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克思正义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产正义,分配正义,配给正义,消费资料的分配
马克思正义观论文文献综述
董键铭[1](2019)在《生产正义还是分配正义——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研究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澄清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的合理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生产正义观念强调扬弃雇佣劳动关系及资本主义私有制与正义的实现间的必要性关系,并反对分配正义观念。但事实上,生产正义所反对的只是配给正义的观念,而"正义的环境"的存在意味着生产正义不能取消分配正义问题。与此同时,以社会基本结构为对象,关注生产资料的分配的分配正义观念是能够容纳生产正义观念的全部要求的。因此,将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理解为容纳生产正义的分配正义理论是合理并且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巩永丹[2](2019)在《马克思正义批判的尺度与限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人们赞成马克思把资本主义谴责为不正义,但对他发起正义批判所秉持的尺度却见仁见智。人们通常把生产方式、阶级利益和按需分配作为马克思正义批判的尺度,从而得出了大相径庭的结论。但是,马克思的正义批判是基于劳动本体论的"元尺度"和由此衍生的"次生尺度"的双重控诉。他依据"劳动历史唯物主义"开创了解释正义的新视角:即评判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正义,绝不能脱离现实的劳动关系,而应优先考虑历史唯物主义之"物"所内蕴的"劳动"及其衍生的物质生活关系。劳动本体论预指了劳动正义的优先性。资本主义之所以不正义,就在于它侵犯了人的劳动,违背了劳动正义原则,造成了人的生存意义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当然,马克思的正义批判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度",表现为事实评价和价值评价、解构性话语和建构性话语、描述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之间的不对等和不平衡。(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袁祖社[3](2019)在《社会正义视角下马克思正义思想研究的创新之作——评张全胜副教授新作《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正义问题与正义理论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论域。在此背景下,由西安财经大学张全胜副教授撰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研究》一书,该书是由张全胜主持并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研究(13BZX008)"的结项成果。与国内学界其他研究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着作相比,该成果跳出狭隘的法权正义、分配正义视角,从广义社会正义向度对马克思正义思想展开探研,具有如下几点创新:(本文来源于《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广旭[4](2019)在《财产权批判与正义——马克思对黑格尔正义观的批判与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是现代性法权正义的核心内涵。黑格尔的思辨法哲学不仅剖析了财产权的形而上学基础,而且以"生命的权利"和"贱民的反抗"向财产权的合法性发起挑战。黑格尔的挑战揭示了法权正义的内在缺陷,构建了批判和超越法权正义的国家哲学进路。马克思以财产权批判切入法权正义批判的理论视角受到黑格尔的影响,但在批判重心上实现了从"权利"到"资本"的转换。通过把财产权批判诉诸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马克思得以透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剖析法权正义的社会存在基础,开启了在资本批判中批判和超越法权正义的逻辑进路。(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吴育林,何香明[5](2019)在《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马克思发展正义观的新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当代中国对马克思发展正义观的实践探索和阐释,构成了当代中国阐释马克思发展正义观的最重要问题域。它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科学地从历史发展主体正义、人的发展正义、社会制度价值正义等方面科学地回答了"发展的主体是谁""发展是为了谁""怎样实现发展"等发展正义问题,对马克思发展正义观作出了新时代阐释。(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游朋轩[6](2019)在《精准扶贫的正义性价值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以来,"精准扶贫"治理已成为我国推进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手段,而要完全发挥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对其正义性内涵和价值的探究必不可少。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进程进行分析还是从社会整体发展的程度进行比较,"精准扶贫"治理都有着正义性的价值基础。如果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视域中,能够明确其经济正义、政治正义、价值正义的指向。推进"精准扶贫"治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为指导,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正义性价值体系的现实路径。(本文来源于《治理现代化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欧阳英[7](2019)在《马克思的权利观、正义观与生产力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观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史,有关权利问题的探究贯穿其思想始终,在正义观上马克思也有着关于道德正义、权利正义、分工正义与分配正义的多元化思考,同时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反映了他对权利问题、正义问题及其矛盾关系问题的充分认识与重要解决。