与越南语“da”“roi”的语义差异,最后对此章做出一个小结。“da”与汉语“了 1”的语义共性比较多,两者都具有完成或实现义。“roi”在表示完成义与汉语“了 1”相同。但“da”有时候表示祈使义相当于汉语“吧”的意思,有时候是“就...了”或“就要...了”的意思,而汉语“了 1”是没有这个意义。“roi”与“了 1”也不完全相同,它有时相当于汉语“就”或“然而”的意义,有时是完全没有相对应的意义。汉语“了 2”的语义表达基本相对应越南语的“roi”,它们都具有表示变化或快要出现新情况。但有时候越南语“roi”的语义表现与汉语的“了 2”的完全不相对应,它有时相当于汉语的“就”的意义,有时汉语没有相对应的语义表现。可以看到越南语“da”“roi”与汉语“了 1”“了 2”的语义上具有共性。但说到底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所以两者之间也会有不同之处。“da”“roi”与“了 1”“了 2”主要不同的是越南语句中有“da”或者“roi”,但汉语是没有相对应的语义表达,或不是“了 1”“了 2”的语义表达。第叁章:汉语“了 1”“了 2”与越南语“da”“roi”的句法特征对比,分别是:汉语“了 1”和越南语“da”的句法特征比较,汉语“了 2”与越南语“roi”的句法特征比较,汉语“了1”“了 2”搭配与越南语“da”“roi”搭配的句法特征比较。汉语“了1”“了 2”与越南语“da”“roi”的句法特征相同是两者的否定式都在谓词前加上否定副词“没”或者“不”。但“了 1”“了 2”除了加上否定副词“没”或“不”以外还有“别”的否定式。越南语“da”“roi”是没有“别”的否定式。“roi”与“了 2”的否定式还有一个不同,“了 2”与否定副词一起存在在句中,但在越南语中一旦加上否定副词“da”和“roi”都不能出现在句中。“了 1”“了 2”与“da”“roi”都可以与其他成分结合。但“了 1”“了 2”在句中的位置比越南语“da”“roi”稳定。“了 1”一直是附在动词、形容词后,“了 2”是在句末位置。但越南语“da”和“roi”不一样,它们在句中位置不固定,有时在谓词之前,有时在之后,有时可以放在句头。“了 1”一般是没有成句作用,但越南“da”“roi”都具有成句作用。汉语“了 1”“了 2”的疑问句和越南语“da”“roi”一样是反复问句,但越南语在此类疑问句一般可以省略“da”“roi”。“roi”还可以单独回答问题,而汉语“了 1”“了2”是不可以的。第四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不足的地方。(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3-01)

马青山(Elmahal,Abbas,Mubarak,Abbas)[7](2018)在《苏丹学生汉语“了”习得偏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动态助词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从使用的角度去探讨和辨析阿拉伯学生习得汉语动态助词“了”时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为了提高苏丹的汉语老师与学生的动态助词用法,做了下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喀土穆大学学生习得汉语动态助词“了”的研究,进而分析苏丹学生在动态助词“了”学习方面的各种问题。本文采用对比和问卷调查方法(包括查阅相关材料),分析了汉语动态助词“了”的偏误类型,主要包括遗漏、误用、误代等,具体分析苏丹学生习得汉语动态助词“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偏误类型提供一些能减少习得偏误的教学方式。作者通过对比汉语和阿拉伯语的动态助词,发现两种语言在动态助词使用方面有所不同。相同之处:两种语言中都有表示完成态的语法手段。相似之处:两种语言都有虚词。例如:阿拉伯语用“了”表达动作已发生,而汉语用助词“了”也有这个意思。不同之处:汉语里面表示完成态时,形容词不变,但阿拉伯语中完成时会有叁种时态且动词也会有变化。(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5-01)

