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添加剂论文-苗芃,陈思,李晶,谢晓非

缓冲添加剂论文-苗芃,陈思,李晶,谢晓非

导读:本文包含了缓冲添加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险感知,食品安全事件,知识,态度

缓冲添加剂论文文献综述

苗芃,陈思,李晶,谢晓非[1](2018)在《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对食品添加剂态度的负性影响:知识的缓冲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增加了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感知,影响着人们在食品消费方面的态度及行为。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生产来说必不可少,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食品品质上担当重要的角色。虽然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且有益的,但公众普遍对食品添加剂本身持有不理性的负性态度。知识缺乏是导致公众误解食品添加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关注两个问题:第一,知识在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对食品添加剂态度影响中的作用。本研究认为知识可以帮助个体更多地将态度建立在对食品添加剂特征的认知解释上,较少地受到由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情绪体验的影响,从而降低对食品添加剂的负性态度;第二,如何有效地向公众普及食品添加剂知识。本研究认为与传统的专家视角科普方式相比,符合公众认知规律和关注点的焦点式科普是更有效的方法。研究1测量了被试的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食品添加剂态度,食品添加剂知识及食品安全知识。结果发现,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正向预测了食品添加剂的负性态度,知识的调节作用显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弱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对食品添加剂态度的影响。研究2中被试观看知识构成方式不同的视频材料并回答问题。本研究采用3(组别:焦点组/传统组/控制组)×3(时间点:时间点0/时间点1/时间点2)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被试分别在观看视频前(时间点0),观看视频后(时间点1)及一周后(时间点2)等叁个时间点上回答有关食品添加剂知识,态度和信任水平的条目。结果发现,焦点组显着提升了被试的食品添加剂知识水平和信任水平,降低了对食品添加剂的负性态度,而传统组和控制组对上述叁方面的改变没有显着影响。本研究的证据表明知识可以缓和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对食品添加剂态度的影响。从实际应用的方面来看,本研究有助于提高食品添加剂知识的科普效果。(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陈渝[2](2014)在《多羟基缓冲添加剂在环烯烃共聚物芯片电泳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和化学惰性,容易加工成型,是一种理想的微流控芯片制作材料。但是,未修饰的COC芯片表面疏水性较强,容易在电泳过程中吸附生物分子,严重影响分离柱效和分析灵敏度。由于这种吸附导致的不稳定的电渗流也会对实验的重复性带来不利影响。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含有特定基团或者自身结构具备某些特性的添加剂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研究了几种典型的多羟基类缓冲添加剂对COC芯片电泳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几种氨基化合物的快速分离分析。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对微全分析系统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微通道的改性技术、微流控分析常用的检测器以及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在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第二章:实验研究了以乙二醇、甘油、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纤维素(HPC)四种多羟基化合物分别作为缓冲溶液添加剂时,在未修饰的COC芯片上进行电泳分离的情况。在保证缓冲溶液的粘度相同、背景电解质的浓度相同、缓冲溶液的电导率以及pH相同的情况下,以叁种FITC衍生的生物胺作为考察对象,比较了缓冲添加剂结构中的羟基数目和其它性质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这些添加剂均可起到改善COC芯片电泳分离性能的作用,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的大分子PVA和HPC,可以通过形成凝胶结构或者由于自身结构的扭曲而在分离过程中起到筛分作用,使得电泳效果的改善要比小分子添加剂更有效。第叁章:建立了一种COC芯片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生物胺的方法。实验根据第二章的结论选择了HPC作为缓冲添加剂,以添加了2%HPC的10mM硼砂溶液作为缓冲,在分离电压为1800V、有效分离距离2.5cm的条件下,甲胺、邻甲苯胺、色胺、腐胺和尸胺可在2min内完成分离,它们的检测限(LOD)(S/N=3)为2.5-17nM,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4.0%和2.1%,甲胺和邻甲苯胺的线性范围为0.02-5μM,色胺、腐胺、尸胺的线性范围为0.05-10μM(相关系数r>0.99)。这种方法成功地用于鲤鱼和带鱼中色胺、腐胺、尸胺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83.6%-112.7%。第四章: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儿茶酚胺和氨基酸的COC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同样以HPC作为缓冲添加剂,在10mM硼砂溶液(pH9.5)添加2.5%HPC的条件下,两种儿茶酚胺和两种氨基酸在60s内达到基线分离,迁移时间和峰高的标准偏差分别低于3.2%和4.5%。该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被成功应用于运动饮料中儿茶酚胺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4-01)

