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升机主减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升机主减速器,双旋翼,构型分析
直升机主减速器论文文献综述
严岳胜,郑青春,张志龙,孙炫琪[1](2019)在《共轴对转双旋翼直升机主减速器构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固定翼飞机相比,直升机存在飞行速度低、航程短等不足,因此高速直升机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共轴对转双旋翼为高速直升机采用较多的构型,针对其主减速器构型开展研究尤为迫切。直升机传动系统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单旋翼、纵列旋翼、交叉旋翼、共轴对转双旋翼等类型(如图1所示)。近年来,随着高速直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高速直升机成为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其中较为典型的(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期刊2019年05期)
田晓鸿,张俊,刘武常[2](2019)在《基于有限元的激光熔覆直升机主减速器温度场模拟与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在直升机主减速器工件表面激光熔覆叁维瞬态温度场的数据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设置不同的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下的数值进行模拟;采用模拟选用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激光熔覆实验。结果表明:叁种功率下都获得了与主减速器工件基体面结合较好的熔覆层,与模拟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6期)
张俊,赵轶飞,刘武常[3](2019)在《直升机主减速器支撑杆激光熔覆修复工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激光熔覆的方法修复了失效的某型直升机主减速器支撑杆。先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温度场数值仿真,筛选了一组熔覆工艺关键参数的范围,即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速度,然后通过具体试验对这些参数进行了验证,并运用金相分析与显微硬度方法确认最终修复部位满足硬度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激光熔覆工艺,通过选用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以修复该类零件。(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许华超,秦大同,刘长钊,易园园,贾涵杰[4](2019)在《计入结构柔性的直升机主减速器振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直升机主减速器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集中参数混合方法建立计入传动轴和机匣结构柔性的直升机主减速器混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柔性机匣结构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耦合柔性机匣结构后,各阶固有频率值降低,局部系统振幅明显改变,且使齿轮系统的共振峰幅值降低,共振转速数量减少;柔性机匣结构对动态啮合力的影响较小,而对轴承支反力的波动幅值影响显着且可分为3类,即波动幅值减小、基本不变和增大,并给出评价准则。研究结果为直升机主减速器的减振降噪与动态性能优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佳峰[5](2019)在《直升机主减速器隔振系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旋翼的振动载荷主要通过主减速器传递到机体,采用先进的主减隔振系统阻断振动载荷传递路径,可以有效降低直升机的振动水平。本文设计了一种主减速器隔振系统试验装置并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旋翼振动载荷向机体传递的规律和动力反共振隔振、聚焦式隔振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了直升机主减速器隔振系统试验装置的总体方案,建立了试验装置的动力学模型。在Matlab软件中分别对动力反共振隔振器和聚焦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选取了试验装置的总体参数。然后将试验装置划分为激振装置、动力反共振隔振器和聚焦式隔振系统叁个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进行结构优化,在CATIA中建立叁维数模,采用工程方法计算工作载荷并校核主要零件强度,完成了试验装置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加工了主减速器、机体、动力反共振隔振器等零部件,采购了电机、控制器等设备,完成了装置的装配和调试,应用LMS动态信号采集系统测量了不同工况下聚焦式隔振系统和动力反共振隔振器的传递率。最后对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主减速器隔振系统试验装置的功能和技术指标。(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范永[6](2019)在《某型无人直升机主减速器热分析及流场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人直升机在长时间的飞行过程中,主减速器的齿轮、轴承等摩擦副将产生大量摩擦热。充分的滑油润滑与合理的散热结构能够有效降低主减速器的运转温度,提高无人直升机的工作性能。同时,无人直升机没有驾驶舱限制,其气动布局和结构设计更为自由,可以通过改善主减速器周围的气流组织进一步降低主减的工作温度。为了充分降低无人直升机主减速器的工作温度,本文基于热网络法和Fluent仿真平台,围绕无人直升机的主减速器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详细阐述了齿轮、轴承等发热零部件的发热量计算方法及齿轮、轴承、轴和主减速器机匣的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齿轮功率损失和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软件。