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热回收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溶液式全热回收器,设计方法,全热回收效率,节能潜力
全热回收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婷婷,殷勇高[1](2015)在《溶液式全热回收器设计方法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回收技术能有效利用室内排风能量缓解新风能耗巨大的问题,新兴的溶液式全热回收器可避免板翅式和转轮式全热回收器引起的交叉污染问题,节能潜力大,在湿热地区应用前景广阔。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溶液式全热回收器的设计方法,以南京地区为例设计出了额定新风量1000m3/h的两级溶液式全热回收器,设计工况下全热回收效率达60%;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装置变工况热回收性能,模拟结果表明随新风温度或含湿量增高,其全热回收效率稳定,在南京地区夏季运行约节能3415k W·h。研究结果可为溶液式全热回收装置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传热传质学专辑》期刊2015-05-09)
方继华,谷波,张杰[2](2014)在《转轮式全热回收器的数学模型与变工况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转轮式全热回收器的数学模型,与现有文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并利用此模型研究了迎面风速、新排风比、新风温度(含湿量不变或相对湿度不变)、新风含湿量的变化对转轮热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迎面风速的增大,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均降低;随排风量与新风量之比增大,或新风温度的升高(相对湿度不变时),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均增大;随新风温度的升高(含湿量不变时),转轮的显热效率增大,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降低;随新风含湿量增大,转轮的显热效率不变,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升高.(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方继华,谷波,张杰[3](2013)在《基于热湿交换模型的转轮式全热回收器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转轮式全热回收器的数学模型,与已知文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利用此模型研究了迎面风速、新排风比、新风温度(定含湿量或定相对湿度)、新风湿度的变化对转轮热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迎面风速的增大,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都降低;随排风量与新风量之比增大,或新风温度的升高(定相对湿度),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都增大;随新风温度的升高(定含湿量),转轮的显热效率增大,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降低;随新风湿度增大,转轮的显热效率不变,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升高。(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1-05)
周根明,訾新立,孔祥雷,姜继鼎[4](2013)在《食用菌培育室热管式全热回收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目前各种空气能量回收器形式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食用菌培育室新风和排风间不能交叉污染以及冬夏季的室外新风与培育室排风的焓差大于显热差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热管式全热回收器;以上海地区3000 m3/h风量的能量回收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培育室夏季负荷分析和可回收能量的计算,完成了铜-氟里昂热管式能量回收器的设计;对所设计的热管式全热回收器进行了初步性能试验与经济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回收器传热性能良好,负荷能满足实际需求.经济性分析表明:该回收器经过一年的运行,节约的电费即可回收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梁才航[5](2013)在《基于高分子透湿膜的全热回收器的传热传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高分子透湿膜的全热回收器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换热器。为了更好地揭示膜换热器内部的传热传质过程,对膜全热回收器建立了空气侧、膜侧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研究全热回收器的传热传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膜的热阻对显热交换的影响不大,而膜的湿阻对潜热交换有较大的影响。膜的厚度很小,湿扩散系数很大,因此膜的湿阻较小,使得新风和排风的潜热交换非常充分,结果基于透湿膜的全热回收器的潜热效率很高,达到60%以上,比基于纸的全热回收器的潜热效率高20%左右。(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3年14期)
梁才航[6](2013)在《基于高分子透湿膜的全热回收器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透湿膜设计制造了一台平行流道结构的全热换热器,并在焓差实验室对其进行性能测试。试验研究了室内侧的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的条件下,迎面风速变化、新风温度变化、新风相对湿度变化时对全热换热器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阻力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在较高的迎面风速的条件下,全热换热器仍然具有较高的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分别在70%~85%和60%~75%之间。温度和湿度变化对显热效率的影响很小,而对潜热效率的影响很大。随着新风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大,潜热效率也随着增大。在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基于高分子透湿膜的全热回收器具有较高的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表明了这种换热器在南方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3年04期)
褚伟鹏,解国珍,王荣,王亮亮[7](2013)在《填料喷淋型全热回收器建模仿真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填料喷淋型全热回收器中实际热质交换情况,通过合理简化假设,得出了空气与水热量和质量交换的数学模型;将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分析了填料高度对能量吸收装置出口水温、空气出口焓值的影响;分析了填料高度对填料喷淋型全热回收器换热效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四川)》期刊2013年01期)
杨光,汤广发[8](2011)在《一种全热回收器的设计开发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一种全热回收器的设计及开发过程,并通过实验测试,研究分析了室内外温差、湿度差、焓差对全热回收器效率的影响;探讨比较了全热回收器与普通热管的节能性。(本文来源于《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期刊2011年06期)
腊栋,蔡世佳,代彦军,蒋祚贤[9](2008)在《基于不同干燥剂的焓轮式全热回收器特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焓轮式全热回收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研究了硅胶、氯化锂和硅胶-氯化锂复合材料作为吸湿剂时,转轮转速、转轮厚度和迎面风速的变化对回收器焓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焓轮式全热回收器,复合干燥剂与硅胶和氯化锂相比具有更大优越性,且存在最佳的转轮转速、转轮厚度和迎面风速,在计算条件下,对应各参数值分别为12 r·min~(-1)、100 mm和1.2 m·s~(-1)。(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8年S2期)
腊栋,代彦军,蒋祚贤,蔡世佳[10](2008)在《基于不同干燥剂的焓轮式全热回收器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焓轮式全热回收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研究了硅胶、氯化锂和硅胶-氯化锂复合材料作为吸湿剂时,转轮转速、转轮厚度和迎面风速的变化对回收器焓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焓轮式全热回收器,复合干燥剂与硅胶和氯化锂相比具有更大优越性,且存在最佳的转轮转速、转轮厚度和迎面风速,在计算条件下,对应各参数值分别为:12r·min-1,100mm和1.2m·s-1。(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8-04)
全热回收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转轮式全热回收器的数学模型,与现有文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并利用此模型研究了迎面风速、新排风比、新风温度(含湿量不变或相对湿度不变)、新风含湿量的变化对转轮热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迎面风速的增大,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均降低;随排风量与新风量之比增大,或新风温度的升高(相对湿度不变时),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均增大;随新风温度的升高(含湿量不变时),转轮的显热效率增大,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降低;随新风含湿量增大,转轮的显热效率不变,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升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热回收器论文参考文献
[1].陈婷婷,殷勇高.溶液式全热回收器设计方法及性能分析[C].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传热传质学专辑.2015
[2].方继华,谷波,张杰.转轮式全热回收器的数学模型与变工况性能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
[3].方继华,谷波,张杰.基于热湿交换模型的转轮式全热回收器性能分析[C].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4].周根明,訾新立,孔祥雷,姜继鼎.食用菌培育室热管式全热回收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5].梁才航.基于高分子透湿膜的全热回收器的传热传质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
[6].梁才航.基于高分子透湿膜的全热回收器的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13
[7].褚伟鹏,解国珍,王荣,王亮亮.填料喷淋型全热回收器建模仿真及应用[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3
[8].杨光,汤广发.一种全热回收器的设计开发与实验研究[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1
[9].腊栋,蔡世佳,代彦军,蒋祚贤.基于不同干燥剂的焓轮式全热回收器特性数值模拟[J].化工学报.2008
[10].腊栋,代彦军,蒋祚贤,蔡世佳.基于不同干燥剂的焓轮式全热回收器性能分析[C].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