刘倩,李燕清,杨艳敏,姚守拙[3](2009)在《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保护的纳米金作为缓冲添加剂用于毛细管电泳蛋白质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使用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毛细管电泳的缓冲添加剂用于同时分离酸性和碱性蛋白质.在酸性的缓冲条件下,只需要使用低浓度的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0.1mmol/L18-s-18)作为缓冲液的添加剂,就可以有效地抑制酸性和碱性蛋白质在毛细管壁的吸附,从而得到高效的蛋白质分离.实验表明,较小的胶束尺寸(如s=5~8)比大的胶束尺寸(如s<4或>10)能更有效地抑制酸性蛋白质的吸附.改变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中间基的长度能够对蛋白质的电泳淌度进行一定的调节,从而对分离的选择性进行一定的优化.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蛋白质迁移时间的日内和日间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0.8%和2.2%,回收率为79%到100.4%.另外,还考察了双子表面活性剂保护的金纳米颗粒用作毛细管电泳缓冲添加剂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实验表明,在缓冲液中加入纳米金能够缩短分析时间,并能小幅度地提高分离效率.最后,使用该方法分析了一系列复杂生物样品,包括血浆、红细胞和鸡蛋清样品,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B辑:化学)》期刊2009年10期)

陈新民[4](2005)在《小苏打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添喂蛋鸡。进入夏季,蛋鸡的产蛋率往往下降,蛋壳还易破碎。主要原因是气温过高,蛋鸡的呼吸加快,体内的二氧化碳损失多,影响了形成蛋壳所必需的钙的代谢。因此,在蛋鸡的日粮中,添加0.5%的小(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报》期刊2005-06-24)

徐国庆[5](1996)在《缓冲/回填材料与添加剂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缓冲/回填材料是高放废物处置库的重要工程屏障之一。本文着重讨论了处置库多道屏障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添加剂的选择和选择缓冲/回填材料时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铀矿地质》期刊1996年04期)

田畴[6](1992)在《碳酸氢钠可作动物缓冲饲料添加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刍动物喂饲精料较多时,很容易产生有机酸,扰乱了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活动,影响反刍动物机体对淀粉的利用,妨害维生素和菌体蛋白的合成,反刍动物体重就会日渐减轻。若是奶牛和奶羊,则产奶量下降,乳汁稀薄,乳脂率减低。这时的牛羊的食欲会显着减退,(本文来源于《河南畜牧兽医》期刊1992年01期)

田龙宾,李培庆,王树宁,魏刚才[7](1991)在《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牛的试验研究(第二报)》一文中研究指出1985年4~8月,曾于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实习牧场进行了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牛的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在蛋白质水平为13.36%的肉牛日粮中,添加1%的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试验牛提高日增重11.76%,精料消耗减少11.84%,每 kg 增重饲料成本降低6.85%。为了进一步研究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牛的效果,我们在前次试验的基础上进(本文来源于《黄牛杂志》期刊1991年03期)

田龙宾,李培庆,王树宁,魏刚才[8](1990)在《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牛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它可改善反刍家畜瘤胃发酵,促进瘤胃微生物活动,提高饲料利用率。本次试验用杂种肉牛6头、按对称原则分为两组,进行单因子对比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肉牛日粮中添加13.6%,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可提高日增重9.80%,降低饲料消耗成本4.08%、增重效果显着,经济效益良好。(本文来源于《黄牛杂志》期刊1990年01期)

田龙宾,李艳庆,王树宁,刘加璐[9](1990)在《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牛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它可以改善反刍家畜瘤胃发酵,促进瘤胃微生物活动,提高饲料利用率。为了进一步探讨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牛的效果,我们在1987年5—8月于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实习牧场,进行了本次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畜的选择与分组:根据试验要求,选择年龄、体重相似,营养状况中等,体质健康的夏杂1代阉牛2头,利杂1代阉牛2头,海杂1代阉牛2头,按照对称的原则,随(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1990年02期)

