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论文-高林娜,刘慧,吁苏云,钟桂云,代哲振

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论文-高林娜,刘慧,吁苏云,钟桂云,代哲振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疏水PVDF膜,ECTFE膜,制备方法,应用研究

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论文文献综述

高林娜,刘慧,吁苏云,钟桂云,代哲振[1](2018)在《超疏水聚偏氟乙烯膜和乙烯-叁氟氯乙烯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疏水聚偏氟乙烯(PVDF)膜具有超高的疏水性和自清洁性,可以有效缓解膜润湿问题,在膜接触器如膜蒸馏和膜吸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乙烯-叁氟氯乙烯(ECTFE)膜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能、机械性能和耐候性,在多种领域具有很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超疏水PVDF膜和疏水ECTFE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进展,以期为含氟疏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提供思路和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8年02期)

张婉婉,谭少博,张志成[2](2017)在《基于硅自由基还原体系氢化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来制备聚(偏氟乙烯-叁氟乙烯)》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偏氟乙烯-叁氟乙烯)(P(VDF-Tr FE))因其具有优越的铁电、压电以及热释电等性能而备受关注。迄今为止,除了通过直接共聚法合成P(VDF-Tr FE),还可以通过氢化还原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P(VDF-CTFE))来制备。为了克服现有的氢化还原法制备过程中残留的金属离子对于聚合物介电性能不利的影响,我们发现了一种硅自由基引发的可控自由基链转移法氢化P(VDF-CTFE)来制备P(VDF-Tr FE)的新方法。反应过程中P(VDF-CTFE)与等摩尔比的硅烷进行转换,且反应温和,能在大多数的溶剂中很好的进行。由于反应过程中无金属离子参与,使得该方法下合成的P(VDF-Tr FE)与之前还原方法制备的聚合物的介电性能相比有了显着的提升,同时该方法还为今后氟聚合物的化学改性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期刊2017-10-10)

李衡峰,谢玲,边宏,李俊[3](2012)在《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共聚物的共混相容性及结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与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共聚物(P(VDF-CTFE))物理共混后采用溶液浇注的方法制备成共混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PVDF/P(VDF-CTFE)共混薄膜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VDF/P(VDF-CTFE)体系中P(VDF-CTFE)作为一种无规共聚物在与PVDF共混时有一定的相容性,影响着PVDF的结晶熔融热力学特征;PVDF/P(VDF-CTFE)共混结晶时,P(VDF-CTFE)的存在有利于形成β型晶体;PVDF均匀地分散在P(VDF-CTFE)相中,而且随着PVDF含量的减少,分散点的PVDF球晶数量越少。(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谭凯元[4](2011)在《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叁氟乙烯的制备及其结晶与热、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间接合成法,对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P(VDF-CTFE)]进行可控脱氯加氢制备了一类VDF含量为68 mo1%而CTFE含量不同的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叁氟乙烯[P(VDF-CTFE-TrFE)]叁元聚合物。利用核磁氢谱(1H-NMR)、核磁氟谱(19F-NMR)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叁元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组成;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不同CTFE含量和结晶条件(1.35℃C下DMF浓溶液中结晶;2.在熔点下5-10℃高温退火)对叁元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为将来制备不同结构和性能的叁元聚合物提供指导;利用热重分析(TGA)、动态力学分析(DMA)和热机械分析(TMA)综合考察了不同CTFE含量叁元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质,为其在已有和潜在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果表明随CTFE含量的增加,以全反构型(tm>4)分子链配合的极性p相消失,以tttg+tttg-构型分子链配合的弱极性r相很快成为占主要地位的晶体结构;同时聚合物结晶度、熔化温度逐渐降低,熔化焓逐渐变小。在35℃下DMF溶液中结晶的聚合物晶体含更多的极性相成分,分子链含更多的反式构型,但聚合物结晶度、熔化温度较低,晶粒尺寸、熔化焓较小;经高温退火后,聚合物的结晶度、熔化温度升高,晶粒尺寸、熔化焓增大,但极性相消失。表明在极性溶液中结晶利于极性相的产生,而在较高的温度结晶则更益于晶体结构的完善。各叁元聚合物耐热温度均在40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由于CTFE单元中的C-C1键在加热时存在不稳定性,CTFE会降低叁元聚合物的耐热性能,但降低幅度较小。随着CTFE含量的降低,叁元聚合物结晶度增大,储能模量增高。CTFE含量较低的叁元聚合物中可观察一个较弱的αa松弛和一个宽泛的αc。松弛,前者主要由非晶部分贡献,属于玻璃化转变,后者则主要由晶体部分贡献,同时伴随晶界和非晶部分分子的协同作用。CTFE含量较高时,由于结晶度明显下降,晶体结构越来越弥散,两个损耗峰合并成一个。为释放浇注成膜时形成的内应力,叁元聚合物薄膜经过微小的热膨胀(20-40℃)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热收缩过程,聚合物的结晶度越大,溶液蒸发凝固时的收缩越大,产生的内应力也越大,因此CTFE含量低的叁元聚合物膜在加热时收缩的程度更大。为了使叁元聚合物薄膜在使用时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退火消除内应力很有必要。(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1-06-30)

