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摆幅运算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摆幅输入,共源共栅放大器,偏置电路,恒定跨导
全摆幅运算放大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江龙[1](2013)在《全摆幅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全摆幅输入的运算放大器。通过恒定跨导结构实现互补输入差分对共模输入电压在轨到轨范围内对恒定跨导的控制。设计中在输出结构里使用了电流求和电路,以达到输出信号相加,实现单端输出的功能。采用Spectre进行仿真,电源电压5V时,低频增益84dB,单位增益带宽12MHz。(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3年02期)
潘学文[2](2009)在《低压低功耗全摆幅CMOS运算放大器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电池作为电源的电子产品得到广泛使用,迫切要求采用低电压的模拟电路来降低功耗,所以低电压、低功耗模拟电路设计技术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低压工作下,CMOS运放信号的动态范围减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降低。为了扩大信号的动态范围,低电压运放通常需要输入输出的信号范围能达到全摆幅(rail-to-rail)。然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threshold voltage)不会随着电源电压等比例降低,解决阈值电压对电源电压和输入信号的受限问题变得十分重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实用的电平位移(Level-Shifting)电路,为运放的输入级提供了良好的电平位移。整个电路采用CSMC 0.5μm工艺Level49的参数模型进行设计,输入级采用了NMOS管和PMOS管并联的互补差动输入对结构;中间级采用适合低电压工作的低压宽摆幅共源共栅(Cascode)结构;输出级采用传统的甲类放大器来得到轨至轨(rail-to-rail)的输出;频率补偿电路通过把补偿电容置于共源共栅器件的源级和输出结点之间,获得了高频的零点和极点分裂;基于与电源无关的偏置结构,设计了运放的偏置电路,为运放提供了稳定的偏置电压和偏置电流。用HSPICE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了仿真。在1.3V的工作电源下,运算放大器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和输出电压摆幅基本上达到了全摆幅,并能获得106dB的低频开环电压增益,5.2MHz单位增益带宽,55°的相位裕度;运放的电源抑制比为93dB,对运放的电源波动有较强的抑制能力;运放的共模抑制比约为115dB,有较强的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运放的正转换速率和负转换速率分别为2.9V/μs和6.7V/μs;运放的功耗为178μW;当电源电压降至或者小于NMOS与PMOS的阈值电压之和时,在任何共模输入电压下,该运放都能正常工作。电路结构简单紧凑,仿真结果与预先设定技术指标基本吻合,实现了低电压低功耗全摆幅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6-30)
许立峰,张平[3](2007)在《低压、恒跨导、全摆幅CMOS运算放大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和研究了一种新型的低压、恒跨导的全摆幅运算放大器,输入级采用带有补偿差分对的差分输入结构,输出为推挽结构,其输入输出均为全摆幅,整个电路采用标准的0.5umCMOS工艺参数进行设计,工作电压为3.0V低电源电压。模拟结果显示,在10KΩ和5pF电容负载下,运算放大器的直流开环增益为70dB,相位裕度72°,单位增益带宽为3.8MHz。(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期刊2007年22期)
王春锴,木霄易,邵丙铣[4](2007)在《一种电流跟踪补偿的输入输出全摆幅运算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工作在2.5V电压下、具有全摆幅输入与输出功能的两级CMOS运算放大器。通过一种简单有效的电流跟踪电路实现了输入跨导恒定的要求,这样使得频率补偿变得容易实现;为了降低功耗,输入级工作在弱反型区;输出级采用带有前馈控制电路的AB类输出电路,实现了输出信号的轨至轨。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功耗低、面积小、性能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07年05期)
盛权为,陈实,谢长焱[5](2006)在《一种低电压、全摆幅、恒跨导CMOS运算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一种常用两级低电压CMOS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中间增益级及输出级的原理电路图及它们的主要工作特性。输入级采用了NMOS管和PMOS管并联的互补差分输入对结构,使输入共模电压范围达到全摆幅(rail-to-rail),并采用了成比例的电流镜技术以实现输入级跨导的恒定;中间增益级采用了适合低电压工作的低压宽摆幅共源共栅结构的电流镜负载,提高了输出电阻,进而提高了增益,同时更好的实现了全摆幅特性;输出级采用了高效率的推挽共源极功率放大器,使输出电压摆幅基本上可以达到rail-to-rail;为了保证运放的稳定性与精确性,其基准电流源是采有一个带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为防止运放产生振荡,采用了带调零电阻的密勒补偿技术对运放进行频率补偿。