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论辩规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因明学,叁支论式,论辩规则,法律论证
论辩规则论文文献综述
徐梦醒[1](2018)在《因明学论辩规则视域下的法律论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明学虽然属于佛教逻辑,但它所研究的论辩规则却具有普适性。因明论辩规则可以从语形、语义和语用叁个层面展开分析。因明学研究在特定情境下,论者如何试图通过诉诸言说论辩等言语行为实现与对方的有效交际,这一点和逻辑语用理论是相通的。法律论证和因明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源于论辩,因循逻辑,依赖语境。可以说,因明学中的叁支论式及其内含的论辩规则,对于法律论证规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徐康[2](2017)在《抽象论辩系统修正规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辩系统是一种可以在不一致的情境中进行非单调推理的形式体系。其基本思想是把推理进行分层,底层处理知识的表示、论证的构造、论证之间攻击关系的识别等,这一部分属于结构化论辩的研究内容;上层负责对论证之间冲突关系的处理,确定可接受的论证集合,获得理性主体可接受的结论,这一部分属于抽象论辩的研究范围。抽象论辩系统将论辩系统上层的推理视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主要研究抽象论辩框架及其语义描述。论证以及论证之间的攻击关系构成抽象论辩框架。在特定评价标准下得到的一组或几组可接受的论证集合是抽象论辩框架的语义。由于主体的资源和环境等不断变化,主体的推理知识和观察信息也相应不断变化。在抽象论辩系统中表现为论证及其攻击关系的动态变化。抽象论辩框架改变后,其语义也随之演化,这就是抽象论辩系统的动态性。抽象论辩框架的变化和论辩语义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果抽象论辩框架发生变化,那么其语义相应也发生变化;如果主体期望获得某一语义结论,那么根据该结论的要求,可改变原论辩框架的结构。二者的相互关系形成了抽象论辩系统动态性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动态论辩语义求解(如何依据论辩框架的变化来求解语义)和抽象论辩系统修正(如何依据论辩语义的变化来修正论辩框架)。本文研究抽象论辩系统的修正,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语义单调性的判定规则和强制外延的抽象论辩系统修正规则。另外,简单讨论了语义扩展的判定规则。语义扩展和语义单调性的判定规则通过两个步骤实现。首先判断抽象论辩框架的更新满足它们的条件。研究方法是从局部到整体:从添加(删除)论证的状态以及其直接后继论证的状态,判断整个抽象论辩系统的语义变化是否符合上述语义变化特征。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得到语义扩展和语义单调性的判定规则。这种分步的方法充分利用了论辩语义的方向性,有效地通过局部论辩语义的变化推断出整个论辩框架的语义变化情况。关于强制外延的系统修正规则,本文从相对的角度来描述它们,借助外延的结构特征以及外延与抽象论辩框架的论证集合、论证子集和各论证之间的关系,提出强制外延的系统限制和系统扩展的规则。本文更系统、更完善地分析了抽象论辩系统动态性,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更加全面。以往的文献没有考虑添加或者删除的论证对抽象论辩框架中其他论证状态的影响,尤其在删除论证的情况下,删除的论证的状态对语义变化的作用是很大的,且作为已知条件,将其纳入考虑范围能够得出更全面的结果。另外本文关于强制外延的修正规则的研究是一项新的工作。在以往对于论辩系统的修正规则的研究中,多考虑抽象论辩框架添加或者删除单个论证及关系的修正规则,或受限于抽象论辩框架的扩张方式(强扩张或者弱扩张)。本文的研究突破了这些限制,另外研究涉及多个语义,包括可相容语义、完全语义、稳定语义、优先语义和基语义,就涵盖的语义范围来讲,所得出的结论是完整的一般的结论。论辩系统的修正的基本思想借鉴了信念修正的概念,体现了抽象论辩系统变化的主动性。关于抽象论辩系统修正规则的研究可以简化新信息出现时,对新的论辩框架中的论证状态进行评估时的复杂性,在论辩策略设计中也能降低策略选择的难度。该理论在抽象论辩系统的动态语义求解、基于论辩的信念修正、多主体系统中的策略性论辩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01)
