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循环系统论文-徐庆

左心循环系统论文-徐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左心循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液循环系统,左心室辅助装置,数值模拟,体外实验

左心循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徐庆[1](2017)在《基于左心辅助的血液循环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衰退的临床综合症状,它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已应用左心室辅助装置进行重症左心室心衰的辅助治疗。由于血液循环系统具有高度动态特征,当患者应用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后,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将会使得人体血液动力学更加复杂。研究左心室辅助装置对人体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是研制左心室辅助装置及进一步制定生理控制策略的基础。本文借助数值方法和实验手段针对基于左心辅助的血液循环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以及体外循环模拟实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构建了改进型血液循环系统模型。在分析了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对血液循环系统各关键组成部分进行建模,并采用时变电阻和电感组合模型模拟二尖瓣,建立了改进型的六阶集总参数血液循环系统模型。针对健康、心肌扩张病症等生理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健康状态和心肌扩张状态的血液动力特性参数符合临床生理特点。该改进模型可以实现多种生理状态的模拟,可用于构建基于左心辅助的血液循环系统模型。其次,从旋转式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水力特性出发,根据旋转泵的相似性原理,并考虑水力损失,构建了新型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数学模型。将新模型和血液循环模型耦合,构建了基于左心辅助的血液循环系统模型。然后,针对该模型仿真研究左心辅助后系统的血液动力学特性和过度辅助导致的抽吸现象。数值结果表明,左心室辅助装置明显改善心肌扩张状态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特性,当辅助装置转速为9000rpm时,主动脉流量达到5.90L/min,主动脉压范围提高到77mmHg至100mmHg之间。同时辅助装置对左心室能起到卸载作用,转速为9000rpm时左心室收缩压减小为78mmHg。当转速达到12800rpm时,检测到明显的抽吸现象。采用速度反馈控制后,可有效控制左心室辅助装置的转速维持在抽吸点以下,保持足量灌注并抑制抽吸。最后,设计并建立基于左心辅助的血液循环系统体外实验平台,针对左心辅助装置对血液循环系统动力学的影响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可模拟健康状态和心肌扩张病症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行为;采用左心辅助后心肌扩张状态患者的血液动力特性明显改善。随着转速上升,左心室辅助程度增加,同时对衰弱左心室的卸载功能增强。当转速从5000rpm增加到8000rpm时,主动脉平均压从106mmHg上升到109.5mmHg,主动脉流量达到3.7L/min,左心室收缩压从101mmHg降至87mmHg;当转速为8200rpm时,左心室舒张压大幅下降,出现瞬时负值,产生抽吸现象。结果证明了实验系统的可行性,所揭示左心室辅助装置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和数值结果基本一致。这些成果为研制左心室辅助装置和生理控制策略制定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5-01)

吕文杰,张弛,王丽珍,樊瑜波[2](2015)在《左心循环系统及脉搏波成因的电路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心血管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是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适当的心血管系统的电路模型能够反映出人体各部位生理特征参数、血液动力学变量以及心脏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状态。通过对心血管系统的电路模型的研究揭示心血管的基本工作机制及其与脉搏波波形特征的关系,为基于脉搏波的生理、病理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心血管动力学与电路的相关知识,用电阻、电容和电感类比动脉血管的基本生(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叁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5-10-10)

温太阳,王芳群,王颢,贺照明[3](2015)在《基于二尖瓣时变电阻模型的左心血液循环系统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改善传统血液循环系统数值仿真研究中关于二尖瓣流量的模拟仿真,充分考虑二尖瓣反流的客观存在性,并对二尖瓣动力学特性及二尖瓣运动在血液循环中的影响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血液动力学和电学网络的等效关系,提出基于时变电阻的二尖瓣电路模型,同时考虑血液在左心室的惯性及二尖瓣闭合的滞后性,建立改进型的左心血液循环系统等效电路模型。根据电学分析原理,求得该等效电路的状态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应用Matlab对数学模型进行建模仿真,结果得到更加符合生理要求的二尖瓣流量仿真曲线。二尖瓣流量分为3部分:舒张期的正向流量、收缩期关闭反流量和泄漏反流量。并且,二尖瓣流量充满心脏舒张的整个时期。在收缩期,可以明显看到正常反流延迟二尖瓣跨瓣压差,时间为50~80 ms。该研究揭示了二尖瓣在收缩期闭合速度和闭合质量对二尖瓣反流流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冯敏,黄晓阳,苏茂龙,罗云,赵晓佳[4](2012)在《基于双弹性腔的左心循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揭示循环系统的生理病理机制,建立左心与动脉系统耦合的动力学电路模型.用状态变量分析法建立左心循环电路模型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对这一数学模型进行建模仿真,并用图形用户接口(GUI)界面进行参数输入.最终得到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压力、左心房压、主动脉压和主动脉血流的时间曲线,主要的特征数据和波形曲线与实际的生理情况相符.(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郑莉,杨育霞[5](2009)在《电磁辐射下的左心动脉循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电磁辐射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效应。介绍比较叁种心血管系统的不同电网络模型,并在其中一种模型的基础上确定出新的心血管系统电网络模型——左心动脉循环系统。应用状态空间法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生理实际情况大致符合,证明左心动脉循环系统电网络模型也能实现对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模拟。(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9年25期)

