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空气浓度升高论文-蒋倩,朱春梧,刘钢,徐习,陈晨

开放式空气浓度升高论文-蒋倩,朱春梧,刘钢,徐习,陈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开放式空气浓度升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FACE,籼稻,粳稻,稻米品质

开放式空气浓度升高论文文献综述

蒋倩,朱春梧,刘钢,徐习,陈晨[1](2019)在《籼稻和粳稻品种糙米矿质营养对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ACE(free-air CO_2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籼稻IIY084与粳稻WYJ23为试验对象,连续两年(2013、2014)研究糙米产量和矿质元素(Fe、Mn、Cu、Zn、Ni、Se)含量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IIY084与WYJ23籽粒和糙米产量增加,其中,糙米两年平均增产34.3%和16.3%。CO_2浓度升高连续两年降低IIY084糙米中Fe、Mn、Cu、Zn、Ni、Se含量,其两年平均分别降低了10.4%、13.4%、15.5%、11.7%、25.7%、3.2%,而WYJ23糙米中矿质营养含量未出现一致的下降现象。其中,2014年糙米Mn、Cu、Zn和Ni含量对CO_2浓度升高的负响应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外,糙米Fe(P<0.1,2014)、Mn(P<0.01,2013和2014)、Cu(P<0.1,2014)、Zn(P<0.01,2013和2014)、Ni(P<0.01,2014)、Se(P<0.05,2013; P<0.01,2014)含量在水稻品种间存在显着性差异。CO_2浓度升高不同程度地增加糙米中矿质元素积累量,6种元素两年平均增加2.1%~29.2%(IIY084)和12.8%~19.3%(WYJ23)。可见,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IIY084糙米中矿质元素含量较WYJ23有更明显的下降趋势,导致食用IIY084较WYJ23有更大的Fe、Mn、Cu、Zn、Ni、Se缺乏风险。因而,在确保粮食安全而进行增产品种选育时,应该优先选择矿质营养品质较高的水稻品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彭斌,赖上坤,李潘林,王云霞,周楠[2](2014)在《开放式空气中臭氧浓度升高对超级稻Ⅱ优084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中国稻田臭氧FACE(Free Air g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技术平台,以超级稻Ⅱ优084为供试材料,设置环境臭氧浓度(Ambient)和高臭氧浓度(平均比Ambient高约25%)2个水平,无蘖苗和一蘖苗2种秧苗类型,研究臭氧胁迫对超级稻大田期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与秧苗素质的互作。结果表明:(1)臭氧胁迫使Ⅱ优084全生育期缩短约7 d,使成熟期株高降低8%。(2)臭氧胁迫对结实期叶片胞间CO2浓度无明显影响,但使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着降低,且后期降幅大于前期。(3)高浓度臭氧使成熟期地上部总生物量平均下降24%,这主要与抽穗至成熟阶段物质生产量大幅下降有关。(4)高浓度臭氧对单位面积穗数没有影响,但每穗颖花数(-19%)、饱粒率(-12%)和饱粒重(-5%)均明显下降,空粒率和秕粒率大幅增加,最终导致水稻显着减产(-27%)。(5)尽管臭氧与秧苗类型间无显着互作效应,但臭氧胁迫对一蘖苗株高、叶片SPAD值、每穗颖花数、饱粒率、秕粒率和空粒率的影响程度均略小于无蘖苗。综上所述,高浓度臭氧环境下Ⅱ优084大幅减产主要是单穗库容量变小所致,亦与籽粒结实能力下降有关,而后者又与水稻生长后期光合生产明显受抑相关。(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吴越,胡静,宋学堂,刘古春,徐晓杰[3](2011)在《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中筋小麦扬麦14产量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我国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ree-air CO2 enrichment,FACE)研究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增高对中筋小麦扬麦14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显着增加小麦产量,平均增产13.83%;使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毎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8.14%、5.39%和2.7%,增产作用为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FACE处理使小麦最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增加5.51%和7.02%,显着增加小麦成熟期生物产量,增幅达12.10%,使小麦经济系数增加8.77%。(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王陈燕[4](2010)在《开放式空气中CO_2浓度升高(FACE)对籼稻品种颖花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最新报告预测20世纪中叶全球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将由目前的381μmol mol-1至少上升到550μmol mol-1。