于隽[3](2011)在《从话语规则看媒介公共空间的有效建构——兼评民生论辩节目《民生大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领域,也作公共空间,是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民主政治理念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公共领域意指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公众对公共权威、政策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做出评判,可以形成某种公共意见。随着大众传媒对日常生活的渗透,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介凭借其在空间上的延展广度和传播中的易受性,拥(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欧阳健[4](2000)在《遵守论辩规则 切实探讨学术——评蔡义江先生《〈春柳堂诗稿〉释疑》》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由《感言》唤起的回忆和感言 《红楼梦学刊》2000年第1辑刊出了蔡义江先生的《千禧年红学感言》,不点名大加歪曲地“引用”我在金华召开的”99全国中青年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与他的一次私下交谈,说:“这位先生在宣讲新说前,刚对我说:‘您《〈春柳堂诗稿〉释疑(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00年04期)
论辩规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辩系统是一种可以在不一致的情境中进行非单调推理的形式体系。其基本思想是把推理进行分层,底层处理知识的表示、论证的构造、论证之间攻击关系的识别等,这一部分属于结构化论辩的研究内容;上层负责对论证之间冲突关系的处理,确定可接受的论证集合,获得理性主体可接受的结论,这一部分属于抽象论辩的研究范围。抽象论辩系统将论辩系统上层的推理视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主要研究抽象论辩框架及其语义描述。论证以及论证之间的攻击关系构成抽象论辩框架。在特定评价标准下得到的一组或几组可接受的论证集合是抽象论辩框架的语义。由于主体的资源和环境等不断变化,主体的推理知识和观察信息也相应不断变化。在抽象论辩系统中表现为论证及其攻击关系的动态变化。抽象论辩框架改变后,其语义也随之演化,这就是抽象论辩系统的动态性。抽象论辩框架的变化和论辩语义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果抽象论辩框架发生变化,那么其语义相应也发生变化;如果主体期望获得某一语义结论,那么根据该结论的要求,可改变原论辩框架的结构。二者的相互关系形成了抽象论辩系统动态性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动态论辩语义求解(如何依据论辩框架的变化来求解语义)和抽象论辩系统修正(如何依据论辩语义的变化来修正论辩框架)。本文研究抽象论辩系统的修正,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语义单调性的判定规则和强制外延的抽象论辩系统修正规则。另外,简单讨论了语义扩展的判定规则。语义扩展和语义单调性的判定规则通过两个步骤实现。首先判断抽象论辩框架的更新满足它们的条件。研究方法是从局部到整体:从添加(删除)论证的状态以及其直接后继论证的状态,判断整个抽象论辩系统的语义变化是否符合上述语义变化特征。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得到语义扩展和语义单调性的判定规则。这种分步的方法充分利用了论辩语义的方向性,有效地通过局部论辩语义的变化推断出整个论辩框架的语义变化情况。关于强制外延的系统修正规则,本文从相对的角度来描述它们,借助外延的结构特征以及外延与抽象论辩框架的论证集合、论证子集和各论证之间的关系,提出强制外延的系统限制和系统扩展的规则。本文更系统、更完善地分析了抽象论辩系统动态性,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更加全面。以往的文献没有考虑添加或者删除的论证对抽象论辩框架中其他论证状态的影响,尤其在删除论证的情况下,删除的论证的状态对语义变化的作用是很大的,且作为已知条件,将其纳入考虑范围能够得出更全面的结果。另外本文关于强制外延的修正规则的研究是一项新的工作。在以往对于论辩系统的修正规则的研究中,多考虑抽象论辩框架添加或者删除单个论证及关系的修正规则,或受限于抽象论辩框架的扩张方式(强扩张或者弱扩张)。本文的研究突破了这些限制,另外研究涉及多个语义,包括可相容语义、完全语义、稳定语义、优先语义和基语义,就涵盖的语义范围来讲,所得出的结论是完整的一般的结论。论辩系统的修正的基本思想借鉴了信念修正的概念,体现了抽象论辩系统变化的主动性。关于抽象论辩系统修正规则的研究可以简化新信息出现时,对新的论辩框架中的论证状态进行评估时的复杂性,在论辩策略设计中也能降低策略选择的难度。该理论在抽象论辩系统的动态语义求解、基于论辩的信念修正、多主体系统中的策略性论辩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论辩规则论文参考文献
[1].徐梦醒.因明学论辩规则视域下的法律论证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徐康.抽象论辩系统修正规则研究[D].浙江大学.2017
[3].于隽.从话语规则看媒介公共空间的有效建构——兼评民生论辩节目《民生大议》[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
[4].欧阳健.遵守论辩规则切实探讨学术——评蔡义江先生《〈春柳堂诗稿〉释疑》[J].明清小说研究.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