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构想角度来看,他的生产力观在与权利观、正义观相联的过程中呈现出丰富的政治哲学意义,人们可以从权利、正义与生产力叁者的关系中重新认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深入认清马克思生产力观在其权利观与正义观中所发挥的统领作用。(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王峰明[8](2019)在《经济关系与分配正义——《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权利-正义观”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权利观和正义观进行互文性解读,就会发现:(1)从劳动时间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由于它依然是人们从社会获得生活资料的基础,所以,基于按劳分配的人的权利仍然是较为狭隘的。(2)从人所处其中的多重社会关系和由此决定的人的本质的多样性来看,由于按劳分配在确认一种关系(劳动关系)中人的平等权利的同时默认了其他关系中人的权利的不平等,所以,这种平等权利同一切权利一样,在内容上仍然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3)从对社会总产品的各项扣除来看,由于无论是生产资料的扣除还是消费资料的扣除,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所以,人的(分配)权利会受到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的制约。(4)如果说人性论是权利观和正义观的理论基础,那么,历史观就是人性论的理论基础。权利-正义观、人性论与社会-历史观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林进平[9](2019)在《论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叁种阐释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义在于合乎人性",这是很多正义论者潜藏的理论范式或预设。基于这样的理论视角来探寻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会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的不同解读而对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作出叁种不同的诠释:(1)正义在于与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相适应;(2)正义在于与合乎人的生产以及与人的生产方式相适应;(3)正义在于与人的需要相适应。客观地说,这叁种诠释都提出了一些富有启迪性的观点,但相较而言,第一种失于抽象,未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特色;第二种存在着还原论、机械决定论的痕迹;唯有第叁种最富有理论前景,其潜藏的理论解释力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印证。(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谢俊如,李思祁[10](2019)在《马克思与罗尔斯正义观的差异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虽然没有纯粹的对正义在伦理学上的论述,但是马克思从现实的生产关系出发,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非正义分配,以此为基础阐述了正义理论。而与此不同的是,罗尔斯则是从后天的分配关系上去论述正义问题。两者的对正义的阐述各有不同,但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社会现实层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克思正义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尽管人们赞成马克思把资本主义谴责为不正义,但对他发起正义批判所秉持的尺度却见仁见智。人们通常把生产方式、阶级利益和按需分配作为马克思正义批判的尺度,从而得出了大相径庭的结论。但是,马克思的正义批判是基于劳动本体论的"元尺度"和由此衍生的"次生尺度"的双重控诉。他依据"劳动历史唯物主义"开创了解释正义的新视角:即评判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正义,绝不能脱离现实的劳动关系,而应优先考虑历史唯物主义之"物"所内蕴的"劳动"及其衍生的物质生活关系。劳动本体论预指了劳动正义的优先性。资本主义之所以不正义,就在于它侵犯了人的劳动,违背了劳动正义原则,造成了人的生存意义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当然,马克思的正义批判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度",表现为事实评价和价值评价、解构性话语和建构性话语、描述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之间的不对等和不平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克思正义观论文参考文献
[1].董键铭.生产正义还是分配正义——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研究主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巩永丹.马克思正义批判的尺度与限度[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袁祖社.社会正义视角下马克思正义思想研究的创新之作——评张全胜副教授新作《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
[4].高广旭.财产权批判与正义——马克思对黑格尔正义观的批判与超越[J].哲学研究.2019
[5].吴育林,何香明.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马克思发展正义观的新阐释[J].贵州社会科学.2019
[6].游朋轩.精准扶贫的正义性价值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视角[J].治理现代化研究.2019
[7].欧阳英.马克思的权利观、正义观与生产力观[J].哲学研究.2019
[8].王峰明.经济关系与分配正义——《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权利-正义观”辨析[J].哲学研究.2019
[9].林进平.论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叁种阐释路径[J].哲学研究.2019
[10].谢俊如,李思祁.马克思与罗尔斯正义观的差异性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