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肥力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溶断陷盆地,地貌,土壤类型,土壤肥力
肥力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徐烨,邓艳,曹建华,蒋忠诚,岳祥飞[1](2019)在《岩溶断陷盆地土壤肥力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各方面性质的综合指标,且与地貌、土壤母质等因子密切相关。为了解岩溶断陷盆地表层土壤养分状况,探索地貌和土壤母质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以典型岩溶断陷盆地——云南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技术,综合统计学和地统计的方法研究了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布状况,并且综合评价了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小江流域土壤养分较为丰富,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不同地貌类型间土壤养分含量无显着差异,不同土壤类型间土壤养分差异较为显着。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强于地貌类型,二者的交互作用只对速效钾(p<0.05)和pH值(p<0.01)有显着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地貌类型间土壤综合肥力:台地槽谷区>平坝区>峰丛洼地>中山区>岩溶河谷,不同土壤类型间土壤综合肥力:石灰土>水稻土>红壤>紫色土,不同地貌类型和土壤类型间土壤综合肥力差异显着。不同地貌和土壤母质影响着土壤的肥力质量,必须结合土壤的性质和相应环境条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为提升作物产量打好基础。(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葛畅,刘慧琳,聂超甲,沈强,张世文[2](2019)在《土壤肥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尺度效应——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区域土壤肥力空间变异与影响因素及其随尺度变化的特征,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选择全区(L)、西部叁镇(M)及叁镇加密采样(S)叁种尺度,以加权和法计算得到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作为土壤肥力的表征,并结合变异函数与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分析IFI空间变异特征、各评价指标对土壤肥力贡献程度及其尺度效应,探究不同尺度土壤肥力影响因素作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下土壤各指标差异明显,而叁种尺度下IFI均在0.61左右,不同尺度间IFI变异度变化与其他各指标均不相同;IFI空间变异性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IFI块基比随着尺度的减小而增加,随机因素引起的变异在总变异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L尺度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M尺度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S尺度表现为弱空间相关性;不同尺度下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对IFI的贡献程度不同,L到M尺度各养分系数有所降低,M到S尺度各养分系数变化范围略有增加,单一指标对IFI的作用会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土壤亚类、母质等因素对IFI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尺度的降低各因素对IFI的影响作用总体上呈减弱的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平谷区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及其随尺度的变化特征,为不同尺度下区域土壤肥力评价、空间格局分析等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杨焕茹,张德新[3](2018)在《影响桦甸市旱田土壤基础肥力的因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基础肥力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肥力下降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玉米连作年限长、缺少农家肥、盲目追求高产、秸秆焚烧处理、水土流失是影响桦甸市旱田土壤基础肥力的主要因素。采取合理轮作、增施农家肥、秸杆还田、施用微生物肥料、少耕免耕技术、休耕轮作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和提高旱田土壤基础肥力。(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24期)
王育军,李爽,李强,周冀衡,孙书斌[4](2018)在《云南陆良县烟区土壤肥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烤烟分区施肥和种植布局提供指导,于2008年和2015年对陆良县332个植烟土壤样点跟踪取样,利用ISF值对土壤肥力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了海拔、质地类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烟区土壤pH和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钾适宜,有效磷、有效硫和水溶性氯偏高;(2)烟区土壤主要集中在"较好(Ⅱ级)"、"中等(Ⅲ级)"和"低(Ⅳ级)"水平,ISF为0.60,肥力中等;(3)各乡镇土壤肥力表现为召夸镇>龙海乡>活水乡>芳华镇>板桥镇>中枢镇>马街镇>大莫古镇>小百户镇,且由西向东逐渐增高;(4)2008—2015年,烟区速效磷和肥力适宜性降低,pH和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硫、水溶性氯增高;(5)烟区土壤肥力与海拔呈极显着正相关,不同质地土壤肥力表现为轻粘土>重壤土>中壤土;(6)综合分析认为,今后生产应贯彻"控氮、稳钾、降磷、降硫、降氯"思想。(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王萍萍,段英华,徐明岗,张水清,王小利[5](2019)在《不同肥力潮土硝化潜势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河南郑州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探索不同肥力土壤的硝化潜势(NP)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集高肥力土壤(有机无机肥配施)、中肥力土壤(化肥平衡施用)和低肥力土壤(不施肥或不施氮肥),分析土壤NP、全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并通过逐步回归、路径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VDA)等统计分析方法,明确不同肥力潮土NP的主要影响因素,量化各主效应因子对NP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潮土NP为0.3~1.1 mg·kg~(-1)·h~(-1),在不同肥力梯度土壤中差异显着(P<0.05),其中高肥力较中肥力平均提高7.9%;中肥力较低肥力平均提高162.5%。