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赤水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贵州赤水,晚白垩世,构造意义,四川盆地
赤水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曹锐,颜照坤,王智勇,强坤,陈修风[1](2019)在《贵州赤水地区晚白垩世古流向特征及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赤水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晚白垩世时期该地区沉积了一套厚达1300m的陆相地层。本文通过地表露头的古流向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详细研究赤水地区晚白垩世沉积充填过程及构造意义。赤水地区晚白垩世早期辫状河的古流向为自北东向南西,表明碎屑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侧和东侧。根据物源、地层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推断,赤水地区晚白垩世的陆相沉积盆地属于陆内前陆盆地,陆内造山带位于盆地东侧。晚白垩世陆内前陆盆地的形成,可能受控于此阶段华南的构造挤压事件形成的陆内造山作用。(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沈闵综[2](2019)在《赤水市多举措推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年来,赤水市以维护和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抓好民族工作,切实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强化宣传引领。该市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走访入户、设立宣传咨询台、制作宣传横幅、播放民族乐曲等方(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报》期刊2019-05-07)
江波,严焱诚[3](2019)在《高陡构造地区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认识——以贵州赤水地区林滩场林页1HF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赤水林滩场构造林页1HF井是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在林滩场构造部署的首口页岩气水平井,以钻探龙马溪组页岩气为目的,完钻井深5 055 m。该井钻进中面临地层倾角大、易井斜、表层溶洞性漏失、须家河组地层可钻性差、斜井段页岩层稳定性差、水平段长、轨迹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综合应用了清水强钻、防斜打直、连续取心、地质导向LWD和强封堵油基钻井液等钻井关键技术,实钻表明,直导眼井底水平位移59.03m、平均取心收获率95.14%、轨迹平滑、水平段长1 524.19 m、轨迹在目标层段中穿行、套管一次性下到位等指标均达设计要求,为后续完井压裂等提供了合格井筒条件。该井应用的清水强钻、地质导向LWD和强封堵油基钻井液等钻井关键技术效果明显,认为该井形成的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可为林滩场构造或其他区域钻页岩气水平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2019年01期)
龙培仲,董静,付师春,何焱平[4](2018)在《贵州赤水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综合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林下经济不同的发展模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部门提供等方式收集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林下经济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计算赤水4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效益值并排序。结果表明:森林旅游综合效益最好,效益值为0. 9126;其次是林下种植,效益值为0. 3461;第3是林下养殖,效益值为0. 1218;林下采集加工最差,效益值为0. 0299。建议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当前林下经济发展形势和生态资源优势,按照侧重发展、统筹推进的原则,稳步推进森林旅游,转变思路发展林下种植,适度规模经营林下养殖,创新开发林下采集加工。(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周璐[5](2018)在《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与对策建议——以贵州省赤水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赤水市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兴市"战略,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基于对该市的实地调查,本文分析了该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措施及成效,该市全力做好申报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抓好景区建设,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着。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度假旅游》期刊2018年06期)
伍仕强,姜朝林[6](2018)在《适宜赤水地区白芨繁殖与栽培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芨是兰科植物之中最具有经济和药用价值的植物,由于其药用价值比较高,在赤水地区有野生白芨生长,说明赤水可以种植白芨。近年来,由于白芨产品市场看好,在赤水从2015年开始引种试验,初步取得成功。本文分析了在赤水气候条件下,白芨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供种植企业和农户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万开华,李家佑[7](2017)在《赤水市丹霞地区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测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贵州省赤水市丹霞地区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的持水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树种林冠层的持水量与植被的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枯落物持水量与自身的累积量同样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枯枝落叶层越厚,土壤的储水能力越强。(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7年22期)
