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区论文-卢新潮,徐苏宁,刘羿伯,赵欣

滨河区论文-卢新潮,徐苏宁,刘羿伯,赵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滨河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滨河区,生态规划,寒地城市,哈尔滨市

滨河区论文文献综述

卢新潮,徐苏宁,刘羿伯,赵欣[1](2017)在《寒地城市滨河区生态规划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滨河区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威胁,尤其在我国北方寒地城市。以哈尔滨马家沟滨河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及生态图底分析,发现其存在水体污染严重、径流量不足、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防护性差、缓冲绿带破碎化等问题。为此,本文立足于滨河区环境、社会和产业综合协调发展的目标,提出了生态导向下的寒地滨河区规划策略,从恢复河流自然岸线、划定滨河区生态红线、连接河流与周边绿地斑块、构建地区雨洪调蓄系统、增强气候防护设计、控制周边土地开发、贯通滨河区开放空间7方面探讨了规划思路。(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尚珈羽,付尧[2](2017)在《滨河区融入景观策略的共享单车系统设计——以多巴新城滨河景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共享单车对人们的出行方式、城市环境、城市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带来改变,由于城市建设中较少考虑自行车需求,因此带来了交通拥堵、乱停乱放等诸多问题。如何在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中有效融入共享单车系统亟待展开研究。文章以多巴新城滨河景观为研究对象,对滨河景观中如何融入景观策略来有效解决共享单车对城市的影响进行策略研究,以期为后期规划实施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7年33期)

任婧捷[3](2017)在《文化景观在滨河区的艺术性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更好的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涌现出大量的滨河景观设计项目,滨河区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承担着城市对外展示窗口的重任,但通过笔者对现有滨河公园调研后发现在文化表达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地域文化是带有历史价值和独特性的,会直接影响当地人的思考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但目前的滨河公园设计千篇一律,地域文化缺失,使城市失去了自身的文化脉络,阻挡了城市文化的传承。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吸引力的,文化景观的提出有效解决了城市“千篇一律”、没有传承的问题,所以如何将文化景观巧妙合理的融入滨河区景观设计中并用公共艺术这种艺术性的表达方式更好的表现出来,设计出具有地域特点的城市景色,作为研究的核心和重点。在文中综合运用了各项办法进行研究如调查法、文献法、实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进行探究。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查阅有关资料,对海内外的设计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及对有关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分析问题,笔者通过亲自实地调研,对同等环境下的重庆南滨公园和武汉江滩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分发问卷,分析文化景观在滨河区的表达现状,并找出滨河区现存问题;第叁部分解决问题,首先对国内外好的作品研究分析,然后通过对文化景观、地域文化相关理论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文化景观在滨河区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公共艺术和文化景观这种关系进行研讨,最终找出解决方案;第四部分理论联系实践,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并从自然、社会和人文叁个方面进行思考,从宜宾叁江口的地域文化中进行总结、提炼与对比,探索滨河景观与地方文化特色的联系与区别,得出对宜宾叁江口滨河文化景观的认知结果,并将公共艺术的艺术性表现手法运用到叁江口实例设计当中,为日后文化景观在滨河区的艺术性表达提供一个实例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李思其[4](2017)在《城市整体风貌视角下的北京小月河滨河区街道空间管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了日益严重的“风貌危机”,超常规的高速发展造成了我国各地城市空间形态的趋同和城市风貌特色的丧失,取而代之的是粗制滥造、千篇一律的“产品式”空间,城市整体风貌丧失首先自街道空间开始。街道空间如何实施设计管控,保护并且弘扬城市整体风貌,是摆在我国众多城市面前的现实问题。针对此种情形,本文旨在研究探析在城市整体风貌视角下的街道空间管控策略,并将北京小月河滨河区作为实证案例,使小月河滨河区在街道空间管控这一层面实现规划开发建设与自然山水、历史人文风貌“共融”与“共荣”的发展,成为北京市城市整体风貌与街道空间管控的典范。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主要是基于中规院城市设计与研究分院的“中心城街道空间管控专题”的内容,笔者作为实习生全程参与专题研究。本文首先是发现问题,梳理出现状北京小月河滨河区的风貌问题与空间问题,继而对相关理论与各地街道空间管控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可取之处,为小月河滨河区街道空间管控提供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上的支持。第二,分析街道空间与城市整体风貌的相关性,从整体风貌各类型要素出发,对街道空间的管控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管控的总体原则。第叁,从历史人文、自然山水、商业活动这叁类城市重要风貌类型要素提出响应街道空间管控的策略。第四,再通过分析小月河滨河区的整体风貌要素对该地区街道空间提出的管控要求,结合前述小月河滨河区风貌与空间形态层面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将前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具体运用到小月河滨河区街道空间管控实践中,最终达成了对小月河滨河区乃至城市整体风貌的优化。在此构思基础上,本文拟通过六个章节来详细阐述:第一章论述了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目的与意义等,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与框架体系等。第二章是论文的问题发现研究部分,根据城市整体风貌下的街道空间管控进行实地勘察研究。选取了北京市小月河滨河区进行踏勘,分析提取城市层面的风貌特征和片区层面的风貌特征,探究分析了北京小月河滨河区内街道空间现状问题,包括界面和尺度等方面的问题。第叁章是论文的基础理论综述研究,主要对与本文相关的整体系统理论、视觉景观理论、城市意象五要素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研究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街道空间管控实践的管控方法,对小月河滨河区的街道空间管控得以引导借鉴。第四章是论文的探索性内容体系构建研究,首先提出基于城市整体风貌的街道空间管控原则,探讨了城市整体风貌的表现和载体。将城市整体风貌的表现分为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和商业活动风貌叁类,并着重分析了街道空间与城市风貌的相互关系。第五章为本论文的核心章节部分,主要针对现状的总结分析,在基于城市整体风貌的街道空间管控的目标与原则指导下,提出各种风貌类型下的街道空间管控策略,并针对小月河滨河区内的街道空间提出具体的引导性和强制性管控要求,并总结了复合风貌下的街道空间总体管控策略。第六章是论文的结尾与总结,其概括论文的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并对以后的城市整体风貌下的街道空间管控研究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怡,孙凯瑞,万程希[5](2016)在《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说明:重庆每年都会飞来很多候鸟,设计灵感来自于候鸟,提取了鸟儿起飞时的外形,来做一个鸟儿可以栖息,人类可以休息的灯光走廊。灯光走廊吸取了鸟巢的灵感,用错落的木条连接,在夜晚,灯光投射,影子如同树影斑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贴近自然。方案位于江边,如同一个温暖的家园等待着人们与候鸟的到来。(本文来源于《灯与照明》期刊2016年04期)

