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视觉陷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现象,网红,新媒体,图形海报
视觉陷阱论文文献综述
英汉文[1](2018)在《“网红”陷阱: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网红现象”负面效应的视觉设计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时代,得益于通讯技术的进步,社会大众在网络广泛的拥有了发言的权利,而“网红现象”正是在此种环境中产生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使其成为现阶段特有的社会现象。而“网红现象”本身作为网络文化主要衍生现象有其利也有其弊,其中蕴含着当今社会现象中最值得关注的深层次部分。随着中国作为世界互联网人口最多的国家,一切与互联网有关的事物都将深入到最广大网民的生活中,深刻改变着公民社会传统和社会秩序。互联网具有匿名的环境、远距离沟通的特性,这些特性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系统,在这里内容丰富又泥沙俱下,各种事物应有尽有。所以笔者认为如果能透彻了解“网红现象”,就能深入了解当前社会文化和道德变化的趋势。而研究“网红现象”也是研究现代中国社会现象的一个切入点。一方面,不能放任“网红现象”无序的“野蛮生长”,必须要在主观上树立正面的“网红现象”。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扼制“网红现象”中所产生的负面现象。在设计研究中,为了对主题的准确把控,笔者剖析了“网红现象”产生的本质,列举并总结概括了目前所有的“网红现象”类别,并在分析整理了设计思路的同时,确定了主题将专注于揭示“网红现象”中对于社会有危害的部分。笔者以此目标确定设计的主题为《“网红”陷阱: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网红现象”负面效应的视觉设计思考》。在设计中,笔者对主题“网红现象”这一主题进行了分类,抓住其所表现的典型现象,通过象征、夸张等手法来进行创意设计表现。在剖析“网红现象”本质的同时,笔者也努力地探索尝试“事物自己去表现事物本身”的设计理念。通过简化图形海报简约又不失风趣的表现方式,来阐释“网红现象”中对社会有危害的组成部分,以达到警示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12-01)
赵涛[2](2013)在《警惕:电视广告的视觉陷阱》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广告汲取了文学、美学的丰富营养而愈来愈体现出形式感和艺术性。可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极端和片面的表达却凸显了一个极为明显却有具又隐蔽性的事实,这就是:电视广告的营利目的使得它先天地具有反美学的性质。 电视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常常被女权主(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3-12-09)
祖军慧,沈向红[3](2012)在《谨防视觉愉悦决策陷阱》一文中研究指出错看东西南北,则颠倒日月晨昏。什么意思呢?恕卑职愚见,这话的大致意思是说,看人看事看物,包括看时,不能看走了眼,若是看走眼了,轻则误了时辰,重则误了人生,甚至会毁了江山。尤其是看错了人,会使苦苦寄托的愿望,同想得到的结果大相径庭,甚至是南辕北辙,最终是播下龙种,收获跳蚤。街亭失守,诸葛亮恐怕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错看错用了等同(本文来源于《文学界(理论版)》期刊2012年11期)
王建华[4](2012)在《电视新闻视觉表达的六类陷阱》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电视新闻中"视觉建构"的作用越来越强大,一些新的问题,如视觉谎言、视觉剪裁、虚拟影像等情况的出现并运用,对受众造成误导,违背了真实、客观、公正等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国》期刊2012年05期)
王超鹰[5](2007)在《品牌视觉定位的陷阱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餐饮品牌的定位,是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认同和价值理解的一部分。从中国传统的“色香味”概念上我们就已经知道,视觉定位的不同会主动的让消费者知道某个餐饮品牌与另外一个餐饮品牌的定位差异,而所谓“色”的优秀表现一定在主动地告诉消费者它比其它竞争品牌都要好。(本文来源于《上海调味品》期刊2007年04期)
南宫梅芳[6](2006)在《视觉的陷阱——他者的误认》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法国当代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拉康解构了自我的中心地位,解构了主体,把精神分析学派带入一个新的领域。作为他的一切其它理论发展的基石,镜像阶段理论是研究自我的结构化,自己第一次将自身称为“我”的阶段。但是镜像阶段对自我的意识和对他者的认同虽然使人能够获得对自身的第一次确认,但是这种来自“镜中像”的确认却是视觉给我们的陷阱,一个影响一生的误认。(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宋永进[7](2006)在《“视觉冲击力”:当代绘画的审美陷阱》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视觉冲击力”已经成了许多画家获取画面现代感和招引观者视线的一个关键法宝。绘画作品感染人首先是从视觉感受开始的,强调“视觉冲击力”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视觉冲击力”果真是品评当代绘画的一个尺度么?(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馆》期刊2006年04期)
宋永进[8](2006)在《“视觉冲击力”:当代绘画的审美陷阱》一文中研究指出_ 当前,"视觉冲击力"已经成了许多画家获取画面现代感和招引观者视线的一个关键法宝。绘画作品感染人首先是从视觉感受开始的,强调"视觉冲击力"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十几年前,自己曾对学生吹嘘"视觉冲击力"的"神奇功效",并博得阵阵掌声,竟颇以为时髦而前卫。转眼之间,"视觉冲击力"已经成了美术界人尽皆知的流(本文来源于《中国书画》期刊2006年04期)
宋永进[9](2006)在《“视觉冲击力”:当代绘画的审美陷阱》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视觉冲击力”已经成了许多画家获取画面现代感和招引观者视线的一个关键法宝。绘画作品感染人首先是从视觉感受开始的,强调“视觉冲击力”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十几年前,自己曾对学生吹嘘“视觉冲击力”的“神奇功效”,并博得阵阵掌声,竟颇以为时髦而前卫。转眼之(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06-03-18)
翟晶[10](2003)在《视觉的陷阱——乔托的阿雷纳礼拜堂壁画》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年9月27日至2003年1月26日,台湾帝门艺术中心与国父纪念馆举办了大型展览“圣堂教父——意大利艺术国宝乔托”,展出了叁件乔托壁画原作和九件受乔托影响的同时代作品。这次展览还别出心裁地将乔托主要作品的所在地:帕多瓦阿雷纳礼拜堂(又称斯克罗维尼礼(本文来源于《世界美术》期刊2003年03期)
视觉陷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视广告汲取了文学、美学的丰富营养而愈来愈体现出形式感和艺术性。可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极端和片面的表达却凸显了一个极为明显却有具又隐蔽性的事实,这就是:电视广告的营利目的使得它先天地具有反美学的性质。 电视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常常被女权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觉陷阱论文参考文献
[1].英汉文.“网红”陷阱: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网红现象”负面效应的视觉设计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赵涛.警惕:电视广告的视觉陷阱[N].光明日报.2013
[3].祖军慧,沈向红.谨防视觉愉悦决策陷阱[J].文学界(理论版).2012
[4].王建华.电视新闻视觉表达的六类陷阱[J].中国.2012
[5].王超鹰.品牌视觉定位的陷阱再分析[J].上海调味品.2007
[6].南宫梅芳.视觉的陷阱——他者的误认[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宋永进.“视觉冲击力”:当代绘画的审美陷阱[J].中国美术馆.2006
[8].宋永进.“视觉冲击力”:当代绘画的审美陷阱[J].中国书画.2006
[9].宋永进.“视觉冲击力”:当代绘画的审美陷阱[N].美术报.2006
[10].翟晶.视觉的陷阱——乔托的阿雷纳礼拜堂壁画[J].世界美术.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