田龙宾,李培度,王树宁,魏刚才[10](1989)在《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牛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外对缓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非常重视,美国、日本已开始应用于生产。我们于1986年4—8月在校实习牧场进行了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牛的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牛的选择与分组选择健康的夏杂一代阉牛6头,利杂一代阉牛6头,海杂一代阉牛2头,根据品代、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分为类似的两组,每组7头。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试验组。(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1989年01期)

缓冲添加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和化学惰性,容易加工成型,是一种理想的微流控芯片制作材料。但是,未修饰的COC芯片表面疏水性较强,容易在电泳过程中吸附生物分子,严重影响分离柱效和分析灵敏度。由于这种吸附导致的不稳定的电渗流也会对实验的重复性带来不利影响。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含有特定基团或者自身结构具备某些特性的添加剂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研究了几种典型的多羟基类缓冲添加剂对COC芯片电泳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几种氨基化合物的快速分离分析。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对微全分析系统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微通道的改性技术、微流控分析常用的检测器以及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在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第二章:实验研究了以乙二醇、甘油、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纤维素(HPC)四种多羟基化合物分别作为缓冲溶液添加剂时,在未修饰的COC芯片上进行电泳分离的情况。在保证缓冲溶液的粘度相同、背景电解质的浓度相同、缓冲溶液的电导率以及pH相同的情况下,以叁种FITC衍生的生物胺作为考察对象,比较了缓冲添加剂结构中的羟基数目和其它性质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这些添加剂均可起到改善COC芯片电泳分离性能的作用,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的大分子PVA和HPC,可以通过形成凝胶结构或者由于自身结构的扭曲而在分离过程中起到筛分作用,使得电泳效果的改善要比小分子添加剂更有效。第叁章:建立了一种COC芯片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生物胺的方法。实验根据第二章的结论选择了HPC作为缓冲添加剂,以添加了2%HPC的10mM硼砂溶液作为缓冲,在分离电压为1800V、有效分离距离2.5cm的条件下,甲胺、邻甲苯胺、色胺、腐胺和尸胺可在2min内完成分离,它们的检测限(LOD)(S/N=3)为2.5-17nM,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4.0%和2.1%,甲胺和邻甲苯胺的线性范围为0.02-5μM,色胺、腐胺、尸胺的线性范围为0.05-10μM(相关系数r>0.99)。这种方法成功地用于鲤鱼和带鱼中色胺、腐胺、尸胺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83.6%-112.7%。第四章: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儿茶酚胺和氨基酸的COC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同样以HPC作为缓冲添加剂,在10mM硼砂溶液(pH9.5)添加2.5%HPC的条件下,两种儿茶酚胺和两种氨基酸在60s内达到基线分离,迁移时间和峰高的标准偏差分别低于3.2%和4.5%。该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被成功应用于运动饮料中儿茶酚胺的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冲添加剂论文参考文献

[1].苗芃,陈思,李晶,谢晓非.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对食品添加剂态度的负性影响:知识的缓冲效应[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2].陈渝.多羟基缓冲添加剂在环烯烃共聚物芯片电泳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4

[3].刘倩,李燕清,杨艳敏,姚守拙.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保护的纳米金作为缓冲添加剂用于毛细管电泳蛋白质分离[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

[4].陈新民.小苏打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N].湖北科技报.2005

[5].徐国庆.缓冲/回填材料与添加剂的选择[J].铀矿地质.1996

[6].田畴.碳酸氢钠可作动物缓冲饲料添加剂[J].河南畜牧兽医.1992

[7].田龙宾,李培庆,王树宁,魏刚才.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牛的试验研究(第二报)[J].黄牛杂志.1991

[8].田龙宾,李培庆,王树宁,魏刚才.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牛效果观察[J].黄牛杂志.1990

[9].田龙宾,李艳庆,王树宁,刘加璐.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牛效果观察[J].河南农业科学.1990

[10].田龙宾,李培度,王树宁,魏刚才.复合缓冲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牛试验[J].畜牧兽医杂志.1989

标签:;  ;  ;  ;  

缓冲添加剂论文-苗芃,陈思,李晶,谢晓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