水稻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亦是中国第一大作物,绝大多数人以此为主食。水稻颖花形成(包括分化和退化)决定了每穗颖花数,进而对单位面积库容量和最终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开展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颖花形成影响的研究意义重大。2008-2009,本研究依托世界唯一的稻麦轮作生态系统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技术平台(32°35.5’N,119°42’E,中国江都),以常规籼稻镇籼96、扬稻6号、扬辐籼6号和扬稻8号为供试材料,CO2浓度设正常CO2(Ambient)和高CO2浓度(FACE,Ambient + 200μmol mol-1)2个水平,首次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籼稻品种每穗颖花现存数、分化数和退化数以及抽穗期单茎干重、吸氮(N)量及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有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FACE使所有供试品种每穗颖花现存数平均增加8.4朵,增幅为5.0%(p <0.01),其中扬稻6号、扬辐籼6号和扬稻8号每穗颖花现存数平均分别增加5.6%、3.4%和13.3%,而镇籼96每穗颖花现存数平均减少1.3%;2008、2009年FACE使所有供试品种每穗颖花现存数平均分别增加3.3%和7.2%。FACE使水稻每穗1、2次枝梗颖花现存数平均分别增加2.0和6.8朵,达极显着和显着水平。FACE对每穗1、2次枝梗颖花现存数占全穗颖花现存数的比例均无显着影响。FACE使每穗1、2次枝梗现存数略有增加,但达极显着和显着水平。FACE使每个2次枝梗颖花现存数极显着增加,但对每个1次枝梗颖花现存数没有影响。CO2×品种的互作对水稻每穗颖花现存数、每穗1次枝梗颖花现存数、每穗1次枝梗现存数和每个2次枝梗颖花现存数的影响均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CO2×年度的互作对水稻每穗1次枝梗颖花现存数和每穗1次枝梗现存数的影响达显着水平。2、FACE使所有供试品种每穗颖花分化数平均增加14.5朵,增幅为6.1%(p <0.01),其中镇籼96、扬稻6号、扬辐籼6号和扬稻8号每穗颖花分化数平均分别增加1.0%、8.0%、4.3%和11.6%;2008、2009年FACE使所有供试品种每穗颖花分化数平均分别增加3.0%和9.6%。FACE使水稻每穗1、2次枝梗颖花分化数平均分别增加2.2和12.3朵,均达极显着水平。FACE使每穗1次枝梗颖花分化数占全穗颖花分化数的比例减少0.8%,每穗2次枝梗颖花分化数占全穗颖花分化数的比例增加0.8%,达显着和极显着水平。FACE使每穗1、2次枝梗分化数略有增加,但均达极显着水平。FACE使每个2次枝梗颖花分化数极显着增加,但对每个1次枝梗颖花分化数没有影响。CO2×品种的互作对水稻每穗1次枝梗颖花分化数和每穗1次枝梗分化数的影响达显着水平;CO2×年度的互作对水稻每穗颖花分化数、每穗2次枝梗颖花分化数和每穗2次枝梗分化数的影响达显着水平。3、FACE使所有供试品种每穗颖花退化数平均增加6.0朵,增幅为8.9%(p <0.01),其中镇籼96、扬稻6号、扬辐籼6号和扬稻8号每穗颖花退化数平均分别增加6.9%、13.6%、6.8%和8.0%;2008、2009年FACE使所有品种每穗颖花退化数平均分别增加2.3%和14.5%。FACE对水稻每穗1次枝梗退化数、1次枝梗颖花退化数无显着影响,但使每穗2次枝梗退化数、2次枝梗颖花退化数极显着增加。FACE对每穗1、2次枝梗颖花退化数占全穗颖花退化数的比例均无显着影响。FACE对每个1、2次枝梗颖花退化数均无显着影响。CO2×品种的互作对以上参数均无显着影响;CO2×年度的互作对水稻每穗颖花退化数、每穗2次枝梗退化数和每穗2次枝梗颖花退化数的影响达极显着水平。4、水稻退化颖花可分为5种类型:退化1次枝梗上的1次退化颖花(1);现存1次枝梗上的1次退化颖花(2);退化1次枝梗上退化2次枝梗上的退化颖花(3);现存2次枝梗上退化的2次颖花(4);现存1次枝梗上退化2次枝梗上的退化颖花(5)。FACE对前4种类型的退化颖花数没有影响,但使第5种类型极显着增加9.1%。CO2×品种的互作对水稻退化1次枝梗上的1次退化颖花数和2次退化颖花数的影响达极显着水平;CO2×年度的互作对水稻现存2次枝梗上退化的2次颖花、现存1次枝梗上退化2次枝梗的退化颖花数的影响达极显着水平。5、水稻每穗颖花现存数可以分解为抽穗期单茎(地上部)干物重和每克干物质形成现存颖花数两个因子。FACE使所有供试品种抽穗期单茎干重平均增加11.2%,但使所有供试品种每克干物质形成现存颖花数平均减少4.2%,均达极显着水平。CO2×品种的互作对水稻抽穗期每克干物质形成现存颖花数的影响达极显着水平,但CO2×年度的互作对以上两个参数均无显着影响。6、水稻每穗颖花现存数可以分解为抽穗期单茎(地上部)吸氮量和每克氮素形成现存颖花数两个因子。FACE使所有供试品种抽穗期吸氮量平均减少2.6%,使所有供试品种每克氮素形成现存颖花数平均增加9.7%,后者达极显着水平。CO2×品种的互作对水稻抽穗期每克氮素形成现存颖花数的影响达极显着水平,但CO2×年度的互作对以上参数均无显着影响。7、FACE使所有供试品种抽穗期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有率平均分别增加10.2%、5.4%和7.6%,均达极显着水平。CO2×品种的互作对水稻抽穗期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有率的影响均未达显着水平,CO2×年度的互作对以上叁个参数均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0-05-01)

