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抽象实体回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篇,选项,句子,所指
抽象实体回指论文文献综述
刘东虹[1](2008)在《抽象实体回指中所指歧义的处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Asher的"语段表征理论"夸大人的认知差异,对叁类语篇(主题—详述类、并列类和评论类)中的抽象实体回指歧义采取两种处理方式来确定所指,即"高附着"和"低附着",分别对应于"宏观策略"和"近处理策略"。我们通过语篇处理策略调查,发现Asher的做法并不可行,因为语篇的理解存在趋同性,否则交际无法进行。这叁类语篇处理中都有占主导地位的倾向性策略,因此读者对所指的理解也具有强烈的倾向性。(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08年04期)
刘东虹[2](2007)在《议论文体中的抽象实体回指—语用特征与所指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界定了“抽象实体回指”,并指出该类回指与其他各种回指的区别,特别是与之相对的“具体事物回指(即名词性回指)”的区别,由此确定了抽象实体回指是一种特殊类别的回指。该类回指的区别性特征在先行语上,先行语可以是短语、分句、句子、甚至句群,其所指是这些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命题或概念。目前的回指研究基本上是以古典或现代小说为语料,很少涉及其他文体。而本研究则扩大了语料范围,研究语料采用议论文体,因为通过比较发现,议论文体中抽象实体回指的使用频率高于说明文和记叙文。本研究的语料是16万字的中英文议论文(中英文各8万字),选自报纸、杂志、文集等。数据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定性分析发现了抽象实体回指语的语用功能——概括性与模糊性,其中概括性包括概括内容型、概括本质型、概括与评论型。定量分析的范围包括各种回指语与先行语的出现频率、回指距离,并与具体事物回指进行比较,最后统计出各种回指语与典型的先行语共现的概率,找出语用倾向。分析结果表明,抽象实体回指与具体事物回指在以上方面均呈现出差异,回指语的使用不完全遵循Ariel(1990)的“可及性层级”。在这些方面英汉抽象实体回指超越语言的差异,表现出一致性。鉴于抽象实体回指的特殊性,Ashe(r1993)提出了“语段表征理论(SDRT)”,专门用于英语抽象实体回指解决,因为目前关于回指解决的理论均为具体事物回指量身定做,无法解决抽象实体回指的问题。本文介绍了SDRT理论,并运用于汉语以检验其普遍性。此外,本研究发现SDRT还可以解决预指问题,只是成分图有所不同,需特别处理。虽然SDRT可以解决大部分抽象实体回指的问题,但本研究的语料中有些问题却无法解决。而且该理论本身的缺陷也导致了实际应用中的不力。本研究指出了七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首先,针对SDRS构建中涉及到的复杂语篇关系,本文根据Sanders等人(1993)的理论,并兼顾Asher的话题构建的不同方式,提出了简化方案。语篇关系简化为叁类:并列、从属和二分结构。关于二分结构的话题构建,Asher含糊其辞。本文根据语篇信息分布的不同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处理策略。此外,我们确定了话题对SDRS的统领作用(Asher对此问题摇摆不定)。SDRT对回指的语篇约束AVAILABILITY和WELL-FOUNDEDNESS只能为所指的合法性提供检验依据,却不能确定正确的所指,而且它们所容许的可能性并不是唯一。本文指出,所指的确定得依赖语义信息。Hobbs(1985)的“连贯理论”和Lambrecht(1994)的“延缓识解”可以提供佐证。但对于抽象实体回指,语义信息所覆盖的范围更广,绝不仅仅是Hobbs所主张的回指语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语料中发现,回指语句中的信息、句前信息(先行语与回指语之间)以及回指语(NP类)本身的信息,均能提示正确的所指。另外,语料中出现了SDRT理论未涉及到的隐含性所指的现象,这不能直接靠SDRS话题的构建来解决,得经过命题的提取后才能确定所指。语料中发现此类现象的先行语有如下类型:二分结构、修辞问句、否定句,而需部分命题提取的先行语则是一系列陈述句群。通常,先行语与回指语的信息具有一致性、连贯性。如果不一致,则连贯性受损,要确定所指则必需命题提取。因此,回指语句中的信息是命题提取的触发语。目前许多回指理论旨在解歧,而Asher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过分强调人的认知差异,因此在处理某些语篇时,对于回指语句的附着点不是采取唯一性,而是分两种情况处理——“高附着”与“低附着”。这必然造成所指歧义。本研究从语用的角度对这些语篇类型的理解进行了调查分析。我们严格遵照这些语篇的特点设计了12个含有抽象实体回指的语段(含Asher的原始语段),参与者为250位大学生。调查数据经卡方检验,显示出了统计学意义:读者对这些语篇的处理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即对所指的理解趋于一致。这个结果使我们否定了Asher的处理方式。由于本研究的语料是议论文体,因此出现了议论文体所特有的远距离回指现象,如距离远到首尾呼应。而用SDRT进行逐句处理却显得庞杂无序,而且AVAILABILITY无法应用。因此,本文根据van Dijk(1983,1997)的“超结构”和van Eemeren(1996)的“论证结构”,并结合SDRT的特点提出了“论证文体超结构图”,并提出了设想。籍此可以运用AVAILABILITY和Provisional,Descriptive Constraint (A)解决远距离回指。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确定了抽象实体回指是一种独立于其它回指的形式。其次,研究方法采用实证与思辨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再者,对SDRT理论本文并没有局限于在汉语及预指中的应用,而是基于语料中的现象对该理论进行质疑、改进与修正,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此外,本研究的语料不同于以前的回指研究,本文聚焦于议论文体,并解决了议论文体中特有的回指现象。(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7-04-05)