在各项土壤指标中,MBC、NO_3~--N、TN、MBN是土壤NP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MBC、NO_3~--N和MBN与NP为直接效应,TN与NP为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和MBN)、NO_3~--N和TN对NP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24.3%、18.9%和13.7%,而4个主效应因子交互作用对硝化潜势变异的贡献率达52.8%,各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硝化潜势变异的总贡献率达92.9%。可见,高肥力土壤上硝化作用较强,铵态氮很容易被硝化成为硝态氮,硝态氮累积和淋洗的可能性较大,应通过改善水肥条件适当降低其土壤硝化强度,进而达到构建氮素养分库和减少氮素损失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萍萍[6](2018)在《不同肥力潮土硝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依托河南郑州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探索不同肥力土壤的硝化潜势(SNP)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集了高肥力土壤(有机无机肥配施)、中肥力土壤(化肥平衡施用)和低肥力土壤(不施肥或不施氮肥),通过田间土壤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相结合,采用逐步回归、路径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VDA)等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分析了土壤硝化潜势、全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明确了不同肥力潮土硝化潜势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量化了各主效应因子对土壤硝化潜势的贡献率。主要结果如下:潮土硝化潜势为0.3 mg kg~-11 h~(-1)~1.1 mg kg~-11 h~(-1),在不同肥力梯度土壤中差异显着(p<0.05),其中高肥力较中肥力平均提高了7.9%;中肥力较低肥力平均提高了162.5%。在各项土壤指标中,MBC、NO_3~--N、TN、MBN是土壤硝化潜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MBC、NO_3~--N和MBN与潮土硝化潜势为直接效应,TN与潮土硝化潜势为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和MBN)、NO_3~--N和TN对潮土硝化潜势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24.3%、18.9%和13.7%,而4个主效应因子交互作用对硝化潜势变异的贡献率达52.8%,各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硝化潜势变异的总贡献率达92.9%。可见,高肥力土壤上硝化作用较强,铵态氮很容易被硝化成为硝态氮,硝态氮累积和淋洗的可能性较大,应通过改善水肥条件适当降低其土壤硝化强度,进而达到构建氮素养分库和减少氮素损失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6-05)
胡瑞文,黎娟,向德明,周清明,张黎明[7](2018)在《湘西州花垣烟区植烟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花垣县植烟土壤肥力水平,为花垣烟区科学施肥提供建议。【方法】采用GPS技术在花垣烟区采集160个土壤样本,测定其养分含量,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SFI值),对花垣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花垣植烟土壤碱解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适宜,有效磷和有效硫含量极高,速效钾含量丰富,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偏高,而土壤p H值偏低,氯离子含量极低。(2)土壤SFI均值为0.58,土壤肥力状况一般,各乡镇土壤肥力适宜性表现出雅桥>道二>麻栗场>雅酉>排碧>长乐>花垣乡>排料>补抽>董马库>吉卫的趋势。(3)花垣烟区植烟土壤肥力水平表现为优的区域极少,仅占0.18%,表现为良的区域占14.77%,表现为中等的区域占30.62%,表现为一般的区域占44.52%,表现为差的区域占9.91%。(4)前茬作物为烟草和玉米的土壤SFI值显着大于前茬作物为水稻的,不同前作的植烟土壤在养分含量上有明显的差异。(5)SFI值表现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变小的趋势。【结论】花垣烟区植烟土壤基本适宜烤烟的生产。针对研究区域不同乡镇的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与土壤肥力特征,建议全县合理控制氮的施肥量、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和施用含氯钾肥。对土壤酸化的乡镇,如排碧、董马库和花垣乡,建议施用石灰、白云石或其他碱性肥料对其土壤进行定向改良。(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刘晶[8](2018)在《旱地小麦产量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种植是我国农业种植的主要分支,在我国农业种植资源中占有基础性地位。随着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逐步开发,国内旱地小麦种植要素分析,在当前小麦种植技术研发中发挥着牵引性作用。基于此,结合国内旱地小麦产量的差异,对旱地小麦栽培、施肥以及主要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国内小麦产量,实现国内农业绿色化发展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11期)
马小龙,佘旭,王朝辉,曹寒冰,何红霞[9](2016)在《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中国西北旱地小麦低产田块多、分布范围广、农户地块间产量差异大的问题,探索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缩小产量差异,普遍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分布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山西、陕西、甘肃旱地小麦主产区的180个农户麦田0—100 cm土壤和小麦植株的取样分析,结合对农户施肥情况的实地调查,研究了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结果】山西、陕西和甘肃冬小麦产量分别介于2 529—8 419、1 344—8 073和2 984—7 145 kg·hm-2。覆膜栽培的小麦产量较传统栽培提高9.4%。传统栽培的高产组产量较中低产组分别高37.5%和77.2%,覆膜栽培分别高25.4%和66.2%。传统栽培高产组的平均施氮量比中低产组分别高44.4%和74.4%,覆膜栽培分别高9.9%和13.5%;传统栽培高产组施磷量比中低产组平均提高31.1%,覆膜栽培提高35.4%;但传统栽培高产组的施钾量却比低产组低62.1%,覆膜栽培高产组比低产组高96.0%。传统栽培不同产量水平间0—10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显着差异,覆膜栽培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产组比低产组显着高20.8%。