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相互作用论文-蒋录珍,李双飞,孙轶良,陈艳华

水动力相互作用论文-蒋录珍,李双飞,孙轶良,陈艳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动力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饱和土体,综合管廊,地震响应,土,结构特性

水动力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蒋录珍,李双飞,孙轶良,陈艳华[1](2019)在《土、结构特性对饱和土-地下综合管廊动力相互作用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土体视为固-液两相介质,基于饱和土体有效应力原理,建立饱和土体-地下综合管廊结构体系相互作用动力模型:在地应力平衡的静力状态下,采用Duncan-Chang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在地震波作用的动力状态下,采用Davidenkov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考虑饱和土体黏弹性动力人工边界条件,并将地震动作用转化为作用在人工边界节点上的动力荷载。模型考察不同土体材料、结构特性以及土-结构接触摩擦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地震波的卓越周期与场地卓越周期相近时,引起结构上的变形最大;(2)综合管廊结构管廊壁厚越薄,埋深越深,结构尺寸越大,结构刚度越小,结构变形越大;(3)不考虑土-结构接触面的状态非线性将会增大结构变形。(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海燕,唐久林,于敏,刘晋超[2](2019)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及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环板基础、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和桩基础超大型冷却塔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和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考虑相同阶数的振型时,刚性地基模型的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最小。地震作用下,刚性地基模型和桩基础模型的加速度响应、支柱内力、塔壳混凝土主应力等一般比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模型偏大,但塔顶水平位移偏小。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比基础形式对冷却塔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反应的影响更大,且二者对冷却塔竖向振动的影响比水平向大。叁种模型计算所获得的冷却塔薄弱部位均集中于支柱,且支柱最大侧移角相差不大。(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9年03期)

文波,张路,牛荻涛,苏丽[3](2019)在《考虑主子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变电站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存在复杂体型和较大质量的电气设备的变电站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1:8的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获得了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考虑主子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整体抗震性能与结构破坏模式,同时建立了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①振动台试验模型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相一致,验证了考虑主子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数值模拟模型的正确性;②带有复杂设备的变电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形态与常规结构不同,电气设备的存在导致其支撑框架柱破坏现象明显,抗震设计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结构发生"强梁弱柱"失效模式;③大震作用下设备和结构相互作用明显,在依据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剪力计算时,应采用规范计算值的1.2倍;④电气设备的动力放大系数均大于所在楼层的动力放大系数值,其比值在1.2~1.4,超过了相应规范规定的数值,应予以重视。该变电站振动台试验与有限元模拟分析对类似生命线工程及带有复杂设备的工业建筑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6期)

卢俊龙,张荫[4](2019)在《地基与密肋复合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黄土地基与密肋复合墙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响应及破坏机制的影响规律,分别在考虑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及刚性地基条件下进行了1/15比例密肋复合墙结构振动台试验。按不同烈度输入单向水平、双向水平及叁向加速度的EL-Centro波和天津波,测试了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比较了考虑相互作用与刚性地基条件下的水平加速度响应,对比了两种条件下的破坏现象,分析了地基对所输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及相互作用对结构楼层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地震波后,相互作用体系的破坏形式为地基开裂,刚性地基条件下结构的破坏形式为底部拼接缝滑移;地基对地震作用的放大效应与地震波频谱特性、幅值及输入方式相关;相互作用对不同楼层水平动力响应的影响程度不同,也受到地震波频谱及烈度的影响;各工况条件下的相互作用效应与地基放大效应较为接近,可将地基对地震作用的放大系数作为考虑相互作用后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系数。(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9年04期)

李纵横,董瑞[5](2019)在《基于ABAQUS软件的相邻地铁车站动力相互作用时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震荷载下相邻的两个地下结构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对地下结构的内力产生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场地条件下的两个相邻地铁车站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坚硬土层中,1倍结构宽度以内,两个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会对地下结构内力产生较大的增幅;而在软弱土层中,两个地下结构相互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各自的结构最大内力。(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3期)