戴娟[6](2008)在《左心循环系统建模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循环系统是最复杂的生命系统之一,具有高度的动态特性。心室的充盈和排空、器官中血流的再分配、心血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等等,都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于心血管系统的复杂性,迄今为止人们仍然无法完全了解其内在机理,故常应用模型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心脏是集电生理学、动力学、血液流体力学以及神经、生化控制等于一身的极其复杂的综合系统。建模仿真是研究复杂生物学问题的有效手段。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图形处理显示能力,建立心脏模型可以深入研究心脏活动机理。在分析了心血管循环系统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之后,本文采用左心脏和动脉系统耦合的左心循环系统模拟电路模型,在MATLAB语言中建立仿真模型。通过与实际生理状况进行比较,该模型的仿真结果符合实际生理变化规律。为了更直观、方便的了解心脏在跳动过程中的各泵血参数的变化情况,在VC下实现了心脏的叁维动态跳动与曲线的显示。另外,本文还通过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在动脉物理建模的基础上,对各种材质的管子作了阻抗及顺应性方面的初步研究,通过数据曲线,得出了各种材质的管子的一般的阻抗及顺应性方面的规律和性能指标。因为在整个人体循环系统中,血管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整个人体的连通,营养物质,能量的运输。所以,动脉阻抗及顺应性的研究可以为人造器官特别是人造血管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从而为动脉硬化、神经性动脉疾病等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所以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8-03-01)

杨艳,吴效明,陈丽琳[7](2005)在《左心循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左心模型与四元件的动脉系统Windkessel模型耦合,构成左心-动脉系统交互的左心循环系统模型。模型包括左心房、左心室、二尖瓣、动脉瓣和动脉系统,实现了对左心循环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模拟。应用状态空间法和SIMULINK框图模型法两种技术和MATLAB工具,进行了数学建模和数值计算,具有模型直观、容易实现、方便调节参数等优点。应用这一仿真模型,可以对左心室容积、血压及主动脉血压和血流等进行动态模拟。仿真结果与生理实际情况相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吴捷,张昊,周镜苏[8](1993)在《左心辅助循环系统的模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述一种微机控制的左心辅助循环装直(LVAD)。这是一个以平均主动脉压为被控量、以辅助血泵的收缩速度为控制量的闭环系统。针对系统的特点,采用了模糊控制算法,以直流无刷电机为执行元件。控制系统的性能在循环系统水力学模拟台上做了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1993年03期)

左心循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心血管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是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适当的心血管系统的电路模型能够反映出人体各部位生理特征参数、血液动力学变量以及心脏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状态。通过对心血管系统的电路模型的研究揭示心血管的基本工作机制及其与脉搏波波形特征的关系,为基于脉搏波的生理、病理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心血管动力学与电路的相关知识,用电阻、电容和电感类比动脉血管的基本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左心循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徐庆.基于左心辅助的血液循环系统研究[D].江苏大学.2017

[2].吕文杰,张弛,王丽珍,樊瑜波.左心循环系统及脉搏波成因的电路模拟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叁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5

[3].温太阳,王芳群,王颢,贺照明.基于二尖瓣时变电阻模型的左心血液循环系统建模与仿真[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5

[4].冯敏,黄晓阳,苏茂龙,罗云,赵晓佳.基于双弹性腔的左心循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郑莉,杨育霞.电磁辐射下的左心动脉循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微计算机信息.2009

[6].戴娟.左心循环系统建模及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7].杨艳,吴效明,陈丽琳.左心循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5

[8].吴捷,张昊,周镜苏.左心辅助循环系统的模糊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3

标签:;  ;  ;  ;  

左心循环系统论文-徐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