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齿轮转速、润滑油粘度以及浸油深度等因素对啮合功率损失及齿轮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2)在给定工况下,算出热源的发热量、各零部件的导热热阻和对流换热热阻,根据热网络图列出稳态热平衡方程组,并求解方程组得到主减速器的稳态温度分布。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模块化开发主减速器的热分析软件,软件的界面支持可视化参数输入和结果的图形化、文本化显示。通过与国内外有关文献中关于齿轮和轴承温度的结果对比分析,证明了本文研究的计算结果可靠。(3)建立主减舱内流体模型,用ICEM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把网格导入Fluent软件中。采用Fluent自带的风扇模型和散热器模型,对无人直升机主减速器的外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前进气口气流速度对经过风扇的气流的方向和主减速器的温度影响。通过调整导风罩形状、风扇与主减距离、散热器与风扇距离,对主减速器的散热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不同方案下的散热器温度分布,为改善主减速器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宗晓明,蒋文明,樊自田[7](2018)在《直升机主减速器用离合器自由轮表面铬碳相渗层失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主减速器用离合器自由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表面渗层剥落失效问题,本研究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金相分析、硬度分析、XRD分析等方法,对铬碳相渗层的剥落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渗层剥落的机理为接触疲劳剥落,渗层内部存在的显微孔洞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产生的微裂纹扩展,是造成渗层剥落产生的主要原因,随着微裂纹的扩展,表面出现轻微剥落区域,剥落区域的出现造成了邻近区域的应力集中,促进了剥落区域边缘贯穿裂纹的形成,加剧了剥落。同时,渗层的局部剥落,造成的承载区域减小,应力上升,促进了新剥落区域的产生,最终多个剥落区域扩展,形成贯穿性渗层剥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佘定君[8](2018)在《直升机主减速器干运转设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主减速器润滑系统出现故障时,齿轮、轴承等将处于无润滑油工作状态,主减速器在短时间内损坏,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通过对直升机主减速器干运转失效机理进行分析、提出设计思路,归纳总结出一些可提高直升机主减速器干运转能力的典型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期刊2018年03期)
周佰正[9](2018)在《基于达西—魏斯巴赫方程的直升机主减速器滑油系统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起直升机主减速器滑油系统故障为例,利用粘性流体力学的达西—魏斯巴赫(Darcy-Weisbach)方程进行分析,结合翻修报告及测试数据排除了故障,为滑油系统的故障分析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本文来源于《航空维修与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高洁,刘振侠,扶碧波,张丽芬[10](2018)在《直升机主减速器变形对传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了直升机主减速器机匣、轴系及轴承的支撑变形,计算了在实际工况下弧齿锥齿轮副的当量错位量。利用ANSYS软件对机匣进行静力分析,通过最小二乘优化方法得到了加载条件下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轴线方程;对齿轮副进行受力分析,采用一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轴系及轴承各节点处的位移;将两组变形量迭加求出了当量错位量。建立了考虑错位量的轮齿接触分析(TCA)模型,根据错位量对齿面进行再设计,获得了优化后的小轮加工参数。结果表明:在变形形成当量错位条件下,齿面受载时,优化后的齿轮副齿面印痕会靠近齿面中心,改善了齿轮副的啮合质量。(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直升机主减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研究了在直升机主减速器工件表面激光熔覆叁维瞬态温度场的数据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设置不同的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下的数值进行模拟;采用模拟选用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激光熔覆实验。结果表明:叁种功率下都获得了与主减速器工件基体面结合较好的熔覆层,与模拟结果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升机主减速器论文参考文献
[1].严岳胜,郑青春,张志龙,孙炫琪.共轴对转双旋翼直升机主减速器构型分析[J].航空动力.2019
[2].田晓鸿,张俊,刘武常.基于有限元的激光熔覆直升机主减速器温度场模拟与实验验证[J].内燃机与配件.2019
[3].张俊,赵轶飞,刘武常.直升机主减速器支撑杆激光熔覆修复工艺探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4].许华超,秦大同,刘长钊,易园园,贾涵杰.计入结构柔性的直升机主减速器振动特性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19
[5].李佳峰.直升机主减速器隔振系统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6].范永.某型无人直升机主减速器热分析及流场仿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7].宗晓明,蒋文明,樊自田.直升机主减速器用离合器自由轮表面铬碳相渗层失效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8].佘定君.直升机主减速器干运转设计技术研究[J].航空动力.2018
[9].周佰正.基于达西—魏斯巴赫方程的直升机主减速器滑油系统故障分析[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8
[10].高洁,刘振侠,扶碧波,张丽芬.直升机主减速器变形对传动性能的影响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