陈曦,朱建国,王亮,蒋德璐,颜健[5](2010)在《不同世代水稻与稗草竞争对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FACE)的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子代与0代水稻(Oryzasativa)和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的生长和竞争关系。结果表明,FACE条件下水稻/稗草比例为12∶1时,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子代水稻和稗草的生长和光合能力比0代都有所降低,其中水稻的子代干物质量与0代相比分别降低了18.8%和61.9%,子代净光合速率则分别降低了22.4%和27.8%;而稗草子代干物质量与为0代相比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则分别下降了34.5%和31.0%,子代净光合速率也分别下降了28.4%和16.3%。FACE条件下,两代水稻与稗草的竞争能力(子代的稻稗比)都随着生长期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稻稗干物质量比在分蘖期子代比0代增加了26.6%,而抽穗期则减少了44.1%;净光合速率稻稗比在分蘖期子代比0代增加了8.3%,抽穗期减少了13.8%,即FACE条件下子代水稻的竞争能力相比0代水稻在分蘖期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而在抽穗期却减弱。说明生长后期子代水稻/稗草的竞争已对FACE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6](2009)在《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小麦轮作土壤速效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小麦轮作土壤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处理,在不同氮水平下CO_2浓度升高使作物生物量增加,导致作物生长季对土壤钾的吸收增加,但并没有降低作物主要生长期土壤(0—5、5—15 cm土层)速效钾的含量;CO_2浓度升高使土壤速效钾增加的幅度在作物根际达6.3%~22.3%,在行间达3.7%~11.2%,且土壤速效钾增加的幅度在小麦季大于水稻季。表明根系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很大,因此,短期内土壤钾含量不会成为限制因素而影响作物对高CO_2浓度的响应,反而会增加土壤钾的有效性。但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土壤上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王明娜,罗卫红,孙彦坤,朱建国[7](2008)在《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冠层微气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农田开放式CO2浓度升高(Free-air CO2Enrichm ent,简称FACE)系统平台,于小麦拔节-成熟期进行作物冠层微气候要素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FACE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低于对照,倒一、倒二、倒叁叶的气孔导度比对照平均分别减少了28%、32%和26%,均达极显着水平(p<0.01);由于叶片气孔导度降低使得蒸腾降温作用减弱,导致白天FACE条件下小麦的冠层温度升高,开花-蜡熟期平均升高0.77℃,抽穗后最高达1.58℃;FACE系统中,白天小麦冠层内部空气温度比对照高0.12~0.98℃(最大差值),冠层顶部空气温度高0.03~0.7℃(最大差值),但冠层空气湿度均低于对照,冠层中部空气湿度最低差值在-0.3~-7个百分点;FACE处理对小麦冠层上方净辐射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08年04期)

