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溶洞隧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路隧道,溶洞,结构安全性
溶洞隧道论文文献综述
葛贤龙[1](2019)在《公路隧道穿越溶洞的施工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隧道为例,结合隧道施工现状,本着安全、经济、施工可行的原则,经充分分析论证后,确定采用1-25m预应力混凝土T梁与工梁结合的方案,并对隧道衬砌支撑梁施工及运营阶段的结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计算。(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9年11期)
汤新能,李元松,余再富[2](2019)在《高速公路隧道超大型溶洞处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北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太平隧道施工中遇到的超大型溶洞为例,根据溶洞形态和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多种方法对溶洞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溶洞现状整体基本稳定;综合考虑溶洞稳定性评价结果、施工的安全性等,对太平隧道超大型溶洞处理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保留顶板,洞内分别采用暗挖、明洞、立柱和梁板以及揭开顶板共4个方案,从技术支撑点、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保留溶洞顶板,洞内采用明洞方案。(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陈启辉,郭毕钧,王军,孙亚飞,于明洋[3](2019)在《隧道高位穿越巨型溶洞处置及防护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巨型溶洞岩溶地质情况复杂,严重影响隧道工程的开展,隧道高位穿越巨型溶洞处置难度大,防护工作不易开展,选择合适的处置及防护方案是保证隧道运营、施工安全的重要基础。文章依托黔张常铁路高山隧道高位穿越巨型溶洞项目,针对因溶洞空腔巨大、周壁稳定性差、落石风险高等不利因素所造成的施工处置难题,在详细研究国内11个巨型溶洞处置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线路绕避、回填和桥跨3类共11种巨型溶洞处置方案,经过初步分析确定了回填处置方案,进一步对比4种回填方案后选用洞砟回填+上部注浆的处置方法。同时,为保证施工安全,系统总结了国内巨型溶洞施工安全防护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高山隧道巨型溶洞施工安全防护措施,隧道最终顺利通过巨型溶洞。(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邓少军[4](2019)在《龙塘坪隧道底部大型溶洞处治方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穿过可溶性岩层,大型溶洞的出现往往会给设计和施工带来困难。以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龙塘坪隧道ZK98+040处底部大型溶洞处治为例,揭露该溶洞发育情况,同时通过对该溶洞处治方案的比选,介绍在该类溶洞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常用处治措施和方法,可为类似隧道溶洞处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张亚龙,田奎[5](2019)在《栗木山隧道大型溶洞处理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及已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溶洞,结合在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的大型溶洞回填方案,浅析岩溶的形态及其发育条件,论述了回填处理方案。遇到大型岩溶采用回填方案的技术研究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借鉴。(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9期)
刘文静[6](2019)在《溶洞区大跨扁平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岩溶地区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大跨扁平隧道周围不同位置溶洞处理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好土层、较大水平侧压力的情况下,溶洞的存在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有限,可在开挖过程中对溶洞进行一般的回填处理或直接在溶洞侧壁上进行支护施工即可满足安全性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王宇勋[7](2019)在《西南地区隐伏岩溶隧道探测溶洞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地貌复杂多样,其中,隐伏岩溶地貌特征主要有溶洞、溶槽、地下暗河等。为了了解和掌握建设地区隐伏岩溶地貌特征以及岩溶的发育规律,需要对隐伏岩溶进行探测,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论文通过对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方法原理的阐述,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地质雷达法及地震映像法的现场布线以及资料分析进行详细说明,以期为铁路工程岩溶探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6期)
谢永彬[8](2019)在《我国高铁最大溶洞隧道铺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昭通8月27日电 (通讯员谢永彬)8月22日,我国高铁最大溶洞隧道——成贵铁路玉京山隧道完成铺轨任务,为全线轨通及年底按期开通运营打下坚实基础。成贵铁路云贵段玉京山隧道全长6306米,是一条集瓦斯突出、大溶洞、软弱围岩、特大涌水等复杂地质条件(本文来源于《人民铁道》期刊2019-08-28)
[9](2019)在《我国高铁最大溶洞隧道铺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8月22日,我国高铁最大溶洞隧道——成贵铁路玉京山隧道完成铺轨任务,为年底按期开通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成贵铁路云贵段玉京山隧道全长6 306 m,是一条集瓦斯突出、大溶洞、软弱围岩、特大涌水等复杂地质条件于一体的隧道,也是成贵高铁全线一级高风险隧道。2016年7月23日,玉京山隧道横洞工区发现了巨型岩溶大厅。经国内专家多次现场探勘,一致认为该溶洞为中国高铁建设史上体量最大、地质水文最复杂、处理难度最大的溶洞,这也成为了(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9年08期)
王章琼,柯茂东,张兵,李元松,王亚军[10](2019)在《湖北鹤峰太坪隧道特大溶洞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太平隧道施工过程中揭露出特大型干溶洞,溶洞横穿左、右两幅隧道,沿隧道走向长约139 m,宽约79 m,体积约4. 3×105m3,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困难,隧道运营安全亦可能存在较高风险。通过对溶洞区的现场地质调查,分析了溶洞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归纳总结了溶洞发育特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溶洞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整体基本稳定,但长期运营条件下整体稳定性安全储备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条件探讨了溶洞演化趋势,分析其对隧道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处治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溶洞隧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湖北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太平隧道施工中遇到的超大型溶洞为例,根据溶洞形态和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多种方法对溶洞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溶洞现状整体基本稳定;综合考虑溶洞稳定性评价结果、施工的安全性等,对太平隧道超大型溶洞处理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保留顶板,洞内分别采用暗挖、明洞、立柱和梁板以及揭开顶板共4个方案,从技术支撑点、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保留溶洞顶板,洞内采用明洞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洞隧道论文参考文献
[1].葛贤龙.公路隧道穿越溶洞的施工设计与研究[J].江西建材.2019
[2].汤新能,李元松,余再富.高速公路隧道超大型溶洞处治技术研究[J].路基工程.2019
[3].陈启辉,郭毕钧,王军,孙亚飞,于明洋.隧道高位穿越巨型溶洞处置及防护方案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9
[4].邓少军.龙塘坪隧道底部大型溶洞处治方案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
[5].张亚龙,田奎.栗木山隧道大型溶洞处理施工技术[J].公路.2019
[6].刘文静.溶洞区大跨扁平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研究[J].天津建设科技.2019
[7].王宇勋.西南地区隐伏岩溶隧道探测溶洞的分析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8].谢永彬.我国高铁最大溶洞隧道铺通[N].人民铁道.2019
[9]..我国高铁最大溶洞隧道铺通[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
[10].王章琼,柯茂东,张兵,李元松,王亚军.湖北鹤峰太坪隧道特大溶洞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