传统栽培40—80 cm土壤全氮存在显着差异,其中40—60 cm土层高产组比中、低产组分别高出7.5%和18.6%;覆膜栽培0—60 cm土层全氮存在显着差异,其中0—20 cm土层高产比中、低产组分别高出3.2%和14.2%。传统栽培土壤矿质氮无显着差异,覆膜栽培80—100 cm土层高产比低产组高1.6倍。传统栽培0—4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存在显着差异,其中高产组0—20 cm土层比中、低产组分别高74.3%和86.9%;覆膜栽培土壤速效磷含量没有显着差异。传统栽培40—6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产组比中、低产组显着高22.5%和16.0%,覆膜栽培土壤速效钾没有显着差异。土壤p H在不同产量水平和栽培模式间亦无显着差异。【结论】引起产量变异的主要原因有栽培模式、氮磷钾肥用量、土壤有机质以及速效磷含量。因此,缩小西北旱地农户间产量差异、实现小麦增产的关键在于加强旱地麦田水分管理,采用保水栽培;适当提高传统栽培小麦中低产田块的氮磷肥用量、控制钾肥用量,在稳定覆膜栽培小麦中低产田块氮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磷钾肥用量;加强旱地麦田有机培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蓄水保墒和氮素供应能力的同时,提升传统栽培小麦中低产田土壤的有效磷供应能力,以达到通过促进小麦生长,提高籽粒产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24期)
周雪,赵相勇,陈国南[10](2016)在《土壤肥力对扁穗雀麦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扁穗雀麦种子生产与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在土壤肥力不同的2块地(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分为高肥区和低肥区),研究肥力对9份扁穗雀麦种质材料生殖枝高(x1)、单株平均穗长(x2)、小穗数(x3)、小穗小花数(x4)、种子数(x5)、每穗节数(x6)、小穗长(x7)、小穗宽(x8)、分蘖数(x9)、生殖枝数(x10)、百粒重(x11)和单株种子产量(y)的影响。结果表明:扁穗雀麦种质间的种子产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高肥区,最高为9号(来源于福泉市),单株种子产量达8.39g;在低肥区,最高为4号(来源于平坝县天龙镇),产量达5.98g。土壤肥力是影响扁穗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肥力低降低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发挥。在高肥区,分蘖数、生殖枝高和小穗宽是影响扁穗雀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低肥区,主要影响因素是百粒重、种子数、生殖枝数与小穗小花数。其高肥区(y1)与低肥区(y2)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4.436+0.078x1-4.089x8+0.597x9,y2=-2.658-0.538x4+0.014x5-0.443x10+4.790x11。在肥力较好地块进行扁穗雀麦种子生产时,其增产的技术关键是增加植株分蘖数与生殖枝高;在肥力较差或土壤贫瘠的地块,要增加种子的饱满度和成熟种子数,同时应保障生殖枝完成生育期和增加小穗小花的结实率。(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肥力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区域土壤肥力空间变异与影响因素及其随尺度变化的特征,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选择全区(L)、西部叁镇(M)及叁镇加密采样(S)叁种尺度,以加权和法计算得到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作为土壤肥力的表征,并结合变异函数与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分析IFI空间变异特征、各评价指标对土壤肥力贡献程度及其尺度效应,探究不同尺度土壤肥力影响因素作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下土壤各指标差异明显,而叁种尺度下IFI均在0.61左右,不同尺度间IFI变异度变化与其他各指标均不相同;IFI空间变异性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IFI块基比随着尺度的减小而增加,随机因素引起的变异在总变异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L尺度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M尺度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S尺度表现为弱空间相关性;不同尺度下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对IFI的贡献程度不同,L到M尺度各养分系数有所降低,M到S尺度各养分系数变化范围略有增加,单一指标对IFI的作用会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土壤亚类、母质等因素对IFI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尺度的降低各因素对IFI的影响作用总体上呈减弱的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平谷区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及其随尺度的变化特征,为不同尺度下区域土壤肥力评价、空间格局分析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肥力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徐烨,邓艳,曹建华,蒋忠诚,岳祥飞.岩溶断陷盆地土壤肥力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研究.2019
[2].葛畅,刘慧琳,聂超甲,沈强,张世文.土壤肥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尺度效应——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9
[3].杨焕茹,张德新.影响桦甸市旱田土壤基础肥力的因素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
[4].王育军,李爽,李强,周冀衡,孙书斌.云南陆良县烟区土壤肥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王萍萍,段英华,徐明岗,张水清,王小利.不同肥力潮土硝化潜势及其影响因素[J].土壤学报.2019
[6].王萍萍.不同肥力潮土硝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大学.2018
[7].胡瑞文,黎娟,向德明,周清明,张黎明.湘西州花垣烟区植烟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及影响因素[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8].刘晶.旱地小麦产量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探讨[J].南方农业.2018
[9].马小龙,佘旭,王朝辉,曹寒冰,何红霞.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6
[10].周雪,赵相勇,陈国南.土壤肥力对扁穗雀麦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