高毅超,徐艳杰,金峰[6](2019)在《基于高阶双渐近透射边界的重力坝-层状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时域高阶双渐近透射边界能够同时模拟层状介质中行波和快衰波的传播,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本文将高阶双渐近透射边界推广应用到多层层状地基系统弹性波传播问题的模拟,采用广义特征值分解分析该透射边界的数值稳定性,通过移谱法消除导致数值不稳定的虚假模态.将高阶双渐近透射边界以超单元的形式直接嵌入到近场有限元方程,建立了有限元-高阶双渐近透射边界时域耦合分析模型,并将其应用到重力坝-层状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数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时域耦合分析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适用于实际重力坝工程的地震响应分析.(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建宁,窦远明,庄海洋,付继赛,马国伟[7](2019)在《土–地下连续墙–复杂异跨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地铁地下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中不考虑地下连续墙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立土–地下连续墙–复杂异跨地铁车站结构静动耦合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无地下连续墙、含单层地下连续墙及含双层地下连续墙等不同情况下异跨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动力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存在仅在地震强度较小时能够显着提高车站主体结构的抗水平侧移能力,当地震强度较大时结构的水平位移增大明显;从结构层间位移的角度看,结构下层的层间位移涨幅最大,不考虑地下连续墙存在的计算结果将偏于危险;地下连续墙加强了地铁车站结构的抗侧移刚度,致使车站结构整体变形性态和内力分布发生重大变化,其中结构侧墙端部应力水平明显减小,各楼板端部的应力水平明显增大;本文计算工况中,异跨车站结构的下层中柱是抗震设计时的薄弱位置,其中以双层地下连续墙工况时的结构下层最为危险。(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龙伟,杨觅,门玉明,王鹏,李坚[8](2019)在《地裂缝-隧道-围岩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在地铁列车振动荷载情况下盾构隧道-地裂缝-围岩相互耦合作用下的场地灾害效应,从西安地裂缝地质环境和西安地铁2号线的实际工程背景出发,采用相似理论设计了相似比例尺为1∶5的物理模型试验,对盾构隧道、围岩材料、地裂缝等进行了合理设计。基于偏心块的振动原理,课题组自主研发了列车激振器来模拟地铁列车荷载,激振方式采用移动荷载激振方式,分析在不同列车车速和激振频率下地裂缝两侧土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以此来研究地铁隧道-地裂缝-围岩系统在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列车振动向下传播时振动衰减的幅度要小于向上传播衰减的幅度,由此为实际工程中减少地铁振动灾害效应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珏,周叮[9](2019)在《基于子结构方法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半解析方法研究现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寻求高效实用的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土与基础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在工程设计中得以考虑的关键。围绕3个问题对可以通过手算或自主编程解决土-基础-结构系统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半解析子结构法展开评述:(1)为何采用子结构法研究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2)如何求解子结构法中作为关键参数的基础振动阻抗;(3)如何利用振动阻抗求解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最后,结合实际工程问题探讨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可进行深化和拓展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姜忻良,刘海朝[10](2019)在《考虑设备不同作用位置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设备在结构顶层作用位置对设备-结构耦合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设计了3个不同设备作用位置工况,建立了ANSYS有限元空间分析模型,对设备-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小震、中震和大震阶段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分析了不同震级作用下设备作用位置引起的结构与设备的地震反应变化,并对比分析了楼面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下的设备地震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设备在结构顶部楼层中位置的变化对设备-结构体系的影响,与结构输入地震波烈度和设备在结构楼层偏心大小密切相关,其影响随输入地震波烈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设备偏心增大而增大;楼面反应谱法下的设备动力计算偏于保守。(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水动力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环板基础、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和桩基础超大型冷却塔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和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考虑相同阶数的振型时,刚性地基模型的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最小。地震作用下,刚性地基模型和桩基础模型的加速度响应、支柱内力、塔壳混凝土主应力等一般比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模型偏大,但塔顶水平位移偏小。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比基础形式对冷却塔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反应的影响更大,且二者对冷却塔竖向振动的影响比水平向大。叁种模型计算所获得的冷却塔薄弱部位均集中于支柱,且支柱最大侧移角相差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动力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蒋录珍,李双飞,孙轶良,陈艳华.土、结构特性对饱和土-地下综合管廊动力相互作用影响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9

[2].张海燕,唐久林,于敏,刘晋超.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及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J].华南地震.2019

[3].文波,张路,牛荻涛,苏丽.考虑主子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变电站抗震性能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4].卢俊龙,张荫.地基与密肋复合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测试分析[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

[5].李纵横,董瑞.基于ABAQUS软件的相邻地铁车站动力相互作用时程分析[J].山西建筑.2019

[6].高毅超,徐艳杰,金峰.基于高阶双渐近透射边界的重力坝-层状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9

[7].王建宁,窦远明,庄海洋,付继赛,马国伟.土–地下连续墙–复杂异跨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9

[8].杨龙伟,杨觅,门玉明,王鹏,李坚.地裂缝-隧道-围岩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9].王珏,周叮.基于子结构方法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半解析方法研究现状综述[J].世界地震工程.2019

[10].姜忻良,刘海朝.考虑设备不同作用位置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  ;  

水动力相互作用论文-蒋录珍,李双飞,孙轶良,陈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