用Hspice软件仿真(因篇幅有限从略)表明了运放较好地达到了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长沙医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谢长焱,何怡刚[6](2006)在《低电压全摆幅恒跨导CMOS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一种常用两级低电压CMOS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中间增益级及输出级的原理电路图,并阐述其主要工作特性.输入级采用了NMOS管和PMOS管并联的互补差分输入对结构,使输入共模电压范围达到全摆幅(rail-to-rail),并采用了成比例的电流镜技术以实现输入级跨导的恒定;中间增益级采用了适合低电压工作的低压宽摆幅共源共栅结构的电流镜负载,提高了输出电阻,进而提高了增益,同时更好的实现了全摆幅特性;输出级采用了高效率的推挽共源极功率放大器,使输出电压摆幅基本上可以达到全摆幅;为了保证运放的稳定性与精确性,其基准电流源采用一个带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为防止运放产生振荡,采用了带调零电阻的密勒补偿技术对运放进行频率补偿.(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5期)
刘凯,邵丙铣[7](2002)在《一种低电压全摆幅CMOS运算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工作于 3 V电压、输入输出均为全摆幅的两级 CMOS运算放大器。为使放大器有较小的静态功耗 ,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被偏置在弱反型区 ;输出级采用甲乙类共源输出级 ,以达到输出电压的全摆幅。模拟结果显示 ,在 1 0 kΩ负载下 ,运算放大器的直流开环增益为 81 d B,共模抑制比 91 d B;在 3 p F电容负载下 ,其单位增益带宽为 1 .8MHz,相位裕度 5 9°(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02年01期)
全摆幅运算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以电池作为电源的电子产品得到广泛使用,迫切要求采用低电压的模拟电路来降低功耗,所以低电压、低功耗模拟电路设计技术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低压工作下,CMOS运放信号的动态范围减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降低。为了扩大信号的动态范围,低电压运放通常需要输入输出的信号范围能达到全摆幅(rail-to-rail)。然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threshold voltage)不会随着电源电压等比例降低,解决阈值电压对电源电压和输入信号的受限问题变得十分重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实用的电平位移(Level-Shifting)电路,为运放的输入级提供了良好的电平位移。整个电路采用CSMC 0.5μm工艺Level49的参数模型进行设计,输入级采用了NMOS管和PMOS管并联的互补差动输入对结构;中间级采用适合低电压工作的低压宽摆幅共源共栅(Cascode)结构;输出级采用传统的甲类放大器来得到轨至轨(rail-to-rail)的输出;频率补偿电路通过把补偿电容置于共源共栅器件的源级和输出结点之间,获得了高频的零点和极点分裂;基于与电源无关的偏置结构,设计了运放的偏置电路,为运放提供了稳定的偏置电压和偏置电流。用HSPICE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了仿真。在1.3V的工作电源下,运算放大器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和输出电压摆幅基本上达到了全摆幅,并能获得106dB的低频开环电压增益,5.2MHz单位增益带宽,55°的相位裕度;运放的电源抑制比为93dB,对运放的电源波动有较强的抑制能力;运放的共模抑制比约为115dB,有较强的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运放的正转换速率和负转换速率分别为2.9V/μs和6.7V/μs;运放的功耗为178μW;当电源电压降至或者小于NMOS与PMOS的阈值电压之和时,在任何共模输入电压下,该运放都能正常工作。电路结构简单紧凑,仿真结果与预先设定技术指标基本吻合,实现了低电压低功耗全摆幅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摆幅运算放大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江龙.全摆幅运算放大器的设计[J].信息通信.2013
[2].潘学文.低压低功耗全摆幅CMOS运算放大器设计与仿真[D].中南大学.2009
[3].许立峰,张平.低压、恒跨导、全摆幅CMOS运算放大器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
[4].王春锴,木霄易,邵丙铣.一种电流跟踪补偿的输入输出全摆幅运算放大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
[5].盛权为,陈实,谢长焱.一种低电压、全摆幅、恒跨导CMOS运算放大器[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6
[6].谢长焱,何怡刚.低电压全摆幅恒跨导CMOS运算放大器的设计[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7].刘凯,邵丙铣.一种低电压全摆幅CMOS运算放大器[J].微电子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