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共聚物论文-张忠林,皇甫慧君

聚羧酸共聚物论文-张忠林,皇甫慧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羧酸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硫酸钡垢,共聚物阻垢剂,合成,阻垢性能

聚羧酸共聚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忠林,皇甫慧君[1](2019)在《膦酰基聚羧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BaSO_4垢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羟丙酯(HP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基膦酸(AMPP)为原料,在引发剂作用下,合成了膦酰基聚羧酸共聚物(MHAP),采用正交实验对其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阻硫酸钡垢性能评价和阻垢机理探讨。结果表明,当单体MA、HPA和AMPP摩尔比为7∶1. 5∶1、反应时间为5 h、反应温度为80℃,引发剂加量为各单体总质量的6%,其在(70±2)℃,恒温16 h,MHAP用量为200 mg/L,MHAP对Ba SO4的阻垢率达到92. 68%,并具有良好的耐温能力。MHAP对Ba SO4垢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晶格畸变、螯合增溶、低剂量阈值效应。(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王衍伟,赵红霞,舒鑫,杨勇,冉千平[2](2017)在《蠕虫状链模型下梳状共聚物分子的均方回转半径的理论分析及其在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蠕虫状链模型对梳状共聚物分子的均方回转半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回转半径与主链轮廓长度、主链持久长度、侧链轮廓长度、侧链持久长度、侧链数目以及侧链沿主链的分布情况(均匀分布和梯度分布)之间的定量数学关系.在此基础上,以被称为"第一代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以下简称为MPEG-type PCE)的甲基丙烯酸(MAA)/烯酸甲酯(MAA-MPEG)梳状共聚物分子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验数据,对其聚电解质主链的持久长度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主侧链长度、刚柔性、侧链分布、接枝密度等分子结构参数对PCE回转半径的影响,最后对模型的局限性作简要说明.梳状共聚物分子的蠕虫状链模型物理图像简洁,参数意义明确,应用于PCE分子体系时较之前所报道的柔性链模型要更为合理,能够为分析PCE的分子结构与溶液构象和吸附构象之间的关系提供更科学的视角.(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夏亮亮,倪涛,刘昭洋,王进春[3](2017)在《酸醚比对聚羧酸减水剂共聚物组成及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丙烯酸与醚类大单体TPEG-3000,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备系列不同酸醚比的聚羧酸减水剂,并通过GPC方法与水泥净浆及混凝土试验测试减水剂的组成和性能。结果表明:当酸醚比由3∶1增至8∶1时,减水剂的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分子质量分布变宽,而产物转化率受酸醚比的影响较小;当酸醚比为6∶1时,减水剂中锚固基团较多,吸附速率快,分散能力强,体系释放出较多的自由水,掺减水剂水泥水化速率较快,混凝土既具有较大的坍落度,也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7年01期)

温虹,王伟山,郑柏存[4](2016)在《AMPS/NNDMA共聚物和聚羧酸系分散剂在油井水泥中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摩尔比的AMPS/NNDMA二元线性共聚物降失水剂和聚羧酸系分散剂(PCE)作为主要外加剂,研究了其对油井水泥浆抗滤失、流变、稠化、固结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少量的AMPS/NNDMA共聚物就能有效控制水泥浆抗滤失性能;降失水剂使水泥浆流变性变差,但加入分散剂可大大改善体系流变性;同时两种外加剂复配有一定缓凝作用且稠化时间可调,水泥石强度也满足施工要求;随着NNDMA在降失水剂中含量的增加,水泥浆体系失水量、游离液含量减少,稠度增加,流变性和水泥石强度变差。(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6年04期)

高党国,马宇娟[5](2015)在《氧化石墨烯与聚羧酸减水剂单体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氧化石墨烯(GO)与聚羧酸系减水剂单体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MAAPEGME)、甲基丙烯酸(MAA)及甲基丙烯磺酸盐(SMAS)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了氧化石墨烯与聚丙烯酸系减水剂(PCs)单体的共聚物(GO-PCs),旨在解决GO掺入水泥基材料时存在的分散不均匀及流动性降低的问题,制备GO-PCs时各组分的质量比为m(MAAPEGME)∶m(MAA)∶m(SMAS)∶m(GO)=17∶2∶1∶0.2。检测结果表明GO与单体之间发生了共聚反应,GO纳米片层均匀地分布在PCs中,达到了GO在水泥材料中分布均匀、不影响水泥流动性及增强增韧的目的,SEM形貌说明GO-PCs对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有较好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对于制备高性能长寿命混凝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5年01期)

唐修生,蔡跃波,温金保,黄国泓,刘兴荣[6](2014)在《磺酸和酰胺基团对羧酸共聚物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结构中引入一定量的磺酸基团或酰胺基团,来探讨该羧酸共聚物对水泥基材料的分散效果、表观黏度、凝结时间及早强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磺酸基团或酰胺基团等摩尔取代羧基的量在20%以下时,该羧酸共聚物对浆体的分散作用明显增强,但同时浆体的表观黏度增大;磺酸基团或酰胺基团的引入,均显着缩短了浆体的初凝时间,而延长浆体的初凝、终凝时间差;磺酸基团等摩尔取代羧基量为20%时或酰胺基团等摩尔取代羧基量为15%时,该羧酸共聚物的增强效果最明显。(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4年12期)