彭臻,唐文成[8](2017)在《越南学习者汉语“了”的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作文等自然语料对越南学习者"了"的习得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越南学习者习得"了"最主要的问题是遗漏,"了_1""了_2"都是如此,并且"了_1"遗漏比"了_2"更严重。对带"了"的各语法次结构习得情况考察发现,越南学习者习得最好的是"Adj+了_2""不+了_2",其次是"V+了_2""V+O+了_2""V+了_1+O",最差的是"V+了_1+数量(+O)""V1+了_1(+O)+V2"。对此就对越汉语教学及教材编写中"了"的选项与排序提出了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金兑垠[9](2017)在《基于汉语“了”与韩语“-(?)-”对比分析的“了”的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文化与汉语言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与此同时,汉语国际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汉语教育。韩国汉语教育起步比较早,发展至今已被列入韩国基础语言教育。尽管韩国汉语教育已在韩国教育领域取得重要地位,但是,韩国汉语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困难,汉语教育发展长期停滞不前,逐渐落后于世界汉语教育水平。韩国汉语教育体系长期不变,这是造成韩国汉语学习者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韩国汉语学习者认为“了”的用法是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韩国汉语教学中往往忽视汉语“了”的教学,相关汉语教材中对于“了”的解释过于简化,本土汉语教师对于“了”的掌握不充分,再加上“了”本身不同于韩语语言系统的复杂意义,使得以韩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进而造成汉语“了”的用法上的错误。因此,笔者对比分析汉语“了”与韩语“(?)”,根据二者的异同点,在韩语语言系统中寻找与“了”相对应的语言现象,进而设计关于“了”的教学方案。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汉韩对比与教学设计,为韩国汉语学习者学习掌握“了”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裴玺[10](2016)在《汉语“了”与日语“タ”的对比研究——以中日对译语料库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语言中,"了"和"タ"作为"时、体"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交际中的使用率都很高,二者在语法、含义及用法上既相互对应,又有所区别。以汉语中的"了"和日语中的"タ"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时、体、主句、从句等方面对两者的用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二者的异同,为解除或降低跨语言交际时的沟通障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汉语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了”经历了实词虚化的过程,逐渐固定成为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表示时态和语气的虚词,复杂的用法以及高度虚化的特征使之成为汉语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同时“了”的使用频率很高,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偏误,因此“了”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一个重点,所以,有必要对留学生“了”的习得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本文共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从本体理论、汉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等方面阐述了目前学界对汉语“了”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对此的评价;第二章是考察说明,对本文的考察对象和语言要素指标进行界定和说明,并对考察结果提出了假设;第叁章是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问卷的设计、题目统计结果和考察结论分析;第四章统计了留学生对现代汉语“了”的习得偏误类型并分析其原因;第五章针对前文的考察结果和分析,从教师、学生和教材叁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第六章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希望能将“了”的语法化理论与对外汉语实际教学联系起来,从而引起对外汉语教师对“了”的教学这一问题的思考,力求打通新思路,提出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了论文参考文献

[1].生为,刘振前.论现代汉语“了_2”的时制功能——从“NP了”的“推移性”谈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韩露亿.留学生现代汉语“了”的习得情况考察[D].烟台大学.2019

[3].Papp,Timea(包婷曼).匈牙利学生汉语“了1”用法的偏误分析[D].浙江大学.2019

[4].Ivanova,Alena(巴娜娜).中俄儿童汉语教材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5].孙雁雁.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了”教学的新认识[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

[6].阮氏美贞(NGUYEN,THI,MY,TRINH).汉语“了1”“了2”与越南语“(?)”“(?)”对比分析[D].安徽大学.2019

[7].马青山(Elmahal,Abbas,Mubarak,Abbas).苏丹学生汉语“了”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8

[8].彭臻,唐文成.越南学习者汉语“了”的习得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9].金兑垠.基于汉语“了”与韩语“-(?)-”对比分析的“了”的教学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7

[10].裴玺.汉语“了”与日语“タ”的对比研究——以中日对译语料库为基础[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

标签:;  ;  ;  ;  

汉语了论文-生为,刘振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