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隐喻论文-叶馨

诗学隐喻论文-叶馨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学隐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影片,长镜头,火车,陈升

诗学隐喻论文文献综述

叶馨[1](2017)在《《路边野餐》:时空建构与诗学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2016),以镜中镜、长镜头、画面迭化、时光流转、现实与梦境交织等虚实结合的手法,以频繁出现的诗歌、手表、时钟、野人、镭射彩灯、苗族蜡染、红丝带、花衬衫、芦笙、磁带、蓝色绣花鞋、电风扇、手电筒、绿皮火车等多义性诗化意象,打造出一部"中国式魔幻现实主义"之作。一、时间:静态拉伸与变形(本文来源于《创作与评论》期刊2017年16期)

肖艳丽,朱全国[2](2014)在《诗学隐喻:从谱系到文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实践中,围绕着隐喻形成了谱系。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之一,依据相似性所形成的隐喻的不同样式,构成了隐喻的内部谱系,即原始隐喻、隐喻、明喻、譬喻;依据相似性与毗邻性之间的对立,形成了隐喻的外部谱系,即隐喻与转喻的对立存在。隐喻的谱系与文体之间具有对应关系,隐喻的内部谱系分别与神话、谜语、寓言、童话相对应;外部谱系中,隐喻与抒情诗相对应,转喻则与叙事诗以及小说、戏剧相对应。(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程瑾涛[3](2013)在《诗学隐喻的创造力理据——隐喻的语境研究新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诗学隐喻的创造力理据最早由Lakoff和Turner(1989)提出,后经Turner和Fauconnier(2002),Elena Semino(2008),Zoltán Kvecses(2010)等学者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本文在对Zoltán Kvecses(2010)提出的隐喻的创造力理据语境观修正的基础上,以小说《简.爱》中的诗学隐喻为例,辨析隐喻创造力背后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语篇语境理据,以说明语境是诗学隐喻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理据,并分析了语境对小说理解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13年04期)

洪雯[4](2013)在《中法诗歌隐喻比较——陈敬容和波德莱尔的诗学隐喻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波德莱尔和陈敬容以"时间"为主题的诗歌各一首,采用对诗歌文本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两首诗隐喻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试图揭示两位诗人在诗学创作和美学理念中"交集"和不同点:陈敬容通过隐喻意象抒发生命的张力,而波德莱尔则以隐喻意象表达了"现代性"态度。(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期刊2013年23期)

王兴龙[5](2013)在《认知诗学视角下诗学隐喻的解读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诗歌构成的基本要素,隐喻跨越时空无所不在,它不仅仅是一种起装饰作用的修辞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诗歌所具有的意象繁复,意境迷离,韵味丰厚的特点造就了隐喻在诗歌中的特殊性。Lakoff和Turner(1989)首次提出了“诗学隐喻”概念,并将诗学隐喻研究纳入了基本隐喻研究的理论框架。对于隐喻的解读,当代语言学中有两个主流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这两个理论在对隐喻解读的过程中各有利弊。近年来,把语言学理论应用到文学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以Freeman为代表的认知诗学框架也经常被用于诗歌的解读。然而,认知诗学框架下对于文学文本分析的过程是可逆的,通过分析文学语料,我们同样也可以使语言学理论得到优化,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更好地去造福文学研究。爱米丽·狄金森在留下近两千首风格独特的诗篇之后与世长辞。然而,正如她的诗中所写,“死亡带来永生”,她的谢世正是她成为诗人的开始。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她的诗从漠视与不解到关注与赞美,她本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本文在认知诗学视角下,以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及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意在通过文本分析来探究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诗学隐喻过程中的异同及相互关系,并得出结论:在解读诗学隐喻的过程中二理论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同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诗学隐喻分析框架,从而更好地促进诗学隐喻的解读。(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3-04-10)

朱全国[6](2010)在《论黑格尔的诗学隐喻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格尔的隐喻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基于对象征艺术的讨论,在分析了形象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后,认为隐喻是一种自觉象征的艺术形式;二是他认为意义与形象的不同地位决定了隐喻的艺术形式;叁是他对构成隐喻内容的谱系进行了分析,认为隐喻实际上是一种显喻,意象比譬是展开了的隐喻,同时认为隐喻与不同的语言风格相关。理解黑格尔的隐喻,有利于人们认识到隐喻的实质,尤其是对诗学隐喻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0年20期)

李少白[7](2010)在《诗学隐喻的魅力——从艾米丽迪金森的四首自然诗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诗学隐喻是凸显诗歌意象的重要手段,是诗歌的安身立命之所,理解了诗歌中阴郁的含义,才能体味诗歌的艺术美。本文以艾米丽迪金森的四首自然诗歌为例,解读诗人对各种山水生灵的隐喻,体味诗人绚丽的心理图景和对宇宙人生丰富的思考,从而强烈地感知诗学隐喻的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03期)

诗学隐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实践中,围绕着隐喻形成了谱系。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之一,依据相似性所形成的隐喻的不同样式,构成了隐喻的内部谱系,即原始隐喻、隐喻、明喻、譬喻;依据相似性与毗邻性之间的对立,形成了隐喻的外部谱系,即隐喻与转喻的对立存在。隐喻的谱系与文体之间具有对应关系,隐喻的内部谱系分别与神话、谜语、寓言、童话相对应;外部谱系中,隐喻与抒情诗相对应,转喻则与叙事诗以及小说、戏剧相对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学隐喻论文参考文献

[1].叶馨.《路边野餐》:时空建构与诗学隐喻[J].创作与评论.2017

[2].肖艳丽,朱全国.诗学隐喻:从谱系到文体[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程瑾涛.诗学隐喻的创造力理据——隐喻的语境研究新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

[4].洪雯.中法诗歌隐喻比较——陈敬容和波德莱尔的诗学隐喻观[J].广西教育.2013

[5].王兴龙.认知诗学视角下诗学隐喻的解读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

[6].朱全国.论黑格尔的诗学隐喻观[J].作家.2010

[7].李少白.诗学隐喻的魅力——从艾米丽迪金森的四首自然诗谈起[J].科技信息.2010

标签:;  ;  ;  ;  

诗学隐喻论文-叶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