熊学亮,刘东虹[3](2007)在《论证文中抽象实体的回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抽象实体回指的所指主要是概念、命题、事件,是一种特殊类别的回指,与具体事物的回指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先行语主要是句群、句子、从句。抽象实体回指语不完全受Ariel(1990)可及性的制约,其与具体事物回指的区别表现在篇章环境上。分析论证文体中典型的先行语在典型的篇章位置出现的概率,英汉回指语在指示词的使用量和篇章环境上有相同的倾向性语用规律。(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抽象实体回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界定了“抽象实体回指”,并指出该类回指与其他各种回指的区别,特别是与之相对的“具体事物回指(即名词性回指)”的区别,由此确定了抽象实体回指是一种特殊类别的回指。该类回指的区别性特征在先行语上,先行语可以是短语、分句、句子、甚至句群,其所指是这些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命题或概念。目前的回指研究基本上是以古典或现代小说为语料,很少涉及其他文体。而本研究则扩大了语料范围,研究语料采用议论文体,因为通过比较发现,议论文体中抽象实体回指的使用频率高于说明文和记叙文。本研究的语料是16万字的中英文议论文(中英文各8万字),选自报纸、杂志、文集等。数据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定性分析发现了抽象实体回指语的语用功能——概括性与模糊性,其中概括性包括概括内容型、概括本质型、概括与评论型。定量分析的范围包括各种回指语与先行语的出现频率、回指距离,并与具体事物回指进行比较,最后统计出各种回指语与典型的先行语共现的概率,找出语用倾向。分析结果表明,抽象实体回指与具体事物回指在以上方面均呈现出差异,回指语的使用不完全遵循Ariel(1990)的“可及性层级”。在这些方面英汉抽象实体回指超越语言的差异,表现出一致性。鉴于抽象实体回指的特殊性,Ashe(r1993)提出了“语段表征理论(SDRT)”,专门用于英语抽象实体回指解决,因为目前关于回指解决的理论均为具体事物回指量身定做,无法解决抽象实体回指的问题。本文介绍了SDRT理论,并运用于汉语以检验其普遍性。此外,本研究发现SDRT还可以解决预指问题,只是成分图有所不同,需特别处理。虽然SDRT可以解决大部分抽象实体回指的问题,但本研究的语料中有些问题却无法解决。而且该理论本身的缺陷也导致了实际应用中的不力。本研究指出了七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首先,针对SDRS构建中涉及到的复杂语篇关系,本文根据Sanders等人(1993)的理论,并兼顾Asher的话题构建的不同方式,提出了简化方案。语篇关系简化为叁类:并列、从属和二分结构。关于二分结构的话题构建,Asher含糊其辞。本文根据语篇信息分布的不同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处理策略。此外,我们确定了话题对SDRS的统领作用(Asher对此问题摇摆不定)。SDRT对回指的语篇约束AVAILABILITY和WELL-FOUNDEDNESS只能为所指的合法性提供检验依据,却不能确定正确的所指,而且它们所容许的可能性并不是唯一。本文指出,所指的确定得依赖语义信息。Hobbs(1985)的“连贯理论”和Lambrecht(1994)的“延缓识解”可以提供佐证。但对于抽象实体回指,语义信息所覆盖的范围更广,绝不仅仅是Hobbs所主张的回指语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语料中发现,回指语句中的信息、句前信息(先行语与回指语之间)以及回指语(NP类)本身的信息,均能提示正确的所指。另外,语料中出现了SDRT理论未涉及到的隐含性所指的现象,这不能直接靠SDRS话题的构建来解决,得经过命题的提取后才能确定所指。语料中发现此类现象的先行语有如下类型:二分结构、修辞问句、否定句,而需部分命题提取的先行语则是一系列陈述句群。通常,先行语与回指语的信息具有一致性、连贯性。如果不一致,则连贯性受损,要确定所指则必需命题提取。因此,回指语句中的信息是命题提取的触发语。目前许多回指理论旨在解歧,而Asher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过分强调人的认知差异,因此在处理某些语篇时,对于回指语句的附着点不是采取唯一性,而是分两种情况处理——“高附着”与“低附着”。这必然造成所指歧义。本研究从语用的角度对这些语篇类型的理解进行了调查分析。我们严格遵照这些语篇的特点设计了12个含有抽象实体回指的语段(含Asher的原始语段),参与者为250位大学生。调查数据经卡方检验,显示出了统计学意义:读者对这些语篇的处理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即对所指的理解趋于一致。这个结果使我们否定了Asher的处理方式。由于本研究的语料是议论文体,因此出现了议论文体所特有的远距离回指现象,如距离远到首尾呼应。而用SDRT进行逐句处理却显得庞杂无序,而且AVAILABILITY无法应用。因此,本文根据van Dijk(1983,1997)的“超结构”和van Eemeren(1996)的“论证结构”,并结合SDRT的特点提出了“论证文体超结构图”,并提出了设想。籍此可以运用AVAILABILITY和Provisional,Descriptive Constraint (A)解决远距离回指。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确定了抽象实体回指是一种独立于其它回指的形式。其次,研究方法采用实证与思辨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再者,对SDRT理论本文并没有局限于在汉语及预指中的应用,而是基于语料中的现象对该理论进行质疑、改进与修正,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此外,本研究的语料不同于以前的回指研究,本文聚焦于议论文体,并解决了议论文体中特有的回指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抽象实体回指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东虹.抽象实体回指中所指歧义的处理策略[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
[2].刘东虹.议论文体中的抽象实体回指—语用特征与所指解释[D].复旦大学.2007
[3].熊学亮,刘东虹.论证文中抽象实体的回指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