廖小锋,肖玖军,谢元贵,卢兰,谢刚[8](2017)在《贵州赤水低山河谷地区典型小流域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以赤水市长期镇半山沟小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贵州赤水低山河谷地区典型小流域——赤水市长期镇半山沟小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看,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及部分土壤养分出现了下游>上游>中游的现象。(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耕作层土壤容重表现为旱地>竹林>树林>水田,土壤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则表现为水田>树林>竹林>旱地,树林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均高于竹林土壤,水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及全磷、全钾含量均略高于旱地,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略低于旱地。(3)从土壤剖面分布看,土壤容重、p 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田间持水量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呈现出从上往下依次递减的趋势,而水田的钾素含量呈现出自上而下先增大后减少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7年06期)
田梦娜[9](2017)在《川东南赤水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成藏控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地震剖面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平衡剖面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川东南赤水地区构造及演化特征,同时采用构造砂箱模拟手段对研究区滑脱层形成上下两套不匹配构造变形的控制因素及变形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构造对下伏深层-超深层油气藏的保存作用,从而为川东南地区深层油气成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区整体构造呈现由盆外到盆内变形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受SE-NW和SW-NE两个方向应力场同时迭加作用,造成了现今两组构造形迹的分布,其构造变形及演化主要受中上寒武统膏盐岩滑脱层控制,形成滑脱层上、下不同的构造变形样式:滑脱层之上构造变形晚且变形强,背、向斜连续相间分布,褶皱几何形态受控于核部或两翼发育的大型逆断层,滑脱层于背斜核部加厚并向两翼逐渐减薄,断层向下终止于滑脱层内;滑脱层之下地层构造稳定,变形强度较弱,仅局部有小的隆起。滑脱层之上地层位移缩短量是滑脱层之下的6.4-10倍,形成断滑与断展的复合构造,其变形程度和变形特征不仅受滑脱层控制还与变形快慢有关。以川东南地层条件为约束所进行的砂箱模拟实验验证了上述结论。因此,研究区中上寒武统滑脱层作为时代最老、厚度最大的一套滑脱层直接影响了川东南赤水地区多条断层的形成演化、褶皱形态的变化和西门构造区双层构造样式的形成。在此研究基础上根据区域挤压的强弱程度和滑脱层的分布,可以将川东南地区构造对油气保存条件的差异划分为叁个带:(1)造山带-盆地边缘强变形带;(2)盆地边缘-川东南北东部中强变形带;(3)盆地边缘-盆内赤水地区弱变形带。川东南地区早期构造保存条件较好,推测其油气成藏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二迭纪-叁迭纪形成灯影组古油藏→叁迭纪-侏罗纪油裂解形成古气藏→晚白垩世古气藏调整和破坏阶段。在强至中强变形带保存条件变差,油气直接通过断层或侧向运移逸散。但盆地内弱变形带,滑脱层之下圈闭条件持续存在,侧向及垂向保藏条件均比其余地区好,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宋娜,金钱[10](2016)在《论清代川盐入黔对赤水地区经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川盐入黔作为川黔沟通的重要渠道,对于盐运沿线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赤水地区位于川黔两地的交界线,乃仁岸盐运的重要中转站,由此对赤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促进了赤水地区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与人口从业结构的多样化,形成了盐路上丰富的古盐运文化。(本文来源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赤水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近年来,赤水市以维护和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抓好民族工作,切实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强化宣传引领。该市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走访入户、设立宣传咨询台、制作宣传横幅、播放民族乐曲等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赤水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曹锐,颜照坤,王智勇,强坤,陈修风.贵州赤水地区晚白垩世古流向特征及构造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9
[2].沈闵综.赤水市多举措推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N].贵州民族报.2019
[3].江波,严焱诚.高陡构造地区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认识——以贵州赤水地区林滩场林页1HF为例[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9
[4].龙培仲,董静,付师春,何焱平.贵州赤水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综合效益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8
[5].周璐.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与对策建议——以贵州省赤水市为例[J].度假旅游.2018
[6].伍仕强,姜朝林.适宜赤水地区白芨繁殖与栽培技术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8
[7].万开华,李家佑.赤水市丹霞地区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测定分析[J].农技服务.2017
[8].廖小锋,肖玖军,谢元贵,卢兰,谢刚.贵州赤水低山河谷地区典型小流域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以赤水市长期镇半山沟小流域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17
[9].田梦娜.川东南赤水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成藏控制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
[10].宋娜,金钱.论清代川盐入黔对赤水地区经济的影响[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