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食管下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食管下段癌,食管癌根治术,管状胃代食管重建,肺功能
食管下段论文文献综述
王会恩,薛文飞,赵庆涛,于雷,王志康[1](2019)在《管状胃代食管在食管下段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管状胃代食管与全胃代食管治疗食管下段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5年10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下段癌患者100例,均经左胸行食管癌根治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管状胃组和全胃组,每组50例,管状胃组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手术重建,全胃组采用全胃代食管手术重建。分别比较2组围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3、6、12个月的肺功能变化及生活质量评价等。结果 2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状胃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多于全胃组(t/P=2.814/0.006、6.030/0.000);管状胃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全胃组(t/P=15.672/0.000、4.180/0.004),但2组术后1、3、6、12个月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心血管并发症、肺部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食管下段癌治疗中,管状胃代食管比全胃代食管手术时间长且费用高,但管状胃代食管可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罗志方,江美兰,李章红[2](2019)在《腔镜治疗T_(0-2)期胸中下段食管鳞癌胸腔内吻合术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腹腔镜治疗T_(0-2)期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改良胸腔内吻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150例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T_(0-2)期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即腔镜Ivor-Lewis手术组50例,对照组为腔镜McKeown手术组50例和开放Ivor-Lewis手术组50例,比较和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围手术期相关手术数据、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时间(DFS)。结果:3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和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腔镜Ivor-Lewis手术组患者分别在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术中出血方面比开放Ivor-Lewis手术组发生率低(P<0.05),在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胸导管损伤方面比腔镜McKeown手术组发生率低(P<0.05)。结论:腔镜Ivor-Lewis手术组胸腔内吻合术治疗T_(0-2)期胸中下段食管癌是安全可行,与腔镜McKeown手术组和开放Ivor-Lewis手术比,有一定优势,最近的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黄志刚[3](2019)在《微创与开放Ivor-Lewis食管切除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围手术期预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术切除是为食管癌患者争取肿瘤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的首选治疗方式。但由于食管癌术后高并发症率和高病死率,手术切除对食管癌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尽管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率和病死(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吕阳,李东艳,孙俊锋,冯园园,王敏[4](2019)在《中下段食管癌病人行全胸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中下段食管癌病人行全胸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全胸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48例食管癌患者,总结其术前体液平衡、心理疏导及术后肠胃减压等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术后住院期间无患者死亡,发现并发症2例,包括1例声嘶和1例肺部感染,经护理指导和对症处理均在1周后痊愈。综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患者手术平均耗时(269.44±17.15)min,平均住院时间(13.62±1.38)d。结论中下段食管癌病人行全胸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手术前后积极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术后针对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5期)
万上,黄子星,宋彬[5](2019)在《肝硬变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的CT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肝硬变门静脉高压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相关的CT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有关的CT研究文献,分析总结CT在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诊断、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结果 CT与内镜诊断食管静脉曲张间有较好的相关性,CT在评估食管静脉曲张有无、程度以及出血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预测其出血风险上可作为有效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内镜检查。结论 CT是食管静脉曲张的重要检查手段,在诊断与评估方面有重要价值,未来可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为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治提供更有力和精准的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朱丽,崔广林,徐刚,孙正路,张晓姗[6](2019)在《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下段黏膜下肿物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下段黏膜下肿物(SMT)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3年6月—2018年6月53例经过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符合条件的患者,STER组28例,ESD组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瘤体直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TER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与ES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0.19,P>0.05),但瘤体直径明显大于ESD组[(1.61±0.99)cm vs(0.94±0.4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6,P<0.05);ESD组与STER组瘤体完整切除率分别为100%、92.85%,两组出血、穿孔、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STER组术后低热发生率明显低于ESD组,为3.57%(1/28) vs 28.00%(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结论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下段肿物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瘤体较大者,考虑术后感染者,STER术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07期)
徐四维[7](2019)在《胸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因素分析及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肿瘤,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中淋巴结清扫标准一直是争议的焦点,UICC指南中将N分期以阳性淋巴结的个数作为分期标准,同时要求清扫淋巴结个数应该≥15枚。但是食管淋巴回流网络丰富,即便早期食管癌也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因此单纯按个数定义N分期确实存在一定局限性。阳性淋巴结集中于某一区域或者散布于不同区域,对患者的预后意义是不同的。因此有日本学者提出按食管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分站,根据食管癌发生部位按站清扫淋巴结。但是这两种清扫方式各有利弊,具体术中应该如何清扫食管癌淋巴结始终未能制定统一标准,本研究通过对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的意义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标准进行一个初步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术前辅助治疗(放疗、化疗)且术前诊断排除远处转移。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且肿瘤位于食管胸中下段。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大于等于7枚。采集并随访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数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残端受侵情况、脉管瘤栓情况、生存时间、肿瘤进展时间、死亡患者的死亡时间及死亡原因等临床资料共收集患者资料1588例,其中未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患者为198例,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应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将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淋巴结阳性数量、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吸烟史、饮酒史、残端受侵情况、脉管瘤栓、有无术后辅助治疗共13个协变量纳入,卡钳值取0.05。将198例未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与1390例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进行1:3近邻居匹配方法进行匹配。185例未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与476例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匹配成功,共计6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的预后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淋巴结阳性数量、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吸烟史、饮酒史、残端受侵状况、脉管瘤栓情况、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等,并研究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截止至随访日期,全组661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3年、5年OS为57.0%,44.3%。