章亭亭[6](2016)在《城市滨河区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高淳区石固河景观概念规划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城市滨河景观概念入手,总结归纳规划设计要点,并以南京高淳区石固河码头节点景观概念规划设计为例,探究与当地发展相融合的景观规划设计途径。从石固河现状出发,以上位总体规划为指导,对整条河流进行功能定位研究,再由规划层面转向景观节点的概念设计,从节点问题入手,综合考虑文化、生态等方面,给出规划策略和设计指引,创造舒适宜人的景观,同时引导周边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6年16期)

章亭亭[7](2016)在《浅谈城市滨河区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高淳区石固河景观概念规划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河景观服务于两岸生活,是城市的重要名片。本文从城市滨河景观概念入手,总结归纳规划设计要点,并以南京高淳区石固河码头节点景观概念规划设计为例,探究与当地发展相融合的景观规划设计途径。从石固河现状出发,以上位总体规划为指导,对整条河流进行功能定位研究,再由规划层面转向景观节点的概念设计,从节点问题入手,综合考虑文化、生态等方面,给出规划策略和设计指引,创造舒适宜人的景观,同时引导周边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6年13期)

魏琛基[8](2016)在《青岛滨河区景观规划设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河景观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它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丰富了城市地域风貌。在青岛很长的一段历史里,人们只关心滨海景区的规划建设,而忽视滨河区发展和改造。现如今,青岛不仅要完善滨海景区,而且也要加大滨河区的景观规划力度,因此在建设大青岛的背景前提下,青岛滨河区景观规划建设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青岛李村河是市区的一条主要河流,全长17公里,流域面积52.3平方公里,覆盖了青岛市北部的居民区和工业区。李村河综合治理工程自2009年1月启动,经过两年半的深入整治,曾经“脏、乱、差”的李村河上游变成一道防洪标准适宜、两岸开发有序、生态景观和谐的靓丽风景线。李沧区也随之围绕李村河改造,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工程、旧村改造工程叁大工程,使李村河滨河区焕然一新,因此探究李村河滨河区改造成功案例,对于青岛市滨河区景观规划改造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青岛滨河区的有关状况,并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最终得出青岛滨河规划的亲水性、整体性、多样性等有关结论。(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张然[9](2016)在《基于历史文脉的滨河区更新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河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初始区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物质文明,是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是城市景观的精华所在。当前,滨河区的更新设计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热点,但很多更新设计不仅对城市历史人文环境造成很大破坏,而且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如何通过滨河区更新设计,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实现新时代的“城河共荣”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城河关系的演变历程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基于历史文脉的滨河区更新策略的相关内容。内容上首先指出研究和分析城河关系的演变历程是滨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而对城市滨河区在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和生态文明时期所历经的兴起、繁荣、衰落、重振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清晰的梳理,并总结出当前滨河区更新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以福泉沙河湿地公园更新设计方案作为基于历史文脉的更新策略在滨河地区实践应用的范例,以期对其他传统城市的滨河景观营造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农业文明时期的城河关系可以总结为“城河之恋”,先民们依水而居,河流对人类的生存和城市发展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工业文明时期,工厂林立在河流四周,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城河关系持续恶化,城河关系演变为“城河之争”。