徐长亮,李军营,谢辉,朱建国,范桂枝[8](2008)在《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粳稻和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为今后合理筛选育种材料提供依据。以粳稻Asominori与籼稻IR24为材料,田间试验,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2年在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大气CO2浓度增加200μmol/mol)和正常大气CO2浓度(约370μmol/mol)下,分析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与对照相比,两年内IR24和Asominori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等加工品质都显着降低了,降低幅度分别为-3.14%~-0.21%和-3.14%~-0.33%;FACE对水稻粒长、粒宽以及粒形无显着影响;但与对照相比,IR24和Asominori的垩白米率却由对照下的29.63%和30.81%显着降低至18.93%和24.78%;FACE对两品种精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无显着影响,但对RVA(RapidVis-cosity Analyzer)谱中各指标影响显着,其中FACE处理显着提高了两品种的最高粘度,而崩解值、消减值和糊化温度由于受到其它互作效应的影响两年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蒸煮食味品质变化复杂;此外,IR24和Asominori的粗蛋白含量由对照下的11.77%和10.23%显着降低至10.97%和9.91%。两年内,IR24和Asominori除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表现趋势相同外,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表现出籼稻IR24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程度大于粳稻Asominori。(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8年09期)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张雅丽[9](2005)在《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和N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ACE(freeair carbondioxid eenrichment)技术平台,设常CO2(ambientCO2)和高CO2(elevatedCO2,ambient+200μmol·mol-1)2个水平和常N(NN,250kgN·hm-2)和低N(LN,150kgN·hm-2)2个水平,研究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整个生长期生物量和氮(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使冬小麦各部分的生物量平均增加28.3%~44.5%,拔节期增幅最大,达36.8%~91.2%,而且NN处理的生物量增幅比LN处理低。CO2浓度升高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小麦的N含量,但是增加了N的吸收,在拔节期LN和NN处理下分别增加20.8%和29.2%。CO2浓度升高使小麦在拔节期NN处理的N相对吸收速率增加44.1%。说明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小麦会通过生物量的增加固定更多的C,增加对N养分的需求,应着重考虑提高小麦拔节期间的施氮肥水平。(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5年12期)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10](2005)在《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P、K吸收和C:N,C:P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ACE(Freeaircarbondioxideenrichment)技术平台,在两种氮肥施用水平上,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整个生长期P、K吸收和C∶N,C∶P比的影响。实验设常规CO2(AmbientCO2)和设计CO2(elevatedCO2,Ambient+200μmol·mol-1)两种CO2水平和常规氮(NN,250kgN·hm-2)和低氮(LN,150kgN·hm-2)两个N水平。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处理,高CO2浓度条件下,小麦叶的P浓度分别在分蘖期显着降低,LN处理降低幅度相对较大,叶、茎和穗的P浓度主要在成熟期增加,NN处理增加幅度相对较大;小麦不同部位的K浓度降低幅度在LN处理较大。但是小麦对P、K的吸收增加,并且在拔节期和成熟期达到显着水平,LN处理下对P的吸收增加幅度较大,NN处理对K的吸收增加幅度较大。由于CO2浓度升高,拔节期以前,小麦对P和K的相对吸收速率(RAR)分别增加33%(LN>NN)和37%(LN<NN),拔节期以后分别降低45%(LN>NN)和101%(LN>NN)。CO2浓度升高后主要显着增加了LN处理的C∶N比,但是C∶P比仅仅在分蘖期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开放式空气浓度升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依托中国稻田臭氧FACE(Free Air g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技术平台,以超级稻Ⅱ优084为供试材料,设置环境臭氧浓度(Ambient)和高臭氧浓度(平均比Ambient高约25%)2个水平,无蘖苗和一蘖苗2种秧苗类型,研究臭氧胁迫对超级稻大田期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与秧苗素质的互作。结果表明:(1)臭氧胁迫使Ⅱ优084全生育期缩短约7 d,使成熟期株高降低8%。(2)臭氧胁迫对结实期叶片胞间CO2浓度无明显影响,但使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着降低,且后期降幅大于前期。(3)高浓度臭氧使成熟期地上部总生物量平均下降24%,这主要与抽穗至成熟阶段物质生产量大幅下降有关。(4)高浓度臭氧对单位面积穗数没有影响,但每穗颖花数(-19%)、饱粒率(-12%)和饱粒重(-5%)均明显下降,空粒率和秕粒率大幅增加,最终导致水稻显着减产(-27%)。(5)尽管臭氧与秧苗类型间无显着互作效应,但臭氧胁迫对一蘖苗株高、叶片SPAD值、每穗颖花数、饱粒率、秕粒率和空粒率的影响程度均略小于无蘖苗。综上所述,高浓度臭氧环境下Ⅱ优084大幅减产主要是单穗库容量变小所致,亦与籽粒结实能力下降有关,而后者又与水稻生长后期光合生产明显受抑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开放式空气浓度升高论文参考文献

[1].蒋倩,朱春梧,刘钢,徐习,陈晨.籼稻和粳稻品种糙米矿质营养对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J].生态学杂志.2019

[2].彭斌,赖上坤,李潘林,王云霞,周楠.开放式空气中臭氧浓度升高对超级稻Ⅱ优084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

[3].吴越,胡静,宋学堂,刘古春,徐晓杰.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中筋小麦扬麦14产量形成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1

[4].王陈燕.开放式空气中CO_2浓度升高(FACE)对籼稻品种颖花形成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

[5].陈曦,朱建国,王亮,蒋德璐,颜健.不同世代水稻与稗草竞争对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FACE)的适应[J].中国水稻科学.2010

[6].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小麦轮作土壤速效钾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

[7].王明娜,罗卫红,孙彦坤,朱建国.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冠层微气候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8

[8].徐长亮,李军营,谢辉,朱建国,范桂枝.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

[9].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张雅丽.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和N吸收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5

[10].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P、K吸收和C:N,C:P比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

标签:;  ;  ;  ;  

开放式空气浓度升高论文-蒋倩,朱春梧,刘钢,徐习,陈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