中位值为49个月(范围1-117个月),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不是胸中下段食管鳞癌OS的影响因素。而性别、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个数、清扫淋巴结总个数、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OS、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显示:T3期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与OS相关(P=0.014<0.05)。全组661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3年、5年DFS分别为53.4%、39.2%。中位值为42个月(范围为1-117个月),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不是胸中下段食管鳞癌DFS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T3期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与DFS相关(P=0.024<0.05)。全组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患者共476例,隆突下淋巴结阳性患者4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0.3%。共计清扫隆突下淋巴结1592枚,阳性70枚,淋巴结转移度为4.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个数,吸烟史,饮酒史是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个数是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1性别,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个数,清扫淋巴结个数,有无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OS、DFS的独立因素。2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在T3期可提高患者的OS、DFS,同时肿瘤侵犯深度是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术前临床分期侵及纤维膜或超过纤维膜的肿瘤务必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元及[8](2019)在《T_3期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Ivor Lewis术后一年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3期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在行Ivor Lewis术后1年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食管癌Ivor Lewis术的14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1年内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复发组)与1年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未复发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G分期、N分期、清扫淋巴结数、术后化疗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异同。结果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可见,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N分期、术中清扫淋巴结数方面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G分期、术后化疗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N分期及清扫淋巴结数均是T3期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Ivor Lewis术后1年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N分期、清扫淋巴结数与T3期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Ivor Lewis术后1年内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其独立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韩飞,戴天阳,何开明,宋琦,胡智[9](2019)在《改良管状胃代食管在开放手术治疗食管胸中下段癌中应用的短期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改良管状胃与传统管状胃代食管在开放手术治疗食管胸中下段癌中应用的短期临床效果,并探讨改良管状胃在临床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普胸外科收治的134例食管胸中下段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管状胃制作步骤不同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69例。试验组采用改良管状胃代食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状胃代食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管胃壁损伤长度、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材费用、管状胃宽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随访3个月~1年,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肿瘤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管胃壁损伤长度、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耗材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0. 01);两组术中出血量、管状胃宽度、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两组出现吻合口瘘、心律失常、声音嘶哑、胸腔感染、术后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但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传统管状胃相比,改良管状胃可避免对管状胃壁再次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耗材费用,且不会增加吻合口瘘、心律失常、声音嘶哑、胸腔感染、术后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肖红英,王杨,陈晓芳,刘菊花[10](2019)在《运用食管下段胃管置入法在喉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中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喉癌患者围手术期胃管置入的合理深度以及对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改良食管下段胃管置入法,模拟正常生理性进食,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估两种不同的胃管安置深度对喉癌患者舒适度、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食管下段胃管置入能减轻长期留置胃管导致的胃部不适、膈肌痉挛等并发症,提高患者耐受力,增加舒适度,达到改善喉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结论运用食管下段胃管置入法在喉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中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05期)
食管下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治疗T_(0-2)期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改良胸腔内吻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150例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T_(0-2)期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即腔镜Ivor-Lewis手术组50例,对照组为腔镜McKeown手术组50例和开放Ivor-Lewis手术组50例,比较和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围手术期相关手术数据、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时间(DFS)。结果:3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和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腔镜Ivor-Lewis手术组患者分别在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术中出血方面比开放Ivor-Lewis手术组发生率低(P<0.05),在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胸导管损伤方面比腔镜McKeown手术组发生率低(P<0.05)。结论:腔镜Ivor-Lewis手术组胸腔内吻合术治疗T_(0-2)期胸中下段食管癌是安全可行,与腔镜McKeown手术组和开放Ivor-Lewis手术比,有一定优势,最近的结果令人满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食管下段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会恩,薛文飞,赵庆涛,于雷,王志康.管状胃代食管在食管下段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价值[J].疑难病杂志.2019
[2].罗志方,江美兰,李章红.腔镜治疗T_(0-2)期胸中下段食管鳞癌胸腔内吻合术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
[3].黄志刚.微创与开放Ivor-Lewis食管切除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围手术期预后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9
[4].吕阳,李东艳,孙俊锋,冯园园,王敏.中下段食管癌病人行全胸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5].万上,黄子星,宋彬.肝硬变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的CT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
[6].朱丽,崔广林,徐刚,孙正路,张晓姗.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下段黏膜下肿物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9
[7].徐四维.胸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因素分析及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9
[8].元及.T_3期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IvorLewis术后一年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9
[9].韩飞,戴天阳,何开明,宋琦,胡智.改良管状胃代食管在开放手术治疗食管胸中下段癌中应用的短期效果[J].中国临床研究.2019
[10].肖红英,王杨,陈晓芳,刘菊花.运用食管下段胃管置入法在喉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中的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9