李衡峰,郝泽铭,谭凯元,秦牡兰[5](2010)在《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接枝材料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chlorotrifluoroethylene),即P(VDF-CTFE))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其主链上接枝液晶6-((4-cyano-4-biphenyl)oxy)hexyl methacrylate(CBHM),合成一种新型的接枝聚合物P(VDF-CTFE)-g-PCBHM。用质子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接枝是否成功。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广角X线衍射考察了接枝链段对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接枝链段参与下,聚合物出现了有利于改善材料电致伸缩性的极性β相;这种合成方式也为其他含CTFE的氟聚合物的修饰改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舒敬值[6](1983)在《高聚物的CO_2激光裂解色谱研究——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的组成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简称 F_(23))是一种耐高温、抗化学侵蚀特别是抗氧化性能优异的特种合成橡胶,其化学通式为(?)(CF_2—CH_2)(CF_2—CFCl)_y(?)_n橡胶的性能与高聚物中两单体的组成比例有关,用途也各有不同。因此,在 F_(23)的生产和实际应用中都需要对它的组成进行分析。通常的(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1983年02期)

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偏氟乙烯-叁氟乙烯)(P(VDF-Tr FE))因其具有优越的铁电、压电以及热释电等性能而备受关注。迄今为止,除了通过直接共聚法合成P(VDF-Tr FE),还可以通过氢化还原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P(VDF-CTFE))来制备。为了克服现有的氢化还原法制备过程中残留的金属离子对于聚合物介电性能不利的影响,我们发现了一种硅自由基引发的可控自由基链转移法氢化P(VDF-CTFE)来制备P(VDF-Tr FE)的新方法。反应过程中P(VDF-CTFE)与等摩尔比的硅烷进行转换,且反应温和,能在大多数的溶剂中很好的进行。由于反应过程中无金属离子参与,使得该方法下合成的P(VDF-Tr FE)与之前还原方法制备的聚合物的介电性能相比有了显着的提升,同时该方法还为今后氟聚合物的化学改性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论文参考文献

[1].高林娜,刘慧,吁苏云,钟桂云,代哲振.超疏水聚偏氟乙烯膜和乙烯-叁氟氯乙烯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浙江化工.2018

[2].张婉婉,谭少博,张志成.基于硅自由基还原体系氢化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来制备聚(偏氟乙烯-叁氟乙烯)[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2017

[3].李衡峰,谢玲,边宏,李俊.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共聚物的共混相容性及结晶性[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4].谭凯元.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叁氟乙烯的制备及其结晶与热、力学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

[5].李衡峰,郝泽铭,谭凯元,秦牡兰.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接枝材料的合成与表征[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舒敬值.高聚物的CO_2激光裂解色谱研究——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的组成测定[J].应用激光.1983

标签:;  ;  ;  ;  

聚偏氟乙烯叁氟氯乙烯论文-高林娜,刘慧,吁苏云,钟桂云,代哲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