生态文明时期,滨水区的资源利用、开发改造、环境整治以及生态化、人性化的景观创造成为新的建设趋势,就此开启了“城河共荣”的新局面。2、与西方的“海洋文化”不同,我国城市是“江河文化”的一种延续。滨河区对于我国城市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我国的滨河区开发十余年的历史中,出现了诸如不顾城市延续性的大拆大建、单纯模仿丧失自身特色、把更新简化为美化甚至绿化、未能恰当的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赋予滨河区过高的经济期望等诸多问题。3、福泉市位于贵州中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有着“亚洲磷都”“水果之乡”“文化名城”的美誉。但福泉市当前的发展建设,陷入了“山美水不美”的境地。本文从福泉城河关系演变历程入手,对不同时期的城河关系进行了解读,并针对对沙河滨河区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全要素更新的解决办法,即把滨河区的每一个更新要素拆分后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叁种基于历史文脉滨河景观设计的表达方式,即:设计纪念性景观,缅怀历史瞬间;再现历史场景,呼唤场地记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景观的可持续。4、利用沙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实现福泉的“城河共荣”。方案确立了以沙河绿线宽度的划定为前提,以交通的通达性为必要条件,以历史文脉的演变与保留为必然要求的思想路线。通过对沙河滨河区叁个主要问题合理的解决以及对整体方案详细的解说,为基于历史文脉的滨河景观解决历史文化传承演变与更新发展建设的之间矛盾提供可行的解决方向,并为人自身历史感和归属感缺失的问题提供了借鉴方法。希望通过上述规划设计措施,真正实现福泉市的“城河共荣”。(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6-01)

陈可石,刘轩宇[10](2014)在《基于生态修复的城市滨河区景观改造研究——以美国圣安东尼奥河改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往往是城市形态及其文化的起源地,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滨河区作为城市景观、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点改造区域。文章就我国城市滨河区景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以美国圣安东尼奥河改造为例,探讨以修复生态系统为前提的城市滨河区景观改造,并从游憩系统、土地利用及文脉延续等角度,对我国现代城市中的滨河区景观改造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4年07期)

滨河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共享单车对人们的出行方式、城市环境、城市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带来改变,由于城市建设中较少考虑自行车需求,因此带来了交通拥堵、乱停乱放等诸多问题。如何在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中有效融入共享单车系统亟待展开研究。文章以多巴新城滨河景观为研究对象,对滨河景观中如何融入景观策略来有效解决共享单车对城市的影响进行策略研究,以期为后期规划实施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滨河区论文参考文献

[1].卢新潮,徐苏宁,刘羿伯,赵欣.寒地城市滨河区生态规划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

[2].尚珈羽,付尧.滨河区融入景观策略的共享单车系统设计——以多巴新城滨河景观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7

[3].任婧捷.文化景观在滨河区的艺术性表达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4].李思其.城市整体风貌视角下的北京小月河滨河区街道空间管控研究[D].重庆大学.2017

[5].刘怡,孙凯瑞,万程希.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J].灯与照明.2016

[6].章亭亭.城市滨河区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高淳区石固河景观概念规划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16

[7].章亭亭.浅谈城市滨河区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高淳区石固河景观概念规划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16

[8].魏琛基.青岛滨河区景观规划设计探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9].张然.基于历史文脉的滨河区更新策略研究[D].贵州大学.2016

[10].陈可石,刘轩宇.基于生态修复的城市滨河区景观改造研究——以美国圣安东尼奥河改造为例[J].生态经济.2014

标签:;  ;  ;  ;  

滨河区论文-卢新潮,徐苏宁,刘羿伯,赵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