马超,徐妍,郭鑫宇,罗湘仁,吴学民[7](2013)在《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超分散剂在氟虫腈颗粒界面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光谱(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超分散剂(TERSPERSE2700)在氟虫腈颗粒界面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吸附作用力、吸附层厚度以及吸附状态等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TERSPERSE2700分散剂在氟虫腈颗粒界面的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并计算了ΔG—0,ΔH—0和ΔS—0.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吸附活化能Ea=29.28 kJ/mol.利用XPS谱图,估算其吸附厚度约为1 nm,表明存在吸附作用.实验发现氟虫腈存在分子间氢键,同时氢键也是分散剂分子与氟虫腈颗粒表面结合的重要作用力.(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孙红建,兰文艺[8](2012)在《膦酰基羧酸共聚物的制备及在低温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防止低温结垢,研制出一种膦酰基羧酸共聚物。通过筛选及现场应用,确定了该产品的安全使用范围,避免了深冷设备的频繁结垢发生,同时可保障低温水系统长周期安全运行,并节约水资源。(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2年09期)

周翔,张晓梅[9](2012)在《微波辐射合成醚型聚羧酸梳形共聚物及分散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制单甲氧基聚乙二醇(n=29)烯丙基醚大分子单体(MPEGAC),在引发剂过硫酸铵(APS)作用下,与烯丙基磺酸钠(SAS)和顺丁烯二酸酐(MA),分别用常规加热法和微波辐射法水溶液合成了梳形聚羧酸共聚物(PC)。通过红外光谱检测证明所合成PC是一种叁元共聚物,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考察了不同辐射条件对PC结构及性能影响,并进行了特性粘度、ζ电位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加热相比,微波辐射合成相似性能PC,共聚反应所需时间短,且产物分散性能稳定。(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2年04期)

乔敏,俞寅辉,冉千平,毛永琳,刘加平[10](2012)在《超长侧链型聚羧酸梳形共聚物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了一组超长侧链型聚羧酸梳形共聚物作为水泥体系的分散剂,通过水化热测定、强度试验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超长侧链型聚羧酸梳形共聚物分散剂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超长侧链型聚羧酸梳形共聚物比普通聚羧酸梳形共聚物具有加速水泥水化、提高水泥基材料强度的作用。扫描电镜得到的形貌结果发现,超长侧链型聚羧酸梳形共聚物的掺入改变了水化产物的形貌,并且侧链越长,呈絮状的C—S—H凝胶和呈针状的钙矾石晶体明显增加。这说明超长侧链型聚羧酸加速了C—S—H凝胶和钙矾石晶体的形成,促进了水泥混凝土体系早期强度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2年12期)

聚羧酸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蠕虫状链模型对梳状共聚物分子的均方回转半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回转半径与主链轮廓长度、主链持久长度、侧链轮廓长度、侧链持久长度、侧链数目以及侧链沿主链的分布情况(均匀分布和梯度分布)之间的定量数学关系.在此基础上,以被称为"第一代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以下简称为MPEG-type PCE)的甲基丙烯酸(MAA)/烯酸甲酯(MAA-MPEG)梳状共聚物分子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验数据,对其聚电解质主链的持久长度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主侧链长度、刚柔性、侧链分布、接枝密度等分子结构参数对PCE回转半径的影响,最后对模型的局限性作简要说明.梳状共聚物分子的蠕虫状链模型物理图像简洁,参数意义明确,应用于PCE分子体系时较之前所报道的柔性链模型要更为合理,能够为分析PCE的分子结构与溶液构象和吸附构象之间的关系提供更科学的视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羧酸共聚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忠林,皇甫慧君.膦酰基聚羧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BaSO_4垢的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9

[2].王衍伟,赵红霞,舒鑫,杨勇,冉千平.蠕虫状链模型下梳状共聚物分子的均方回转半径的理论分析及其在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中的应用[J].高分子学报.2017

[3].夏亮亮,倪涛,刘昭洋,王进春.酸醚比对聚羧酸减水剂共聚物组成及性能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17

[4].温虹,王伟山,郑柏存.AMPS/NNDMA共聚物和聚羧酸系分散剂在油井水泥中的性能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6

[5].高党国,马宇娟.氧化石墨烯与聚羧酸减水剂单体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J].精细化工.2015

[6].唐修生,蔡跃波,温金保,黄国泓,刘兴荣.磺酸和酰胺基团对羧酸共聚物性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14

[7].马超,徐妍,郭鑫宇,罗湘仁,吴学民.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超分散剂在氟虫腈颗粒界面的吸附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

[8].孙红建,兰文艺.膦酰基羧酸共聚物的制备及在低温系统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12

[9].周翔,张晓梅.微波辐射合成醚型聚羧酸梳形共聚物及分散性能[J].硅酸盐通报.2012

[10].乔敏,俞寅辉,冉千平,毛永琳,刘加平.超长侧链型聚羧酸梳形共聚物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2

标签:;  ;  ;  ;  

聚羧酸共聚物论文-张忠林,皇甫慧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