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斑岩型铜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斑岩型铜矿床,公婆泉群,成矿地质条件,斑岩体
斑岩型铜矿论文文献综述
杨鱼帆,徐磊[1](2019)在《甘肃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位于肃北县公婆泉,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东段公婆泉-月牙山地体窑洞努如-公婆泉岛弧带。自发现以来已探明Cu金属量20万吨,Fe储量约90万吨,为一中型Cu多金属矿床。前人对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含矿斑岩体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等开展了研究工作(江思宏等,2002;于明杰和毛启贵,2014;郭小宝等,2015)。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对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对该矿床的下一步找矿勘查提供指导。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中上统公婆泉群(SG),含矿地层主要是公婆泉下亚(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周华荣,翁存建,朱贤文,张慧婷,严海军[2](2019)在《从西藏某斑岩型硫化铜矿中综合回收铜金浮选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某斑岩型铜矿中含铜1.10%~1.30%、含金0.04~0.08g/t,矿石中铜矿物以辉铜矿为主、黄铜矿次之,铜矿物嵌布粒度细、且嵌布关系复杂,金主要与铜矿物和黄铁矿伴生,原有工艺铜精矿中的金难以富集到1g/t以上,且铜回收率偏低。为高效综合回收矿石中的铜金资源,开发了低碱条件下"铜硫部分混合浮选"新工艺,并以新型捕收剂ZH-01为铜硫混选的捕收剂,铜硫混选粗精矿经一次精选后,获得合格的铜精矿。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μm含量占70%、原矿含铜1.21%、含金0.06g/t的条件下,获得了含铜35.27%、铜回收率94.12%,含金1.11g/t、金回收率56.23%的铜精矿。与现场工艺相比,新工艺不仅提高了铜的回收率,伴生金也得到了综合回收,实现了矿石中铜金的高效综合回收。(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刘洪,李光明,黄瀚霄,张林奎,吕梦鸿[3](2019)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发现晚叁迭世斑岩型铜矿》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Objective)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位于西藏南部,在空间上受平行于主碰撞造山带的东西向逆冲断裂和横跨拉萨地体的正断层系的控制,具有"东西成带、南北成串"的分布特征。众多年代学测试数据显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斑岩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性的特征,斑岩型矿床主要集中在中侏罗世(~174 Ma)、始新世(48~51Ma)和中新世(12~23 Ma)等叁个矿化集中期,除了已发现的这3个矿化集中期外是否还存在其他时代的斑岩型成矿作用是一个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李莎莎,陈华勇,汪礼明[4](2019)在《关于建立斑岩型铜矿床勘查标识体系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斑岩型铜矿床勘查标识体系,是建立在全球超大型-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丰富研究成果和勘查经验基础上,凝炼不同矿床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来作为斑岩型铜矿床普适性标志和区分标准,探寻矿床特征与勘查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大程度结合科研成果,优选科学的勘查方案并给出评价依据,构建以地质事实→成矿机制研究→勘查方法应用"叁位一体"的勘查标识体系。该体系架构分为矿床地质、矿床成因机制和勘查方法叁个部分。建立斑岩型铜矿床勘查标识体系将有利于增进对斑岩型铜矿床的有效勘查。本文以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西藏驱龙斑岩型铜-钼矿床、环太平洋东段成矿域的智利ElTeniente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中亚成矿域东部的蒙古Oyu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叁个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为例,重点对比勘查标识体系中矿床地质和致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归纳提炼不同矿床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对构建斑岩型铜矿(床)勘查标识体系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产于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叁个斑岩型铜矿床中均发育钾化带、青磐岩化带和绢英岩化带;铜矿化在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中均有发育,钼矿化更倾向于在含水蚀变如绢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蚀变部位,金矿化赋存于钾化带发育部位;矿化中心向矿区外围硫化物具有斑铜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的分布规律,铜矿化和钼矿化相迭加,但高品位的铜钼矿体相分离。驱龙矿床未发育El Teniente矿床和Oyu Tolgoi矿床共有的(高级)泥化蚀变,可能与其形成环境或剥蚀有关。在地球化学数据收集中,为了确保数据分析的有效性提出筛选方法和程序。岩石地化数据结果显示:致矿斑岩体主要由30%~50%斜长石斑晶和60%左右基质(石英、钾长石)组成,均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埃达克质岩石,具有相似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但是致矿岩体的硅碱成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Sr-Nd同位素表现出与产出环境一致的变化规律, Sr/Y-Y图解显示El Teniente矿床较驱龙矿床和Oyu Tolgoi矿床的致矿岩体表现出更典型埃达克岩特征。总之,斑岩型铜矿勘查标识体系的提出和以叁个矿床为例的初步探讨为下一步构建该勘查体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孜腾,肖福权[5](2019)在《便携式XRF在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范围与方法——以沙溪斑岩型铜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便携式XRF分析仪在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通过以沙溪斑岩型铜矿的矿体圈定工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仪器的分析测试结果,明确了应用场景,总结了最佳使用方法。对提高有色金属矿床大比例尺地质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3期)
