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视角论文-赵京华

东亚视角论文-赵京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亚视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亚,亚洲,世界

东亚视角论文文献综述

赵京华[1](2019)在《中日间的思想——以东亚同时代史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价:68.00元本书是作者十年来重要研究论文的合集,旨在构筑思想、文学上的中日同时代史,还原二十世纪东亚思想、文学的历史原生态。本书上编以日本与亚洲—中国的相互关联为主要议题,下编则以中国与亚洲—日本的彼此互动为讨论对象。这样的结构安排,目的在于努力实现中日间你来我往的"思想连锁"。中日间思想关系的丰富和复杂,远远超过一般读者的认(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9年09期)

梁经伟,文淑惠,李彦[2](2019)在《东亚制造业生产网络的变化特征研究——基于贸易网络的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商品门类数据,对2003年以来东亚地区制造业贸易网络及其生产过程进行研究。首先,由进出口贸易网络可知,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的参与程度均高于周边国家;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东南亚国家也逐渐参与生产网络分工,不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贸易经济联系。其次,从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早期"叁角贸易"的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陆上交通工具,但是近年来随着周边国家参与度的提升该模式逐渐在削弱。最后,东亚边缘国家对大国的依赖性比较强,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小范围区域内的联系在不断加强,如泰国、马来西亚等新兴国家。(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韩琛[3](2019)在《朝鲜镜鉴与五四中国——现代东亚视角中的《牧羊哀话》》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中国作者在日本书写的朝鲜故事,郭沫若创作于1919年的小说《牧羊哀话》,以文学形式勾勒出20世纪初期的东亚地缘政治状况,再现了"一战"后世界秩序重构引发的中国国家危机。以朝鲜为媒介,《牧羊哀话》的儒教中华想象反映了五四中国的传统面向,显示出儒教复兴运动在现代中国的持续存在,其目的是凝聚中国认同、再造中国意识,从而在时间轴线上建构起一个继往开来的永恒中国。实际上,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追求现代与传统复兴构成了五四中国的二重性格,并统摄于感时忧国、复兴家邦的中华民族主义话语之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07期)

翟东升[4](2019)在《从地区价值链到亚洲命运共同体——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崛起和东亚复兴》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地区和文明复兴的视角看,东亚制造业价值链的崛起与重构引发了中国1992年之后的工业化奇迹,并导致中美力量对比和关系的质变。中国的崛起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故事,而是地区跨国生产网络的扩展带来东亚文明复兴的一个最重要章节。中国的崛起反过来也对东亚生产网络形成系统性重构,动摇了日本的雁行模式规划和美国对本地区经济、政治和军事的主导地位。中国应承担地区领袖的角色,抓住机遇,从经贸、货币、安全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向整个地区提供公共产品,从而以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来取代本地区受制于人的地缘政治经济面貌。(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王春光[5](2019)在《从东亚视角看乡村振兴》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王春光研究员受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邀请,作题为“东亚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振兴”的学术报告。今分享他演讲的一些内容,以飨读者。中(本文来源于《苏州日报》期刊2019-05-14)

赵思洋[6](2019)在《周边需求的视角:古代东亚体系中的区域公共产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天下"观念为基础的朝贡体制构成了一种存在于古代东亚体系中的区域性公共产品。文章通过区域间比较的视角和方法,分析了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或行为体对区域安全和贸易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从供给的角度,文章发现,古代东亚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者不仅包括古代中国,同时周边行为体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之中。从需求的角度,文章指出,作为朝贡体系下的四个次区域——中枢区域、小中华区域、游牧区域和曼陀罗区域——对经济贸易和政治安全两个领域的区域公共产品表现出了差异性的需求。进而,笔者指出,周边区域行为体对政治安全公共产品的认知与需求受到文化认同与战略信任两个因素的影响;而周边区域行为体对经贸领域公共产品的需求则更多受到域外成员竞争性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深刻影响。文章最后阐述周边视角下前现代东亚体系区域公共产品的历史启示与当代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亚太》期刊2019年02期)