郑忠林,刘凯,王鹏,樊忠平,任涛[6](2019)在《南秦岭池沟斑岩型铜矿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池沟地区小斑岩体广泛发育,岩体多呈北东向展布的串珠状小岩株或岩枝产出,属燕山期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池沟斑岩型铜钼矿(化)体产于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内外接触带中,池沟区内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40~148 Ma,与矿石辉钼矿的Re-Os年龄一致,成岩与成矿年龄一致,均形成于侏罗纪晚期。池沟矿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侵入岩浆,铜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上,远离岩体,矿化减弱,矿体产状多受岩体与围岩接触面控制。近年来,通过对区内池沟岩体的研究,应进一步查明成矿主岩体的分布形态以及矿化富集规律,同时开展新的地质找矿方法,为柞—山盆地寻找铜矿提供新的思路。通过钻孔深部工程,在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寻找矿化富集部位应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9年05期)
姜德民,李佳舒,焦龙进,尹灵强[7](2019)在《江苏省句容市马虎山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已对句容市马虎山地区斑岩型铜矿展开多轮勘查工作,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物探、钻探等多种手段,对马虎山地区斑岩型铜矿成矿条件取得一定的认识。结合周边猴子石斑岩型铜矿、西银坑北侧斑岩型铜矿等勘查成果,对该区域斑岩型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和矿体赋存规律进行综合研究,拓展对该区域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认识。(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5期)
傅飞龙[8](2019)在《国外某斑岩型铜矿矿石综合回收选矿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外某斑岩型铜矿矿石中铜品位0.56%、金品位0.18 g/t,黄铁矿含量高、铜硫比低、伴生金主要为裸露金等性质特点,制定了不同碱度条件下的金铜快速浮选—优先选铜工艺流程,考察了捕收剂、调整剂、磨矿细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闭路试验可获得综合铜精矿铜品位20.91%、金品位5.31 g/t,铜回收率92.33%、金回收率70.96%的较好指标,实现了该斑岩型铜矿金、铜资源的有效回收。(本文来源于《黄金》期刊2019年05期)
李忠阳,党院,韦子任,叶有乐,陈懋弘[9](2019)在《广西大瑶山大黎斑岩型钼铜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大黎钼铜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端大瑶山多金属成矿带上,是近年新发现的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斑岩型钼铜矿床。利用Re-Os同位素方法对矿体中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时代测定,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01.1±1.5 Ma至103.5±1.5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01.7±1.2 Ma,等时线年龄为100.1±3.7 Ma,与前人获得的大黎岩体石英二长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102.8±0.9 Ma和101.7±1.2 Ma相吻合,表明成岩和成矿时代一致,为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因此,大黎斑岩型钼铜矿床形成于华南地区中生代第叁次大规模成矿期,为早白垩世晚期华南地区岩石圈伸展拉张的大地构造背景下的产物。目前的研究表明,大瑶山地区斑岩型矿床除加里东期的钨多金属矿床外,燕山期的铜钼矿床、金多金属矿床也是重要的矿床类型,大瑶山地区具有良好的寻找斑岩型矿床前景。(本文来源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东[10](2018)在《浅谈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体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在云南、江西、河南、黑龙江、西藏等地均发现了不同规模斑岩型铜矿床。而斑岩铜矿铜品位较低,约为0.3%~1%,矿床综合矿化分布较为平均,矿石工艺性能趋于稳定,具有较高的可选性,同时伴有有用元素,具有回收利用的特征,所以,斑岩型铜矿已然成为当前地质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对斑岩型铜矿主要地质特征与矿体成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22期)
斑岩型铜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藏某斑岩型铜矿中含铜1.10%~1.30%、含金0.04~0.08g/t,矿石中铜矿物以辉铜矿为主、黄铜矿次之,铜矿物嵌布粒度细、且嵌布关系复杂,金主要与铜矿物和黄铁矿伴生,原有工艺铜精矿中的金难以富集到1g/t以上,且铜回收率偏低。为高效综合回收矿石中的铜金资源,开发了低碱条件下"铜硫部分混合浮选"新工艺,并以新型捕收剂ZH-01为铜硫混选的捕收剂,铜硫混选粗精矿经一次精选后,获得合格的铜精矿。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μm含量占70%、原矿含铜1.21%、含金0.06g/t的条件下,获得了含铜35.27%、铜回收率94.12%,含金1.11g/t、金回收率56.23%的铜精矿。与现场工艺相比,新工艺不仅提高了铜的回收率,伴生金也得到了综合回收,实现了矿石中铜金的高效综合回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斑岩型铜矿论文参考文献
[1].杨鱼帆,徐磊.甘肃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周华荣,翁存建,朱贤文,张慧婷,严海军.从西藏某斑岩型硫化铜矿中综合回收铜金浮选新工艺[J].有色金属工程.2019
[3].刘洪,李光明,黄瀚霄,张林奎,吕梦鸿.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发现晚叁迭世斑岩型铜矿[J].中国地质.2019
[4].李莎莎,陈华勇,汪礼明.关于建立斑岩型铜矿床勘查标识体系的初步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9
[5].李孜腾,肖福权.便携式XRF在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范围与方法——以沙溪斑岩型铜矿为例[J].世界有色金属.2019
[6].郑忠林,刘凯,王鹏,樊忠平,任涛.南秦岭池沟斑岩型铜矿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探讨[J].矿产勘查.2019
[7].姜德民,李佳舒,焦龙进,尹灵强.江苏省句容市马虎山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世界有色金属.2019
[8].傅飞龙.国外某斑岩型铜矿矿石综合回收选矿试验研究[J].黄金.2019
[9].李忠阳,党院,韦子任,叶有乐,陈懋弘.广西大瑶山大黎斑岩型钼铜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9
[10].赵东.浅谈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体成因[J].世界有色金属.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