梁经伟,毛艳华,文淑惠[7](2019)在《东亚地区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演变路径研究——基于生产分割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产品内分工的深化,东亚逐渐成为全球生产最为活跃的地区,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基于生产分割的视角,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东亚各经济体的生产阶段数与平均传递步长,研究东亚地区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变化过程,并明晰区域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东亚整体的生产分割长度呈现递增趋势,并且国内与国际生产阶段数呈互补关系,验证了东亚生产结构复杂度不断提升,参与全球化分工程度不断提升的特征事实。其次,分国家(地区)来看,日本的平均传递步长是东亚地区中最短的,距离最终产品需求较近,而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等距离最终需求较远,尤其是制造业。最后,从阶段数之间的关系来看,日本国内生产阶段数下降幅度大于国际阶段数的上升幅度,表明日本通过产业转移的替代效应加强了其在生产网络中的地位。而中国等以国内和国际外包的替代效应夯实国内产业链;东盟国家如泰国、越南等则通过提供最初中间产品,提升生产结构的复杂程度。(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19年03期)

魏孝稷[8](2018)在《互动视角下东亚文明史的空间结构——兼论中国的历史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东亚区域史研究以及中国史的区域化普遍存在两种视角,一是立足中心看边缘的中原中心主义;二是站在边缘看中心的边缘主义。本文试着结合两种视角,采用文明史书写范式,从宏观上描述东亚文明共同体的空间结构,并从东亚文明史的角度论述中国的历史空间。本文旨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叙事单位能够更好地书写东亚文明史?历史上的东亚文明在空间结构上何以成立?在东亚文明史视角下什么是中国的历史空间?因此,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文明史范式的优势;第二部分从互动的角度描述包括中亚和东南亚在内的东亚文明得以形成的交往网络结构,指出交往网络主要由贸易、以军事技术和交通技术为重点的技术交流、封贡政治体系、短期性和长期性移民、思想文化交流等内容组成;第叁部分从中心一边缘视角阐释东亚文明构成的圈层结构:中心区(圈)、半边缘区(圈)、边缘区(圈);第四部分提出东亚文明史视野下中国的历史空间由中心区(圈)和半边缘区(圈)组成,两汉时期基本上确立了中国历史空间的范围。(本文来源于《全球史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于志群[9](2019)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问题与对策——以日本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经济一体化由设想到实践已经一段时间,尽管不像欧盟那样顺利,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果。目前东亚已经形成了像"10+1"、"10+3"这样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区域合作不断加强。随着经济重心的东移,大国更加重视东亚地区,这给东亚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加大了东亚合作的不稳定性。以日本为视角分析目前东亚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张凯[10](2018)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从东亚佛教视角看知礼与源信的天台佛学问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日僧源信与宋僧知礼关于天台教义的二十七条问答中可以看出,源信对天台教典有细致钻研,但由于汉语非其母语,有过于拘泥文字的缺陷。知礼主张在解读典籍时取融会贯通之道,反映出中国佛教学者的一贯诠释立场。源信尤其重视成佛的修行问题,对天台教义的把握侧重解脱论层面,对佛、净土、《起信论》问题也有所关注,体现出日僧对净土的信仰与对《起信论》的重视,亦可见知礼在根本教义层面对天台教义与《起信论》的融通诠释,反映出北宋初期中日天台宗发展轨迹的异同及其互动。(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东亚视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商品门类数据,对2003年以来东亚地区制造业贸易网络及其生产过程进行研究。首先,由进出口贸易网络可知,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的参与程度均高于周边国家;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东南亚国家也逐渐参与生产网络分工,不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贸易经济联系。其次,从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早期"叁角贸易"的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陆上交通工具,但是近年来随着周边国家参与度的提升该模式逐渐在削弱。最后,东亚边缘国家对大国的依赖性比较强,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小范围区域内的联系在不断加强,如泰国、马来西亚等新兴国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亚视角论文参考文献

[1].赵京华.中日间的思想——以东亚同时代史为视角[J].读书.2019

[2].梁经伟,文淑惠,李彦.东亚制造业生产网络的变化特征研究——基于贸易网络的分析视角[J].世界地理研究.2019

[3].韩琛.朝鲜镜鉴与五四中国——现代东亚视角中的《牧羊哀话》[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4].翟东升.从地区价值链到亚洲命运共同体——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崛起和东亚复兴[J].教学与研究.2019

[5].王春光.从东亚视角看乡村振兴[N].苏州日报.2019

[6].赵思洋.周边需求的视角:古代东亚体系中的区域公共产品[J].当代亚太.2019

[7].梁经伟,毛艳华,文淑惠.东亚地区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演变路径研究——基于生产分割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9

[8].魏孝稷.互动视角下东亚文明史的空间结构——兼论中国的历史空间[J].全球史评论.2018

[9].于志群.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问题与对策——以日本为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9

[10].张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从东亚佛教视角看知礼与源信的天台佛学问答[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

标签:;  ;  ;  

东亚视角论文-赵京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